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轉入一個新領域,需要一個引子,作者也需要整理一下思路,進展可能稍慢一些,請大家耐心等待。後面的好戲將接連出台,y ng帶坑,實現第一次起步大展
「這也太貴了吧!一個夾頭要6oo多,一件車刀要5oo多,一把內冷式鑽頭要9oo多,一個銑刀盤要15oo多,豈有此理,就算是從西德進口,但也哪有這麼貴的!」
郭逸銘正在辦公,听到隔壁相鄰辦公桌上,舒雨菲突然之間大雷霆,手掌把辦公桌上一份報告拍得 作響。等他看過去,只見舒雨菲已經是氣得滿面通紅,話都說不出來了,只是抄起手中鋼筆,唰唰唰唰在報告上奮筆疾書,幾下就寫完,然後氣沖沖地將報告扔進了已處理完畢的文件筐里。
「什麼事情這麼生氣?听起來像是要錢的?是精加工車間買刀具?這價格是有點咂舌啊!」他懶洋洋扔下手中筆,伸著懶腰大大地打了個哈欠。前段時間忙著配合dec大戰IBm,戰況j 烈,他一刻也不敢放松,一直呆在美國不敢離開,就連睡覺都繃緊了神經,腦子里時刻都在考慮各種應變措施,隨時準備應付突情況。
好容易戰役告一段落,聯盟戰告捷,雖然不是最終結果,但他總算可以松口氣了。緊張的神經一放松下來,人就感到特別疲憊,懶洋洋的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偏偏由于前段時間他不在辦公室,堆積下來的文件特別多,還都是需要他親自審定批閱的,連續看了兩個多小時文件下來,人也感到有些乏力。
舒雨菲一鬧騰,他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休息一下。
他不問還好,一問,又把舒雨菲的怒氣給勾起來,余怒未消地說道︰「精加工車間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就是一批刀具而已,就要十多萬!原來國產的刀具不是用得好好的嗎,怎麼不能用了,非得要買進口的!也不是說不讓他們買,可你至少要適可而止吧,攏共才1oo多把刀具,就要十四萬元!是十四萬美元,不是人民幣!要是換算成人民幣就是三十九萬!什麼破刀具要三十多萬!他們真的是太不像話了,花錢大手大腳,也不看看時候。公司剛剛和IBm打了一場大仗,資金還沒有回籠,正是緊張的時候,還敢這樣亂花錢。我看啊,一定要對精密車間好好整頓整頓!」
她的怒氣也有道理。
雖然現在人民幣對美元的公開外匯價格是1.5︰1,但這是指非貿易兌換價,也就是說從國外匯入美元按這個牌價兌換。但如果是對外貿易價格,則人民幣對美元實際價格是2.8︰1,一美元兌換人民幣兩塊八毛。
低進高出,賺一美元就等于賺人民幣兩塊八毛。但要從國外買東西,也是要按照兩塊八算,這就抬高了進口成本。國家試圖以此推動對外貿易,同時提高國外商品進口價格,用非關稅壁壘將外國貨阻擋在國門外,盡量多賺取一點外匯的意圖非常清晰。
從國外進口刀具,也屬于貿易進口,這個牌價就要按照2.8︰1來計算。不算進口稅,14萬美元的進口價也高達39萬,難怪舒雨菲會氣得拍桌子怒,直接就將這個申請給否決了。
「把報告給我看看……」
郭逸銘看她一幅氣尤未平的樣子,也對精密車間的這份請款報告感到好奇。39萬不是個小數字了,而且刀具這東西屬于消耗品,1oo多把看著多,實際上也不經用。要是精密車間隔三差五就申請買一批進口刀具,說實話連他也會生氣的。
「喏,你看,」舒雨菲氣呼呼地拿起報告,走到他桌旁,一把將報告拍在他面前,顯然怒氣值還處在高漲中,「精密車間說了,國產刀具磨損太快了,每加工二三十個零件,刀頭磨損就會使得加工件精度直線下降,所以想買批進口刀具回來試試!」
「磨損這麼快!」
郭逸銘也是吃了一驚,立即展開報告,從頭至尾認真地看起來。隨著閱讀進度的深入,他眉頭也漸漸皺了起來。
他不是搞金屬材料的,但與同所的金屬材料分院打的交道多,也知道金屬材料對高精密加工的重要x ng。從報告上看,國產的硬質合金鋼確實不敷使用,質量太差了。而國外的,尤其是德國、美國、瑞士卻在硬質合金材料研究上有了重大進展。他們采用了涂裹外層涂料的方式,在刀頭外加了一層硬質合金涂層,使得刀頭的磨損壽命延長了兩到三倍,切削精度和度也提升了1.5倍,的確比國產的品質好太多。
但是和品質上升同樣提升的是進口刀具的價格,整整比國產刀具高出十倍!
