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國公 第九百三十一章 所謂反應

作者 ︰ 兵俑

自從皇帝被人行刺的事情傳出去之後,所有的人全都是對這件事情議論不休,不僅僅是那些身在仕途的人,甚至就連普通的百姓們也會討論這件事情。

這要是放在平常,絕對不會允許這些百姓擅自議論這種事情的。當然,京城里的百姓有些不一樣,他們畢竟自小就活在這京城,這天子腳下,日常里的閑話總是缺少不了這些東西。不過若是在以前,這種事情他們議論起來,若是被官差听到了,絕對是會過來制止他們的。

但是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一開始百姓們也是議論,看見官差來了,自然是馬上住口。但是漸漸的,百姓們發現,似乎官差們對于這件事情根本就不在意,甚至于,有幾次,有的官差听見有人說起這件事情,還過來湊熱鬧了。這種事情,可以說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的。

當然,這後面,自然是有些牽扯在里面的。老百姓議論這件事情固然是不對,但是卻也不會抓他們,畢竟在朝廷的眼中,這些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是未經教化之輩,有些這種情形也是很正常的。最多上前去阻撓一番,讓他們不要公開說這些事情,也就算是完事了。

但是官差,這些個吃皇糧的自然是不能說。

而如今,就連這些人都敢說這些事情了,而且還說的頭頭是道,仿佛他們知道什麼內情一般。有的更甚,甚至還猜測了一番,有的人說出來的東西,比之僅僅知道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的那五個人所作的,還要邪乎,還要讓人大嘆一番命運的曲折和皇家的命運恩仇。總之,就是怎們玄乎怎麼說,那听著比說書的還過癮呢。

當然,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如今就不必討論了,那些事情若是說起來的話,牽扯到各個方面,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了。但是這件事情僅僅從表面來說,影響就已經是非常之大了。首先就是,被這麼多人傳說,這消息是傳遞的相當之快。

而且,其中,這件事情跟某位藩王有所牽連,這麼一個消息,更是在那一日的早朝,被公布出來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短短一天的實際上里面,實際上就在當天晚上,遠在河南那邊的人就已經有知道的了。可見,所謂的時代落後,通訊和傳遞都不發達的古代,卻也根本就擋不住這種勁爆消息的傳播速度。

而隨之而來的情況就很好預料了。經過了三天的時間,大江南北人大都已經是知道了這個消息,就連遠在西南那邊也是如此。而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各地的官員自然是鬧得沸沸揚揚的,都是到處在打听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但是,這些官員也僅僅是打听而已。畢竟,這件事情不論怎麼說,都已經牽扯到王爺了,那就是皇家自己的事情,輪不到他們這些外人來說三道四。其次就是有些人當真是心里面著急上火了,這些人大都是或多或少地跟當今的某位王爺有些牽連的,甚至于私底下還有些什麼灰色的交易之類的事情。他們是生怕,跟自己有牽連的人也跟這件事情有關系。到時候,謀反大罪一定下來,這些王爺不管怎麼說也都是同宗同祖的朱家血脈,就算是被貶為了庶人,卻也是能夠逃得過一死。但是他們這些大臣呢,就算是李太後不想要他們的性命,但是朝中自然有人會那麼想,到時候他們就麻煩了。所以,如今這些人的擔心是絲毫不下他人的,生怕自己被牽連到了。

而最為擔心這件事情的人,莫過于那些個王爺們了。畢竟這種事情,就算是他們明白自己沒有做過,但是若是被人栽贓了,那也受不了。雖然說他們就算是被坐實了,但是也能憑著很多關系逃過一死。但是,又有哪個人願意自己好好的逍遙王爺不做,卻是要被貶為庶人,還得受著那份罪名壓身的不忿呢。

所以,這件事情以傳出去,立刻就有人動起來了。而且這些人可不是像那些個大臣那樣,光是瘋狂地像其他人去打听,卻是不過問正主。這些是王爺,而且他們現在幾乎都覺得自己就是被懷疑的那個人,如果說這個時候他們還是如此,光是去打听的話,根本就在加重他們的嫌疑了。

所以,既然如此,還不如直接問道宮中去,來詢問事情的同時,順便也是表表心跡,證明一下自己的清白為好。

而這第一個上疏的,不,不能說是上疏了,說是來了一封家書還差不多。而這第一個這麼干的,卻是一個分量極重的人,是今年已經五十二歲高齡的慶惠王朱鼒枋。當然,要說這位慶惠王,這年紀倒也不算太大,但是他的輩分,卻是極其的高。

