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人換尸孫策退兵,移聖駕欲幸許都
接上文書,江東軍吏桓階受少主孫策所托,趕至江陵城內游說劉表︰「明公,人死以為天大,切莫難為孤兒。今孫文台戰死,彼子欲使蒯異度換其父尸,並以退兵,還明公境內安樂。」[.]
劉表本不是好戰之徒,又兼桓階乃是舊人,便自答允︰「文台尸,吾已用棺木盛貯在此。汝少主可放回蒯越,兩家各自罷兵,再休侵犯。」
桓階聞言大喜,拜于階下,轉身欲行。
但听背後,堂下蒯良出列制止︰「不可!不可!主公,切勿放其走!吾有一言,便令江東諸軍片甲不回。還請先斬桓階,然後用計。」
桓階立于江陵廳堂之上,「呵呵」冷笑不止,看著劉表說道︰「兩國交兵,尚且不斬來使!沒想到,明公麾下竟不顧蒯異度之生死,欲要置某于死地!可笑可笑!」
不待劉表說話,蒯良又說道︰「今孫堅已喪,其子皆幼。乘此虛弱之時,火進軍,江東一鼓可得。若還尸罷兵,容其養成氣力,荊州之患也。」
劉表看著蒯良心中說道,那被俘虜在敵軍大營的可是你的哥哥,你的親哥哥呀!你們倆爭奪家產,也不要這樣借刀殺人吧!老家伙搖搖頭,說道︰「異度乃是老夫的膀臂之一,不得有失。今異度在彼營之中,吾安忍棄之?」
蒯良可真是為了家主之位頗有些過過了︰「舍一人而取江東,有何不可?吾兄在彼營之中亦是與良同意。」
劉表心中這個郁悶,不過他可不能夠沒有蒯越呀!蒯異度可是他的智囊,頗多建樹與他︰「吾與蒯異度心月復之交,舍之不義。」遂送桓階回營,相約以孫堅尸換黃祖。
不日,孫策以蒯越換回父親靈柩,罷戰回江東,葬父于曲阿之原。喪事已畢,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漸漸投之。不在話下。
此役傳到成都,劉騫聚諸葛亮、劉備、徐庶、賈詡、田豐、*諸人于堂前相議。關羽、許褚、典韋、張飛、張頜、趙雲等武將列席會議。
「孫文台之死,本以為劉景升麾下無將,主公只需遣使前往,便可趁勢取下宛城。看來天意如此,我軍此時尚不是動兵出征之佳時!」徐庶在一旁說道。
「孫文台死于江陵,乃是天意。主公此時休兵待戰亦是天時所定。諸公但切莫憂。」諸葛亮這廝真是裝『逼』,天氣一點都不熱,還拿著一個破扇子搖呀搖的一個不停,「今天下,曹『操』趁董卓四將互相殘殺,出兵劫了天子,不日便會成為第二個董卓。那時天下之勢將會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從總的能力來看,張濟、楊奉、馬騰三支勢力,是我軍北方所鄰。其勢雖微,但也不可輕視。此三支勢力,皆有上將助陣。豫州劉繇乃是皇室宗親,其向來沒有什麼志向,恐怕不久之後便是他人口中之食了。荊州劉表宛城、江陵、江夏、武陵四郡,宛城孤立,若是日後落入他人手中,主公盡可起兵討之,坐收漁利,豈不更好?江陵、江夏經此一役,劉表尚需修養數月。交州士變雖亦是守成之人,確是我軍謀之地。曹『操』如今已然挾持天子,其勢上若,不以天子做文章,他劫持天子何干?」
「程昱此人最擅長之事便是驅他人為己所用。天子在他們手中,矯詔討伐之事不遠矣!士變雖守成之人,然接聖旨,起兵討伐,豈不名正言順乎?」賈詡順著諸葛亮的言語繼續說道,「曹『操』若奉天子入主洛陽,便斷然會驅使我蜀軍出戰張濟、楊奉、馬騰亦或者劉表;若是這廝冒天下大不違,移天子臨幸許昌,倒是與我益州、秦州相去甚遠,短期之內定無交割。」
果然不愧是舉世天下當知推崇的兩大謀士,分析出來的都頭頭是道。言過于此,諸人並未深究,皆拭目以待。蜀地、秦州、涼州等地,國泰民安,兵力屯田,生養休息。正是劉騫下一步討伐中原積累底蓄之舉。
話說當日,夏侯惇迎駕渭水之濱,又有曹洪等人中途接駕。驚慌失措的漢獻帝與朝中文武百官心中皆都稱贊曹『操』乃是天下第一忠臣,真不愧是孝廉出身!看來以後要光大孝廉這一出身,這是錄取官員的要條件!
