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五十二章 海內沸揚,群英匯聚

作者 ︰ 急凍人

深深感謝網友ngstone、我是鬼子、ge300、bobowo、FOFO、ABCTAO、左岸華亭的打賞,深為感謝!感謝大遠、ngstone等投推薦票的朋友,很高興完成了今天的12000任務,總算不負所望,希望大家能夠滿意。

感謝所有點擊、收藏、推薦本書的朋友,在此鞠躬以謝!

並不是每個計算機從業人員,都有著和伯尼他們一樣的判斷。

伯尼這類依附于IBM、DEC等計算機巨頭,沒有自己計算機整機生產能力的配件公司,之所以對于市場有著非同一般的敏銳洞察力,這是因為他們對市場波動的承受力太低。

同樣是市場份額增減,他們就遠不如兩家巨頭一樣經扛。

計算機巨頭們爭搶市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屬于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只要不是市場徹底淪陷,多一個百分點、少一個百分點,也就是數據好看一點,對股東有所交待,但並不傷筋動骨。這邊損失了,接下來埋頭研究,等到新產品上市,未嘗不能在下一次市場交鋒中重新佔據上風。

但對伯尼他們這類小公司,這多一個、少一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就意味著他們的目標客戶增加或是減少了幾千上萬。

市場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是直接關系他們生死攸關的大事!

所以他們不得不睜大了眼楮、豎起耳朵,將神經調節到最為敏感的狀態,隨時準備根據市場動向,或是蜂擁而起,或是壓縮開支,準備度過接踵而至的寒冬。

度不過的,就只有關門倒閉。

IBM不同。

他們的個頭太大了,大到全世界的計算機行業都倒閉了,他們還依然存在。他們的年銷售額達80多個億,並即將突破百億規模,在全球擁有數十萬的員工——就在美國本土也有二十幾萬身穿IBM深藍色制服的職工!他們的客戶群體,上至美國政府、聯邦調查局、國防部、石油巨頭、化工巨頭、軍火巨頭,下至數十人的小型商務公司,數以百萬計。

他們進軍小型機市場,是因為DEC用了十多年時間終于把這個市場開發成熟了,從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出現了一個年營業額達到近十億美元的新興市場。龐大如IBM也覺得可以為了這點錢稍微辛苦一下了,結果藍色巨人的研發人員一辛苦,DEC就悲劇了。

然而和日益完善的小型機市場不同,個人計算機市場經過兩年多開發,雖然也逐漸呈現出一種勃勃生機,但距離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還差得很遠。

到去年為止,隻果公司AppleII的銷售台數也才僅僅達到了24萬台。

這個數字,喬布斯等人是欣喜若狂,但在IBM眼中卻只是一點微不足道的小錢。他們之所以插足,與其說是搶佔市場,還不如說是為了宣示他們在計算機行業中的霸主地位。最開始IBM對這個市場是沒什麼興趣的,就如同一個臃腫的龐大官僚體系一樣,對于外界所發生的新興事物首先是持懷疑或否定態度,在形式明朗化以前很難下達明確指令。

是通用系統部專門負責小型機開發的項目組成員,說服了通用系統部一名新上任的官員,在他支持下,項目組研發個人計算機的報告才得以通過,但也缺乏足夠支持。而當隨後,這名官員成為IBM高級管理層內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個人計算機研發項目才真正得到高層人士的支持,成為一項戰略決策。

IBM的個人計算機研發,就是以這樣戲劇性的方式,展現在公眾面前。

這就是一起典型的因人成事的例子。

由此可見,公司高層對于個人計算機項目研發的態度,其實與這個項目本身無關,而是決定于這名支持個人計算機研發項目的官員在高層的地位,和他對這個項目是否持續關注。

既然公司對這個項目的態度是如此游移不定,加上目前個人計算機市場規模還很小,所以公司管理層對能取得多大成績本就沒抱有很大希望。在這種狀況下,奧爾森「被逼無奈」,絲毫不考慮DEC以後靠什麼賺錢,將這個整機業務徹底拆分,分給全美、全世界所有的計算機公司一起來共同分享,IBM高層除了覺得他提前邁入老年痴呆期,大腦出了問題,並沒有多大反應。

他們對自己的技術實力,依舊是信心百倍。

DEC都扛不住了,那些企圖渾水模魚的小公司更是不在話下。市場拆分下來,不過是讓更多的小公司擠進來,又能奈他們如何?