嘶!
他牙痛地抽著冷氣,揉著額頭為難了。
這個報告不批吧,精密車間的請款原由也很有道理。國產刀具確實不頂用,如果繼續沿用國產刀具,那麼加工件的精度和穩定x ng就無法得到保證。同一批的加工件,可能品質都會出現較大差異。挑挑選選找出合用的優質品,可能造成的制造損失比購買進口刀具還貴。可是批的話,以後每月幾十萬的刀具開支,也實在是太昂貴了。
他左右為難了半天,還是扭開鋼筆帽,嘆著氣在報告上簽署了「同意少量購買,實際試用以後上交使用報告」的決定,然後肉痛地將報告遞還給舒雨菲。
「你同意了?」舒雨菲看看報告上他的批語,瞪大了眼楮道。
「總得讓他們試試吧!試都不試,直接就否掉,是不是顯得我們太官僚了一點。」郭逸銘也不情願,可國產貨不爭氣,他又有什麼辦法,只能唉聲嘆氣地搖搖頭,「精密車間對我們很重要,直接關系到各個半導體制造設備關鍵零部件的制造。我們在這里省了錢,可能就要付出設備效率下降、壽命縮短的代價。所以先不忙急著下定論,看看效果再說吧。」
「那麼如果進口刀具的確好呢?以後定期向國外進口,這可得多大一筆錢哪……」舒雨菲比他還心痛,心不甘情不怨地說道。
「我也不知道……」
郭逸銘就頭痛在這個地方。如果真要進口貨也是銀樣蠟槍頭,品質只是稍好一點、甚至還不如國產貨,他倒可以理直氣壯將其否決掉。可根據他從材料所得到的消息,其他單位也有少量使用進口刀具的情況,所以對這個問題,他也有一些了解。而事實證明,進口貨就是比國產貨強,還不是一般的強,而是強許多!
他又有什麼辦法。
誰叫人國外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各種合金配方的試驗,而那時我們還處在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給我們帶來的戰爭傷痛中,每年數百萬兩白銀的賠款嘩嘩地向外流。人民連飯都吃不飽,民怨熙熙,國家正處在大變革的前期,哪里有資金、技術和精力來研究什麼金屬配方。
此後的北洋執政初期,倒是出現過極為短暫的一段穩定期。並隨著一戰開幕,歐美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也忙著戰爭財,國內迎來了難得的繁榮時期。可這是畸形繁榮︰那時國家才剛從封建制度下解月兌出來,基礎工業薄弱,民族資本也忙著搞來錢快、對技術要求不高的輕工業,榨油、紡織、皮革之類,同樣沒有開展重工業研究與展。再來是軍閥混戰,這就更慘了,軍閥們為了爭地盤,有一點錢也投入到軍火購買上,從國外買比自己生產要便宜多了。結果除了山西閻老西有點種田的意識,展得稍好一點,其他軍閥佔領的地方不但工業沒有展起來,原來從清朝繼承下來的一點點薄弱的基礎工業,也都全荒廢了。
中原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各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台。數十年來,國內一直處于兵荒馬亂的局面,也直到建國後,才開始正兒八經地搞起工業來。
但要在一貧如洗的新生國家,啥都沒有的情況下從頭搞工業,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沒有錢、沒有技術、沒有高素質工人,東北、山西還有一點點工業基礎,但受戰亂影響,也破敗不堪。大批目不識丁的文盲,連什麼是機械化大生產都不知道。僅僅是將這些基礎夯實,就飛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用了三十年時間,總算培養了上百萬大學生、技術人員,幾百萬基本可以適應工業化大生產的工人隊伍,從蘇聯搬來了一套可以自我升級的關鍵重工業項目。這樣艱難的起步,能夠在某些方面追趕且接近國外先進水平,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能苛求更多麼?
唉,萬事開頭難,再難也只有一步一步往前行。
舒雨菲已經將報告拿了回去,在桌面給她專門配置的辦公電腦上,打開中文文字處理系統,用一根手指,一戳一戳地艱難輸入著申請內容和撥款金額,郭逸銘還在茫然地望著對面牆壁。
材料,材料!
倒底搞不搞呢,是現在搞呢,還是再等等?
