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無敵大軍在異界 第二百五十四章 一部接一部

作者 ︰ 玻璃心1

第二百五十四章一部接一部

在遇到阿德里安之前,林志玲一點表演經驗都沒有,盡管兼職過幾天模特,但那點經驗什麼用都沒有,更何況還是在台灣那種小地方。而《生化危機》的電影版最遲年底就要開拍,尤其是《生化危機2》的游戲行後大受好評,也就加快了電影的籌備。

所以阿德里安在安排林志玲去表演班學習的時候,特意讓人對她進行了針對性的突擊培訓,即使是做花瓶也是需要實力的。塑形、伸展身體什麼的就不用說了,如何體現自己性感的一面是必須要學習的,尤其是在動作戲中這樣做,然後就是美式英語的口音以及好萊塢制作電影的方式等等。

也幸虧她還沒在台灣有所展,可塑性還很強,所以學習起來也算快捷,只是時間安排得比較緊湊。不過還好的是,將在《生化危機》電影版中出演第四幸存者的「死神」漢克的丹尼斯因為要度蜜月,所以電影要推遲一個月開拍,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充實自己。

同樣的,也因為這個原因,阿德里安只用了一些小手段,就將她教得服服帖帖,盡管菊花還沒開,制服誘惑也還有待商榷,但那對柔軟卻是夾過幾次的。盡管算得上是比較堅翹的,但飽滿程度絕對沒有記憶中那樣佔據眼球,不過還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當然,這和林志玲曲意奉承也不無關系,幾個月的時間足夠她進一步的了解阿德里安了。知道得越多,她就越興奮和得意,在台灣的時候她也是見過一些所謂的大人物,但有幾個能和現在這個人相比?攀上這樣一個真正的大人物,對自己只有好處。

至于付出的代價,那根本算不了什麼,她畢竟也在北美呆過不短的時間,雖然不像某些女人那樣開放自如,但也絕對不是保守的人,否則阿德里安記憶中的那個她不會混到台灣第一美女這個稱號。盡管現在還有些羞答答的,卻知道用這點來吸引阿德里安。

好了,不說這個了,在丹尼斯和安妮斯頓的婚禮的第二天,很多媒體還是刊登出來了他們的結婚照片,這倒不是說狗仔們最終還是溜進了婚禮現場,他們還沒有強力到了那個地步,媒體會拿到照片靠的是因為新婚夫婦免費送。沒錯就是這樣,大棒加蘿卜,警告歸警告,也要讓他們嘗到甜頭,這才是合作之道。

整個感恩節期間,北美娛樂圈里最火熱的話題就是丹尼斯和安妮斯頓的婚禮了,歐洲的反應要稍微平淡些,但也有不少人對此津津樂道。盡管話題還是兩人是否般配,又或者幾年前的三角戀之類的,可誰讓名人的八卦是公眾的最愛呢?

阿德里安也借著媒體視線被轉移的機會在自己的女人之間跑來跑去,之前就說過,他一直盡量避免所有女人出現在同一場合,盡管她們因為種種原因留在了他的身邊,盡管她們之間有些關系很不錯,但全聚在一起絕對不是件讓人愉快和高興的事情。

很簡單,私下里相處的時候,以阿德里安那種細心呵護的溫柔體貼的作風,所有女人都會下意識把自己當成是他最重要的人,無論是有虐戀傾向的瑞切爾,還是以交易維持彼此關系的澤塔瓊斯都是如此——不得不說,阿德里安對女人真的是極有耐性——然而,當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的時候,其他人的存在就會不斷的提醒她們忽略的一個事實︰自己不過阿德里安眾多女人中的一個而已。

這些女人哪個不有著自己的個性,即使是被洗腦被教得很好的布蘭妮來了,恐怕都感到不高興,更何況是她們?而且當天的事實已經說明了一切。想要解決的話,除了讓自己始終保持捉模不透的,還要讓她們永遠仰視自己並展現出更多的權勢,盡管這不是達不到的目標,阿德里安已經計劃了很多事情,但在這之前,該哄的還是要哄。

