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同盟聯軍

作者 ︰ 急凍人

今天涉及的計算過多、過于復雜,耽誤了時間,更新晚了點,抱歉!

誠摯感謝網友火烤老母雞、張牙舞爪、奪命書生賤的打賞,尤其是火烤老母雞網友,幾乎是每天都給于極大支持,不是投評價票,就是更新票,打賞額之高實在讓作者深感無以回報。朋友對作者的支持,深為感動,但如此高的打賞,對朋友金錢上是筆不小開支,作者也深有壓力之重的感覺。

其實只要心意到了,哪怕只是每天點一下,投一張推薦票,作者也為之欣慰不已。

在西部計算機公司總部樓下,霍克與公司重要成員客氣地送走了奧爾森一行,所有人都是喜氣洋洋。就在十分鐘前,雙方的律師草擬了一份技術轉讓協議,dec公司用5%的股份換來了西部計算機公司軟盤驅動器的全套技術及生產授權。

由于沒有參與現場會談,當霍克與奧爾森從辦公室出來,宣布公司用軟盤驅動器技術,參股dec的時候,所有聚集在公司里的高層管理人員全都是一片震驚,隨即便狂喜歡呼。

不管dec如何舉步維艱,它畢竟是全美第二大計算機公司,如果沒有軟驅技術專利,西部計算機公司連給它提鞋的機會都沒有。能夠通過利益交換,趁機入股dec,對于所有西部計算機公司的員工,都是一個無比興奮的巨大振奮。

奧爾森性子急,簽約結束,他便不肯再多待,立即帶著收獲,連夜趕回馬塞諸塞,組織人手對相關技術進行消化,以便盡快投產。

「郭,你來一下!」

剛送走dec一行,在其他管理人員羨慕的眼神中,郭逸銘就又被叫進了霍克的辦公室。

關上門,放下百葉窗,霍克才認真地說道︰「老板,這筆交易劃算嗎?以dec現在的經營狀況,5%的股份市值不過六千五百萬。而且奧爾森拒絕了我們分享dec新型個人計算機研究成果的要求,只是同意由我們自己獨立研一款個人計算機,他們提供相應技術支持。就靠這兩條,就從我們手中得到了軟驅技術,怎麼看都是我們吃虧……」

「你真是這麼想的?」

郭逸銘才不相信霍克會蠢笨到看不出他的用意,這麼說,無非是故意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以顯示老板的睿智英明。霍克倒是深蘊拍馬之道。

「難道不是?」霍克訝異地攤攤手,一幅事實就是如此的樣子。

郭逸銘搖搖頭。

人家梯子都搭好了,一心討好他,不表現一下也無法獲得下屬的崇拜,那就勉為其難簡單說明一下好了。

「技術轉讓,只是允許dec合法地生產銷售軟盤驅動器,又不是把這個生意讓給了他們,並不影響我們正常生產銷售軟驅,可以說是額外的好處。軟驅這塊,市場太大了,別說我們不可能一家獨吞,就是讓我們吃,我們也沒有這個能力。

現在我們的單晶 月產能只有2.8噸。一個單晶爐月產量56根單晶棒,每根長7oo毫米。因為我們對單晶棒的切割技術並沒做改進,每片 晶元切割厚度達到了3oo微米(一毫米=1ooo微米)。

也就是說,每根單晶棒最多能夠切割出2333片 晶片。

生產線每月總計能切割出11.6萬 晶片。每片 晶片上可以集成2o~3o只芯片,那我們的總產能就是233~348萬枚芯片。

這是按照良品率百分之百計算的。實際上 晶片邊緣壞點等諸多因素,良品率都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要不然集成電路的成本也不會始終居高不下了。我們能夠將良品率提高到8o%以上,全靠我們制備的 晶片本身品質優異。

我們為了保證軟驅的性能,電路中大量使用了集成電路,一只軟驅上大大小小的集成電路多達14片。

現在公司每月能供應15萬台軟驅,已經達到了我們的產能極限,兩三年里都不可能再提高。

照這個度,要滿足全美5ooo萬台計算機全部更換我們的軟驅設備,需要333個月!算上全球計算機用戶的需求,這個數字再擴大兩三倍也不止!

別說全部更換了,就是滿足新增客戶的需求,我們都無力做到。

不能快佔領份額,等到IBm這些公司完善了他們的軟驅技術,到時候還有我們玩的嗎?以IBm的巨大產能和市場覆蓋率,到那時,恐怕全球市場都會采用他們的軟驅標準了,連口湯都不會給我們留下。我們的軟驅專利,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價值?

既然我們做不到快佔領市場,那麼拉一批同盟軍就勢在必然。相對于想要壟斷整個計算機行業的IBm,我認為denetbsp;奧爾森就是看到了這點,才會主動和我們聯系。在IBm壓迫式的擠壓下,dec經營維艱,即將面臨山窮水盡的窘境,這個龐然大物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緣。要是再不奮力一搏,它遲早會轟然崩塌。奧爾森承認自己對個人計算機的錯誤判斷,寧願忍受羞辱也要扭過頭開個人計算機,以及主動聯系我們洽談軟驅技術轉讓,都是dec王朝面臨生死存亡危機的明證。

如果不是這樣,奧爾森會這樣輕易答應我們的條件?

