可是,在此之前,在謝俊閣眼里,姬倩倩可是一頭調不下的小牛犢,——那種不怕虎的初生牛犢!
近段時間,姬倩倩一直沉浸在看罷余俊賢的第四封來信,勾起的她對未出閣時的往事的甜蜜回憶里。
雖說已經成了謝俊閣的新娘子,但並不甜蜜的新婚生活,並沒有給姬倩倩高傲的性格和不服輸的心理,帶來多少改變。懶
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吧!
有人說,行為決定習慣,性格決定命運。在余俊賢看來,姬倩倩應該屬于這個結論的的一個典型論據!
余俊賢家住豫西,姬倩倩家在豫北。雖然兩地相距四五百里,但地頭相連,風俗接近。兩地在諸如婚喪嫁娶的諸多風俗習慣方面,相關的說法和做法,也都是八-九不離十,大同小異的。
像姬倩倩這樣的出門閨女,從男女雙方第一次見面,正式相親開始,大體上,要和男方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組建屬于二人的小家庭,一般都要經過以下幾個必不可少的階段。
首先是兩地都有托媒人上門提親這一環節。
在此之前,一方已私下里托人打听清楚了對方的屬相,甚至生辰八字,並根據傳統說法,看看合不合。如果男女屬相無沖克時,其中一方就會主動托人上門提親說合。
這環節,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男方主動提出的。女方即使對誰家的小伙有意思,也只能私下里通過父母托媒人暗中說合,由媒人先到男方家,主動提出說媒要求,征得男方答應後,再折回女方家,正式進入提親程序。蟲
只有這樣,才名正言順,才符合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男婚女嫁,男先女後,男主動女被動的古老傳統。
反過來,若是由女方先提出結親的話,一旦傳出去,那是要被人恥笑的。那些好惹是生非的長舌婦、好事者們,就會說誰家的姑娘嫁不出去了,主動提出要和誰家的後生好了之類的閑話。
雙方第一次見面,男方攜帶禮品隨媒人到女方家,相互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了解彼此的基本情況。若彼此印象不錯,臨走時,男方還會撇下一些錢,俗稱為「見面禮」。
雙方通過一定時間的接觸了解,明察暗訪,正式決定結親後,進入第二道程序,也就是訂親,俗謂「換手續」。實質上,就是交換定情信物。名義上如此,其實,這標志著男方要第一次拿出較大數目的錢財衣物做彩禮。
女方呢,則是象征性的,回給男方一支鋼筆,一本筆記本,一條手絹,或是一塊手表之類的禮物。這樣,雙方的婚姻關系就算正式確立了。
而在豫北,這兩個環節,還有正兒八經的「合八字」和「換書禮」。
合八字就是當兩家子女年齡相當,具有婚配可能時,一方就邀媒人或親友說合,征得兩家同意,互換兩家子女的龍鳳庚帖,請瞎子算命先生算一卦,若大相相合,就進一步選定黃道吉日交換書帖。
換書禮是經媒人的手向女方投啟,發求婚書帖,女方簽啟,即向男方答復女方意見。經此傳啟,雙方互稱姻家。男始贈簪珥,女送上書墨。而在農村則多送衣物,此為行聘訂婚,婚約即成。
正常情況下,如果不出什麼意外,下一步就是「送好」了。在此之前,男女雙方會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比如說年齡大小,家境好壞,人手多少,條件優劣等等,決定婚期的遲早。
在這段相對平靜,或長或短的日子里,男方每年年中和年末,都要把未婚的女方當做一門正兒八經的親戚,望夏或是拜年。
去時自然還要帶上一份較為貴重的禮物,一定數目的金錢和一定數目的衣物。年復一年,直至結婚。但在這段時間內,女方卻不必帶著禮物到男方家去。
送好,就是男方向女方告知舉行婚禮的具體時間︰何年何月何日。當然,這個時間,一般都是由男方將彼此的生肖屬相、生辰八字準確無誤的告知陰陽先生,由他門推算出來的。
自然,男方登門送好,也是整個婚姻程序中,非常關鍵的一環。錢財禮物,那是必不可少的!
