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統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更新最快更全的言情en.沒有廣告哦)考前的復習也就顯得硝煙彌漫,氣氛是越來越緊張了。
隨著天氣的逐漸炎熱,每天到班主任辦公室來喝水的同學也越來越多了。每到下課時間,男生女生一大堆,總能把班主任的辦公室圍得水泄不通,里三層外三層的。頗有點人山人海、門庭若市的味道。
或許有讀者朋友實在想象不出,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景象,這也不奇怪!因為你沒有親身經歷過。沒關系,讓我慢慢告訴你。
這已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情了。
在這偏僻、閉塞、窮困、落後的邊遠地區,辦學條件是極其簡陋的。無論是住宿條件還是學習條件,都差得令人吃驚,難以置信!
住宿條件前文已經有所交代。這里重點說說學習條件。
首先是不通電。
直到余俊賢離開沙窩中學的前一年冬天,這沙窩中學所在的鐵柵鄉整個後山片區,才通上了照明線路。但也僅僅限于每個教室安裝兩根電棒!
——即便如此,和此前點煤油燈的時代比起來,教室里的燈光,已經可以用「燈火輝煌」來形容了。
而在此前,教師早晚得辦公,學生得上早晚自習。所以,早晚照明,都得靠煤油燈解決問題。
教師們用的煤油燈,是學校統一配發的美孚燈︰下面一個高高的底座,就像高腳酒杯的那種形狀,但粗壯、結實多了;上面是一個大大的燈肚,可以盛裝不少的煤油;燈肚上面是一個燈頭,帶蛤蟆嘴兒的那一種;四周有四五根鐵夾子,用來固定其上的玻璃燈罩。
老師們用的煤油,是學校配發的。每當燈肚里沒油時,教師自己就得親自帶著煤油燈,到學校總務主任莫曉邦那里去添加。加滿一燈,可以使用兩到三天。所以每周都得帶著燈到他那里去上兩三次,不勝其煩。
而學生們用的,多是自己制造的簡易小煤油燈。一般是用墨水瓶裝上煤油,再用胡鐵片卷一個燈芯,穿上燈捻,和一個打了洞的鐵片相互套接結合在一起,做成燈蓋,保護瓶內的煤油,不使它灑出來。
每當早晚自習的時候,教室里每個同學的臉前,桌子上都點著一盞小小的煤油燈。一盞雖小,幾十盞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方陣;遠遠一望,一片暈黃,煞是壯觀!微風一吹,滿室燈光搖曳成一片美麗的風景。
每當這個時候,教室里就不時散發出一種刺鼻的煤油味。一星期下來,每個同學的鼻孔都會被燈光燻得漆黑一片。用手指一摳,就會摳出一大團黑乎乎的塊狀物來。
更要命的是,有些同學學習特別專心,幾乎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在這種忘乎所以的情況下,常常會發生某個同學的頭發和搖曳的燈光親密接觸的場景。于是乎,某個少男或少女的前額上,常常會看到一小片或是一大片頭發被燎得焦黃焦黃的,讓人不忍細看,更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