沒錯,他基本上都是挨個挨個用各種方式軟語哄騙,盡管大多數女人都是因為利益而和他牽扯在一起的,可該有的感情還是要有的。

這並沒有花去阿德里安太多功夫,最快軟化下來的自然是凱特、查理茲、莎拉還有莫妮卡,前三者的感情和他可不一般,可以說,她們會留在他身邊,更多還是感情因素在主導。尤其是凱特,當初在倫敦相遇時的情形,無論是她還是阿德里安都回味不已,更何況兩人之間還有個孩子。

莎拉同樣如此,在很小的時候阿德里安就給她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象,一時的不悅根本改變不了這些,充其量也就施施小性子;查理茲卻很有意思,畢竟,她是最清楚他有多少女人的,也知道婚禮那天的短暫聯合根本沒什麼作用,但她並沒有點出來,而且還幫著在凱特和莎拉面前為阿德里安說了幾句好話。

感情最深的是凱特,可最有默契的卻非查理茲莫屬。

至于莫妮卡,盡管當初留在阿德里安身邊的原因有很多,現在已經完全徹底的倒向了他,幾乎達到了百依百順的地步,這點小事自然也很快揭過。

然後就是格溫妮絲和布蘭切特,打得火熱的兩個女人基本上已經處于同居的狀態,而且每次都是兩人一起對上阿德里安,同樣只花了些小手段就被擺平了。

有她們做表率,其他女人也很快軟化了下來,比如和莎拉、凱特走得很近的麗芙,她已經從什麼都不在乎的地步變成了只在乎阿德里安一人,父母經常在耳邊嘮叨更是助長了這種情緒的誕生;又或者被莫妮卡影響著的蘇菲、茱莉亞,她們的心思都被阿德里安牢牢的掌握著。

在依次將她們搞定後,剩下的妮可、澤塔瓊斯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瑞切爾,和以前沒什麼兩樣,抗進屋子先折騰一番,然後在她精疲力盡之後溫聲安慰。總之,在《伊麗莎白》映之前,一切都回到了平常的軌跡。

「我並不是這部電影的男主角,真正的主角只有一個,那就是凱特?布蘭切特飾演的伊麗莎白一世,所有人都是她的陪襯。」走在紅地毯上的丹尼斯面對記者的話筒如此說道,同時挽著自己的新婚妻子詹妮弗?安妮斯頓。

他本來是在歐洲和安妮斯頓度蜜月的,但阿德里安希望他能參加映式,《伊麗莎白》不是什麼大制作,映式自然不會太大太隆重,總要有點噱頭才行吧?少字目前還有什麼比丹尼斯夫婦更能吸引眼球的?雖然有些不地道,阿德里安還是給旅游中的丹尼斯打了個電話'>,並許諾用自己的豪華私人飛機接送來擺平了安妮斯頓的不滿。

當然,映劇院的現場不止一個噱頭,兩位充滿知性優雅氣質的女性一起出現在紅地毯上後也吸引了很多目光。

「你知道,兩部電影是一起拍攝的,雖然我們大多數在兩個不同的片場,但休息的時候也沒少聚在一起聊天,所以我們是很好的朋友。」格溫妮絲面帶微笑的回答著問題,同時很親密的挽著布蘭切特的胳膊,還很大方讓他們拍照,而且都是紫色的V領晚禮服,讓她們看起來就像雙胞胎一樣。

如果不是知道她們都和阿德里安有一腿,記者們幾乎要懷疑她們之間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關系。

「你們猜猜,明天的八卦小報會不會寫,兩位奇跡女郎親密而曖昧的亮相《伊麗莎白》映式,疑是踢開奇跡導演走到了一起?」進入放映廳落座後,阿德里安看著分別坐在自己左右的格溫妮絲和布蘭切特,用調侃的語氣問道。

