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角力

作者 ︰ 急凍人

第一百四十七章角力——

第一百四十七章角力

 當 當……

車輪碾壓鐵軌單調的聲音持續不斷,車廂不時地輕微顛簸。[本章由為您提供]九月的南方的天氣依然炎熱,雖然是軟臥車廂,也沒有空調,只有頂上一只小風扇有氣無力地轉著,向車廂內吹送著陣陣熱風。

舒雨菲是北方人,對這南方濕熱的天氣很難適應,在車廂里坐不住,跑到了兩節車廂相連處,借著火車高速運行帶起的風涼快一下。

陳虎和袁東坐在對面 ng鋪邊,兩人小聲地嘰嘰咕咕聊著天。陳虎曾經是許司令的警衛員,袁東更是某部尖刀連偵察兵,曾在自衛反擊戰中立下過赫赫戰功,並在後來的邊界滲透與反滲透作戰中,先後斃俘敵五名特工,榮立了個人三等功。

南疆那樣悶熱ch o濕的地方都待得住,火車里這點溫度算得了什麼,連額頭的汗水都沒幾顆。

此刻在同樣一個車廂內,郭逸銘可沒有陳虎兩人那樣耐熱,一身外套、襯衣都月兌光了,穿著一個短k 衩、光著膀子,在地上鋪張報紙,就席地坐在風扇底下看著報紙,一點也不像一個身價億萬的大富豪。

在他旁邊放著一摞報紙,都是他們從香港離開前,在報攤上買來路上消閑的。

誰讓他怕死了啟德機場起降的危險,寧可在路上多受幾天的罪,也要乘坐火車從南到北貫穿全國,返回北京?

所有的這些報紙,都在頭版頭條新聞上,配著同樣一幅照片︰一個由千元面值港幣堆起來的錢山!

《現場ji o納保證金,三十億填滿港府》

《金山!》

「記者平生以為見過的錢算多了,可昨天看到三十億堆積在面前的時候,仍然心髒不爭氣地驟然停頓了……」

「……人一輩子會經歷很多讓人震撼的事情,但從沒有親眼見到在自己眼前堆起一座錢山來得震撼。記者用了很大的努力,才克制住自己沒有沖上前去,從上面搶下一捆來塞進懷里……」

「……我們在形容一個人有錢時,常愛說他家里錢多得塞滿整個房子。那主人究竟多有錢呢,人們還是不得而知。但昨天,記者親眼看到了將錢堆滿房子是怎樣一個概念,整整三十億的現鈔,佔滿了一塊八米二長、四米二寬的地方,堆起來接近一米五高,猶如一列由港幣組成的城牆聳立在眼前,足以晃hu 所有人的眼楮……」

各家媒體用一支支生hu 妙筆,將昨天那幕從所未見的場景重現在讀者面前,配以那張錢山的照片,生動地描述了什麼叫做數錢數到手ch u筋。

郭逸銘看著這些報道,想起那天當三十億港幣現鈔在會議室堆起一座高高的錢山時,尤德等人臉s 蠟黃、猶如活死人一樣痴呆的表情,雖然事情過去了很久,還是忍不住一陣大笑。

我確實無法對你怎麼樣,但我可以惡心死你!

他也不怕港府會惱羞成怒,因為在港經營移動電話業務不是他爭取來,而是由大陸方面施壓、港府妥協而來的!如果港府方面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即便再憤怒,如果沒有一個佔得住理的借口,在否決他經營移動電話資格之前,也要費心地掂量一下這樣做的後果是否值得。

而假如港府一定要這樣做……

既然對方擺明不肯善了,雙方要撕破臉的情況下,那麼再向對方臉上扇一耳光又能怎樣!

有時候人不能只會一味退讓,該強硬的時候,也必須強硬。

一味的退讓只會讓人以為你軟弱,軟弱就意味著好欺負,本來沒事都會惹出事來。還不如表現強硬一點,再加上大陸在背後撐腰,港府更有可能會收斂一點,從而為自己爭取盡可能寬松的經營環境。

郭逸銘隨意地翻看著報紙,大多數報紙都是從八卦娛樂的方式來報道這件事,不是驚嘆于三十億的錢山多麼壯觀,就是他郭某人多麼有錢,報道之中,那種羨慕、嫉妒ji o織的濃濃酸味,撲面而來。

