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五十四章 第一槍響

作者 ︰ 急凍人

感謝網友6322046、上古江津、星蝕、奪命書生賤、anthonyleay、wzmun、sowayliang的打賞,作者在此深鞠躬以表謝意!感謝jf8、luoxf1788網友的更新票,謝謝你們的寬容!

感謝所有點擊、收藏、推薦本書的朋友,感謝你們的支持和鼓勵,謝謝!

一張銀光閃閃的單晶圓片放在顯微鏡托盤上,借著光線反射,可以看到單晶片上一個個比8分錢郵票還略小一點的長方形塊狀斑痕。

在顯微鏡下,這些瘢痕被放大,顯出真容,縱橫交錯的密集電路和元器件出現在眼前。

郭逸銘慢慢地調節著焦距,將局部電路放大,一點一點地對試運行生產的芯片進行仔細檢查。為了實際檢驗各流程的工藝水平,他們這次試運行特意根據工藝流程的步驟,試制了一大批芯片。每一個流程在制備完成之後,都留下一張半成品晶圓片,作為對比觀察的樣品,並為以後進一步改進工藝流程、改造設備積累數據。

他看了一陣子,眼楮移開鏡頭,長時間注目讓他的眼楮覺得脹痛。

「掩膜的制備能力還是不行,分辨率還是不夠……」

「光學聚焦和透鏡制作距離國際水平差距仍很大,看線寬邊緣的擴散範圍,顯然是為了增大曝光率,提升能量之後出現的必然結果……」

「銅互連工藝基本達到了工藝要求,比之目前國際上采用的鋁互連降低了三分之一的尺寸。采用化學刻蝕成本低,大批量生產看來不是問題……,不過化學刻蝕的極限也就到此為止了,以後還是要將精力集中在如何采用激光刻蝕、離子注入等改進上來……」

他的大腦飛速運轉,針對這批試運行制備的芯片細節觀察,構思未來的科研發展方向。他心中有著一個總體的發展規劃,但在細部上,卻仍要根據現實不斷做出調整,以選擇最佳的發展方向,爭取以最短的時間,趕上、並最終超越國外水準。

但就目前來看,這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次設備改造的耗時是很長的、花費是巨大的。工藝技術提升也沒等級上的改進,基本還是沿用了國內已經掌握的成熟工藝。最主要的改變,是通過眾多的傳感器、自動化控制部件,將大量原來依靠手工操作的步驟,交給了自動化設備來實現。

雖然他對光刻機作出了改進,跳過國外的發展順序,沒有按部就班制造掃描式光刻機,一下子跨越到更先進的步進式掃描光刻機,但限于國內光學技術、電子技術的不足,掩膜版的制造精度、光刻機的光刻效果依然對整體工藝提升造成了嚴重阻礙。

但郭逸銘對此卻有著清醒地認識,沒有好高騖遠,奢求更大目標。所以他對目前的成果,已經非常滿意。

芯片集成度提升雖不是很多,但終究還是有所提升。原來國內6000的元件集成度,經過銅互連技術的運用,節約出15%的晶圓尺寸,達到了7000個晶體管水平。這就使得本來核心處理器部分、協處理器部分,要佔據2又32%枚芯片尺寸的處理器,降低到只需要兩枚標準芯片大小就能完成。

這也就罷了。

更重要的,是全面采用自動化操控流程以後,產品生產的穩定性得到一個迅猛提升。由以前手工最好72%的成品率,一下子猛然提高到97%,並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線,上下浮動不超過2%,良品率也隨之飛升至95%!

當然,這也是因為芯片的集成度僅僅達到大規模集成制造水平,元器件、連線尺寸較大,工藝流程對芯片質量的影響遠小于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外同樣采用自動化控制,因為采用了集成度30000元器件的超大規模制造工藝,良品率便直線降至79%。

如何提高良品率,是全世界都在大力研究的核心所在。

所以,不考慮集成度因素,只是核算單枚芯片成本的話,其實西部計算機公司出產的芯片成本並不比國外產品高,甚或是略低。

不過如果他手中沒有混合並行處理器這柄利器,這種成本優勢也沒有任何意義。

電子產品,尤其是處理器這樣高端的產品,大家首要看的指標還是集成度。普遍的認識是︰集成度高的處理器,運行速度肯定更快。這話從理論上來說沒錯,可偏偏郭逸銘在知道硬件制造能力不如歐美之後,別出蹊徑,設計了一款新型的混合並行架構處理器。如此一來,不但巧妙地掩飾了公司集成電路制造上的不足,反而通過並行運算的方式,發揮精減指令處理器的優勢,處理器整體運行性能不但不落後于英特爾公司的8088,還反超對方27%!