這就是霸主的氣派!

同樣這個消息傳到隻果公司,則又是另一番反應。

隻果公司進軍個人計算機,是如同當初奧爾森一樣見縫插針,看準了一個未曾開發的新市場,佔著先發優勢意外地大撈了一筆。當IBM和DEC宣布也要進軍這個市場的時候,他們要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但總體而言還不是特別恐懼。

他們對未來個人計算機的發展充滿信心,以為能像DEC一樣,被這兩個巨頭瓜分走一大塊市場份額後,還能有足夠的份額空間留給他們生存發展。

隻果公司也抱著和DEC當初一樣的想法,決心通過讓出部分市場的方式,以空間換取時間。同時還吸取了奧爾森曾經犯過的錯誤,不再死抱著給他們帶來巨大成功和利潤的AppleII,公司內部早早就已經開始著手下一代隻果產品AppleIII。

未來形成三雄並立的局面,就是他們對以後個人計算機市場所作出的判斷。

畢竟這個市場是他們開發的,對于個人用戶的需求他們比IBM和DEC更加熟悉,有把握不被徹底擠出去。

但是奧爾森一個宣言,將他們的所有如意盤算都給打了個稀巴爛!

隻果公司不比IBM和DEC,一個成立于1911年,至今已有七十年歷史;一個誕生于1957年,歷經六十年代初的磨練,到七十年代初才真正成長為一個有資格決定計算機發展方向的計算機研發生產巨頭。隻果公司從成立到現在,也才僅有三年,底蘊實在太淺薄!

三年時間,它還無法打造出一支高效成熟的管理團隊、整合出一支忠心耿耿的研發力量。就連生產部門,都是隻果公司在80年賺到了1900萬利潤以後,才開始籌建。

他們唯一可以憑借的籌碼,就是熟悉市場、船小好掉頭,可以隨時根據市場需要,快速研發用戶需要的產品。

而這,恰好是身軀龐大、體態臃腫的IBM和DEC的致命弱點。

可奧爾森一句開放技術,剎那間引來無數對個人計算機產業垂涎三尺的小公司,蜂擁而至。和這些資產僅僅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美元的小公司比個頭,隻果公司不可能比他們更小了。要說船小好掉頭,這些小船比他們更加靈活!

奧爾森一句話,隻果公司管理層出現了巨大的經營危機。

技術、市場份額面對兩個巨頭雙雄擠壓,比市場靈活性,又面臨無數小公司虎視眈眈,周遭上下,全是敵人。喬布斯等人忽然之間,發現他們的生存環境一下子變得極其惡劣。且他們的自身優勢面對上下擠壓,被全方面的壓制削弱,再也沒有可以自豪驕傲的本錢。面對未來險惡的生存環境,他們感到壓抑得幾乎透不過氣來。

因此,對于放開技術、造成如今混亂局面的奧爾森,他們充滿了切齒痛恨!

這世道真是沒法活了!

可這又有什麼辦法,就如同IBM擠壓DEC在小型機市場上的生存空間,DEC的反擊顯得脆弱無力一樣。當兩個既有技術、又有資本、並在市場擁有巨大號召力的巨鱷行動起來,擠壓隻果公司在個人計算機市場上的生存空間,並肆無忌憚將市場攪得一塌糊涂的時候,他們也只能強壓住滿腔怒火,化悲憤為力量,絞盡腦汁尋找新形勢下的生存之道。

市場就是這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此刻的隻果公司,就是這條小蝦米。

……

奧爾森才不管他們怎麼想呢,漠視也好,痛恨也好,他都不在乎。因為他現在非常的得意,得意連得走路都昂首挺胸。

曾經驕傲的他,又回來了。

他從來沒想到,一條開放技術的宣言,能給DEC、給他帶來如此多的支持者。

最近兩年,DEC面臨IBM越來越強勢的擠壓,從原來獨佔小型機市場,逐漸被壓迫得不斷退縮,勉強守護著30%的基本盤。但在IBM一輪又一輪猛攻下,防線搖搖欲墜,大有被擊潰的危險。許多曾經團結在DEC周圍的中小計算機公司,在大難來臨之際紛紛變節,爭先恐後叛逃到IBM陣營。他以為在眼前這個生死關頭,已經不會有多少公司願意再繼續跟著他,支持他的新型個人計算機計劃。

