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戰國 第二十六章 生財有道

作者 ︰ 從小不會爬

另外,必須說明的是,有關人員之中只要是墨門弟子,都必須按老規矩上繳一半所得收入給墨門以供公用。原來的墨者對此早已習慣,但白圭與聶華對其都有些不滿,一是認為比例過高,二是認為上繳的是淨收入,在扣除生活費以後計算,很容易出現貓膩。但兩人畢竟入門不久,說出話來也沒什麼分量,直到兩年以後墨子才在看到大量實證後接受了聶華等人的建議,對墨門的內部分配制度進行了大幅變動。此後出師的墨門弟子只需上繳兩成收入,但卻是毛收入而非淨收入,對于勤奮和有才能的弟子有利,而那些懶惰無能的人就郁悶了。至于那些還未出師的弟子,除非有創新明,否則還和以前一樣沒工資拿,但他們其實是邊做邊學,還包食宿,學得好還有機會被推薦當官,這種待遇哪里找去?兩成的收入上繳聶華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就算是後世的黨員,也得交黨費不是?

由于現在白圭的經營才能漸漸得到證明,所以墨門之中只要是有點閑錢的,無不紛紛效仿,其中得利最多的聶華更是將大部分收入都再借給了白圭。有了這些追加的投資,再加上高達五成的利潤截留,白圭掌握的資本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為其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創造了條件。不過留在宋國月復地固然利于銷售,但造紙材料卻得從外面運來,十分地不方便。因此墨門總院確定西遷之後,造紙廠(注1)的各級工作人員是最早搬過去的

造紙業的巨額利潤令人瘋狂,看到那些在造紙廠工作的同門率先富了起來,越來越多的墨門弟子無心行義,整天想著如何才能進入造紙廠工作,這令墨子漸生不滿,因為造紙雖然于文教有益,但對于墨門行義的幫助卻是相對有限的,如果大家為了金錢而蜂擁其中,不是見利忘義、本末倒置嗎?好在無論是聶華還是白圭,都沒想讓墨門以後一直賣紙。在紙張市場初步打開後,白圭就斷然以拍賣的方式將造紙技術以及絕大部分設備一並轉讓給了總共二十七家商號

其中,技術轉讓方面,墨門與買方簽約規定,在五年內,無論是墨門還是買方都不得將技術再轉讓給二十七家商人以外的任何人,否則其他各方均可在「掌握可靠證據」後要求泄密者加倍賠償損失。另外,在第一年里墨門有義務向這二十七家商號進行技術扶持,當然,派出人員的工資得由他們支付。

白圭並不擔心這些商家抬高紙價以謀取暴利,因為縱然目前華夏還未形成統一的市場,總數多達二十七家的新造紙商也足以形成充分競爭,再加上墨門也不會完全停止紙張生產,所以天下人絕不會因為紙價太貴用不起,而墨門則一舉獲得了多達兩千余金的流動資金,這甚至連現在的天下富猗頓都比不上

這樣一筆巨款足以令人瘋狂,但墨子依然保持了對白圭的絕對信任,即使在樂土建設日新月異、各方面都急需用錢的情況下,也只提出一千金公用,其余的依然全部交給白圭支配,這令他感動不已,從此愈為墨門殫精竭慮

由于造紙一事的教訓,墨子此後將世上的商品分為三類,即必需品、消費品與奢侈品。所謂必需品,是指長期缺少它們人類就活不下去的,如糧食(在牧區等不產糧食的地區,則指肉女乃等其他主食。)、鹽、蔬菜、布匹等等,以及一切可以降低它們生產成本或者提高生產效率的其他相關商品,如牛馬等可供役用的大牲畜、木材、石料、農具、紡織機械等等;而消費品則是對活命沒有必要,卻可以改善大多數人生活質量的商品,如除鹽以外的其他調味料、絲綢等等,以及生絲等各種「工業」原料;奢侈品則指那些價格昂貴、耗費人工、而且受限于資源而難以大幅度增加產量或者降低成本的商品,如各種貴重飾品、燕窩、魚翅、熊掌等等

墨子要求墨門之後明的新商品當中,消費品與奢侈品都采取直接轉讓技術的方式,而將人力集中用于必需品的生產,以盡可能地幫助最需要幫助的那些弱勢群體。不過,研+技術轉讓的方式反倒更能揮墨門技術力量雄厚的優勢,後來每年光是技術轉讓一項,就能令墨門進帳上千金

而在三大類商品之外,還有一種特殊商品,墨門是必須要要自己生產的,那就是包括戰爭機械在內的各種武器。為了推行「非攻」的主張,墨門必須擁有影響戰爭勝負的能力,考慮到墨門人力有限,向弱小國家提供優質武器自然就是墨子最好的選擇。而墨門也確實有一批很受歡迎的拳頭產品,比如各國都想得到的戰爭利器——連弩。

這種連弩並不是諸葛弩那樣的連弩,而是因為弩箭尾部連著一根長繩以便回收才得名。連弩的射程能夠達到三百至五百步(1步約為1.5米左右),威力足以洞穿這個年代的普通城牆,若是用來射人,一箭貫穿好幾個敵人是輕而易舉的事,堪稱是這個時代最可怕的戰爭機械之一。

而且,墨門明制造的連弩因為采用了可以大為省力的滑輪組傳動裝置,兩個人就能開弓,體積也大大縮小,甚至可以裝在特制的雙輪車上由騾馬拖曳機動(注2),適用性大大增強。不過,由于弩車可以用于進攻,墨子是不會讓其輕易流入各**中的,只準弟子造了幾台可以車載機動的連弩樣品,以供研究之用和不時之需

注1︰由于這個年代「場」與「廠」可以通假,因此聶華干脆讓「工廠」這個名詞提早兩千多年出現了,但只有人數過二十人、並且勞動中有明清分工協作的才叫「工廠」,否則還是只能叫工場,與其一同提前問世的名詞還有「工人」、「機器」等等

注2︰歷史上,在墨家分裂以後,其先進的制弩技術流入多個國家,車弩也得以在無數次戰役中揮奇效,可惜後來還是失傳了,最後一次在史書中出現是東晉末年劉裕擺「卻月陣」,以幾千車步兵輕松擊潰了十倍于己的北魏騎兵。此後的隋唐兩宋雖然有了威力更大的床弩,但由于滑輪組傳動技術已經失傳,機械弩的體積大得嚇死人,需要幾十個人才能開弓,根本無法機動,除了守城已經別無他用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墨色戰國最新章節 | 墨色戰國全文閱讀 | 墨色戰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