火車不停顛簸,他看了幾分鐘就感到雙眼漲澀,于是不再細看,許多報道都只是匆匆看個標題,只有較有價值的新聞才會認真閱讀。

他扔下一份感覺沒什麼內涵的報紙,又拿起一份,一看,同樣是一幅巨大的錢山照片。書m 群2但文章的標題卻與其他報紙截然不同,很是標新立異,一下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三十億與港幣升值之間的聯系》

噫,這份報紙有意思,居然從他一次**納三十億港幣現鈔,立即將之與前些日子港幣陡然升值聯系起來。

他再一看報紙刊頭,《大公報》,頓時明白了。

說實話,當他一下子拿出三十億港幣現鈔,絕大多數反應快的人,幾乎都迅速反應過來,他就是前些日子造成港幣迅速升值的匯市神秘投資人。君不見,當三十億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時候,對著他l 出凶狠眼神的,可不只是尤德等人,更有大東公司、香港電話公司、怡和公司等三家同樣拿到了移動牌照的公司。

當時他還略有詫異︰我惡心港府,關你們什麼事。

但當後來他們也向港府ji o納保證金時,郭逸銘才恍然大悟,隨即啞然失笑。敢情這三家公司,受他抬升港幣幣值之累多繳了接近5000萬美元的保證金。三家公司還沒營業先損失5000萬,又沒有他套匯盈利的c o作,只能硬生生承擔損失,怎麼可能不對他恨得咬牙切齒。

他只是哂然一笑。

既然大家是競爭對手,那麼你們遭受池魚之殃,就是活該!

恨我?!

郭逸銘對大公報的這篇文章很感興趣,忍著起伏車廂對眼楮的不適感,一字一句地看起來。

在這篇文章中,大公報請來了一名資深經濟分析師,對前些日子港幣升值的全過程,用經濟模型計算出主力入市可能帶動的聯發效應,再根據成ji o額變動情況,從而相當j ng確地估計了主力入市和退出的大致時間。之後,他們用主力、受主力影響裹挾的散戶投資資金相互比例,居然用數據分析的方式,計算出了投資人在匯市總共吸納了超過三十億左右港幣現鈔的最終結果。

隨後,文章基于這個結論,對那個神秘投資人大加贊揚。文章表示,不管這名神秘投資人出于什麼理由,要從匯市吸納超過三十億港幣現鈔,但這個行為本身卻真真切切地抬升了港幣,從而挽救了數百萬市民、投資人的財富,不愧為香港經濟的大救星。

文章中沒有一個字提到他郭逸銘,但那幅和其他報紙完全一樣的錢山照片,卻清楚地點出了那個投資人是誰。

非常高明的c o作手法!

郭逸銘看完文章,對撰寫人大為贊嘆。

文章用看起來非常嚴謹的經濟模型推算的方式,給人以一種相當專業的感覺。而推理的全過程,又好似破解玄疑一般,一點一點揭示出他在匯市c o作的全過程,帶動著讀者跟著筆者的文字,重新回到那段讓千萬萬萬市民喜極而泣的日子,然後在心中潛移默化對那個神秘投資人充滿了由衷地感j 。

而當讀者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到那個神秘投資人是郭逸銘之後,這份感j 便會自然而然地轉移到他身上。

「郭逸銘拯救香港」的認知,至少會在部分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對方會如此輕易地通過經濟模型,推算出他的c o作過程,這並不奇怪。首先,當初巴普蒂斯塔制定的是快進快出的手法,打著不管能賺多少、在別人反應過來之前撈一把就趕快跑的心理,采用了最粗野的拉抬手法,砸進大量資金將拋單全部吃下,強行將港幣價格抬升起來。這是一種毫無技術含量,完全靠著雄厚資金強行抬市的c o作手法。

這種c o作手法留下的痕跡就太多了,有心人只要稍微費心,就能找到相關的證據。

另一方面,所謂的經濟模型不過對某種經濟行為的公式總結,是用于這一次經濟行為的公式,很難說就能適用于同類經濟行為,其可靠x ng近乎于巫蠱。這些經濟分析看起來神秘,但不是事後諸葛亮,就是發布者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通過修改變量以得到他所想要的結論。

同樣的方法,要炮制出一份與經濟模型完美w n合的匯市c o作流程數據,也只是對某些變量進行任意裁減取舍的問題。

這都是小意思!

內行一看就知道是牽強附會,但對外行人而言,雖然看不懂,但卻覺得「哇,好厲害,這都能分析出來也」,從而具有更大的說服力。

這是實實在在的「雖不明,但覺厲」!

