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猛將 第三卷揚威江南 第四十九章 西域戰事

作者 ︰ 我自漫步

李晦听完李恪的話後不由得一愣,然後面露難-的說道︰「殿下,從咱們這里到西域至少有近五千里路,從咱們這里向那邊直接運送糧草,抵達那里的時候一萬斤糧草恐怕連兩千斤都剩不下,這個代價是不是太大了?咱們恐怕難以為繼啊!」

李恪听後也不禁嘆了口氣,頗為無奈的說道︰「唉……你說的這些我又何嘗不知道呢!都是我當初對那里的估計不足,才導致這樣的事情生……給朝廷一份奏報吧,希望朝廷能夠幫助我們往那邊先運送一批給養,就說我們這邊會盡快的將這批給養給朝廷運送過去的,這樣一來還能夠減少一部分路途上的消耗。」

李晦猶豫了一番,還是說道︰「殿下,我認為以我們目前的情況來看,繼續征繳突厥並非是上好的時機。與其空耗如此巨大的糧草,倒不如先讓姜文暉和李忠他們回來,等我們這里準備充足以後,再度派出大軍前往征剿。屆時勢必能夠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平突厥的勢力,平息我大唐北部的隱患。」

李恪听後低頭沉思了一番後,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按說你的建議非常的有道理,現在確實並非是征剿的最佳時機。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如今我營州轄地內屬于大唐的百姓,比例已經不足四成,再按照目前的勢頭展下去,最多只要二十年的時間,這個比例將會降到三成。要知道任何一個地區,佔據統治地位的民族數量一旦不具有足夠的比例,勢必會造成這一地區局勢的不穩定。而我之所以這麼做實際上就是通過對外征戰,來達到消耗其他民族有生力量,從而達到穩定的目的。這一點不管是靺鞨族也好,還是突厥人也罷,他們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他們現在都沒有能力反抗我的決定,這才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所以我必須要讓他們繼續在那里征戰,即便是不能夠獲勝,也必須將這些人留在那里。」

李晦听後恍然大悟道︰「原來殿下是抱著這個目的才出兵的!我說殿下為何剛剛從西邊回來,甚至都不等我們這里籌措出足夠的糧草,便迫不及待的下令他們西征!看來我還是經驗太過缺乏,以至于連如此簡單的事情都看不透。」

李恪微微一笑道︰「要不然我為什麼一再的叮囑你,要多和李靖學習,在這方面他可是我大唐無人可及的。」

一個月後,李恪再度接到李忠的來信,信中提到自上一次出信件以後的第八天,西突厥的六萬大軍對那倫城動圍攻,在守城的以前兩百名士卒的協助下,接連擊退突厥人的數十次進攻。在突厥人動圍城戰的第十一天,姜文暉所率領的四萬人馬,終于沖破重重阻撓來到那倫城,經過一夜的苦戰在雙方里外夾擊下終于將突厥人擊退。此戰過後,大唐軍隊以五千人的陣亡代價,換取了殲敵兩萬三千人的輝煌勝利。不過此戰過後由于己方傷兵滿營(戰爭中傷兵的數量遠遠的要高于陣亡數量,但是在上報的時候通常不會將傷病數量上報),再加之此番作戰過後盔甲兵器損耗巨大,尤其是火器方面已經消耗一空,故而短時間內將無力繼續征剿突厥。

又過了四個月的時間,從長安方面運送出的補給終于抵達那倫城。而李忠和姜文暉手下受傷的士卒,在經過幾個月的休養也終于恢復了健康,在得到了給養補充尤其是火器的補充之後,再次對突厥動進攻。

自從在那倫城戰敗後突厥人便不再與李忠和姜文暉的部隊生正面jia鋒,一直利用他們騎兵度快,轉移迅的特點與他們進行運動戰。這期間雖然經常生jia戰,但是每一次的jia戰結果,雙方都沒有大的傷亡出現,最多的一次傷亡也不過是李忠的部隊,在被對方打了個措手不及的情況下傷亡了近百人,這種不痛不癢的傷亡對于雙方來講都是不值一提的。

西突厥此時佔據的土地大部分位于天山以北的地區,這里從九月初便開始天降大雪,只不過剛剛進入冬季的降雪,還不足以支持大唐軍隊的雪橇在上面劃行,必須要等到氣溫徹底的降下來,並且讓寒風將積雪中的空氣吹走,使得積雪變得結實以後,雪橇才能真正的派上用場。

