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三十一章 踫撞

作者 ︰ 急凍人

作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計算機期刊,戴維.羅本在美國計算機通訊上的文章,要到下個月才與讀者見面,郭逸銘暫時看不到這篇對西部計算機公司、對大賣場計劃、對計算機采購方案設計思路充滿贊溢之詞的文章,這稍微有些遺憾。

但他在看到大賣場開業第一天的經營報告的時候,依然是喜笑顏開。

一天的時間,紐約大賣場當天賣出各類計算機整機兩百余台,算上各種擴展包、配件,營業額過了1ooo萬美元;華盛頓大賣場賣出各類計算機整機一百多台,各種配件產品在內,銷售額達到9oo多萬美元。

沒有紐約眾多的跨國公司、華盛頓密集的政府科研機構,但依托舊金山在西海岸經濟中心的地位,大量中小型公司的存在,也同樣實現了8oo多萬的銷售額。

西部計算機公司與這些代銷公司,簽訂的是提成合同,即從賣出的產品中收取一定比例提成。這就相當于將大賣場看作一個單獨的高級銷售代表,根據經營業績提成。

其中IBm最為氣粗,感覺好像讓大賣場賣他們的東西就已經很給面子了一樣,給大賣場的提成比例最低。深陷經營困境的dec公司開出的提成比例最高,每百萬美元銷售額的提成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五百萬美元的提成比例更高達百分之三十!

可惜再高的提成比例,也挽不回dec日暮西山的處境。

pdp系列面對IBm氣勢磅礡的攻勢,已經失去了當初的技術優勢。7o年代以來集成電路技術的飛展,使得電子產品價格急下降,它的價格優勢如今也不再成為和IBm分庭抗禮的有力武器。

反而是在面對隻果公司app1eII電腦1298美元主機的廉價攻勢下,denetbsp;比性能不如IBm,比價格不如隻果,曾經的平民機pdp早已成為昨日黃花。雖然還有些囊中羞澀,但又想撐起一個大公司門面的中型公司購買了這款當年明星,但更多的用戶,還是義無反顧地拋棄了它,選擇了更為便宜的app1eII。

在郭逸銘的指示下,大賣場方案設計部並沒有向客戶大力推薦pdp,除非客戶的確需要。他不會將自己的名聲,毀在這一款注定要黯然退場的老舊機型上。建立信譽大概要許多年,但毀掉它,只需要一個錯誤的決定,他不會鼠目寸光到這個地步。

雖然pdp不再受人青睞,但大賣場中最耀眼的明星,也不是IBm,而是隻果公司的app1eII。

應該說,這是唯一一款適應了時代潮流,特意為個人用戶設計的電腦。是的,它的設計很簡陋,簡陋到IBm的工程師對其嗤之以鼻,頗有慘不忍睹之感。所能實現的功能也絕說不上高,用戶買回去,也就是進行一下簡單的表格編制、分析,能夠用它來玩玩小蜜蜂之類的小游戲,除此之外,其他能力實在是乏善可陳。

但這都敵不過它低廉的價格。

1298美元,連顯示器都可以不要,配上一台電視就可以使用。這樣廉價的東西,你還想它多好?

大賣場開業,來的計算機專業人士、科研人員、學校教授、公司經理的確很多,但都沒有普通個人多。他們轉遍了全商場,對比過所有的計算機產品,滿足了對高科技產品的好奇心,許多人都忍不住對計算機的沖動,購買了一台計算機回去——他們當然買不起數萬美元的高檔貨,app1eII就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哪怕是那些計算機專業人士、科研人員、學校教授、公司經理,他們在觀看過最好最昂貴的計算機,完成了為公司、企業、學校、政府部門的采購計劃之後,也為自己購買了一台app1eII。

以銷售台數計算,昨日售出的計算機整機,app1eII佔了一半以上!

剛剛才對霍克破口大罵的喬布斯他們三人,在得到西部計算機公司轉給他們的銷售數據之後,當即轉口,對大賣場計劃大加贊賞,並慷慨地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的銷售提成。

商業運行就是這樣,昨日的敵人,也許就是今天的朋友,並且不妨礙大家明天繼續拼個你死我活,有機會更會落井下石,以求能分一杯羹。

用霍克的總結語來說︰生意就是生意!