可惜兩個女人都給了他一記白眼,雖然已經將婚禮上的不快拋在腦後,但她們畢竟和其他人不停,所以可以拿出這個鄙視阿德里安一番。對此,阿德里安每次都只是搖頭失笑,這次自然也不例外,隨即將注意力放到了大屏幕上了。

原版的《伊麗莎白》的劇情很是破碎,之所以會獲得好幾項奧斯卡提名,除了擁有傳記電影這一優勢外——所有人都知道奧斯卡對傳記的偏愛,更何況還是英國歷史人物的傳記,美國人雖然很多時候看不起英國人,卻又始終對其有種盲目的追捧——和布蘭切特的完美演繹也有很大的關系。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破碎的情節反而襯托出了她的演技,使她成為整部電影中最為出色的亮點,連杰弗里?拉什也無法與之媲美。現在電影變成由阿德里安制作,無論是從主觀出還是從客觀出,他都不可能重現這種破碎的情節,誰讓他是奇跡導演來著?那麼會不會削弱布蘭切特的表演呢?

「這是個錯誤我翻了個大錯,我怎麼可以犯這種大錯」大銀幕上,布蘭切特用悲傷的語氣對拉什所扮演的沃爾辛厄姆爵士說道,將年輕的女王那種茫然的、不確定的、缺乏決斷和安全感的形象完全詮釋了出來。

「每位君王都會犯錯,尊敬的陛下,但您必須做出決定,這是您的義務和職責」沃爾辛厄姆爵士則用恭敬而堅定的語氣回答道,拉什同樣出色,和布蘭切特相得益彰。

這里的情節是才登基的伊麗莎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肩負著什麼樣的責任,面對北邊傳來蘇格蘭叛變的消息後不知道該怎麼處置,然後在大臣的鼓動下輕率的做出了兵征討的決定,可惜被蘇格蘭人殺得大敗,許多年輕的士兵戰死沙場,伊麗莎白也因此次認識到自己必須要轉變了。

「這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我不同意。」銀幕上的畫面開始了推進,在坐滿人的國會議會大廳中,一位貴族當眾站起來大聲的反對道。

「不不不,弗萊明爵士,這只是不符合你的利益,我想哈特爵士應該會同意的。」用扇子遮住嘴巴的女王當即哈哈笑了起來。

「我們也不同意,這樣做將讓教會再無立錐之地」一名主教這時加了進來。

「親愛的主教,我並沒有說要趕走你們,不是嗎?我只是請求上帝給他的子民一個選擇的機會,難道你認為自己肯定會被人民拋棄了嗎?」。女王搖著扇子依然笑個不停,帶著不屑一顧的語氣,讓對方十分的難堪。

伊麗莎白在位的主要功績有很多,比如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又或者在英國國內采取宗教寬容的政策,這里所展現的正是後者,通過伊麗莎白和保守貴族、主教其中的一次交鋒來展現當時的情況,這個時候的伊麗莎白盡管依然年輕,但從不露痕跡的挑撥對方就可以看出,她已經初步有了女王的風采,所以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當然,這和忠心耿耿的沃爾辛厄姆爵士在會議開始之前,就將幾位頗具號召力的主教關到地下室不無關系。

「你看,波利爵士,我……嫁給了英格蘭」當伊麗莎白涂白臉蛋出現在大教堂之中,面對跪了一地的人們,木然的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爵士如此說道。

在遭到愛人背叛的巨大打擊後,她終于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女王,即使今後會面不少,但她已經下定決心終生不嫁,這也是「童貞女王」稱號的來歷。在伊麗莎白說出這句話後,銀幕上的畫面頓時變得肅穆起來,而讓她坐上王座,鏡頭逐漸拉伸,一種略帶悲滄的情緒又流淌了出來,然後就此定格。