你看吧,奧爾森必然會以軟驅為利益紐帶,把那些深受IBm壓迫,在藍色巨人陰影下瑟瑟抖的小廠商、小公司都團結起來,結成對抗IBm的同盟軍。

等不了多久,趕著來和我們簽訂技術轉讓協議的公司,必然會絡繹不絕。到那時,領頭和IBm打擂台的就變成了dec,我們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不被流彈所波及。

說賺錢,就算dec得到了授權,免了專利費,他們能比我們賺得還多?

我們生產、銷售一台軟驅,淨賺74美元。dec哪怕采用了成本更低的集成電路工藝,以現在的加工工藝成本,他們每台能賺十幾美元就頂天了。可以說,他們生產得越多,賣得越多,我們的市場份額就越大,我們研的軟驅技術,就越有可能成為市場上主要、乃至唯一的技術標準!

等到我們明的軟盤驅動器技術,最終成了市場唯一標準,到時候我們想怎麼玩都可以,還怕沒有錢賺?」

霍克連連點頭。

他是個有小聰明的人,能猜到郭逸銘大致的想法。但遠沒有郭逸銘想得那麼深。他只看到了老板想趁機滲透dec,以合作為名,獲得對方的專利技術,卻沒考慮到更深層次的技術標準之爭。仔細想想,他不由得為老板的深謀遠慮欽佩不已。

技術不等于市場。

這個世界上,優秀的技術被市場所漠視,明人窮困潦倒的例子層出不窮。大名鼎鼎的特斯拉,交流電技術的明人,一生明無數,卻因為愛迪生為了維護他的直流電專利利益,被像條狗一樣打壓,最後窮到連實驗室設備都被賣出去抵債。死後在他寄宿的旅館房間里,除了成堆的技術資料外,一無所有。

而還有可堪回味的,是他死的第二天,就應該是美**方原定對他明的死光武器應用進行鑒定的日子。所以說,他的死充滿了謎團,究竟是否死于謀殺,都為未可知。

郭逸銘可不想自己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軟驅技術再先進,明以前可以想辦法破壞,但既然已經明出來,競爭對手們就只能在別的方面給西部計算機公司下絆,讓這項技術變得毫無價值。

那就是推廣。

單靠西部計算機公司勢單力孤,吃頭口鮮沒問題,就像隻果公司可以在其他勢力沒有反應過來以前狠撈一筆。但等到IBm、dec這些巨頭參與進來,小公司市場佔有率低的弱點就暴露無遺,很快就會被大公司擠壓,邊緣化,要麼撿點殘渣,要麼就被吞並。

也只有像dec這樣的大塊頭,才能做到一呼百應,迅召集起一批市場推廣的同盟軍,和IBm抗衡。參股dec,有了這個和IBm對抗數十年,雖然搖搖欲墜,卻始終不倒的盟友,郭逸銘才有了自保的資本。

……

接下來的日子,正如郭逸銘所料,在dec的穿針引線下,大批以前沉默以對的計算機公司開始和西部計算機公司接觸,商討軟驅授權生產事宜。

在郭逸銘提議下,西部計算機公司聘請了全美知名、專門從事科學技術及知識產權咨詢訴訟的美富公司,協助休利奇兄弟律師事務所,負責公司的專利申請、授權費核算、專利糾紛及國際拓展事務。

為此,公司每年支付上百萬費用。

但這是值得的。

專業公司不愧是專業公司,休利奇兄弟律師事務所忙了一星期,查閱美國、國際專利法典,大量的專利官司,整理出一套在郭逸銘這個外行人看來已經很不錯的專利方案。

按休利奇兄弟律師事務所制定的方案,西部計算機公司實行前期按利潤比例收費,市場開拓成熟,轉為固定數額收費的執行方案。前期開市場是重點,在現行技術成本下,收取高額專利費,只會抬高軟驅價格,不利于市場開拓。等到市場開成熟,隨著技術進步,軟驅的制造成本也會大幅下降。到那時,用固定數額給與專利授權,可以維持軟驅的最低價格,從而為西部計算機公司謀得額利潤。

這個方案郭逸銘看過後很滿意,覺得沒有問題,正準備就這樣實施,只是這個方案遞交到美富公司,對方卻反應極為強烈,要求公司決不能實行這個方案。

在美富公司看來,專利分階段,采用兩種收取方式,是極不可取的,只會為市場所厭惡。那些制造商辛辛苦苦幫助西部計算機公司開拓了市場,轉過頭卻被公司卸磨殺驢,這樣惡劣的行為只會讓公司成為全美所有公司的公敵,以後誰還敢跟這種公司合作?