郭逸銘很慶幸他來到了這個時代,個人計算機的出現,計算機行業正在醞釀大變革,原有的秩序瀕臨崩潰,新的秩序還未建立。在這個風起雲涌的大時代,除了長盛不衰的IBm,dec等老牌公司已顯頹勢,那些後世聞名遐邇的計算機公司,要麼還沒有成立,要麼成立未久。個人計算機行業還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商業環境,其中有許多機會可以容許他上下其手,不用太擔心那些早已分享了市場的大公司聯手打壓,可以讓他能有機可趁,繼而謀取上位。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成功者正在奮起,失敗者即將離去!

……

郭逸銘在為了未來更高的地位,為建立他的科技帝國而奮力拼搏,國內的企業也在改革開放中看到了一絲曙光,材料應用研究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們最早受益于和西部計算機公司的合作,掌握到目前最先進的單晶 制備技術,以及國際領先的精密制造技術。

在材料所上下一心,董老等一大批著名專家教授聯名呼吁下,專項技改經費終于得以落實。只是國家也很困難,幾個億是沒有的,總共就撥下來5ooo萬,用完就沒有了。現在全國的科研單位都在了緊褲腰帶過日子,為了節約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國家不惜百萬大裁軍,無數的國防研究項目應聲落馬,不是轉為預研究,就是項目解散。要不是材料所的要求對國防技術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這點經費也撥不下來。

董老他們倒沒有很失望。

這是他們早已預料的結果,其實,這個結果已經比他們預計的要好很多了。至少,5ooo萬是有了。錢多有錢多的用法,錢少也有錢少的過法,日子總要過,活人還能給尿憋死?

大量的科研、技術人員不要報酬,無償加班、自制材料甚至設備,因陋就簡,一點一點搭著架子。為了討論出什麼設備最需要升級,對單晶 制備品質的影響更大,他們通宵達旦,不斷討論分析,力求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口上。

就在所有人都在為如何才能最節約,達到最佳效果而殫精竭慮的時候,西部計算機公司的磁性材料制備技術、氧化鐵提取技術,從天而降。隨後西部計算機公司提出的海量軟盤訂單,軟驅部分關鍵零部件訂單,讓磁帶廠、材料所全體研、生產員工欣喜若狂。

這就如同久旱逢甘露啊!

軟盤、軟驅控制芯片、磁頭立馬成為磁帶廠,乃至材料所的主營業務。不但是他們,軟驅所需的金屬外殼、電路板、伺服電機、機械部件,都成為相應廠家擺月兌經營困難的救命稻草。甚至是那些周邊配件,例如軟盤所需的硬殼塑料包裝、塑料軟盤盒、數據排線等不起眼的小部件,都成為各個半導體企業、塑料企業爭搶的對象。

這可不是當初單晶 生產,產品全部被國家包圓,所謂的產值不過是一個統計數據,其實是從左口袋,又放到右口袋。

軟盤及軟驅的制造,全部是出口!

這掙的可都是外匯!

國家剛剛開放,對外匯的渴望是多麼強烈知道嗎?79年全國的外匯儲備,才3億美元!為了多掙一點外匯,傳統的紡織、瓷器出口行業幾乎把吃女乃的勁都拿出來了。紗錠、蜀繡、蘇繡等工廠開足了馬力全面生產,在還在實行布匹定量供應的現在,紡織行業明明知道國內對服裝紡織品的需求是多麼的迫切,但還是咬著牙先滿足出口需求。

景泰藍、瓷器、工業品,只要能出口,給國家創造外匯的行業,都拼了命地生產。

畢竟國家工業雖然全面,但技術太落後,大量工業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乏力,沒有銷路,能夠在國際上稍微擁有一點競爭力的產品,少得可憐。

為了換取外匯,國家恨不能賣血!

甚至把大量工業生產急需的礦產資源,廉價賣給外國企業。換來的一點點緊缺外匯,全部用于進口國內最需要的設備、技術,物資。

現在有一個可以大量獲得外匯的機會,制造的關鍵技術對方也提供了,並且派技術人員現場指導,這樣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就放在眼前,那所有人還不綠了眼楮去爭、去搶?

可能是雙方擁有了良好的信任關系,西部計算機公司在國內下的軟盤和軟驅訂單,一改當初單晶 上的謹慎(國內部門分析美國公司前後變化後得出的結論),全部采用現款現貨,每從中方手中拿到一台軟驅、一盒軟盤,都全部支付的是美元!

國內企業都快瘋了!