這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傳統意識!

直到混合並行處理器的出現,人們才驚訝的發現,原來集成度並不代表全部。采用了優秀的機構設計,哪怕是集成度並不高的處理器,其實際運算效率仍能超越傳統復雜架構型計算機!

西部計算機公司率先做出了革命性的突破!

郭逸銘對此毫不意外,因為這屬于人們邏輯思維上的誤區,只是一直沒引起關注罷了。雖然在前年開始,已經有部分科學家看到了其中的問題,但傳統的計算機廠商卻並不想放棄以前的技術特長,做出改變,因而被他搶先吃到了桃子。

話說回來,他如果沒有這幾板斧絕招,也不敢就這樣貿貿然向IBM發起挑戰了。

他正在這沉思,實驗室內一位研究員過來踫了踫他,指指站在淨室外,隔著玻璃窗向他招手的舒雨菲,示意對方找他有急事。

郭逸銘來到玻璃隔窗前,按動桌上通話器按鈕,問道︰「什麼事?」

「奧爾森先生從美國打來長途找您,又是在詢問處理器什麼時候能夠大規模供應上市!」通話器電聲模擬信號,傳出舒雨菲的聲音。

麻煩,這老頭現在好容易抱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生怕這是爛柯一夢,三天兩頭打電話來催問處理器生產進展,鬧得他現在都無法靜心工作。

「我知道了,這就出來!」

郭逸銘心中嘆息了一聲,打開潔淨室門,進入到中間過濾室。進淨室麻煩,出淨室也麻煩,月兌無塵服、淋浴清潔、換衣服,等他穿好外套從換衣間出來,已經是五分鐘以後。

他來到辦公室,拿起放在辦公桌上的電話,沉聲道︰「奧爾森先生?」

「感謝上帝,你終于肯接我的電話了!」奧爾森似乎一直抓著話筒等他接听,他才一開口,對方就用急促的語調快速說起來,「郭,你們的處理器什麼時候能夠送來?我們這里關于BIOS芯片的標準都已經整合完畢,實驗室都開始準備試制了,我們可都等著你的處理器呢!」

「已經整合完了?這麼快?」

郭逸銘也是吃了一驚,前些天奧爾森打電話來,還說硬件生產商們為了爭執應該采用誰的接口標準,相互間吵得烏煙瘴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也不可能容納所有的接口電路,全世界設備生產商數以萬計,誰都想將自己的接口電路整合進芯片里,以後就可以利用這個通用標準,讓自己的產品在全世界迅速拓展到更大範圍。

關于利益之爭,誰會讓步?

怎麼這才幾天,就迅速平息下來了?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拿出一份完整的設計方案來,都已經進入實驗室制備階段了。

「哈哈哈哈,也不算很快了,大家坐下來,對各自設計的電路接口性能、市場討論一下,不就很快拿出方案來了嗎?如果不識相的,那就自己去推廣好了!」奧爾森哈哈大笑,語氣中充滿傲氣,這段時間的風光,已讓他恢復了原來那個壟斷小型機市場的DEC總裁的霸氣。

不听我的,我就不帶你玩!

就這樣霸道!

這次來的硬件廠商雖多,但論到如何制定標準,實際上大多數小公司都沒有發言權。都沒開幾次會,幾個主要的關鍵設備生產商坐下來,相互之間把各自的電路接口一整合,很快就拿出了一套方案來。這個方案自然首先考慮的是大公司的利益,然後才是根據市場反應,把某些具有獨到之處的設備、電路整合進來。

三下五除二,許多小公司連會場都沒進,還有些代表甚至還在路上,這標準已經出來了!