在天子和一眾文武大感孝廉之忠誠的議論之中,曹洪、夏侯惇等人請漢帝還洛陽故宮。夏侯惇等人屯兵城外,以作守衛。
次日,曹『操』引大隊人馬趕來,亦是在城外安營扎寨。曹『操』引郭嘉、二荀入城見帝,拜于殿階之下。漢帝賜其平身,口宣諭旨空賞慰勞。
怎麼叫空賞慰勞?就是口頭上空許的獎勵,來慰勞曹『操』及其手下的將士。這個時節,不空許不行呀!漢獻帝現在是一落魄天子,哪里有什麼金銀珠寶可以饋贈曹『操』這等有功之臣呢?所以,漢帝只能空許賞賜。
曹『操』這個大黑客也不在乎,畢竟天子在他手下,就是一塊寶,一塊征戰天下勒令諸侯的一塊非常好使的寶。老黑臉不紅而不臊的說道︰「臣向蒙國恩,刻思圖報。今郭、李二賊,罪惡貫盈;臣有精兵二十余萬,以順討逆,無不克捷,不日『蕩』平此賊。陛下善保龍體,萬萬以社稷為重。」
這一通馬屁委實拍得到家,小皇帝那叫高興。當即拍板,封賞曹『操』驃騎大將軍,假節鉞錄尚書事。
曹『操』使夏侯惇為主將、『毛』玠為副將,引兵五萬討伐張濟。張濟使張繡屯兵華陰關外截擊夏侯惇。
夏侯惇受郭嘉之計,直面迎敵戰張繡于渭水南麓;使『毛』玠乘船渡過華陰,繞道張繡軍後面,自後攻擊。張繡軍大敗,退回長安,閉城不出。
一日,漢帝命人到曹『操』營中,宣曹『操』入宮議事。曹『操』聞听天使到來,請入相見。只見來人眉清目秀,精神充足。曹『操』心中十分震驚︰如今東都荒年,官僚軍民無不面『露』饑『色』,此人何以保持如此氣『色』?
曹『操』心中疑『惑』,口中便問道︰「公尊顏充腴,以何調理而至此?」此人對曰︰「某無他法,獨食淡三十年矣。」
曹『操』方才頷,又問︰「君現居何職?」
「某本濟陰定陶人,姓董,名昭,字公仁。昔日舉孝廉,願為袁紹、張揚從事。今聞天子還都,特來朝覲,官封正議郎。」
曹『操』聞言避席而前,說道︰「久聞公之盛名矣!幸得于此相見。」遂置酒菜于帳中相待,使人請來荀彧、荀攸前來相會。
忽有探馬流星來報︰「張繡兵敗,陳兵于長安。夏侯將軍久攻不下,楊奉舉兵相助,已迫我軍到華陰。我軍入關之後,楊奉軍、張濟軍皆盡撤走。」
董昭在一旁說道︰「此等無謀之輩,明公何足慮也!」曹『操』問道︰「張濟此賊當之若何?」董昭說道︰「虎無爪,鳥無翼,不久當為明公所擒,無足介意。然張濟介于明公與鎮國之間,實乃一屏障也!何故出兵自損哉?」
曹『操』見董昭言語投機,便問以朝廷大事。董昭說道︰「明公興義兵以除*,入朝輔佐天子,此五霸之功也。但諸將人殊意異,未必服從︰今若留此,恐有不便。惟移駕幸許都為上策。然朝廷播越,新還京師,遠近仰望,以冀一朝之安;今復徒駕,不厭眾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願將軍決計之。」
曹『操』握住董昭的手,笑著說道︰「此吾之本志也。但大臣在朝,不有他變否?」
董昭說道︰「此有何難?明告大臣,以京城無糧,欲移駕幸許都,近魯陽,轉運糧食,庶無欠缺懸隔之憂。大臣聞之,當欣從也。」
曹『操』近日早得麾下眾謀士獻計移駕許昌之事,但一直恐于朝廷百官阻撓。今見董昭此言,他心中大喜,更言董昭助其說服百官。董昭謝別,曹『操』執其手說道︰「凡『操』有所圖,惟公教之。」董昭稱謝而去。
送走董昭,曹『操』便召集眾謀士再議遷都之事。
時下,侍中太史令王立私底下對宗正劉艾說道︰「吾仰觀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鎮星于斗牛,過天津,熒『惑』又逆行,與太白會于天關,金火交會,必有新天子出。吾觀大漢氣數將終,晉魏之地,必有興者。」劉艾大驚,惶惶然說道︰「莫非曹『操』又是一個董卓不成?」二人遂入宮面聖,密奏漢帝︰「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當在魏。」
然其少說半句︰代土者金也,當在蜀。是故便有了曹凌天子,而滅于蜀也。
曹『操』听說了此事,大為光火,使人告誡王立道︰「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遠,幸勿多言。」
不日,曹『操』于朝堂之上,參奏天子︰「漢以火德王,而明公乃土命也。許都屬土,
到彼必興。火能生土,土能旺木︰正合董昭、王立之言。他日必有興者。」『操』意遂決。次
日,入見帝,奏曰︰「東都荒廢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轉運糧食艱辛。許都地近魯陽,城郭
宮室,錢糧民物,足可備用。臣敢請駕幸許都,惟陛下從之。」
漢獻帝不敢不從;群臣之中數人受董昭所『惑』,趨炎附勢;余者皆懼曹『操』之勢,亦莫敢有異議。遂擇日起駕。曹『操』引軍護行,百官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