郭逸銘不想太早就大張旗鼓地把材料科學搞起來,他本來有自己的一個計劃。雖然他從事的是電子材料研究,但大學時也上過材料課,對金屬材料並不完全陌生。雖說沒有實際工作經驗,也沒有完整的工藝流程,書本得來終是淺,但準確的配方、對制造工藝關鍵環節的重點說明、一般x ng的制造設備介紹,足以讓他按照正確的路線走下去,效率絕對是遠遠過國外同行,趕上並過對方也是可以實現的。
畢竟材料科學是最難進步的科學,全靠長期持續不斷的時間、資金投入,並隨著總體科技水平的進步,而緩慢躑躅前行。
中國歷史上用了上千年,才最終完善了青銅器的冶煉制造,又用了一千多年,鐵器才得以推廣。但直到清朝末期,仍只能小規模煉制少量鋼材,大規模冶煉鋼鐵,仍然困難重重。這是國內,國外也不見得好太多。歐洲直到十八世紀中期以前,鐵的制成還非常困難,價格居高不下。到了十八世紀下半葉,才隨著煤焦化技術和鼓風技術的進步,使得鐵冶煉開始迅推廣。
又過了差不多1oo年,才因為空氣吹煉法,使得鐵中的雜質含量越來越少,從而制成了鋼。
可以說,單獨的材料進步,那是不存在的!
材料科學的進步,從來就不是一個可以自我進化的學科,沒有其他學科的支持,材料科學就是空中樓閣。紙面上的理論再好看,也華而不實。材料科學就是隨著整體科技水平的展,用極為緩慢的度,一點一點向前龜爬,沒有足夠的時間積累和海量資金投入,想展起一個門類齊全的材料科學,那就是白日做夢!
而材料科學的進步,又反過來推動和制約其他學科的進步。
所以這就是一個相互推動,又相互制約的展模式。沒有其他學科的進步,材料科學就沒法展。但沒有材料科學的展,其他學科進步到一定時期,便會停步不前,必須要停下來等待材料科學跟上來了,才能繼續取得成果。
以刀具為例,刀具材料就是隨著冶煉技術的展,一步步慢慢進步的。早期的刀具,大都是青銅制造,但沒有青銅冶煉技術的進步,青銅刀具就不可能出現。展到青銅刀具以後,接下來就又只能漫長的等待,等待冶煉科技水平不斷提高。隨著鐵冶煉在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傳播推廣,人們終于可以從青銅刀具,向更高一級的鐵質刀具展。而這個時間,依然很漫長,又普通鐵制品,慢慢展到鋼制品、高碳鋼制品。
從鐵大規模傳播,到第一件鋼制品刀具出現,整整用了3o年。到1783年才由法國人率先明了銑刀;直到十八世紀末的1892年,英國人莫里斯才制成絲錐和板牙;而麻花鑽明更晚,一直到1822年才有關于麻花鑽的確切記載。
這個時候的刀具,采用的還是高碳鋼,等于是什麼也沒添加,就是在鋼冶煉中,現了高碳鋼高硬度的物理特x ng,然後將其運用在了刀具制作上。
爾後又過了差不多半個世紀,到1868年,隨著冶煉技術的進一步展,人們可以對一些高熔點金屬進行熔煉制造,于是英國人制成了含鎢的合金鋼。接下來又是漫長的3o年時間,由美國人明了高鋼。再過3o年,德國人明硬質合金。
由此可見,金屬材料的進步可以說是相當緩慢的,每前進一步,都是用數十年來集聚爆技術、醞釀、突破,然後又是下一個輪回。想要在短短十幾年、幾年的時間,來找到一種特殊配方是可能的,但要將其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則絕對不可能。
——因為它不科學!
找到正確的配方,哪怕運氣好極了,沒有嘗試多少次就踫對了,可也總要幾年吧。進行試生產,不斷投入、失敗、投入、失敗,反復嘗試無數次,好容易總結出最佳工藝流程沒有幾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那是不可想象的。工藝總結出來了,設備廠商還要研究出為了生產這種合金制造,所需要的專門的設備,等研制出來,再建設專門的廠房,然後組建生產線,這一流程下來,又是好幾年。生產線建成以後,才可以生產制造合金的專用設備。又等到制造設備安裝到位,這個時候,恭喜你,終于可以進行工業化生產了。
可這一共用了多少時間?
一系列流程走下來,一個合金配方從現到投產,哪怕所有的過程都順利無比、一點障礙也沒踫到,少說也要七八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這還只是一個廠,只能小規模少量生產,還做不到讓全社會享受到它的好處。等到其他制造商現這東西確實好,也來生產,又是好多年過去了。等到這種合金最終大規模推廣開來,二三十年那都算是比較正常的推廣度了,根本就不能說長。
再算一下,這個過程中為此投入的研、建設資金,人力、物力消耗,足以讓一個天生樂觀的人也感到絕望。
但郭逸銘卻不同,因為他走的不是尋常路。
他雖說沒有準確地實際工作經驗,卻有書本作為參考。配方他知道了,關鍵注意要點他知道了,生產大致需要哪些設備他也知道了,即以這些設備的草圖他都清楚,還有流程說明,就剩下最後的實際操作流程總結。雖然耗資可能仍然不菲,也要一定的mo索成熟時間,但世界上絕對沒有哪個國家、哪個實驗室,能夠比他花更少的錢、用更短的時間,將這套工藝流程實用化。
所以他一點都不急。
現在與國際先進水準看起來差距甚大,但在他看來,這點差距根本不算什麼。只要給他一個穩定的展空間,一個良x ng的資金循環鏈條,不算大規模推廣,只是自己用,眼前所謂的一點點材料差距,讓他實現後來居上也不過就是幾年、十幾年的時間。
而等他建成了一個自我循環的體系,真正力奔跑起來,足以讓全世界的材料科學家目瞪口呆,摔掉他們所有人的眼鏡。就算大伙兒突然之間幡然醒悟,所有國家研單位抱成團,同心協力一起追趕,拼了命也別想再追上他!