在豫北,這一階段,則要進行兩項禮儀︰信禮、請期禮和迎親禮。
信禮,指的是到了成婚年齡,男方準備食盒大禮——雞鴨肉等,美酒喜綢,連同迎親的吉期先行告知女方。待女家同意後,再擇日舉行婚典。
請期禮是按既定吉日,向親友告知請期,——也就是嫁娶的具體時間。屆時,結紅彩,貼喜字,佳肴相備,以待賓客。
在豫西,「好」送到女方家後,女方就要準備、制作嫁妝了。說得再明確一點兒,就是女方陪送給女兒的結婚家具。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女方陪送物品的具體種類、數量和質量,沒有固定的標準,因人因家而已。
原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三大件,就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演變到後來,成了三轉一響︰手表、自行車、縫紉機、錄音機。
八十年代,三大件變成了彩電、冰箱和洗衣機。而到了九十年代,這結婚必備的三大件,則又成了手機、空調、計算機。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三大件則又搖身一變,成了房子、車子和旅游,這已成了無數年輕人結婚時追求的夢想!
至于三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一直都是談婚論嫁的年輕人開口必談的內容。
好送到女方家後,女方就要制作嫁妝了。說得再明確一點兒,就是女方陪送給女兒的結婚家具。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女方陪送物品的具體種類、數量和質量,沒有固定的標準,因人因家而已。
原來六七十年代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演變到後來成了三轉一響︰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錄音機。
八十年代的三大件變成了︰彩電、冰箱、洗衣機;而九十年代則又成了︰手機、空調、計算機。
到了二十一世紀頭十年,房子、車子和旅游,則又成了無數年輕人結婚時的夢想!至于三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一直都是談婚論嫁的年輕人開口必談的內容。
再過一段時間,具體來說,就是在離婚期一個月之內的那段時間,男方則要帶上事先經雙方父母和孩子們共同商定好的女方置辦嫁妝所需的彩禮,再次到女方家里,就婚禮當天的一切大事小情等作出具體安排。
這之後,男女雙方便進入緊張的結婚準備階段︰男方主要是整修裝飾結婚用房和擺席待客的一應物品,女方重點則是置辦嫁妝。除了家具,嫁妝更多的含義,指的是娘家陪送的被褥和衣服。
結婚登記手續,是婚禮舉行前一段時間,男女雙方在大人的陪同下到人民政府(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是公社,以後演變成了鄉鎮)去辦理的。男方除了請客吃飯,還要給女方適當買些衣物之類;若是還有媒人陪同,自然也少不了媒人的一份!
出嫁前幾天,即將出閣的閨女,還要接受全村人家的「交頭」禮,吃上各家送來的餃子!不單單是餃子,此外還有或多或少的三至五元錢!
迎娶當天,女方的嫁妝,是由女方村的人抬或拉到男方家去的,主家只有一個跟嫁妝的男客。
接客,男方一般是三位,一男二女,一般由新郎的長輩叔伯嬸娘或同輩哥嫂擔任,另外還有一個背錢褡的。
女方的送客一般要多倍于男方的接客,取雙數,湊整桌,人員則多由女方兄弟哥嫂叔伯嬸娘擔任,必不可少的,還有一位舅父!
而男方家呢,在婚禮舉行前,需要早早布置好婚房,最主要的是現做或是漆好新婚用床。白灰刷牆,雙喜字粉紙扎浮棚。
婚禮前一周,要擺酒席請辦事人和執客,對婚禮舉行期間一切事項做出具體安排,男女老少總動員,全村出動!