為了搶到一個出口加工的名額,光在北京市內,就有多達上百家企業打成了一鍋粥。在全國範圍內,還有多上十倍、嗷嗷待哺的企業,在所屬省市、行業的支持下撲了上來。

企業一直將官司從分管行局,打到了市府、市委。

落選的企業仍然不服氣,不是有句話說「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多」嗎?大家誰沒認識個把上級部門領導,官司再次從市里鬧到部里,以至于打到了最高層。

西部計算機公司的訂單,早已進入了高層視線。

應該說,西部計算機公司早就進入了高層視線,但當時的合作大家都小心翼翼。雖然單晶 成效顯著,國內獲益匪淺,但畢竟用的是自己的錢、自己的人,產品最終也是自己用,很多人沒有直觀感受到好處,只覺得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但這次軟盤和軟驅的訂單就完全不同了,對方結束了前期試探,進入到真槍實彈合作階段。明碼實價的現金交易,給的是國內現在最缺的美元,這個巨大的好處,別說下面的生產廠家、省市部委了,就是最高層也看得眼熱心跳。

這訂單多到讓人熱血沸騰,要紡多少碇紗、織多少米布、賣多少噸礦石才能抵得上啊!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就是現在國內能夠拿得出手,得到外匯最大的途徑!

上面一聲令下︰「軟盤和軟驅的部件、制造,必須當作政治任務完成!誰都不許搶!要從全國範圍內,挑選精兵強將,將這當成一次大戰役來完成!政策、資金、人員、物資,全部向這個合作項目傾斜,地方黨委、政府,必須無條件支持!」

在這個大原則下,一些本來已經搶到了業務的企業,都被迫退出,由技術力量更強、設備更好、產品更優質的企業接手。

好在考慮到西部計算機公司和材料應用研究所的良好友誼,上面給出了選擇︰氧化物的提取、磁性材料的制備、磁頭的制造、伺服電機的供應上,只能任選其一。其他的項目,必須交給更具競爭力的企業來完成,必須要保證外銷品的質量,為國產貨在國際上贏得口碑。如果因為粗制濫造,使得外商終止合同,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當事人及其企業領導要為此負政治責任!

材料所經過認真研究,最終決定選擇了磁頭制造。

氧化物的提取、磁性材料的制備,技術上現在雖然先進,但潛力有限,感覺未來展余地不大。而且他們在實際生產中,也感覺到這兩個項目是吃錢貨,電費支出相當巨大。由于舍不得完善制污手段,造成的污染也很是可觀,企業工人已經對此付出了健康代價。

磁頭卻是真正的高精尖項目,它涉及到磁性材料、線圈繞制、讀取精度等等多項分支技術,把這個技術吃透了,展好了,未來即便沒有了軟驅訂單,材料所相信也能找到一條生存之道。

轟轟烈烈的爭奪到此為止。

軟盤和軟驅的零部件生產就此形成了一個範圍涵蓋全國數十家企業,乃至為他們提供相關材料、設備、服務的更多企業的龐大產業鏈。

在出口創匯,為國爭光的口號下,眾多企業精益求精,力求拿出最好的產品來。

出口創匯是政治任務,為了完成任務有時候甚至可以暫時忽略經濟利益。很多企業從國內訂購或是進口了新的生產設備,挑選了最好的技術工人,不計成本地提升品質。

幸虧早前的合作,中方已經拿到了相關零部件制造技術,新建的精密制造工廠也已投入使用。大量遠以前的舊設備,被基本具備了現代國際制造業水平的新設備所取代,充實加強了各個生產廠家,使得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但即便這樣,他們在面對外方驗收人員苛刻的要求時,仍然憋了一肚子火。

外方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之苛刻,在中方廠家來看,近乎于故意刁難︰許多在中方廠家看來質量優異的產品,僅僅因為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小小瑕疵,就被退了回來。要知道,為了制造這些零部件,用了多少好材料,費了多少心血,花了多少工時!許多零部件明明就能用,而且還是裝在設備內部,用戶不拆開機蓋,根本就現不了,可外方代表竟然鐵面無情,全部打回。

一些廠家的領導據理力爭,卻被對方手中揮舞的訂單合同所打敗,不得不垂頭喪氣接受結果。回到廠里,許多為了加工這批零部件熬得雙眼通紅的技術人員、工人痛哭失聲,卻只能默默擦干眼淚,轉過身用更嚴格的管理、嚴苛的生產流程,努力提高產品品質。

不同需求的理念,形成了國內對外開放以來的第一次大踫撞。

在上面的嚴令、外商的嚴格檢驗手續面前,吃夠了苦頭的國內生產企業,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做現代品質管理。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