他有著如此大的後優勢,所以心中一直很躊躇,不確定什麼時候拿出來才最合適。他現在要考慮的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身處中美夾縫中如何生存的問題。材料科學帶來的好處,只要不是瞎子,大家都心中有數。
制造技術就更不能立即拿出來了。
制造業不像電子行業,這屬于敏感技術,更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只要制造業上來了,國力立馬就能提升一到兩個等級,因此所有國家都看得格外的緊。
美國現在雖然為了對抗越來越強大的蘇聯,和中國達成了戰略聯盟,也提升了中國的進口等級,開放了一些技術,甚至主動賣給國內一些以前只轉讓給歐洲盟國的高新技術。但制造業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國力的提升,中美之間的聯盟只是暫時的。兩個領土、資源都差不太多的國家,天生就是競爭對手。為了提防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對于中國在制造業技術的提升,它始終是瞪大了眼楮,神經保持著高度警惕。
目前郭逸銘拿出手的電子技術,對于國內來說是急需的,但在美國看來都不值一提︰3英寸晶元技術和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已經對國內解禁了,只是國內之前沒有足夠外匯引進而已。往後推一年,日本就會用2.7億人民幣的天價,賣給中國一整套3英寸晶元及集成電路制造設備,以及全套工藝流程。日本人可以賣,他當然更可以賣。與其便宜了日本人,這錢還不如自己來賺。現在從他這里購買成套技術,不過是省掉了未來數千萬美元的昂貴技術引進費而已。
混合處理器看似先進,其實這主要是一個創意,絕大多數指令集技術來自于dec。指令集這東西就更是虛的了,拆開來一看就啥都懂了。指令集它的重要x ng在于專利所有權,有了專利才能阻止新興對手加入到這個游戲中來。郭逸銘又沒向國內轉讓專利,只是對國內仿制置若罔聞罷了,說是利益交換,為了換取在國內方便,誰都能理解。
國內學會了,自己用可以,卻不能出口,所以山姆大叔里都懶得理。
再說了,看國內制造的集成電路,其實際的制造技術卻和歐美仍然有著巨大的鴻溝。所以,西部計算機公司靠著和dec達成戰略聯盟,雖說不能完全讓聯邦政府放心,但終究也是本國企業佔大頭,就連西部計算機公司也是名副其實的美國本土企業,主要利潤基本沒有外流,中國也就是賺點代工辛苦費,這種情況非常普遍,誰也不會質疑什麼。況且現在的個人計算機受集成電路技術限制,連小型機都不如,運用面還很狹窄,遠達不到威脅美國科技優勢地位的程度。
而且此時,山姆大叔也在蘇聯席卷歐洲的巨大威脅面前,抵抗得非常辛苦,實在無力顧及其他方面。它還巴不得中國更加強大一點,能幫它從背後捅蘇聯刀子,這區區一點代工費,賺得還這麼辛苦,這麼吃力,恐怕它比別人看著都還替中國方面著急。
要知道,美蘇爭霸現在正處在關鍵時刻,蘇聯的威脅越來越大,美國已經由六十年代的進攻態勢,轉為了戰略防御。為了拉上中國對抗蘇聯,美國特意提升了中國的盟友等級,並主動賣給國內一些高科技技術。
在這種情勢下,讓山姆大叔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是可能的。
可他要是向國內轉讓——雖然是自己研,但山姆大叔可不管那麼多,統統算是從美國偷過去的——精密制造技術,那對方可能就會飆了。到時候明招暗招一起上,郭逸銘就是一身鐵,又能打幾根釘,三兩下就被對方剝得連內k 都剩不下就被趕出美國市場。
可他也不能久拖不決。
在接下來的計劃中,精密制造能力對他至關重要。不論是6英寸晶元設備、cmos集成電路制造設備,以及其他的各種科技設備,都需要精密制造技術的全力配合。如果不能盡早把這項技術等級提升起來,那他就有可能錯過一些關鍵節點,從而延誤展度不說,說不定還會功虧一簣,前面的奮斗統統化作流水也說不一定。
這是一個兩難的決定啊……
他真地感到了為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