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拉蘇看來,之所以那一個軍團會這麼毫無意義的損失掉,完全是因為指揮者的愚蠢——事實上,如果羅馬人分成波次和小隊沖上去,即便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也不至于贏得這樣可恥的下場。
但克拉蘇終究是個念舊的人。在為那個愚蠢的礦坑老板給自己帶來的損失憤怒了片刻之後,他就又想起了對方的好處——他居然能十幾年如一日的在礦坑里為自己看管著那些奴工,而且所有收入都如實上繳從無貪墨——僅僅這一點,就足以抹去他的所有罪責了。
可惜的是,自己以後怕是再也找不到這麼可靠的礦坑老板了——上個季度那個礦坑就傳來了礦坑坍塌,導致收成減少了半成的消息——盡管克拉蘇能夠容忍手下一定程度的小動作,但他還是忍不住的想,如果自己沒把這個礦坑老板提拔成為軍團司令,那麼也許他的礦坑利潤不會減少,他的軍團也不會損失。
克拉蘇為了自己的損失而暗暗憂傷時,第二個軍團已經按照克拉蘇的命令填了上去。
這個軍團的指揮者,之前在克拉蘇的奴隸貿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本在培養出了可靠的接班人之後,這個比克拉蘇小不了多少的老僕人應該去卡普亞城外的莊園里頤養天年,但听到克拉蘇的召喚後,他就當仁不讓的挺身而出,為自己的老主人承擔了一個軍團的責任。
看到自己的老僕人一開始就謹慎的將自己的五十個百人隊分成五個批次,並且每個批次的百人隊之間都離開了一定的距離後,克拉蘇也禁不住滿意的點了下頭。
第一波的羅馬士兵小心翼翼的高舉盾牌,繞過地上袍澤的尸體和哀號的傷員,靠近了日耳曼人的擋板。
這一次,再也沒有標槍如雨了。終于到達了擋板之後,一群羅馬士兵忍不住發出了興奮的歡呼聲。
之後,興高采烈的羅馬士兵又劈又砍,竭盡全力的攻擊著木排。
與此同時,第二波次的羅馬士兵也奉命上前。
只不過,他們的目的並不是摧毀木排,而是搶救傷員。
按照羅馬人光榮的傳統,那些在戰場上以實際行動拯救同胞于危難之中的公民,將獲得榭葉環的獎賞——這不只是極大的名望,而且毫無疑問是巨大的資本——而眼下,那些受傷未死的戰士們,毫無疑問都是一頂頂活著的榭葉環。
至于這種臨陣搶救傷員的行為會為克拉蘇節省多少撫恤金,以及能為克拉蘇搶救回多少老兵,就更不必說了。
于是,在一群羅馬傷兵淒慘的呼號聲中,第二、第三、第四波次的羅馬士兵不止將所有的傷兵都抬了回來,更把不少的尸體也抬了回來——在全軍的注視下,這種英勇無畏的行為頓時贏得了一片喝彩。
之後,就在第二個軍團終于將第一個軍團里全部的傷兵和部分死者搬到後方的同時,更大的喝彩聲在軍陣中響了起來。
原來,終于有一個羅馬士兵發現了擋板之間的縫隙,並在撬了一會發覺無效後便索性奮力的拉扯了起來——受到他的啟發,一群士兵奮力拉扯著擋板,並終于將擋板放到了。
盡管因為躲避不及,一些士兵被砸在擋板下成了傷員,另一些則因為退的過快而掉進壕溝並被尖角戳傷,但看到士兵們克服了連弩箭石彈都無法摧毀的擋板,羅馬人頓時士氣暴漲。
緊接著,更多的羅馬士兵興高采烈的沖向出現在他們面前的第二道擋板,並以相同的方法拆除了第二道擋板。
之後,日耳曼人的陣列就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露出驚訝表情的日耳曼人,此時正躲在一道齊腰的土牆之後。
而更加使羅馬人驚訝的是,第一次,他們居然覺得日耳曼人比他們矮——那些土牆後,日耳曼人不過露出頭而已!看起來,還沒開始作戰,日耳曼人竟然已經先跪下了。
按理說,到了這時候,就該羅馬人的戰爭機械發威了。但眼下塔西陀正皺著眉,一臉的無奈——因為之前搶救傷員的行動,這個軍團的戰士們都分散了開來,此時正稀疏的擋在弩箭石彈射擊的通路前,成為了日耳曼人的新遮蔽。
然而,不等克拉蘇下達新的命令,第二個軍團的戰士們已經趁著摧毀日耳曼人遮蔽的興奮,帶著對日耳曼野蠻人的蔑視,沖了上去。
不必塔西陀訴苦,克拉蘇自然也看出來,散亂了陣型的軍團士兵使戰爭機械無法發揮作用。但這個時候,戰爭機械什麼的已經不再重要了——他的軍團已經撲向日耳曼人,立即就能見到那些野蠻人骯髒的鮮血了。
于是,克拉蘇下令傳令兵吹響號角,調動了第三個軍團。
萬尼烏斯臉色陰沉的看著羅馬人呼嘯而來。
