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是冬至,正是一夜北風寒,萬里雪飄飄的寒冬季節。路面已經開始結冰,馬騰退至長安,周瑜息兵夏口,各家謹守城池,姑待明年春暖花開時節,到時再決一勝負。
南陽,肖七每日只是令幾位都尉,帶幾路人馬,繞城巡查。遇到家貧不能炊煙者、衣不蔽體者,或施粥送火、或贈衣給糧。南陽百姓奔走相告,俱道皇叔仁義,肖七慈惠。
自肖七入主南陽,世家大戶冷眼旁關已有時日。但見肖七軍卒軍紀嚴明,與民無犯,不取百姓一針一線,落雨下雪也不進民宅烤火取暖。閑暇時節,還相助百姓年老體弱擔水挑柴、開挖溝渠。此種軍隊,就是盛世之時也難得一見,更別提在這亂世之中。
相處兩月以來,不僅南陽平民歸心,世家大戶也逐漸接受下來。雖不致親熱,但太守府偶有差使,各家戶主,也是極力配合、鼎力完成。
幾家大戶之主,暗地商量,終于選定佳日,準備在南陽酒樓宴請肖七。
肖七接到消息後,帶上甘寧。胡廣領十數名武功高強的肖七親衛,一同來到南陽酒樓。
南陽世家大戶的家族之主,早已恭迎在酒樓門口,一見肖七等人來到,陰典忙搶先一步,滿臉堆笑,抱拳拱禮道︰「南陽草民陰典,率南陽全體鄉紳恭迎肖將軍大駕。」說完,就欲屈膝跪下去。
肖七那里肯讓他使實,趕緊快走幾步,雙手扶住陰典雙臂,道︰「陰先生,你老德高望重,千萬使不得,會折煞小子的。」說話之時,示意後面人群莫要下跪多禮。
陰典是本朝開國皇後陰麗華的娘家後裔,自光武中興起,在南陽,陰家已是最大的門閥家族,身份極是尊貴。此次大家為了宴請肖七,特意推他為首。
年過六旬的他,此時在泥濘的路上,要向比他年少四十的肖七下跪,心中是萬不得已,暗暗叫苦。一見肖七來扶,馬上就坡下驢,直起腰來。左手把住肖七手臂,右手向里虛請,口中連道︰「肖將軍,天寒地凍,快快有情,進去喝杯薄酒,解解寒氣。」
肖七俊臉含笑,連忙讓陰典先行,道︰「陰先生,你老年大,您先請。」同時抬頭,雙眼向向眾人掃去,道︰「諸位,請,快請進,進去暖和暖和。」
到底架不過肖七的熱情,陰典虛讓幾次,只得先踏腳踱進酒樓門口。眾人這才依次進去。樓上包間,炭火燒得極旺,人一進去,溫暖入春,簡直與外面是兩個世界。
待肖七、陰典坐定之後,眾人這才找各自身份的位置,團團坐下。
座中,陰典逐一將眾人向肖七一一介紹,卻原來是鄧家家主鄧度、吳家家主吳升、馬家家主馬博、賈家家主賈茂、……,此十一人,卻原來是雲台二十八將的後代。加上黃家家主黃承義,李家家主李群,文家家主文雲,南陽豪門大戶十四位家主全部到位。
這十四人,見劉表帶甲數十萬,卻抵不過周瑜率領的區區十萬大軍。若非關羽、張飛襲擊廬江、居巢,吸引走周瑜的部分精卒,強弩之末的蒯越,江夏早就守不住了。因此,大家商量之後,紛紛覺得,應當為自己找條退路,又見肖七軍卒在南陽,極得民心,劉備在汝南又能保城池不下。就有了投效劉備的念頭。
喝酒聊天,大家甚是相得,當終于听到陰典說大家有相投皇叔念頭之後,肖七極為高興,靈機一動,道︰「承蒙諸公抬愛,不下在此先代我家主公劉皇叔謝過各位,只是南陽現在守軍太少,人才又是奇缺,不下有個不清之情,相與大家商榷一番。」
陰典笑著說︰「劉皇叔仁義布于四海,我們能得皇叔庇護,那是天大的盛事。肖將軍有話但講,只要大家力所能及,無有不允。」
肖七道︰「不下想請諸位能相助百名家兵,如諸位家族內有得力人手,就請來我軍中擔任一官半職,或是治理南陽的政務人才。」
眾人一听,這是一榮皆榮、一損皆損,徹底捆綁一起的法子。不由有點躊躇起來,其中陰典見事極明,人又決斷。想到這年劉備由一窮二白的狀況,據有三郡之地,與曹操的幾次競斗,也力保不敗。是以道︰「既然如此,我家領佷陰儈文武雙全,我想讓其能在肖將軍身邊旦夕請教。」
眾人見陰典表態,一時下定決心,紛紛推薦自家能力出眾的子佷起來。其中鄧家家主鄧度推薦的鄧芝,李家家主李群推薦的李嚴,讓肖七極為興奮。
在原先的歷史軌跡中,鄧芝、李嚴在蜀漢朝廷中俱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原本以為此兩人都已為其他諸侯效力去了,卻不想此時還未出山。
見肖七如此興奮,黃家家主黃承義道︰「肖將軍年紀甚輕,看起來剛到二十光景?」
肖七點頭道︰「黃先生,好眼光,不下今年虛度二十整。」
「啊……」
眾人一陣稱贊。
黃成義問道︰「容某冒昧,不知肖將軍可曾婚配?」
肖七笑道︰「不下戎馬倥傯,卻未曾成家。」見問話之人是黃承義,肖七心下已是一動。
甘寧在南陽日久,早已將南陽的豪門大戶向肖七述說一遍。這位黃家家主黃承義還在甘寧的重點表述之中。歷史上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正是黃承義的二弟,只是黃承彥的夫人卻與劉表後婦正是親姊妹。不想今日黃承義為了黃家的未來,也投向了劉備懷抱。
黃承義道︰「某家二弟承彥,家有一女,小名月英,二八年紀,容貌不賴,而才干出色,正是肖將軍良配,不如肖將軍可有意否?」
座中肖七不由一跳,心中劇喜,「原本想黃承義向自己介紹的是黃家其他人,不想卻是有三國才女之稱的黃月英。」
肖七不由有點疑惑,「按算諸葛孔明今年應該二十二歲年齡了,怎麼還沒娶得黃家‘丑女’?自己本來想與孔明先生做連襟,不想來三國後會挖諸葛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