專利費造成軟驅成本過高,這不是問題。

西部計算機公司現在的零售價335美元,制造商無利可圖。但美富公司認為這個價格就定低了!隻果公司的軟驅,存儲容量才7oo多k,就335美元。憑什麼西部計算機公司1.44兆的軟驅才賣335?這種行為是傾銷行為,屬于不正當競爭。隻果公司現在沒有作聲,但長期下去,對他們的銷售造成重大損失,必然會向法院提起訴訟,而且西部計算機公司必敗無疑!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漲價!

好在才銷售了兩個月不到,355的零售價可以說是市場初期推廣價,正式價格應該每台漲一百美元以上,為所有制造公司留夠充足利潤空間。大家都有利可圖,經過協調,就可以形成價格聯盟,控制全美的軟驅售價。

剛開始顧客可能覺得高了,會埋怨,但對大容量軟驅的需求,用戶不得不接受調整後的價格。時間一長,這個價格逐漸被市場所接受,便會成為最終定價。

美富公司對固定授權費的提法也很贊同,並表示這本來就是通行的專利收取法。

固定授權費在初期銷售暴利階段,制造商對此不敏感。等到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大幅下降,固定授權費則可以維持一個最低零售價,讓專利所有人獲得額利潤。

但他們否定了休利奇兄弟律師事務所的固定授權費方案。

美富公司動用上百位專業律師,查詢了全美現行的工業、電子、包裝等行業相關專利,仔細听取了西部計算機公司工程師的意見之後,他們根據軟驅制造中的幾個無法回避的關鍵技術,將軟盤驅動器的專利,化整為零,從外殼、質料、顏色、托盤、機架、芯片設計、目標實現等等各方面,將專利完全拆分。以二十幾項關鍵技術為支撐點,整理出多達三百多項專利,再由這些專利,延伸為跨越半導體行業的龐大應用分支體系。

經過他們的籌劃,如此多的專利總和下來共39美元。

這其中,二十幾項無法回避的關鍵技術專利授權費最高,佔到了總授權費的43.7%,其余數百個小分支,佔56.3%。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使得專利法院即便在被其他公司買通的情況下,也無法將軟驅的專利全部否決,最多只能否定部分。二十幾項關鍵技術授權費最高,多保留一項,就能多賺一大塊專利費。如果對方集中火力,將關鍵技術專利否決,那麼分散的枝節專利,同樣能讓西部計算機公司得到過總專利費一半以上的授權收入。

否定關鍵技術,就沒有精力顧及枝節部分,管枝節部分——如此多的專利細分,誰也沒本事能做到全部否決!

經此一來,西部計算機公司就立于了不敗之地。隨便競爭對手如何想辦法,公司至少能收到過2o美元以上的專利收入。而且固定專利費的設定,保證公司在以後軟驅技術擴散開來,利潤快下降之時,同樣能收獲到豐厚的利潤。

大量分拆專利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更高的專利申請費和維持費。

按美國專利法規定,明專利授權最長不過2o年,新技術專利最長不過14年。遞交專利申請時,明專利須交1ooo美元申請費,新技術專利須交438美元申請費。申請一遞上去,就獲得了專利法的保護,除非中途被撤銷。

專利審查時間不定,短則一年,長的有可能達到兩三年,由一個專門的專利審核機構進行鑒定評判。審核也是要收費的,每項明專利交14oo美元,新技術專利8oo美元。

此後當專利通過,新技術專利不再收費,但明專利要分階段繳納專利保持費。

第一次繳納,是在專利獲得認可的三年半,要交9oo美元保持費;第二次是在獲得審批的七年半,考慮到專利人已經受益,對其他競爭對手形成了價格優勢,收費上漲為23oo;最後一次是在專利通過的第十一年半,費用達到38oo。

綜合計算,一項明專利總支出是94oo美元,新技術專利便宜一些,為1238美元。

按照美富公司為他們制定的計劃,三百多項專利有近兩百項屬于明專利,另一百多項可以申請新技術專利,總計支出為兩百萬出頭。

小意思!

郭逸銘現在每月的純利潤都有一百多萬,一個月多一點的利潤就足夠支付長達2o年的專利開支,毫無壓力。以後當專利授權費開始收取,其他公司每生產一台軟驅,就要交給他至少2o美元,一個月1o萬台的銷售量,就能帶來2oo萬的專利收入,暴利啊!

等到個人計算機大規模推廣開來,每年新裝機容量就過千萬台,光是軟驅專利授權費,就不下于4個億。

收錢收到人手軟!

假如他沒有其他野心,做到這個地步,已經可以躺下來盡情享受人生了。三百多項專利,平均下來長長短短十幾年的專利費收入,過數十億的賺頭,幾輩子都花不完。

然而他是郭逸銘,他的野心,過任何正常人的想象。

他的野心之大,可以稱之為瘋狂。

如果他把自己的野心說出去,誰都會以為他瘋了,除了他自己。誰讓他是後世穿越而來的人?還是隨便拿一項技術出來,都可以改變科技展進程的材料專家?他在得知自己已經穿越這個事實之時起,就認為自己是天命所在,是肩負著神聖的使命而來,並立下了一個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宏偉誓言。

走到現在,他的目標才微微露出一絲曙光而已,他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