以上是阿德里安個人最喜歡的,由自己制作的《伊麗莎白》中的三個鏡頭,充分的表現出了伊麗莎白的轉變過程,布蘭切特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被他修改得相對飽滿的劇情不僅沒有掩蓋她的演技,反而將其襯托得更加出眾,雖然拉什、丹尼斯在電影中都有不錯的揮,卻都在布蘭切特的面前黯然失色。

「這是一部值得稱道的電影,奇跡導演完美的展現出了伊麗莎白一世如何從純真的公主成長為事故的女王,凱特?布蘭切特則完美的展現伊麗莎白一世各種時候的風姿」——《紐約時報》

「出色的電影,只是導演是美國人,女主角是澳大利亞人,重要男配角之一是美國人,重要男配角之二是澳大利亞人,這夠真夠尷尬的。」——《泰晤士報》

「阿德里安再次向人們證明了,他是好萊塢最會拍英式風格電影的導演,雖然他在這部電影中加入了很多東西,但安排得井井有條,絲毫沒有混亂的感覺,這不由讓人開始期待下周另一部風格差不多的電影的映了。」——《綜藝》

「平心而論,丹尼斯無論從扮相還是演技都和這部電影相當般配,如果沒人提醒的話,大概不會有人意識到他是個地道的美國演員。然而,即使如此,听他依然給人一種非常輕微的,格格不入的感覺,大概是因為凱特過于出色了。」——《芝加哥論壇報》

前面說了,美國人鐘愛英國傳記電影,原版的情節破碎的《伊麗莎白》尚可以獲得不錯的評價,更何況阿德里安執導的這部進行過充分修改的電影。

當然,不是沒有差評,不過有針對情節的——比如略顯臃腫什麼的。有針對丹尼斯的——沒能演出英國人的氣質。但幾乎沒人針對布蘭切特,除了那些喜歡嘩眾取寵喜歡無事生非的人,影評人幾乎交口一致的稱贊她演得很到位。

「這有什麼,等著瞧好了。」格溫妮絲在面對自夸的布蘭切特時如此不屑的說道,可惜無論是布蘭切特還是阿德里安都看穿了她的心虛。

這很正常,兩個競爭對手在完成了一件同樣的作品後,如果周圍的人一致夸獎其中一個做得出色時,另一個難免會有惴惴不安的感覺,即使周圍的人還沒有看到她的作品。盡管格溫妮絲和布蘭切特陷入了一種有些奇怪和扭曲的感情,但是被阿德里安一手挑撥起來的競爭心理卻並沒有消失。

不過答案很快就要揭曉了,就在《伊麗莎白》映後的第二周周末,《莎翁情史》也舉行了映式。規模同樣不大,而且映式上的噱頭也和之前差不多。

飾演莎士比亞的丹尼斯是絕對的男主角,既然上次都參加了映式了,沒道理這次不來,即使安妮斯頓有些郁悶。杰弗里?拉什在《莎翁情史》當中的戲份不多,只是個小配角,但好歹也是在兩部電影中都露過面的,所以也來了。既然格溫妮絲參加了由布蘭切特主演的《伊麗莎白》的映式,還宣稱兩人是最好的朋友,那麼映劇院的現場自然和上周一樣,兩個女人一起親密的出現在紅地毯上,打扮穿著都和上周一模一樣,讓嘖嘖稱奇的記者對著她們一陣狂拍。

阿德里安則稍微有些遺憾,上周因為剛剛擺平了女人們,不想過于刺激她們,所以本來計劃一左一右的摟著格溫妮絲和布蘭切特出現在紅地毯上的想法也放棄了。這一周雖然很想如此試試,可上周都沒有這樣做,而這周卻這樣做了,難保布蘭切特不會計較什麼,這種競爭心理可是他一手挑起來的。

所以仔細思考了下,他不得不和上周一樣,獨自一人最後出現在映劇院。

第二百五十四章一部接一部

第二百五十四章一部接一部,到網址a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英雄無敵大軍在異界最新章節 | 英雄無敵大軍在異界全文閱讀 | 英雄無敵大軍在異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