進入十月以後,接連的幾場大雪使得地面的積雪已經模過了膝蓋,這也突厥人的行動受到很大的制約。不過這倒是令大唐的士卒如魚得水,在被突厥人整整壓制和襲擾了一個多月的他們,終于有了出一口惡氣的機會。在十月中旬的一場大雪過後,如同雪原中的幽靈般神出鬼沒的大唐軍隊,在後面的十天里居然轉戰數百里,並且一口氣殲滅了突厥人的四個部落。

這四個部落相距甚遠,而且並不在一條線上,西突厥可汗在得知消息後對著地圖按照他們襲擊各個部落的時間研究了許久,也看不明白對方的行軍路線,以及接下來有可能會對哪一個部落動襲擊。就在他們正在為此事而著急和大惑不解的時候,突然間又接到一個部落遇襲的消息,當他們再一次將遇襲的部落在地圖上標出印記後現,根本就沒有什麼規律可言,甚至于最後一個遇襲的部落的位置,正位于遇襲的第一個部落和第二、第三三個部落之間靠南的方位,這與他們所襲擊的第四個部落,直線距離至少有近二百里的距離,這還不包括兩地間還隔著一座山脈。對方是如何在五天的時間內,尤其是在沒過膝蓋的雪地上,趕了如此遠的路程的呢?莫非他們都長了翅膀會飛不成?

不去說突厥人捉模不透大唐軍隊的行蹤,單說他們的第五次襲擊突厥人的部落後,在打掃戰場的時候無意中現,這個部落中不僅僅有突厥人,還有一支數量過千的大食國的軍隊。大食國的士卒不論是從裝束上看還是在長相上看,都與突厥人有著很明顯的差距,即便是一個對這兩個民族沒有任何了解的人看了,也不會將他們所認為是同一個民族的人。

會是巧合嗎?聯想到 n季作戰時的情景,如果沒有大食國的軍隊參與其中的話,單單憑借突厥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同時在兩條戰線上與李忠和姜文暉作戰的。當時一定是大食國的部隊化裝成突厥人的部隊參與了戰爭,只不過大家當時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罷了。既然大食人也參與進了這場戰爭,並且使得大唐的軍隊在雙方jia戰之初吃了大虧,那麼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只要有機會的話肯定也不會讓他們好過的。只不過當下距離大食國的國境太過遙遠,否則的話他們是不會介意到大食的國境內去轉一圈的。

臘月底,遠在沈陽的李恪收到了李忠的來信,信中提到了大食國參與了戰爭這件事,並且匯報了最近一段時間的戰況。進入冬季以後的戰況總的來說尚可,只不過西突厥佔有的土地太過于遼闊,再加上他們對于這里的情況並不是十分的了解,除了最開始降雪的那段時間掃的突厥部落比較多外,進入到十一月以後經常是十天半月也找不到一個突厥人的部落。再加上這里的氣溫比東北地區還要低很多,穿得再過厚實也難以避免士卒們被凍傷,所以在進入十二月份以後,他們在掃了一個中型的突厥部落以後,便在這里臨時的駐扎了下來,等到天氣轉暖以後再度出動。

如今的沈陽制造局內,步槍的制造已經進入到批量生產階段,不過李恪並不打算生產過多的步槍,先來講目前的煉鋼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制造後世的槍管的水平,往往是十槍過後槍管就會熱,再繼續的話就容易變形。其次是以目前的水平來看,短時間**程上不會再有明顯的提高,而目前的程則基本上與連弩持平,但是連弩不但可以連續而且殺傷力上也並不比步槍遜-多少,當然如果對方全部都披掛鐵甲除外。最主要的一點是連弩的成本低于步槍,這在和大程度上就決定了在短時間內,步槍無法取代連弩的地位。

當然步槍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它的實際殺傷力還是要高于連弩的,之所以顯現不出它的優勢,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士卒並非是人人都可以穿皮甲的,鐵甲就更加不要去想,同樣是一佰五拾步的程,他那個樣都可以殺死人,它的威力就不夠明顯。當然,如果連續的子彈的數量可以明顯的得到提高,步槍的優越便可以體現出來了。畢竟弩箭中人的身體後,只要不是重要部位,就不會喪失戰斗力,但是被步槍子彈擊中的話,不管擊中哪里都是一個大窟窿,百分百的會令人失去戰斗力。

也正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李恪在經過一番考慮後,最終決定裝備一支兩千人的步槍隊。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講,巨響還是非常的具有威懾力的,盡管現在生產的步槍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關進時刻沒準還能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a!~!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初唐第一猛將最新章節 | 初唐第一猛將全文閱讀 | 初唐第一猛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