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為皇者 第九十五章 死的好!

作者 ︰ 小輝哥愛你

第九十五章死的好!

————唉,小輝真的很失望,難道說我的書就那麼差?如果您覺的還可以就投張票唄——

武昌,武昌之名源于孫權的「以武治國而昌」,這是一個以武為名的城市,由此可見武昌的重要之處!

歷史上,武昌山多水多,崗嶺起伏,湖河交錯,「外扼地理要沖,內依地勢險阻」,為兵家必爭之地!

雖然以武為名,但其實武昌的文學氣氛更濃!此時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叢集,府學、貢院、文廟等文化建築遍布,文人學士薈聚,儼然是一座政治中心,是為此時南方的重要城垣。

雖然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但武昌城內卻非常的‘熱鬧’!早在現阿濟格與李自成的追擊之戰後,這個消息讓身為江督的袁繼咸焦慮不安,是以他移鎮武昌,總領武昌等地的防務。在這期間,袁繼咸下令堅壁清野,將方圓數十里的百姓都遷入了武昌城中,把整個武昌城都塞的滿滿的。他之所以這麼做實在是逼不得已,清軍入關以來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他不得不這麼干!清軍入關以來雖然打著‘不傷百姓,秋毫無犯’的幌子,但事實上的壞事兒可沒少干!

如今清軍已被驅走,城內的百姓已經開始6續的返鄉。

看著6續出城的百姓,王維不禁向身旁的袁繼咸道「季通,這些天辛苦你了,看這陣勢似乎是百姓開始返鄉了啊?」

「臣不敢居功,全賴武昌軍民一心!陛下率大軍給清軍以痛擊,宣我國威!如今清軍潰逃,武昌附近已經沒了威脅,百姓們都需要過日子的,是以昨天臣已經下令6續的引導百姓回鄉了!」

「這些天到是委屈這些老實巴交的百姓!誰人不思鄉吶!與清軍一戰讓他們離了家鄉,如今也是時候方他們回去了,畢竟他們需要生活!這些離鄉的百姓的衣食能不能保證啊?」王大官人對于這些遭受戰亂的百姓是非常憐惜的,戰爭不管誰勝誰敗,受傷的永遠都是這些逆來順受的百姓!

「陛下大愛,臣已經下令了,凡是回鄉的百姓每人放二十斤大米,而且他們很多人在搬來武昌城的時候也是有些余糧的,可以保證他們的溫飽!」

「嗯!你做的很好!盡量操心一下,早日讓百姓工匠和商人恢復生產,早日讓他們回歸正常的生活中來!」

「是,陛下」

王大官人一行是從救**的行營趕來的,目的地是武昌城的府衙,因為王大官人要在那里慰問武昌的文武官員、士紳以及百姓的代表。本來要見的只有文武官員和有功名在身的士紳的,但在王大官人極力要求下,只好也請來了一些老實巴交的老百姓,因為王大官人想見到的可不是那幫子只知道敲骨吸髓的士紳!他想真真正正的關心一下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

到了府衙後,當地的官員百姓們拜見了王大官人。這些被請來的老百姓都是一些老實巴交的莊稼人,見過最大的官也不過是那些下鄉催稅的不算是官員的小吏罷了,那里知道皇帝要見他們,是以一個個的都很緊張。甚至有些人跪拜的時候都做錯了動作,惹來了一陣笑聲,但王維卻沒有笑他,而是很和善的上前詢問他們如今的近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皇帝的和善形象感染了這些純真憨厚的百姓,他們看到皇帝是這樣一個人而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形象都放松了下來,對于皇帝的問題有問必答。

了解到這些百姓的境況後,王大官人很欣慰,袁繼咸所說的大都比較正常,這些百姓不至于出現什麼問題。但王大官人也看到了一些問題,很多百姓家里只有很少的地有的甚至沒有地,僅僅只考給富戶打工或者給士紳們種地維生!

事實上,中國幾乎每一個朝代似乎都是這麼個情況,到了朝代的後期都是土地兼並嚴重,社會動蕩,最後導致國家滅亡。有明一朝的稅負是非常輕的,僅僅只有二十稅一,這怎麼可能會對百姓產生多大的壓力!真正盤剝老百姓的是那些士紳地主老爺們!

因為他們對老百姓的土地兼並,導致很多的老百姓手中無地,只能給他們這些碩鼠種地維生,還要支付給他們大量的地租!

必須得知道,地租是地主階級的的利益根源所在,朝廷無論表現的有多麼了不起,他也是階級統治的工具;皇帝無論表現的有多少了不起,他也無力征收田產量5o%以上的高額稅收。因為如果朝廷佔據了田地產量的5o%以上,那普遍地主能收取的地租還會有多少呢?這豈不是要侵犯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地租、賦稅合起來征收的極限,就是得保證農民得留有生存的口糧。(這個極限,怎麼也得停留在當時田產量的2o%以上;農民留有這樣份額,再輔助以全家人從事力所能及的各種副業、零工,才能保證生存!)。

地租、賦稅通常不會越這種極限的,但如今是小冰河時期,而且土地兼並嚴重,大量的天災和**導致了土地產出的萎縮,然而普通的士紳地主階級有不願放寬手中的利益,只好將壓力全壓在了百姓的身上!

比稅負更危及農民生存的是高額地租,是比賦稅數量大十幾倍、幾十倍的高額地租隨著土地兼並的日益無可抑制,明末的地租份額,與明初相比;那實在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帝國的經濟資源的5o%、6o%以上都通過這種渠道流向地主階級手中;這筆經濟資源是帝國政府無力支配的;這筆經濟資源也是普遍百姓無福享用的。僅此就已夠可怕了,更主要的是這筆龐大的經濟資源,他已走向了帝國政府、社會的反面;地主階級利用這樣龐大的經濟實力,更肆無忌憚的繼續侵蝕帝國社會、政府所剩的、越來越少的經濟資源。這才是帝國經濟出現危機的根本原因。

士紳地主老爺們對老百姓的盤剝是顯而易見的,王大官人也意識到了這種情況,而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只有讓百姓擁有土地,而這些土地只能從士紳階級手中去取了。然而這卻是士紳階級不允許的,他們是不會放棄手中的利益的!

地主階級想維持自己的已得到的地租份額,農民階級想維護自己的生存權力,最後的苦果只能有國家來承擔了!

王大官人知道自己早晚還是要面對這個問題,他的心中早就有了一個想法,一個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但現在這個辦法卻不適合實行,因為它勢必會引起很大的動亂!如今滿清入關狼煙四起,還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王大官人他只能等!只能等到收復天下的那天才能出手解決這個問題!……

慰問了武昌的百姓士紳官員和士兵後,王維在袁繼咸引領下來到了黃鶴樓!因為袁繼咸要在這里招待王維等人。

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築城為守,建樓以嘹望。

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築文化中數目的象征和倫理表意功能,是我們中國人對文化的一種表達,一種詮釋。

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站在樓頂,大江兩岸的景色,歷歷在望,令人心曠神怡。

宴是全魚宴,魚是大名鼎鼎的武昌魚。

這一餐吃的王大官人很是開心,不鋪張浪費,還有美景相伴,實在是相當滴舒服!……

對清軍的兩次戰爭皆以勝利而告終,王大官人開始浩浩蕩蕩的班師了。就在回師的路上,錦衣衛傳來消息‘滿清豫親王多鐸死了’。

王大官人看到這個消息,僅僅思考了一會,只說了句「死的好」!。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我為皇者最新章節 | 穿越之我為皇者全文閱讀 | 穿越之我為皇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