大公司對市場的壟斷,就在于此。小公司除了忍氣吞聲,要想借用這次技術開放的東風,便只有放棄他們的接口設計,改用BIOS整合的規範標準。再要不然,他們要不就自我推廣,等他們設計的產品被市場所認可後,或許能被標準制定者看中,被整合進來,要麼干脆就另外投靠一棵大樹,另起爐灶和DEC同盟誓死決戰到底。

郭逸銘如果不是找到奧爾森,並趁著對方在IBM的緊身逼迫戰術下方寸大亂,迅速與之達成戰略聯盟,那麼他的混合並行處理器,也只能如其他小公司一樣,在市場中歷經磨難。如若還能不死,或許才有一絲被大公司看中並選用的機會。

在市場中廝混了數十年、曾一度掌控小型機市場發展方向的奧爾森,顯然對這套大公司的游戲規則玩得非常嫻熟。他早就知道,所謂的整合全世界硬件廠商,不過是個噱頭,市場,終究還是大公司說了算。

會議其實在一開始,就已經結束……

郭逸銘為他的好運感到慶幸,略微沉默了幾秒鐘,才在對方的催促聲中驚醒過來︰「處理器下月初就可以大量上市!我們的第一套設備才剛剛完成試運行,目前的產量是單日處理十塊晶圓,單片晶圓同時制備22枚處理器,日產能是220枚,月產量最高6600枚……」

這些數據他了然于胸,無需心算就一口報出。

「太少太少!你知不知道,自從我們公開這款處理器的測試數據以後,全世界等著用這款處理器構建個人計算機的公司數以千計!現在我手中的訂單,已經達到了7萬多份,7萬多份啊!都是去年隻果公司賣出的AppleII的三分之一了!而我們到目前為止,還只是賣了一個概念,就收獲了這樣巨大的成果!你一個月6千枚的產量,根本連零頭都滿足不了!」不等他把話說完,奧爾森就激動地吼了起來。

7萬份!

好家伙,啥都沒見到,一個概念就圈了7萬份的預購訂單!

郭逸銘在給出開放技術標準這個計劃之前,就知道這是讓他們搶在IBM之前,迅速贏得所有硬件廠商的歡心,佔領市場的絕佳手段。要知道,當初就是因為大批小公司在盜用了IBM的BIOS芯片之後,用從市場上七拼八湊組裝起來的所謂兼容機,在短短的兩年間迅速橫掃市場,最終確立了IBMPC標準在個人機市場上無可動搖的霸主地位。

他不過是對這個事件略加修改,由各小公司私下盜用,轉化為自己主動開放,從而搶佔先機罷了。

但是一開始就接到7萬訂單,還是讓他心頭一陣火熱。

「奧爾森先生,我們不用著急。現在還是第一套設備的試運行階段,相信再有一段時間的熟悉,產能可以再提升3倍!而此後每一個半月左右,我們還能再增加一套設備,不到半年,我們就將擁有54000的月生產能力。」他趕緊安慰即將爆走的奧爾森道。

「郭!我不得不說,你的想法很好,可並不適用于當下!」奧爾森對他的回答似乎並不滿意,在電話中說道,「如果你是以隻果公司去年產量,和IBM的預計銷售量為計算基礎,那你的產能是足夠了。可你忘了,我們是要在IBM之前,在一個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佔領市場!那我們的處理器就不能像涓涓細流一樣,慢慢流入市場,而是要如山洪暴發一般,涌入整個市場、填滿市場的每一個角落,哪怕沒人買,但不能買不到!

時間,時間至關重要!

我和IBM斗了二十多年,對他們實在是太了解了!他們不是一頭貪婪的狼,而是一頭雄獅!他們佔據的地方,就沒人能把他們趕走。我們等不了你慢慢地提升產能,只要我們給IBM留出了市場空間,當他們的產品一上市,購買了IBMPC的用戶就再也不屬于我們了!而對方還會依靠雄厚的技術實力,一點一點,緩慢但毫不退卻地擠佔我們的市場!

所以,郭,把什麼利潤率都拋在他媽一邊去吧!我們要把我們的處理器、BIOS芯片投放到市場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

奧爾森的吼聲從听筒里傳出來,並伴隨著  的巨響,似乎他正在猛力敲擊他的辦公桌。聲音之大,就是坐在一邊的舒雨菲都听得清清楚楚。

「你說服我了!就照你說的辦!我將采用24小時連軸轉的形式,不惜投入,爭取一個月內將生產線增加到兩條,並以後每個月多加一到兩條,爭取最終達到月產10萬枚處理器的能力!」郭逸銘被奧爾森充滿激情的話也刺激得眼楮都紅了,發狠似地咬牙切齒道。

「這就對了!伙計,如果我們這次成功地狙擊了IBM,那麼未來的個人計算機標準就是由我們來制定,到時候想怎麼玩都可以。但現在,我們要將我們所有的籌碼都堆上去,不給IBM留下一絲機會!為了這個機會,我們必須把兜里最後一枚鋼崩也掏出來,干死他!」奧爾森在電話對面,用慷慨激昂的聲音大吼大叫。

「行了!你不用說了,我這就去安排,立即調整生產計劃!」郭逸銘被刺激得熱血沸騰。

未來吃肉還是喝粥,就此一搏!

