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哎,大伙兒都靜一靜,每個人都匯報一下‘三套集成’的搜集整理工作。」
老館長清了清嗓子,終于宣布會議開始。
老館長姓崔,五十八、九歲年紀,參加工作四十余年,擔任館長職務三十年還久,在文化館里學歷最淺,資歷最深。
「三套集成」即《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和《中國諺語集成》,是全國十大文藝志書集成中的三大集成,也是全國性的最大的一次中國民間文化整理工作。其目的是為了將流傳在民眾口頭上的文學作品,用文字記載下來,整理成書,以免這些口頭文學,隨著一些老年人去世而被帶進墳墓。
任務重,且時間緊迫,所以,文化館干職員工打破了業務組界限,全部參與這一中心工作。
「我先說說吧。」美術組楊大姐先言︰「我搜集了五十多歌謠。一一個內容,不包括重復的。要是算上重復的,得有七十多。」
「重復的不能算數。」老館長鄭重聲明。
「哎,怎麼不能算數呢,這可是我從不同采訪對象口中搜集來的。」楊大姐據理力爭。
「你從一百個人口中采訪到一,不是還是一嗎?」老館長說。
「噢,是我沒有說明白。是一代表一個意思。」楊大姐恍然大悟,「我舉一個童謠《小耗子》的例子來說吧︰
「‘小耗子,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早知下不來,不如不上台。’這童謠揭示了一條真理——早知下不來,不如不上台。
「‘小耗子,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下不來,叫女乃女乃,女乃女乃把它zhou(一個提手,一個周)下來。’這刻畫了一個不問是非只知溺愛的女乃女乃。
「‘小耗子,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下不來,叫女乃女乃,女乃女乃做飯呢,鍋里煮著牛旦呢,杵搗杵搗不爛呢!’這刻畫了一個非常風趣的忙忙碌碌的女乃女乃,沒工夫去理那下不來台的小耗子。
「‘小耗子,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下不來,叫女乃女乃,女乃女乃說︰讓大哥哥抱貓來。’看,這個女乃女乃采取的是‘革命措施’,讓耗子的天敵——貓來徹底解決問題。
「這四一一個意思,但題目都是小耗子,你說,我該收錄哪一呢?」
「要這麼說,應該都收上吧?」老館長以商量的口氣說。
「所以我把它算一的數,但四都收起來了。」楊大姐口氣里充滿自豪。
「我搜集了二十多個故事。」魏大姐接著言。「都是原汁原味兒的口頭語言,都既短小,又幽默風趣。」
「都是哪方面的?說詳細一些。」老館長問。
「大多是生活故事,也有小笑話之類的。」魏大姐說︰「我也像楊大姐一樣,給咱大伙兒說一個小笑話吧。」
「好!揀最逗哏兒的說。」大家一致贊同。
魏大姐受到鼓舞,略一沉思,開言道︰「說一個《一邊女乃和尚,一邊女乃秀才》的小笑話︰
「說一個娘們兒走道哩,半路上踫見一個耕地的。耕地的看人家長得模樣兒俊,又是一個人走路,好欺負,就說︰‘牛兒小,耕得快,耕的地,有人愛。哪個娘們兒尋了我,囤里糧食吃不敗。’娘們兒听了沒理他,又往前走。
「走不遠兒,踫見一個秀才,秀才看人家模樣俊,就說︰‘筆尖小,寫得快,寫的字,有人愛。哪個娘們尋了我,家里銀錢花不敗。’娘們兒听了沒理他,還往前走。
「走不遠兒,又踫見一個禿和尚,和尚看人家模樣俊,就說︰‘經卷小,念得快,念的經,有人愛。哪個娘們兒尋了我,手里黃金用不敗。’
「這娘們兒再也忍不住了,往當道兒上一站,白瞪了他們一眼,大聲說︰‘金蓮小,走得快,走的路,有人愛。胸脯上長著兩大塊,一頭女乃和尚,一頭女乃秀才。耕地的王八羔子你也來!’
