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吐血四更。另,本書收藏前期漲得不是很理想,所以近期沒什麼推薦,喜歡的朋友可以幫著宣傳一下,讓更多的朋友能夠看到本書,燕子拜謝。)
博弈論是研究多個個體或團隊之間,在特定的條件制約下的對局中,利用相關方的策略,而實施對應策略的學科。
在博弈當中,參加斗爭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標和利益,為了達到各自的目標和利益,各方必須考慮對手的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並力圖選取對自己最為有利或最為合理的方案。
在博弈中,強者未必勝在握,弱者也未必永無出頭之日,因為在博弈當中,特別是多個參與者的博弈中,結果不僅取決于參與者的實力與策略,而且還取決于其他參與者的制約和策略。
就如劉封,在這場周瑜、劉備、孫權,甚至魯肅也參與進來的博弈當中,他是名符其實的一名弱者,但在最後的結局中,他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還獲得了預期的收益。
倘若不存在眾多參與者之間的制約,無論是周瑜還是劉備,隨便哪一個都有消滅掉劉封的可能,而正是博弈所產生的策略制衡,使得劉封以一個弱者的身份,成功的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當然,劉備也不是輸家,他雖然付出了江夏,還不得不放棄消滅劉封,但卻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南郡,這個北通襄陽,西接益州的戰略要地,整個荊州的核心地帶,他的收益依然豐厚無比。
至于孫權,同樣也是贏家,他獲得了江夏,勢力穩步的伸入荊州月復地,而且既可利用劉備牽制曹操,又可利用劉封牽制劉備,最重要的是借機消除了周瑜的尾大不掉,他同樣是一個得利者。
當然,如果在博弈中的各方都是獲利者,那就天下太平了。
有贏者,就必有輸者。
周瑜就是那個輸者。
劉封依稀記得,大學老師曾說過,《孫子兵法》就是一門最古老的博弈論,只不過,古人在博弈斗爭中,往往是依靠經驗來實施策略,直到現代以後,博弈論才上升到理論階段,並成為數學的一個分支。
劉封忽然想到,在這個絕佳博弈時代,如果他能依靠所學,將群雄之間的博弈建立起一個可行的數學模型,依靠科學的手段來指導自己的策略,豈非更加的事半功倍。
「主公,也不用興奮的呆吧。」
龐統的玩笑打斷了劉封的神思,劉封只能將方才的「突奇想」暫時放下,思維回到現實當中。
「沒有了,我只是在想,我雖然在夾縫中生存了下來,但劉備這個強敵依然存在,而且還借得了南郡這般重要之地,如今我被劉備和孫權夾在當中,除了嶺南那不毛之地外,再無拓展的方向,總不能永遠的困在湘東二郡混吃等死吧。」
一個近在眼前的危機解決,另一個較遠的危機便迅的填補了空白。
面對劉封的擔憂,龐統卻是不屑一笑,「主公且安心,主公不想混吃等死,劉備和孫權同樣不想混吃等死,只要這兩方有所行動,制衡早晚會被打破,制衡一破,機會就會出現,主公現在要做的,就是安心抱得美人歸,然後默默積蓄實力,靜待機會的到來。」
龐統說得很對,當初在夏口之時,只身一人,處境何等的淒涼,那般困境他都成功的熬了過來,而且還取得了今日的成就,現在又有何懼。
龐統的自信讓劉封安心不少,他遂道︰「先生所言極是,只是我還有一件事擔心。」
「主公放心,我自有辦法回到主公身邊。」
龐統乃周瑜部下,如今雖已歸附自己,劉封卻又在擔心,他如何能名正言順的回到自己身邊出謀劃策。顯然龐統讀懂了劉封的顧慮,見龐統這般胸有成竹,劉封也就放下了心。
這邊君臣同心,談話分外融洽,而在對面,氣氛卻就不那麼友好了。
「子敬,江夏我可以拱手讓出。吳侯不想將妹妹嫁與我,我也沒有怨言,只是吳侯如今卻打算把妹妹嫁給劉封,這一點實在叫我無法接受。」劉封沉著臉,表達著自己的不滿。
魯肅卻是一臉和事佬的笑容,耐心的解釋道︰「吳侯對劉使君你是像自家兄弟一樣的信任,若不然也不會把辛苦打下的南郡借于使君,吳侯的苦心,使君應該能體會得到。至于將孫姐小嫁與劉封,我家吳侯也有自己的苦衷,希望劉使君能夠體諒。」
「劉封據彈丸之地,兵微將寡,只要吳侯一句話,我馬上就可以滅了他,對這樣一個小角色,吳侯又能有什麼苦衷。」劉備冷冷反駁道。
魯肅嘆了一聲,「使君有所不知,當日我家孫小姐邀你和劉封去破陣,自那以後,便去跟我家太夫人講,說她看中了劉封,非他不嫁。我家太夫人最是慈愛兒女,便作主要將小姐嫁與劉封。使君你也知道,吳侯向來是孝順之人,太夫人有命,他安敢不從,使君仁義之名名滿天下,應該能體諒吳侯的這一番孝心吧。」
魯肅這番解釋聰明之至,忠孝乃倫理所在,他把這「孝」字一搬出來,一向自詡仁義的劉備,就算是再有不滿,也不能再說什麼,否則就是打自己的臉。
劉備的臉色立時微微一變,他當然知道,什麼太夫人之命,多半是魯肅在胡扯瞎編,倒是那孫小姐,少女家的看中了劉封那個小白臉倒也有可能,不過兒女婚事,父母長兄之命,孫小姐看不看中劉封根本無關輕重,總而言之,這就是孫權想利用劉封來牽制自己,卻又找了一個自己無法反對的理由。
明知如此,但這口苦水,劉備也只能暗自吞下。
忽然間,原本陰沉不滿的臉,瞬間堆滿了笑意,「吳侯一片孝心,實在令我佩服景仰。子敬你也是,也不早說,若知是太夫人的意思,不用吳侯開口,我自己就主動的把這樁請婚給收了回來,也就不用吳侯這般為難了,孝義為大,此乃天理也。」
轉眼之間,態度天壤之別。
魯肅暗松了一口氣,忙是笑道︰「劉使君能這般大度,體諒我家吳侯的孝心,果然不負仁義之名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