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為皇者 第七十一章 淮地大戰(二)

作者 ︰ 小輝哥愛你

第七十一章淮地大戰(二)

上一次剿滅尚可喜部的時候還是有一部分的清軍逃了回去,將救**的消息通報給了上面,說明軍大炮犀利,殺傷無算,也確實受到了滿人高層的注意,是以清軍此次南下也帶來了不少大炮,這總算是有了個應對不是!

清軍所使用的大炮就是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是明代後期傳入中土的,也稱為紅衣大炮。

紅夷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其優點,它的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底的原理;

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

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

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o-13o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

紅夷大炮是明代後期傳入中國的,所謂「紅夷」者,紅毛荷蘭也。

因此很多人認為紅夷大炮是從荷蘭進口的,其實當時明朝將所有從西方進口的前裝滑膛加農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訛為「紅衣」。

當時明朝進口的紅夷大炮只有少量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後來因台灣問題與荷蘭人交惡,大多數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得來的,明朝當時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還做中間商將英國的艦載加農炮賣給中國。

後來由于大明的內部戰爭以及財政的拮據,大明朝廷只好自行仿制。

紅夷大炮最突出的優點是射程,對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環節,即使現今也不例外。

明朝自制鐵炮的最大射程不過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險;而一般三千斤的紅夷大炮可以輕松打到七八里外,史籍記載最遠可達十里!

十里相當于現代五公里多,相當遠了,曾經對這個數據產生過懷疑,但是西方的同類型火炮的性能證明了這個數據是準確的(當時西歐各國已有領海這一概念,當時的領海是以海岸火炮的射程來定的,16世紀末期的領海是三海里,約合五點五公里)。

只是由于大明一貫的對工匠的剝削作風才使得許多的大炮制作不合格罷了,只能造出打一公里遠的‘神器’!

遠射程的紅夷大炮結合開花彈,成了明朝末期對抗後金攻城的最強武器。

當時的戰法為︰將後金的騎兵誘入城頭紅夷大炮射程,然後用開花彈集火射擊,效果顯著。

紅夷大炮是16至19世紀之間的英制前裝重型滑膛炮,經中國人仿制後,種類多達百種,有此可見中國人強大的盜版能力。

其彈藥較重可達數公斤乃至1o公斤不等。

彈丸是由石、鐵、鉛等材料制成的球形實心彈,奇巧絕倫,形制及使用方法多種多樣,是以直接撞擊目標而起破壞作用的。

如此藥彈相稱,保證其射程較遠,殺傷力較大。

炮管長度2一3米,呈前細後粗型,口徑大多在1oo毫米以上,倍徑(指火門至炮口之距離與內徑的比例)之比多在2o一4o之間。

其鑄造極為復雜,采用整體模鑄法,有科學的工序和法式要求,並有新型設備、儀器等輔助設施的配合。

各部比例合適,炸膛的幾率低,所鑄之炮的質量提高。

多系重型鐵炮,也有銅制,自重35一5oo公斤不等。

紅夷彈藥施放程序化、「炮表」化。此外其尾部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調整射角,配合火藥量改變射程。

炮身上裝有準星、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其由車運載,可以任意奔馳。

在1639一1642年,明清雙方展開松錦大戰,雙方均使用了紅夷大炮,明軍在關內加緊造炮,清軍把紅夷炮用于大規模的野戰和攻堅。

清軍僅松山一役,就調運了炮彈萬顆,紅夷炮37門,炸藥萬斤,到陣前備用。松錦戰前,清軍由于火炮量有限,質量低劣,攻城時,每每不下,因而攻堅戰往往被視為畏途。

松錦一降,清軍再攻堅城,往往炸毀城牆近百米,這在以前明清戰爭史上是絕無先例的。

明軍對清軍火炮的長足進展十分驚訝。如1639年明將樊成功口報:「達賊將松山25,26兩日狠攻,城中拾得打進炮子6o1余個,俱重十余斤,目下南牆所裝紅夷炮37門。

松錦戰後,明軍關外火炮大多落人清軍之手,只有駐守寧遠的吳三桂部,尚存有十多門紅夷大炮,而此時屯兵錦州的清軍已擁有近百門紅夷大炮。

清人曾揚言:「將炮一百位擺作一派,憑它哪個城池,怎麼當得起三四日狠攻?當時尚為明朝服務的著名西洋傳教士兼軍火專家湯若望驚呼道:「彼(指清軍)之人壯馬潑,箭利弓強,既已勝我多矣,且近來火器又足與我相當??孰意我之奇技,悉為彼有。」

「目前火器所貴西洋大銑,則敵不但有,而今且廣有之矣。這段話反映了湯若望的震驚,也說明了一個難以逆轉的嚴酷的真情實況。

公元1642年,皇太極命漢八旗諸頭領率所部炮匠到錦州鑄神威大將軍炮,1643年又派人赴錦州督造紅夷炮,像這樣一批批地遣官造炮,說明當時的錦州已成為清軍火器的制造基地。當時所鑄成的35門鐵心銅體的「神威大將軍」火炮,其品質已達世界最高水平。

此炮以銅鑄之,前細後粗,長2.83米,隆起四道,重195o公斤,用藥2.5公斤、鐵子5公斤,安裝在四輪炮車上,具有身管長、彈藥量大的優點,是攻摧堅城的利器。

清軍于1644年入關後,農民軍雖還能利用原有的不成規模的火炮和新制火炮與精于騎射、擅長野戰和炮戰的清軍抗衡,但他們再也無法阻擋以先進的紅夷炮群裝備為主的清軍了。

紅夷大炮本為西洋火器,明朝所用紅衣大炮多為進口,雖然也有仿制但質量遠遜于原品,既然明朝工匠自己都造不出好的紅夷大炮又如何能幫後金造出更好的神武大炮,而滿族在經濟、科學、文化、工藝等方面全面落後于明朝,更不可能自己造出更好的大炮,因此後金所造大炮必然借助外力!

而後金周圍有能力制造過紅夷大炮的國家只有俄國,後來康熙年間皇帝親征以一萬清軍對抗6oo俄軍,得勝後不但釋放了所有俄軍俘虜並還武器,而且在後來簽訂的條約中還做出了很大讓步,將大片土地劃給俄國人,實在不像凊軍所為。

兩件事加在一起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年後金以北滿的土地換取了俄國人在火器方面的支援!

其實按照王大官人造出的大炮事實上屬于輕炮,只不過威力與射程相當于接近中型炮罷了,威力和射程還是比不過重炮的,但卻更為輕巧靈便!

就像此刻,這些大炮在車城內用一匹馬便能拉著走了,而且馬匹還頗為輕松,由人牽著馬,還能走出非常整齊的陣列!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我為皇者最新章節 | 穿越之我為皇者全文閱讀 | 穿越之我為皇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