可沒想到,就當他按照郭逸銘的謀劃,通過全美計算機學會通訊之口,將開放技術的宣言發布出去,效果是如此明顯。

宣言公布以後,初期經過了一周多一點時間的沉寂,計算機產業界才像忽然之間如夢初醒一般,無數的電話潮水一般涌入DEC總部。僅僅才兩天時間,他們接到來自全世界大大小小計算機公司的電話,就已經達到了一千多個,而且全都是在詢問關于技術開放,以及試探與DEC公司達成相關協作的事宜!

DEC的接話員被覆蓋性的電話轟炸,給忙得幾欲虛月兌。

而在經過她們,將一些試探性的接觸電話過濾之後,仍有多達數以百計迫切尋求切實合作的電話,被直接轉到了奧爾森桌上。

奧爾森有一種以錯覺,就好像是在一夜之間,他又重新回到了當初DEC在小型機市場獨領風騷,全世界計算機軟硬件供應商都圍著他轉的那個黃金時代。

這種感覺太幸福了!

他才掛上一個尋求合作的公司電話,鈴聲緊接著就響了起來,他滿面堆歡地拿起話筒,威嚴道︰「我是奧爾森!」

「奧爾森先生,非常抱歉打擾到您,我是川崎株式會社的相田勝彥。我這是在日本橫濱給您打電話,我們這里收到來自美國的計算機專業期刊時間要稍晚一些。在昨天收到的《全美計算機學會通訊(特刊)》中,我們看到了關于您的一段話,其中表示將開放相關技術,請問這是真的嗎?如果開放,將通過怎樣的方式向外公開?同時對于您公開表示歡迎更多計算機配件廠商,進入這個市場,共同來完善個人計算機產品的呼吁,我們對此非常贊賞,迫切希望能夠了解更多一些的情況,還請您能撥冗指教!」

川崎株式會社?

奧爾森腦子里隱約有點印象,這是一個日本的半導體內存生產廠商,在業界小有名氣。這也難怪接線生在接到這個電話,確認對方的確是川崎株式會社的商務代表,便立即將電話轉到了他的辦公室。

不過日本人的英語發音本國口音很重,他要努力辨別才能听懂對方在說什麼。

連日本人也聞到腥味撲上來了!

他心中驚嘆。

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最早,也最成熟。而日本由于與美國的特殊關系,且作為對抗蘇聯的盟國,在技術引進上幾乎沒有遇到阻礙,很輕松就能拿到全套技術及設備。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在廢墟上重新站起來的日本企業開始大量引進美國的半導體技術,試圖發展他們的半導體產業。

日本人的學習能力真的是非常驚人。

不過幾年時間,他們已經吃透了這些引進的技術,並建立起大量的半導體工廠。而日本人的忍耐力和服從性也高得嚇人,被譽為「人形機器人」,可以忍受各種低工資、大強度的重復勞動。他們的技術師承于美國,雖然暫時還有些落後,但在技術要求較低的半導體存儲器上面,已經小有成就,產品開始大量出口美國。

雖然質量低劣,但勝在價格低廉,對于那些看重成本核算的小公司而言,采用日本人生產的廉價半導體存儲器是節約營運成本的有效手段。

奧爾森腦子里最初根本就沒想到日本人。

但通過全美計算機學會通訊的傳播,他的宣言已經跨越美國,傳播到更加廣大的範圍。可以想見,未來試圖需求技術合作的國際計算機生產廠商,會越來越多。沒看到現在連日本人都已經從他的宣言中,看到了趁機擴大市場份額的契機,決定加入這場盛筵中來了嗎?