到現在,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在自己設計的整個戰爭的諸多環節里,他的步兵必須強行頂住羅馬軍團的進攻,直到克拉蘇因為不耐煩而投入至少八成的兵力。
盡管有長槍方陣,盡管有步兵壕,但萬尼烏斯很清楚,無論自己動用多少後世的手段來提高自己這邊的勝率,這都是一場殘酷的消耗戰。
但是萬尼烏斯別無選擇——如果不能一次打垮克拉蘇,而是讓他能夠繼續圍困馬克曼尼人那麼時間一長,不但馬克曼尼人有可能倒向克拉蘇,自己憑借手段暫時懾服的阿累夷人更可能發生變動,就更別提克拉蘇可能從羅馬再征集幾個軍團前來增援了。
這些變數,迫使萬尼烏斯不得不冒著損失大量爺們槍戰士的危險,和克拉蘇死拼一回。
幸運的是,在決戰之前,萬尼烏斯的軍隊得到了加強。
馬克曼尼人加入了爺們槍部隊,為爺們槍部隊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增強——雖然指望這些新加入的馬克曼尼人迅速變換隊列或者集群沖鋒是難為他們,但讓他們雙手握槍站在隊列中盡力刺殺敵人還是可以的。
而阿累夷人則恰巧提供了大量的炮灰——因為阿累夷人可能仍舊有數萬戰士,考慮到日後自己統治權的穩定,萬尼烏斯可以毫無愧疚感的將他們當作炮灰使用。
在爺們槍部隊的兩翼,阿累夷人被集中布置,帶著他們的圓盾和戰斧守住兩翼,一邊有三千人,另一邊則是一千多阿累夷人和一千名孟杜皮劍手——萬尼烏斯的理由非常簡單,盡管羅馬人並不願意在林地作戰,可一旦他們的正面進攻受挫,憑借人數優勢向兩翼展開進入林地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就是萬尼烏斯所布置出的陣列的主體。
而在主體之後,約四十步遠的地方,則是奧維尼亞所率領的女兵部隊——這些女兵每人攜帶兩支標槍,用作必要時刻對前線的支援——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女兵們都攜帶著藥膏、夾板、繃帶之類的器具,主要用于搶救傷員。
不過,出于對阿累夷人實力和忠誠的不信任,女兵們休息的地方基本在整個陣列的中間位置,離開兩翼都有一定的距離,刻意的將阿累夷人後面的空地讓了出來。
在這些女兵後面再有四十步的地方,才是萬尼烏斯的本陣——因為其它的統帥都被派出去各自承擔使命,留在這里的人就顯得特別少了——阿洛尤斯、默特薩克、普羅塞提、萬尼烏斯和他們各自的衛隊,以及歐希西迪斯和他的重裝精銳斧兵。
而在萬尼烏斯的本陣後面,再有四十步的距離上,則是整齊的豎著的八個巨大的木制支架,以及支架後面一輛輛的馬車——羅馬人不知道,萬尼烏斯卻很清楚,那些被帳篷布和藤蔓偽裝起來的支架,並不是什麼奧丁神的象征,而是他的秘密武器,配重拋磚機。
如果要對付羅馬人,這種武器毫無疑問是種利器。但問題是萬尼烏斯並不確信它是否足夠有效。再加上「如果羅馬人的石彈能夠打到這里,也許配重拋磚機只有一次射擊機會」的考慮,萬尼烏斯最終決定將它用在「決定勝負」的時刻。
除此之外,萬尼烏斯的麾下還有阿克里的三千同盟騎兵——這些經驗豐富戰技過人的老兵全部被萬尼烏斯提前派出去,並藏了起來,為的是在戰爭勝利後盡可能多的抓捕羅馬人的潰兵——如果必要的話,這些騎兵也要在至關重要的時刻沖出來給羅馬人以致命一擊。
不過,判斷該如何做的權利,萬尼烏斯交給了阿克里自己。他相信,到了戰場上,經驗豐富的騎兵首領應該比自己更清楚怎麼做最合適。
而海爾曼和他的夜襲者們,則帶著馬克曼尼人的突擊兵,藏在了左邊的樹林里。
除了少數足夠機靈的觀察者外,黎克伯吉斯、威利婭則帶著日耳曼和孟杜皮的弓箭手、標槍手埋伏在了右邊的樹林里。
這樣的安排首先的目的還是防備羅馬人進入森林,從而導致自己的布置徹底失效。而另一方面,如果羅馬人沒有進入森林,萬尼烏斯也可以將他們當作疑兵——在必要的時刻,這些人會虛張聲勢,做出有幾千人的模樣從羅馬人的側翼乃至背後沖殺出來,對羅馬人的士氣也會是極大的打擊。
就這樣,萬尼烏斯回憶著自己的全盤計劃,尋找可能存在的疏漏時,羅馬人已經沖過了短短的距離,開始跨越土牆了。
——————————————————————————————
新的一天,新的一天,咱已經原地滿狀態復活了。雖然腦子還有些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