婚禮前三天,盤鍋頭;前兩天,蒸饃;前一天,準備喜宴的各種菜品;當天,宴請賓客。
其中,頭天晚上,先是一頓糊涂飯;然後,緊跟著是酒席八盤涼菜;最後是十大碗整桌——頭天晚上是八碗菜,第二天中午是十碗菜!在豫西,主要是洛陽水席;在豫北,主要是博愛水席,各有特點,大同小異︰主要是熱涼搭配,葷素搭配,湯湯水水,吃了香口香胃,暖心暖肺。當天早上,則是米飯居多。
在接回新娘子的過程中,每逢過村,都要放炮,以示喜慶吉祥。若是當天另有人家迎親嫁女,兩架或是幾家,頭一天便卯足了勁,都想起個大早,趕個早趟!若是落在了人家之後,就被認為是晦氣,只有多放炮仗驅除晦氣了。
來到夫家門前,牛槽、碓杵窩、石磨、石獅等,要用葦席、被子或是紅布蓋上圍上或包上。
有人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邪,免得沖撞鬼神,比如說石磨被認為是白虎星,石獅子是用來鎮妖的;但我認為,這里邊恐怕還有另一層意思︰祝福新娘生子聰明、伶俐,有心眼等等。
因為我們知道,民間多有這樣的說法︰石獅子——沒門;你那心肝眼兒上碓杵確實了,等等。
這時,迎親隊伍停了下來,那意思非常明顯︰快送上壓轎封和掂鑰匙封︰壓轎的多是娘家小佷,掂鑰匙的則多是娘家小兄弟或是小佷子。
再往前走,接客中的男客則陪伴著送客中的男客赴宴去了;而女接客則要陪伴著女送客和新媳婦一道闖過桿草火,快速回到洞房。
進入洞房,婆家妹妹要給嫂子端洗臉盆洗臉。當然,新娘子也要封紅包表示謝意。之後,女客們赴席吃飯,新媳婦則要在洞房里接受有興趣到這里來的所有賓客們的朝賀!
午宴進行中,女方送客中的主事男客,還要帶上一條毛巾兩盒煙,到婚事伙房所在地去「走廚」,以示慰勞。
畢竟,婚姻大事是男女雙方的事情,這樣才顯得女方人家通達事理,禮數周到!
送客席畢,主事者還要主動去見男方父母及舅家,謙虛的表達閨女在家嬌寵慣了,沒有本事,不識禮數,到婆家後,若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周到,還需請公公婆婆多多教調指教之類的話。
當然,男方也要做相應的表態,請親家放心。之後,女方送客就起身踏上歸程,男方扯篷大擺筵席大宴賓客的序幕也就此拉開!
午宴結束,所有賓客自行離開。——紅白大事歷來如此,大家都能體諒主家事多忙不過來,所以遵循「客走主家安」的古訓。而本村幫忙辦事的所有人,在最後用過午宴之後,也各自帶著自家的東西離開。這也是老規矩,沿襲多年,無需多言。
事罷之後,客走主家安,但主家的事情遠沒有結束。帶些剩余的饃菜之類的東西,將事前借本村鄰居家的鍋碗瓢盆、鋪蓋被褥一應東西一一送還,並向人家表示謝意。
所有這些事情處理完畢之後,吃過晚飯,還有兩項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擺盤和鬧房。
農村的擺盤,說穿了,就是現在城里人婚禮上必不可少的那項內容——認親!
新娘將在娘家時做好或者買好的鞋和花生糖果點心之類,一一分送給爺女乃哥嫂伯娘叔嬸等族內親屬中的長輩,他們則一一回送或多或少的錢。
此項儀式結束,也即意味著新娘子正式融入了夫家這個大家庭。
不待擺盤結束,那些猴急猴急的年輕後生們,早已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趁分發擺盤物品的新娘子及婆家姐妹們不太注意,時不時的躲在人後,偷偷伸過手去,或抓幾個花生糖果餅干點心,或偷偷在新娘子身上模一下,抓一把,干些惡作劇的勾當,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惡意。
新娘子時不時的尖叫一聲,大家也就嘻嘻哈哈的說笑一陣,不但沒有人生氣惱火,反而平添了許許多多的喜慶氣氛。
夜闌人不靜,主家人也不好意思說什麼,只好耐著性子等鬧房人自己識相的離開。
第二天,是新娘子的娘家人——姐、嫂、姑、妗之類的女眷上門梳頭的日子,寓意看看新娘子在婆家生活的怎麼樣,吃罷二頓飯之後離開。
這些都是豫西的習俗,而在豫北,則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