朱鼒枋乃是大明第七代的慶王,乃是定王朱台浤的庶第二子。他在嘉靖是八年受封桐鄉王,嘉靖二十年晉封慶王世子,嘉靖三十一年襲封慶王,到現在他已經在位整整二十年了。

這麼說起來,倒也沒什麼,而且常人也很難明白。換個法子來說吧,慶惠王朱鼒枋,論輩分來說,他跟正德皇帝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是同一輩的。換句話說,這朱鼒枋乃是朱翊鈞的曾叔伯祖輩的,比朱翊鈞要大了三倍。別說是朱翊鈞了,就連當朝的李太後,都得見禮的人物。

而這麼一個輩分高絕不說,並且還有病在身的人,就將要不久于人世的人,如今都在擔心起來這件事情對他的影響了,並且還第一個就來信了,可見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當然,若不是朱鼒枋的身體不好,恐怕他都會親自到宮里去一趟了。

而面對這麼個人,不管是朱翊鈞還是李太後,還是當朝的任何一個人,全都得要以禮相待,就算是回信,也得要客客氣氣的,生怕出了什麼不敬。而顯然的,李太後對于這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視,那封回信,就差不是她親筆所寫的了。信中,李太後當真是言辭恭敬,反復保證,這件事情是絕對扯不到這位老王爺的頭上,如此這才算是了事了。

這件事情,李太後並沒有瞞著任何人,甚至于還主動對人說起了這件事情。結果弄得是滿朝皆知。而滿朝皆知的後果就是,不出一天,整個京城都知道了。要不了半個月的時間,這全天下都會知道這件事情。所以,朱鼒枋來信了的這件事情,沒多久,其他的很多王爺都知道了。

這本身就是李太後故意如此施為的,她這麼做就是要給朱宣圻下套罷了。須知道,在大明朝當代的這麼多宗室藩王里面,朱宣圻這個蜀端王,可以說是距離京城最遠的了。就算是八百里加急,從京城到成都的距離,也得跑上好幾天的時間。而到時候,接到消息的朱宣圻,再猶豫一番,再打听一番,又得耗費幾天時光。等到他寫好了信,送到京城又得好幾天的時光。如今,已經是可以確定,朱宣圻絕對是最後一個把信送過來的王爺了。

等到了那個時候,張凡將他「調查」的結果呈上之後,再配合朱宣圻是最後一個來信的這一點。如果說要這麼來定他的罪的話,朱宣圻到時候絕對是百口莫辯,什麼都說不了,也根本就無法解釋。坐實了罪名,什麼都是浮雲了。

但是,朱鼒枋的來信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朱鼒枋這一下可算是帶了個好頭。原本,其他的王爺還在猶豫,雖然都已經下定決心了,一定要去問個明白,但是他們還在猶豫,拿不定主意該找個舍呢麼時間才好。畢竟嘛,這種事情,總讓人覺得,誰若是第一個問了,那就是心虛,是心里有鬼的。

如今,朱鼒枋開頭了,這無關乎他輩分的問題,實際上在這件事情上面,這些個王爺覺得,只要自己不是第一個就可以了。當然了,有了朱鼒枋這樣輩分高的人做第一個出頭的,那自然是更好不過了。

所以,這才是幾天的時間,宮里頭就收到了將近十封來信,而且毫不例外,全都是那些個藩王寫過來的。一時之間,雖然外邊看不出來什麼動靜,但是這內里,當真是熱鬧非凡。如今那些個大臣們反倒是不再去追問到底是跟哪位王爺有關聯了,而是去分析這些來信的王爺,看看誰最有可能。

不過有一點倒是眾人沒有想到的。來信澄清的只有那些有封地的藩王,一些住在京城里,空有個王爺的頭餃的人,卻是無動于衷。不過如今看起來,倒也正常,畢竟他們跟這件事情也當真是扯不上什麼關系,別人不信,他們自己也不會覺得有問題。

就這麼過了五六日的功夫,漸漸地,朝廷這才算是稍稍安穩下來了。但是,這才安穩了沒多久,當初的那些消息就被人透露出去了。

很自然的,那些個消息一放出去,自然是會再一次引起軒然大波了。

而如今,那位遠在西南的蜀端王,卻還沒能收到消息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明國公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明國公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明國公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