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蒙元簡單粗野的**果的"四種人"制度相比,滿清推行的是"全方位的民族主義",即
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全方位的"民族主義",這種滿清民族主義成為中國近代動蕩和
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歷史後果至今危害著中華民族(包括今天的滿族)。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就不說了,因為沒有什麼好說的。對漢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破壞
卻是長遠的。從文化角度看,滿族在努兒哈赤時才創立了滿文,但在入關後,清政府卻
最重視利用文化精神武器統治漢民族,達到幾千年來少數民族的頂峰。也達到對漢民族
精神文化破壞的頂峰,這先表現在對漢民族自尊和民族傳統的全面絞殺的剃令。
"即留頭不留,留不留頭",歷史上,少數民族入侵、入主中原,如雖有"亂以氐、
羌、突厥、契丹、蒙古之風"(《孔子改制考》)但多被擁有悠久文化積澱的漢民族同
化。蒙元也曾試圖改變漢民族的服裝,結果成為元末漢族大暴動的重要誘因之一。清政
府的剃令,讓有著崇高自尊的漢民族改易裝,招致了強烈的反抗,僅江陰一縣,為反
剃起義,戰死,自盡,被清軍屠殺就多達17萬人。全中國為反剃而被清軍屠殺又有
多少人,實難統計,剃令不僅是對漢民族的極大污辱,更是對漢民族集體自尊和自信力
的毀滅性打擊。直到太平天國時,號召起義的有力動員辭仍是"復我衣裳"!剃令使漢
民族數千年的式,衣裳傳統陡然蒙難。"唐制衣冠蕩然無存"還是其表,使漢民族從此
失去了驕傲,自尊,自信的精神境界,其影響無論怎麼估價都不過分"此固我皇漢人種
為牛為馬,為奴為隸,拋漢唐之衣冠,去父母之膚,以服從滿洲人之一大紀念碑也。"(《
革命軍》)。
比剃令更陰毒的精神統治是祭孔,多爾袞剛一入關,就祭拜孔廟,一邊殺人一邊祭
拜孔廟,孔子的地位也達到"集千聖,等百王"的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但這一切都是
假的,孔子後人曾請求保留延續3ooo多年孔家衣冠,"一乃舊制未之或改",但遭到清政府
的斷然拒絕!清政府特別重視利用理學這一太監學說奴役宰制漢民族的精神。理學第一
次由在野成為官學,就是在異族入主中原的蒙元之時,做為非凡的政治家,忽必烈有著
敏銳的嗅覺,把理學做為官學,極有利于統治人口眾多的漢民族。忽必烈並以"儒教大
宗師"的名義號令天下。但忽必烈的後代少有他這樣的智慧,蒙元一朝,文治相當差勁
,甚至連科舉這一收買人心的舉措也常常荒廢。清則承繼了蒙元的鐵血政策,更比蒙元
大大的狡猾,使有清一朝267年"右文之盛,前古罕見"。
這右文之勝不僅表現在康熙的《舉博學鴻儒詔》,特別的盛舉是四庫全書,有目的,有
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對漢民族英雄史進行空前絕後的荼毒,魯迅先生說︰"對我最
初的提醒了滿漢的界限的不是書,是辮子,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的頭,這才種定了的
,到的我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了血。"其實這大家早忘了血史,四庫全書還是功不可
沒的。清的手段大大的高明和陰毒,不是焚書,而是"全毀、抽毀、剜去之類的也且不說
,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其目的非常非常的明確,即"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作
者里面,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應該說,經過清267年的精神奴役,清政府基本上
達到了使漢民族忘記血史,永不會覺得漢民族中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的目的。在此就不轉
錄那些中國古書與被刪剜套改的對比原文了,只要稍加對比,即足以令人驚駭,總之"清
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亡的豈只是古書,失去了的豈止是式,衣冠,這是漢
民族精神傳承的大斷裂和大毀滅。清政府雖口唱"滿漢一體"又特別特別的推崇理學但都
不過是用理學去奴役漢民族的精神,清統治者自己則清醒的很,決不喝理學這副毒藥。康
熙訓諭諸子"宜以時嫻習騎射",即不許漢族尚武,但念念不忘訓喻諸子尚武,對于個別
的經不住誘惑的迷途羔羊,沾染了漢族文人的不良習氣的,則大加嚴懲。乾隆三十一年,
皇子永星在一幅題扇詩中落款"鏡泉",被乾隆現,大動肝火遂杖責並訓諭皇子,不可
仿效漢人陋習而改變滿洲世代淳樸,重騎射的傳統,若任其展則衣冠盡改(注意衣冠
盡改!)國體敗壞,並告誡皇子師傅不可助長皇子重文之氣。清統治者對漢族有骨氣,有
獨立自主精神的人是恨之入骨,象雍正那樣不惜把呂留良挫骨揚灰。
到近代,滿漢矛盾也成為阻止中國前進的一個重大阻礙和動蕩之根源之一,第一次鴉
片戰爭時,八旗軍隊就曾和綠營火並,原因不用說就是長期種族壓迫所制,太平軍召令
起義的口號之一即是"興復久淪之境","夫中國有中國之形象,今滿洲悉令削,拖一長
尾于後,是使中國之人,變為禽獸也,中國有中國之衣冠,今滿洲另置頂戴,胡衣猴冠
,壞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凡有起義興復中國者,夷其九族,是欲絕中
國英雄之謀也"(楊秀清《奉天討胡檄》),直到孫中山,從早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到三*民*主義,其第一主義乃是民族主義。"那民族主義,卻不必要什麼研究才會曉得的…
…滿洲人入關到如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我們漢人就是小孩子,見到滿人也是認得,總不
會把來當做漢人,這就是民族主義的根本。"陳天華也說︰"這種族感情,是從胎里帶來的
"(《警世鐘》),正是這種種族觀念,使革命黨人前赴後繼,"相率中原豪杰,還我河山
"。辛亥革命先是民族革命,從軍事早看,辛亥革命十分混亂,草率,蒼惶,但民族意識
,一旦覺醒則如星火燎原。我們大家都在中學課本上讀過林覺民的《與妻書》,林覺民
參加起義,雖有建立共和的志願,但主導的精神力量還是"克復神州,重興祖國"。這
民族壓迫,不僅表現在精神思想文化領域。對現實的經濟政治,軍事更有實際的作用。百日
維新,維新詔書象雪片一樣傳出,但不曾有一紙詔書要改革八旗,其實這八旗已經是徹
頭徹尾的一群廢物,滿清對此一清二楚,否則也不會有湘軍,淮軍了,但八旗和綠營每
年耗銀達2ooo萬兩,約佔清廷財政收入的1/4,實在高的嚇人,而湘軍每年經費只有15萬
兩。本人在《白銀艦隊》中已算過一筆帳,諸位再算算每年2ooo萬兩,幾十年下來是十
幾個億?可以再建多少個白銀艦隊,清廷將國庫收入的1/4用于百無一用的八旗和滿人
控制的綠營,僅從經濟上講,就是阻礙中國近代軍事現代化的最大阻力,而日本把每一
個銅板都用于艦隊建設,這甲午之戰焉能不敗?敗了之後,則"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
歡心",剛毅說的更明確,更透骨"與其授家奴不如贈鄰友"!"漢人強,滿人亡"!清2
67年對漢民族精神文化進行系統的全面絞殺,使我漢民族道統中殂,在近代又防漢甚于防
賊(如前述每年2ooo萬兩養八旗),在文化和實際利益上都給今天中國留下了難以彌合
的深創巨痛!!a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