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理解吳起的軍事思想,聶華還將前世抗日戰爭時的形勢抽去背景來問吳起,看看他會怎麼決策,結果吳起的計劃方案令他驚出一身冷汗。吳起認為,聶華口中的那個小國(日本)在奪去了大片地廣人稀的土地(東三省)後,根本不該急于繼續進攻大國(中國)的月復地,而應該暫時謀求和平,即便大國不允,也應該以精兵扼守要道(錦州),人多但軍力不強的那個大國絕對無法越過雷池一步,而小國則民不太勞,有余力抽出來充分開新佔土地,並繼續鼓勵耕戰、蓄積國力,等到新佔土地充分開後(大致相當于日本本土、朝鮮、台灣與東北的人口加起來過三億之後。),若有一舉吞下至少整個大河(長江)以北全部土地的機會出現,再繼續進攻大國也不遲,如果沒有,那就一直等待下去,至少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聶華听得毛骨悚然,若歷史上日本真的這麼做,那麼中國可就麻煩大了,就算不亡國,東北也幾乎不可能收回了,還好日本動戰爭的動機就錯了,所以這條路他們是肯定不會選的。嚴格來說中國並不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日本之所以選擇中國作為侵略的頭號目標,一方面是覺得軟柿子好捏,另一方面是為了奴役中國人民獲得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和戰場炮灰,所以他們縱然殘暴也不會進行種族滅絕(而且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不允許,要知道即使連元其實也沒敢殺光所有的猶太人,而殺光中國人的難度又大了何止百倍?),所以只要中國人能夠抵抗到底(老毛人民戰爭思想的作用就在這里,否則敵後百姓成了日本的順民,那就真要亡國了。),日本就必敗無疑。畢竟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動戰爭卻得不到想要的,這戰爭還能打多久呢?所以即使美國不參戰,中國人光靠自己的力量,也早晚可以將日本人趕出中國去,只是代價會更大一些罷了。聶華也是到這個時候才理解了《論持久戰》的真義,對那位偉人也更加敬佩,因為持久戰思想雖非他的創,但蔣百里等人都將最終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列強的介入上,相信中國人自己有能力辦到的,只有他一個
雖然墨門本就不多的騎兵在上一次戰斗中損失慘重,但聯軍的騎兵幾乎全滅卻給了他們更大的自由,翟角被一次次運糧隊伍遇襲的報告弄得焦頭爛額。為此翟角在收縮兵力力保補給線的同時,不等攻城器械準備完畢就對樂土城起了急攻,但墨門善守的名聲豈是平白得來的?結果聯軍白白送掉了幾千官兵的性命,卻連城頭都沒登得上去
本來翟角也只是想突然襲擊一下看看有沒偷城的機會,現在見城內早有準備,他便立即暫停了進攻,等到十幾天後沖車、雲梯等攻城器械準備好了聯軍才再次對樂土動了猛攻,這次才是動真格的。雖然翟角知道墨門善守,但他覺得,如今城外的聯軍總數已經過了八萬,而城內不過區區幾千兵卒,又豈能抵擋得住?雖然此時《孫子兵法》還未變成大路貨,但翟角乃是宿將,即使沒看過這部兵書,也大致知道「五則攻之」的戰爭規律,因此雖然此次出征連番受挫,但他一直都對聯軍獲得最後勝利充滿了信心,但是,戰爭可不是算算術
由于在遠程兵器方面出類拔萃的才能和天賦,聶華很自然地成為了樂土城內所有遠程機械的主管,其極佳的距離感與開闊視野令墨門的戰爭機械效能大增,而他「明」的井錘等守城機械也在戰斗中揮出了巨大的威力。
「放!」,隨著聶華一聲令下,數以百計的巨石高高飛過了城頭,重重地砸進了如螞蟻一般涌向城下的敵兵陣中。這些巨石最小的也重達百斤,高落下帶來的動能更是可怕,哪怕只是被蹭到一下都是非死即殘,甚至即使是那些沒被直接砸中的家伙,也有不少被落地後余勢未衰、繼續向前滾動的巨石撞飛壓扁,而雲梯等攻城器械更是損毀嚴重
聯軍的攻城才剛開始就受到了重挫,三晉官兵縱然悍勇,在這種血肉之軀無法抵抗的可怕力量面前也不禁心生畏懼,士氣登時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吳起敏銳地現了敵軍的動搖,立即下令聶政率領五百甲騎具裝馬上出城反擊。
攻城的敵軍根本沒想到墨門那麼點人居然還敢出城反擊,本來就被巨石砸得狼狽不堪的他們登時更加亂成一團,尤其他們為了方便攀登雲梯,基本都沒攜帶能夠克制重騎的長兵器,在城內突然沖出的鋼鐵洪流面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力的抵抗,不下三萬人的攻城大軍竟被聶政這區區五百人馬一下子沖了個稀里嘩啦。
翟角看到自己引以為豪的部下居然被敵人像收割莊稼一樣肆意屠殺,當即目眥盡裂,厲聲下令前軍不準後退,否則格殺勿論。在督戰隊的威脅與激起來的羞恥之心雙重作用下,幾乎被聶政他們沖垮了的三晉潰兵總算是重燃斗志,但是在井錘的威脅下他們始終不敢結成嚴密的陣勢,又豈能擋得住聶政所率的五百鐵騎?只見聶政策馬提刀,率領區區五百鐵騎在萬軍之中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一直殺到人馬漸疲才收兵回城,威震天下的三晉強兵竟然沒人敢追,入城前這小子還囂張無比地揚聲大笑道,「這就是天下最強的精兵?別笑死人了!不過一群廢物而已!」
這一戰三晉聯軍傷亡七千余人,士氣與信心更是受到沉重的打擊,而影響更大的是,出于對墨門鐵騎的顧忌,聯軍此後每次攻城必定會派出大量長矛兵與刀斧手進行保護,這樣一來投入攻城的力量就相對不足了,本就難以得手的進攻更是屢屢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