郭逸銘看完這篇文章,迅速在報紙堆中翻了一陣,找到以後幾天的報紙,想借著看到後續的變化。

他只是匆匆翻了幾份報刊,就明白大公報這篇報道恰如其分地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很巧妙地引導了輿論方向。

在此後幾天的報刊上,不少媒體都受到了這份報道的啟發,對港幣升值那幾天的匯市變化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其實類似的分析,在那段時間已經有不少,但由于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那個神秘投資人是誰,對整個c o作過程的資金投入量認知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偏差,因此猜對的人沒有幾個。

可現在大家都是按圖索驥,再來倒推過程,那就太容易了。

大多數媒體都得出了和大公報同樣的結論,不過他們可不像大公報還要玩什麼含而不l 的手法,故作神秘。這些媒體都直接點出了郭逸銘、華粵集團的名字,甚至有媒體將巴普蒂斯塔的名字都登了出來,在報紙上列出他的過往身份︰前美洲銀行高級投資顧問、加州政f 高級投資顧問!

這個分析一出來,後來的報紙更是大膽下判斷,言之鑿鑿將神秘投資人的頭餃,戴到了郭逸銘的頭上。其用詞之肯定、語氣之堅決,即便現在郭逸銘站出來說自己不是那個神秘投資客,也不會有多少人相信了。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別人已經幫著點穿了郭逸銘就是救市者的身份,大公報也不再遮遮掩掩,又連續寫了好幾篇系列文章,正大光明地為他造起勢來。

其中一篇文章,郭逸銘是興奮不已,連連擊節贊嘆,對撰寫人贊不絕口。

文章寫到「鑒于香港前幾個月出現的經濟危機,就是源于貨幣超發,由通貨膨脹y u發國際炒家拋售港幣,最終導致港幣不斷貶值。

而這一次華粵集團大舉吸納港幣的c o作,使得港幣幣值迅速由1︰11,上升至1︰9.5,更加清晰地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在港幣幣值好容易穩定下來的時刻,這次港府收到的巨額港幣,就不應再投入流通,以免再次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導致港幣出現雪崩。我們建議港府應將這筆資金直接銷毀,如若不然,也應作為儲備貨幣暫時封存起來,以後可以根據需要,再適時做出調整……」

郭逸銘朗聲大笑,這是誰寫的文章,誰出的點子?

這也太他娘的y n損了!

通過這篇文章,大公報就差沒指著港府鼻子說︰你要是敢把這錢再拿來流通,就是蓄意摧毀香港經濟的罪魁禍首!

這下子把港府b 到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步。

三十億不用吧,這就等于他們收到了一堆廢紙,對于以斂財為目的的港府來說,這比剜他的r u還心痛。但是用出去,那就成了公然掠奪香港財富的罪惡舉動,別的不敢說,一頂香港經濟破壞者的帽子是跑不掉了,以後幾百萬市民誰還會相信他!

用,或是不用,港府無論作出那個決定,都必然會產生令他們痛不y 生的副作用!

郭逸銘一邊看,一邊用力拍著大tu 高聲叫好。

寫文章這人太了不起了,這就是把港府高高架在火堆上烤啊。這篇報道一出來,再得到一呼百應的響應,港府就算再垂涎這筆錢,也只有忍痛割愛。

三十億,就這樣被輕飄飄一篇文章給化作了流水,這才是一支妙筆壓千鈞呀!

他迅速又翻看其他報紙,發現大公報的報道迅速得到了多家媒體的響應。事關到全港所有人的財富是否會再次縮水,甚至有可能引發經濟雪崩、直接摧毀香港經濟的惡果威脅下,無論親中還是親英媒體,都一致在報紙上大聲呼吁港府看在民生維艱的份上,千萬不要再將這三十億投入流通了。

港府本來一直在裝聾作啞,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媒體發出同樣的呼聲,最後終于不得不站出來,捏著鼻子宣布︰這錢不會再進入流通;同時,本著以什麼名義收取,就用于何處的原則,這錢將作為未來移動電話業務的獎勵金。港府以兩年為期,對四家經營移動電話業務的公司進行考核。到時候哪家公司對本港移動電話業務貢獻最大,這錢就發給哪家公司作為獎勵,獎勵其為香港的移動電話業務做出的貢獻,使之更有動力,為香港移動電話業務提供更好的服務雲雲……

郭逸銘笑得在地上打跌,差點沒背過氣去。

港府這才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他都可以想象得出,港府在作這番表態的之前,不知道咬碎了多少牙齒,切齒唾罵了多少人,最後才含淚做出這番表態。這是第一次,港府被人從口袋里,生生掏走了三十億!

