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蛇傳開始 卷一︰我叫寧采臣 第6章、開宴

作者 ︰ 虛數點

豚肉,也就是豬肉。當士大夫們都以吃羊肉為上等人,這豬肉自然也就成了賤肉,只供平民食用,賣不上價。所以這群魚肉中唯一貴的便是那頭羊了。這樣一來,十兩銀子連一半都沒用去。

對這世界的銀兩有了基本購買力後,寧采臣自己留了五兩以做零用,並留下一些他們兌來的銅錢,其他都交付其母收起來。

突然看到這麼多的銀子,寧母嚇了一跳,問道︰「我兒何來這麼多的銀兩?」

「母親,這是一甲探花所得。」寧采臣沒敢細說原因,他怕寧母擔心。不過這也不算撒謊,不是中了探花,不說這銀兩,就是牢獄之災能不能免,還是未知。

「我兒真是大有本事的人,這麼多銀兩,可是一輩子都賺不到。」

看到她這麼高興,臉上的皺紋都平整不少,光彩奪目之下,更是興奮道︰「有這銀兩,再置上田地,我兒便有了基業。」

寧采臣說︰「母親不用購地,兒為探花,當有二十畝廩田。」

所謂廩田,是朝廷賜于考則優之士的免賦役田。同樣是秀才,三甲可賜田,三甲開外只免賦役,卻不授田。

「好好!」听到有田授,寧母簡直比得了銀子還要高興。

銀子是會花用盡的,可這田卻是無窮無盡,傳承下去的。

寧采臣中了秀才,整村人都來幫忙。正所謂人多力量大,殺豬宰羊的功夫,水早已燒沸。

飯菜更是一會兒便得。當眾人入席,即將開宴時,卻有衙役來報,縣太爺到了。

一村老小自然得去迎接。

寧采臣作為村子唯一的文人排在前面,落下一步的是里長三老。

「學生拜見縣台大人。」寧采臣恭身行禮。作為秀才,他不能稱錢義縣令,縣令是上級或平級的稱呼,也不必稱「父母」,縣令是民之父母,卻是士子,在這來說,他們是屬于同一階級的不同層次,稱「台」既未出了階級,也顯示出尊敬。

這樣森嚴的等級,錯一個字都有可能是大罪,可難為死寧采臣了。一個現代人哪經歷過這麼多的講究,不是還有原寧采臣的記憶,他是肯定抓瞎。

幸運的是這原寧采臣也爭氣,臨死臨死,還成了秀才,沒有這見官不拜的秀才身份,他更是要懊惱死了。

仔細想想,這寧采臣也許都是勞苦的命。聊齋中的寧采臣,身背書筐,討債為生。路遇大雨,打開雨傘,卻只剩碎布幾片,根本遮不得風雨。好容易到了店家,這帳簿弄濕,店家不認帳。無錢投宿,只得入住于蘭若寺。

而他附身的這個寧采臣也是身無余財,考完院試,不得不匆匆歸家,以節省開支。連夜趕路,夜染風寒,一命嗚呼。

古人考試和坐監差不多,幾日出來,頭重腳輕,身體虛得很,所以才會留待公布榜單,這才回家。

一為拜訪同年,二也為休養身體。

秋風看似舒爽,卻已帶上寒意。染上了便會得病,更不必說這體虛月復饑之時了。

不過要沒有這原寧采臣,也不會有他的現在。

取得秀才資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通過嚴格的童生入學考試,從低到高,步步艱辛。縣試、府試、院試,一步步考上來,哪一步不是滿月復心酸。全部合格了,才能當上生員,也就是秀才。

原寧采臣也是了得,仿佛是因為知道這縣試、府試得了名次,也沒有授田似的,把那全副精力全都花在了最後一試上,得了這(小)探花。

如果是現在的寧采臣,連合格都不能。讓他起草個法律合同也還湊和,可寫這古文,他實在不是那塊材料。

不過他也不算佔了原寧采臣的便宜,因為他是在原寧采臣死後才魂穿的。要知道這功名福利可是獎勵給個人的,是沒有什麼世襲枉顧的說法。

如果不是他及時穿來,原寧采臣的成繢只會做廢,由下遞補。

寧母不僅毫無所得,更會失了唯一的兒子。

一大幫子人,見了縣令全都得跪,只有他,拱手自稱「學生」即可。心中免不了一些傲驕。

秀才都已如此,難怪這古人至死都考。

「寧探花免禮,你中探花,為我杭州城增色不少。」錢義更是客氣。

在今人看來,他這麼客氣是因為寧采臣入獄一事。

其實不是。這文人之間講究個「君子」。寧采臣不是他弄入獄的,把他放出,又令商家賠了二百兩紋銀,已是圓了讀書人的身份。

對于這件事,寧采臣是不能抓住不放的,否則就不是「君子」了。這是文人們的潛規則,如果他還想在這文人圈子里混下去,就必須遵守。文人最忌的便是獨夫。

而且這事再追究也無可追究,畢竟這是牢子捕快私下所為,再追究也就只有縣令「瀆職」之責。這就過了。也搬不倒一個縣令。反倒是細究這珠子來歷,倒是麻煩事。

那麼縣令為什麼要這麼給一個秀才面子呢?

一切都是這「探花」惹的禍。

後來他才知道,這雖叫宋朝,卻又和宋朝不太一樣。

比起單一的宋朝,它更像是一個和宋明高度相似的國度。如果歷史書沒有瞎編亂造的話。

正因為只是相似,這小探花也就了不得了。

一個16歲的童生,沒人在乎,但是16歲的小探花秀才可不一樣。

有了名次,也就有了授田,有了這免稅田,便能更加安心讀書。

可以說,現在的寧采臣已是擁有了一份光明的前途。

大宋朝有秀才中不了舉的,但還沒听說過這頭三甲有不中舉者。

而再一中舉,只要不出五等,便可稱「進士」,凡「及第即命以官」,不須經吏部試。

這一點仍采用的宋制,而不是明制。

也就是說,這寧采臣只要不是個「仲永」,他的下半輩子已注定為官紳了。

既然以後同朝為官,自然要多多親近。讀書人雖雲︰「君子不黨」,但卻高誼。

師生關系,同年關系,同鄉關系。這是官場中必不可少的三大關系。你在什麼地方考,一上來,這身份便注定了。

它會跟你一輩子,甩都甩不掉。

----

新書靠養,勿望支持哦!ako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白蛇傳開始最新章節 | 從白蛇傳開始全文閱讀 | 從白蛇傳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