「那三個人臉紅脖子粗,急忙溜走了。」
「哈哈哈哈哈哈!!!」會議室里爆出一陣爽朗地笑聲。
「倒是很幽默。不過,沒有地方特色,放到哪個縣里都一樣。還有那個《小耗子》童謠,也是這個情況。」老館長說,「我們既要搜集這些普通故事,還要搜集出咱本縣的特色。將來我們的‘三套集成’合訂本《棗強縣民間故事歌謠卷》,一看內容就知道寫的是棗強縣里的事。要達到這個效果才行。民間文學就是地域性文學,地方特色很重要。」
「這個——恐怕不大好辦吧!」會議室里響起一聲輕微撮牙花子聲音。
「我搜集了六個民間故事,百十條諺語。另外,還搜集了八、九十條原汁原味兒,土得掉渣的棗強土話。這算不算搜集範圍之內的?」圖書組老古接著言。
「土話是小地區內使用的方言,應該容納到故事里去。沒有單獨搜集這一項吧?」老館長有些拿不定主意。
「土語雖然不屬這次搜集整理的範疇,但它是構成民間文學的基本元素,對于那些瀕臨滅絕的單獨詞語,我覺得應該收集起來。」
說話的是坐在最後一排座位上的一個年輕人,姓任單名強。創作組組長,「三套集成」民間協會棗強縣分會會員。
老古神秘的一笑︰「老館長,你說,‘爺兒爺兒’是指什麼?」
「爺兒爺兒是咱這里的土語,指的是太陽,這個誰不知道?!」老館長理直氣壯。
「有人就不知道。」老古繼續說︰「我問我的小孫子‘爺兒爺兒是什麼,’他眨巴眨巴眼楮,說不知道。我那在幼兒園里當老師的兒媳婦責怪孩子說︰‘爺兒爺兒’就是爺爺的兒話音,連這個都不懂!」
會議室里引起一陣笑聲。
楊大姐笑笑說︰「像你們這麼大歲數的人,小時候上學時還沒普及普通話,對這些土語有印象。現在孩子們都按書本上的教程說普通話,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就拿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也得尋思尋思。」
「其實,土語無處不在,只是我們不注意。剛才楊大姐說的‘尋思尋思’,就是地方口語。國語叫‘考慮考慮’。」坐在最後一排座位上的一個年輕小伙子說。
「我搜集的還有‘螞螂’。」老古接著說︰「我問我小孫子︰‘什麼叫螞螂(蜻蜓)?’他說不知道,我一指頭頂上飛的,他立馬說︰‘蜻蜓’。等咱這一代人去世了,人們就不知道什麼叫‘螞螂’了。」
「你還別說,我就不知道蜻蜓還叫螞螂。」剛參加工作不久被借調過來的小朱說,「我光知道棗強的土語是‘總目(怎麼)’‘縱目(這麼)’‘麼兒(什麼)’。」
「你說的這個是現在還應用的土語,很普遍,所以印象深。那我問你,你說‘夜來黑老’是什麼時間?」老古對小朱說。
「夜來了就黑老了唄。」小朱以字斷意。
「錯。‘夜來黑老’就是‘昨天晚上’。那,我再問你︰‘夜來可’是什麼時間?」老古又說。
「還是昨天晚上唄。」小朱回答。
「不對,是‘昨天’。」老古糾正道。「所以我願把這些就要消失的老土語搜集起來,這也是民間文化的一個方面。」
「你先搜集起來,咱向上反映一下,看歸到哪一類型,還是另立科目,以後再說。」老館長說著,把眼光掃向最後一排座位︰
「任強,說說你們創作組里搜集工作進展怎樣?」
「噢!這一個月來,民間故事搜集了一百二十多篇、民間歌謠二百來。民間諺語搜集的最多,有一千多條。是一個中學生听了我們的動員以後,利用兩個晚上整理出來的。當然,和我們過去搜集的有些重復。但說明了這個學生的重視程度。民間傳說搜集的不多,有十五、六篇。」叫任強的年輕小伙子回答。
「傳說都是哪方面的?」
「風物傳說五篇,人物傳說三篇,村名傳說兩篇,剩下的就是其他傳說了。」任強繼續回答。
「村名傳說和人物傳說太少了。」老館長說著,又面向大伙兒︰「到現在為止,我們搜集上來的涉及本縣人物和村莊的傳說,一共也不過五、六十幾篇。當然,這里也有好的傳說文章,比如八龍、文口、紫龍、流常和花園的傳說,就很具地方特色。」
老館長清了清嗓子,又繼續說︰「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我們棗強縣從遠古到現在,也出過很多名人。全縣總面積九百余公里,五百七十七個自然村莊。怎能只有這點兒傳說?比如,金子村為什麼叫金子而不叫銀子?石佛頭村難道就沒有關于石佛的傳說。還有劉路村,如果叫‘劉莊’、‘劉村’,那就是以姓氏命名了,為什麼要叫‘劉路’,這里的‘路’字,肯定有什麼說道。再拿棗強縣的縣名來說,直到現在還沒有搜集到相關的傳說。」
「不是說因棗樹茂盛而得名嗎?」