對于港府來說,這比割他一刀還痛!

不過郭逸銘也很清楚,港府此番表態,證明他們雖然被迫做出了聲明,但他們並沒有甘心放棄這筆巨大的財富。

所謂兩年後對四家公司的移動電話業務作出評判,將錢獎勵給業務發展最好的公司,港府肯定是偏向于那三家英國公司,而不可能是華粵集團。尤其港府自己就在香港電話公司佔20的干股,到時候,明面上將這錢獎給香港電話公司,但只要暗中過過手,這錢就又回到了他們腰包。

「兩年後的評判麼?呵呵呵呵,我們就到時候看看,究竟是哪家公司發展最好吧!」

郭逸銘放下報紙,冷冷一笑。現在誰都知道,華粵集團盡管拿到了移動電話牌照,可是為了籌集這三十億港幣,將能挪用的資金都挪用了,現在正處于資金短缺中,絕對無力再投資建設移動電話網絡,變相地等于已經自動出局。

所有人都會以為贏家會是三家英國公司之一,但唯有郭逸銘不這樣認為,結果說不定會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他再看接下來的報紙,發現隨後事態的發展,似乎開始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從他就是拯救港幣的神秘投資人身份暴l 以後,報道漸漸開始偏離了原來方向。媒體們在對他的短暫歡呼贊揚之後,開始調轉了槍口,將質疑的聲音對向了港內其他的富豪們。媒體們表示論資金實力,華粵集團絕對不是最富有的,而且人家才來,就如此愛港護港,為什麼本港的大公司、大富豪們,坐擁數百億資金,卻眼睜睜看著港幣一天天跌落、匯市股市雙低、通貨膨脹、人民生活艱難,而袖手旁觀?

在這里,許多媒體都引用了一句極為煽情的話作為總結︰能力有多大,責任有多大!

記者們一向是喜歡無風也起l ng的職業,現在找到了一個話題、一個可以炒作攻擊的對象,他們筆端的報道越發犀利,直指向一個個港內富豪們,從包家、李家、霍家,一個個將他們的家產、實力進行了一番詳細點評。

最後,還以華粵集團作為參照物,給各家進行打分。

華粵集團被他們評為了三星,而擁有百億資產以上的包家、李家、霍家都被評為了五星,這巨大的差異,讓記者們更加憤怒,攻擊也更加猛烈,筆下更不留情。有些攻擊報道之尖刻,以近乎于人身攻擊。

郭逸銘看到這里,敏感嗅覺到了一股異樣的味道。

這些媒體已經月兌離了正常的報道,開始了瘋狗一樣的lu n咬了。這怎麼看也不像是討論問題,而是想把更多人拖下水、降水徹底攪渾的舉動。通過質疑港內富豪,將港府的不作為也輕輕掩飾過去,同時還通過這一舉動,讓港府與富豪們站到了同一戰壕,對于郭逸銘這個異類產生出一種厭惡的情緒。

他急忙又看了幾份,發覺報道的內容更偏了。

一些媒體又重翻舊帳,指出當時港幣已經跌至谷底,並且港府的利好消息一出,港幣回暖的勢頭已經非常明顯。這個時候郭逸銘突然入市,雖然推高了港幣,但由于這一b 盲動,提前消耗了利好消息應該具備的上沖動力,在短暫的回漲之後,就因為上沖乏力,而僵持在了9.5這個價位。

部分媒體開始用比較隱諱的筆調表示,如果郭逸銘不是這樣自s ,大家在港府調度下統一行動,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更有媒體直接說,郭逸銘配不上香港經濟拯救者的稱呼。

郭逸銘當然沒有大公報等吹噓的那麼高尚,他在匯市大肆購買港幣現鈔,純粹就是為了惡心港府一下。接下來順便也覺得可以通過聯動c o作,小賺一筆,根本就沒想為香港做點什麼,更沒有狗屁「能力有多大、責任有多大」這些內k 外穿的家伙們同樣的覺悟。

可看到這些質疑的報道,他還是感到很惱火。

這些相關報道媒體的立場,讓他感覺這里面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c o縱。其目的,不外乎抵消前段報道為他樹立的正面形象,進而那些攻擊者反而站到了道德制高點,開始對他進行批判。

這,應該又是中英之間的角力吧,一方拼命想把他形象塑造得高大完美,另一方想盡辦法對他抹黑打擊。

靠!

我不過想安安穩穩做生意罷了,怎麼就這麼多狗屁倒灶的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