奧爾森對日本人沒有什麼好感,但也沒有惡感。

生意就是生意,只要他能賺到利潤,讓他和魔鬼做生意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DEC自己生產的計算機他絕不會用日本生產的半導體存儲器,低劣貨會砸了自己招牌。但現在麼,既然現在的目標是抵御住IBM的強勢壓迫,目前不以利潤為追求目標,首先尋求以最快速度佔領市場,並借此確定未來的個人計算機標準,那麼,讓質次價廉的日本人加進來,用價格攻勢狂掃市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心中計較已定,奧爾森臉上的笑容更加親切,對著話筒用歡快地聲音大聲說道︰「哈哈,非常歡迎川崎會社加入我們陣營。關于技術開放,我們是這樣考慮的︰將處理器與外界的數據傳輸接口,整合為一個集成電路,通過其用規範的接口電路,對外部設備進行有效管理調度。我們將這種接口芯片稱為‘基本接口電路’,英語縮寫為BIOS。為了讓這個接口電路更加豐富和完善,保證能夠識別盡可能多的計算機周邊硬件產品,我們誠摯歡迎來自全世界的所有硬件生產廠家,提供你們的接口方式,整合進這個集成芯片內。這樣一來,只要有了這枚芯片,以後在任意一台采用這種標準生產的個人計算機上,無需再附加其他特殊手段,就可以直接使用貴公司的半導體內存,這樣也就擴大了貴公司產品的銷售領域,對我們、還有你們,都是不可多得的良機。」

他在說話時,對面傳來一陣陣急促的呼吸聲。長途電話的通話質量不高,雜音很重,但他可以通過對方的接收器,听到似乎有許多人的喘氣聲,顯然接听電話的不只是相田一個人,還有許多人正在貼在話筒上努力听清他所說的每一句話。

當他解說完畢,對面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並夾雜著許多他听不懂的日語對話。

隨後,電話中插入了另外一個男人的聲音,日本口音更重,說得又快又急,他幾乎完全听不懂。直到重新換回了那個相田,他才弄懂對方的意思︰「通過我們的BIOS芯片,自行搭建個人計算機產品?呵呵,這個問題你不應該問我,而是問你們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計劃。我們只提供處理器和與外界進行數據交換的解決方案,也就是BIOS芯片,其他的並不在我們考慮範圍之內……」

更大的歡呼聲響起來。

雖然遠隔重洋,他都能听到那幾乎要把辦公室吼得炸開的巨大歡呼聲。

奧爾森微笑著把話筒拿開一點,以免刺痛耳膜。

之前那個插話的男人再次高聲叫起來,並不斷重復,聲音是那麼的顫抖,可以想見他在說這話時,是多麼的激動。不過這次,奧爾森听懂了對方的內容,因為重復得這麼多的話,其中只有一個單詞︰

「Patent!」

專利!

果然是在詢問這個,奧爾森得意地笑起來。

「我們對于用戶如何使用我們的處理器和BIOS芯片,並沒有強制規定。對于我們來說,這款擁有我們全部專利所有權的處理器和BIOS芯片,用戶在購買了它們之後,便擁有了全部的專利使用權。以上,就是我們公司全部的答復!」

他這段繞口令似的答復,卻令對方極其滿意,電話中一再傳出對方的感謝︰「Thankyou!Veryverythankyou!」

語氣摯誠之極。

隨後,對方迅速表示將派出公司的工程師,攜帶所產的半導體內存,以最快速度趕赴美國,與DEC公司洽談正式合作協議。

掛上電話,奧爾森愉悅地在本子上記下一個新的名稱︰川崎株式會社(日本),第171家合作公司,半導體內存生產廠家!

在本子上,已經記滿了長長的公司名稱,有一些是久負盛譽的大公司,而有些則是剛才成立不久的新公司,甚至有些是從未听說過的「倉庫公司」。但奧爾森並不在乎對方的實力強大與否,在嘗盡了眾叛親離的滋味後,他迫切需要更多人來支持他,支持他的人多一個,就意味著站在IBM那邊的人少一個。

這筆賬他還是會算的。

只要有可能,對于每一個打來電話切實尋求合作的公司,他都盡可能親自接听。看著長長的名單,他心中無限滿足,口中輕輕地念出來它們的公司名稱︰

「伯尼.華盛頓電子技術公司……」

「康柏電腦……」

「惠普計算機公司……」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