「是啊!棗強、棗強,自然是棗多棗強了。」
會議室里一下熱鬧起來。人們紛紛表者自己的看法。
說是全體會,其實也只有十六、七個人。這其中還包括兩個借調過來的。文化館編制有限,進來的又不願出去,造成員工年齡偏大。加之老館長脾氣隨和,業務會通常開成討論會。
「恐怕不這麼簡單吧!」老館長繼續說︰「據縣志記載︰東周之前無考。東周前期,也就是春秋時代,先屬齊,而後屬晉,戰國時期屬趙,秦代屬巨鹿郡。元朔三年,漢武帝劉徹始立棗強縣。元朔三年是公元前一二六年,距今已兩千余年,棗強縣名一直沿用至今。這里面,不可能沒有故事。比如說,兩千年前,為什麼會有棗樹?棗樹為什麼會生長茂盛?這都有待我們去挖掘。」
老館長說著說著,激情上來了,口氣也變得文縐縐︰「要知道,挖掘之愈深,察之愈清,知之愈明。本縣人明之,對內可揚長避短,對外可招商引資;為官者明之,可因勢利導,政通人和;經商者明之,可避實就虛,生意興隆;探親訪友者明之,可談古論今,瀟灑自如。益處多多。作為文化工作者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老館長激情一番,又沖剛才點名言的任強說道︰「任強,作為創作組里的骨干,又是‘三套集成’民間協會棗強縣分會會員,你應當當其沖,把這個任務拿下來。」
「是。」任強習慣性地答道。
任強大專畢業來文化館已經五年了。他習慣了老館長的婆婆媽媽,听慣了老館長一會兒絮叨,一會兒又聲情並茂地抒情。盡管說的有時驢唇不對馬嘴,離題千里。在任強看來,一次會議下來,老館長要不說幾句帶之乎者也的話,就好像掉價似地。
在文化館里,任強既是業務骨干,又是活躍分子。只是最近心情不好——相戀了三年的女友,終于在愛情和面包之間作出了抉擇,拋棄了愛情去追尋她的豬肉卷,傍上了一個年紀都可以做她爸爸的成功男人。
活在這個現實的世界,難免要放棄一點尊嚴,盡管他依舊深愛著她的男友。但是這個男友是工薪階層,只會寫文章,不會給她未來。
其實,任強不是看不開的人。他千遍萬遍地對自己說︰分吧分吧,分了也好,于人于己都好。只是一想起這三年來和她在一起的點點陣滴,任強心里就忍不住地陣陣刺痛。
金錢是愛情最好的試金石。這句話是誰說的來著?任強不記得了,但他還記得自己初听到這句話時的反應——嗤之以鼻!
現在想來,自已當時的想法確是有些幼稚到可笑。
三年的點滴相處,曾經的山盟海誓,到頭來不過是一場夢幻泡影,終究還是抵不過現實的殘酷。自以為純真無暇的戀情在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面前實在是不堪一擊。
那個女人……算了,讓這段戀情,永遠從記憶中抹去好了!
可是,人腦不是黑板,記憶也不是粉筆字,說抹就能抹得去!
為了掩蓋自己的情緒,任強有意選擇了最後一排座位。要不是老館長提名,他非得等到最後一個匯報工作。
因為心里有事,任強對老館長的回應,也只是嘎 利索脆的「是」,既是順水人情,給老館長一個「听話」、「服指」的印象;又能不暴露心情!
不過,任強確實熱愛自己這份工作。
幾年以來,他走村串巷,與上年紀的老人們,或蹲在街道旁的石碌碡上,或坐在老農的庭院里,和老人談古論今,說天道地。老人們講述的故事包羅萬象,有治國安邦的歷史人物,有普通百姓的日常瑣事,也有鬼怪神仙的奇幻趣事。真乃一人一物一故事,一草一木皆文章。任強沉醉其中,收獲頗豐。
遺憾的是,關于棗強縣名的傳說他還沒有搜集到。
老館長的這次工作會議,給他打了一強心針。他決心再一次走訪老人,把能挖出來的故事盡量全挖出來。
任強騎上自行車朝曲女乃女乃家走去。
曲女乃女乃住在離縣城不遠的一個小鎮上。八十多歲的老人,耳不聾眼不花,講起故事來很有邏輯性。任強在她那里搜集了很多幾乎在社會上瀕臨失傳的故事。
起風了。先是絲絲縷縷,不到一袋煙工夫,便飛沙走石,暴土揚場。街角落里、垃圾堆上的塑料袋子,一個個鼓滿了勁風,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在狂風中橫沖直闖,漫天飛舞。
任強被刮得失去重心,搖搖擺擺,像一葉小舟在海浪上顛簸。
前面就是曲女乃女乃家了。頂著狂風,任強一步步艱難地前推著自行車移動。
「 吧!」
頭前一聲脆響。任強眯起眼楮抬頭望去,天!一塊足有兩人寬兩人長的大木板廣告牌被風吹斷支架,朝著他猛砸下來……a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