他當然不是被奧爾森這一番鼓動給刺激得失去了理智。他深深清楚,不論他們再怎麼狙擊,也不可能阻止IBM最終踏入這個市場的步伐,DEC當初就是試圖螳臂當車,因而留下累累傷痕,奧爾森用血的代價明白了藍色巨人的可怕。

可面對這個巨人,退縮更不行。

正常競爭,從各方面比較,他們都肯定比不過IBM。所以他們必須想別的辦法,比如提前給對方下絆︰你不是要進入市場嗎?好,我搶先把貨鋪滿市場,讓有購買個人計算機需求的用戶,先購買我們生產的個人計算機,把盡可能多的用戶搶走,縮減你的生存空間!

我多一個客戶,你就少一個,努力儲備盡可能多的彈藥,把戰線盡可能推進到距離IBM最近的地方。並在沿途利用技術、市場、專利、盟友等等各種手段,層層設置緩沖,盡力不被對方直擊本方根本。讓IBM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價,讓它緩慢失血,爭取讓它在抵達最後防線前就失去戰斗力,從而為他們發起反攻創造機會。

這個規劃,其實和隻果公司最初以空間換時間的想法沒有任何本質區別。

這也是弱勢一方,面對強敵壓境時,唯一的生存之道!

郭逸銘二話不說,放下電話就紅著眼楮沖了出去,迅速調集力量,發動全公司總動員。他調動了每一份人力、每一個資源,與他們有良好合作的材料所、自動化研究所、上海精密儀器廠……,所有可以動員的力量,全都動員了起來,24小時輪班,換人不換機,玩命地生產設備所需的各種零部件。

4月13日,第一套生產線日產能提升到600片,產能快速提升的代價是良品率的降低,成本的提高,可這時已顧不得許多,一切以產能為重;

5月2日,第二套設備組裝完成,上線試運行,一批熟練的操作員立即被抽調過來,使得兩條生產線達到900片產能,成品率再次下降;

5月27日,第三條生產線裝配成功,從前兩條生產線抽調的熟練操作員,與尚未完成全部操作培訓的操作員混編上崗,成本逐漸逼近紅線;

6月11日,已經生產多套設備,擁有了更熟練生產技術以後,他們在短短14天內,就造出了第四套設備,並即刻進行安裝調試……

……

郭逸銘陷入了一種瘋狂狀態,為了急速擴大產能,他顧不得什麼成本核算,錢大把大把地灑出去,只為了盡快擴建新的生產線。

成本?

這是什麼東西?市場都沒了,成本還有考慮的必要嗎?到那時,真的不用再算什麼成本了,反正生產出來也沒人買!

6月30日,最後一條生產線組裝到位,至此,他們已經擁有了五條生產線,月產能達到了近8萬片處理器!

而到這個地步,他已不能再繼續無限制擴張生產線,資金鏈支撐不起了!

他必須重新回過頭來,對技術員工進行培訓,加快他們的操作技能提升,努力提升良品率,控制成本,然後一點一點增加利潤空間,回籠資金,之後才能進行下一輪生產線擴張。

7月2日,奧爾森再次打來電話,與他同慶勝利︰「郭,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使用我們的處理器和BIOS芯片組裝的第一台個人計算機,已經問世了。听說這款個人計算機就在你們的大賣場內銷售,第一批20台只用了一個小時內就銷售一空!」

第一台組裝電腦已經問世了?

還是在我們的計算機大賣場內銷售?

我怎麼一點都不知道!

郭逸銘早已忙得暈了頭,放下電話以後,方才迅速找來相關人員,向他們詢問這件事的詳細內情。要知道,這可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混合並行處理器構建的新型計算機,並且處理器還是他們研發,這件事足以載入史冊,他就是再忙也要關注一下。

第一台已經問世了,第二台、第三台還會遠嗎?

西部計算機與DEC公司聯手向IBM發出的戰略狙擊,終于搶在對手面前,先發制人打響了第一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