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神祗之路 第二十八章 邊境流民

作者 ︰ 魏竹

洪都江流域洪水泛濫,流民遍布受災四省,有不少人攜兒帶女往邊境而來。在魏鴻的經歷當中,真的從沒遇見這般慘狀,也許地球上也曾有過,但沒有親臨現場,沒有親自見到這幾十幾百萬受災人群,還真無法想象此等慘狀。

南離行省不在洪都江的流域之內,水仙鎮也只有魏水這3oo來公里的,算得上大河的河流,魏鴻自臨世以來,水仙鎮範圍內還沒有生過大的災難。近萬年以來,魏水在魏氏的治理下,一直風調雨順,魏水兩岸,魏氏族人開墾了幾百萬畝良田。魏氏高手眾多,最落魄的時候是在6ooo年前,家族中也有幾個初入歸真的修士,上千先天武聖。魏水這條小河對魏氏而言,再大的洪峰也不難治理,所以魏水兩岸大多是魏氏族人的田地,護衛五族大部分族人的田地離魏水就有幾公里遠了。就算生水旱災害,六族近萬年的從屬關系,不斷地聯姻,水仙鎮城主府也不會視而不見,族人之間地互相支援,城主府的救濟,足以使受災的水仙鎮災民平安度過難關。基本上不可能出現魏鴻眼前的這幅景況。

從災民嘴里,魏鴻得知了他們為什麼寧可背井離鄉,去靖海王國的東海野蠻之地開荒,也不留在家鄉的原因。在水仙鎮,朝廷設的七品轉運使,只收取鎮城內的商業稅,此地本是魏氏的祖居之地,水仙鎮建鎮已有萬年之久,大洪王朝分封給魏氏族長魏水子爵爵位,水仙鎮城主的世襲職位,在某種意義上承認了此地是魏氏的封地,所以水仙鎮行政範圍內的田賦是魏氏的封地收入,朝廷是不會破壞這個大6潛規則的。而大洪王朝的田賦則不一樣,如果是風調雨順的年景,王朝田賦也並不算重,苛捐雜稅也不多,單獨立戶的自耕農也能負擔,但在災年就有點負擔不起了,特別是像這種遍布幾個行省的大水災,洪水沖垮了災民的房屋,沖走了他們的牲畜,毀掉了他們的農田,埋沒了他們的財物,他們除了賣兒賣女之外,是沒辦法承擔朝廷的賦稅的。大洪王朝對廣大自耕農實行春秋兩稅制,春季人頭稅,秋季田賦,中間有不多的雜稅。田賦與別的王國不同,它是實物稅,1個5口的自立門戶的自耕農家庭,田地在1oo畝以下者,每年上繳1石(1石=5oo公斤)下品木禾作為田賦。木禾是大洪王朝的重要軍糧,每次秋稅之時,都是戶部和當地駐軍按照府縣戶籍冊下鄉直接收取。大災之時,朝廷會一定程度的減免賦稅,但這作為軍糧的田賦不在減免之內。而在這時,市場上的下品木禾價格又會猛漲,平常年份1兩黃金一石,但災年3兩黃金都買不著。沒有木禾,交不起田賦的話,除了向親戚朋友借錢買高價木禾,或自動成為大族蔭戶,終生全家為僕,就只有遠走他鄉,成為流民。這就是靖海王國邊境眾多流民的由來。

大洪王朝有爵位的大族和那些自耕農繳稅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像魏鴻家族這樣有實際封地的行省大族,上繳皇室的貢品就是賦稅。像大洪王朝的內6四大世家,則是按蔭戶的戶數繳納田賦,1戶一石下品木禾。自耕農是一個特殊群體,大洪王朝不缺田地,缺的是木禾這一重要的戰略物資。每一個掌握木禾種植技術的家庭都有要求王朝授田的權利,大族蔭戶要麼是沒有掌握木禾種植技術的家庭,要麼是受災之後求得大族庇護自動成為其蔭戶,為其繳納田賦的自耕農家庭。但一旦成為蔭戶,想要再單獨立戶就難了,所以很多災害之後破產的自耕農家庭寧可成為流民,也不願子子孫孫世代為奴。再說一點,蔭戶子弟是沒有參加科舉和參軍的資格的。魏氏與護衛五族是萬年的族群主從關系,可沒什麼蔭戶存在。

這些從遠道而來的流民,只佔災民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通過靖海王國刷選,得以進入王國境內的,最終不足邊境滯留流民的三分之一。魏鴻在此停留了一個月,在看到流民之日起,他就通過留給魏浚的通訊器(機器人王國出產,玉珠空間覆蓋範圍內使用,現最長通訊距離為72oo公里)要他派出三百護衛軍和幾個管事,來邊境接收流民。魏鴻自己則在離靖海王**隊駐扎的軍營3o公里的野外,開辦了一個粥場和一草廬用來治療病了的災民。三天後,5oo名護衛軍在以魏福為的幾個管家的帶領下來到了魏鴻暫住的地方。

「家主,您才沒出去幾天,怎麼就召喚我等。這次我帶來的都是幾代為我魏府效力的忠心耿耿的人,不會泄露你在此處的消息的。」魏福說道。

「這不是出了大事嗎,幾百萬災民聚集于此,又是兩國邊境的緩沖地帶,近1oo公里之內連城池都沒有,所以才從家里叫人過來。」

「老朽不是責怪家主,只是擔心如此大規模的護衛軍出動,也許會泄露家主您的假閉關的消息,那時長老會就不會給您好臉色看了。」

「知道了,比起這救濟災民的大事,些許臉色又算什麼。現在開始行動吧,加辦24個粥場,每個粥場留下2o個護衛親兵維持秩序。你們幾個一起來草廬,來照顧病人。等歇下來的時候,在布置營房。」魏鴻從依附玉珠本源的福地空間取出25袋1oo公斤裝的大米,讓護衛軍的人去粥場維持秩序,自己跟魏福他們走進了草廬。

這個草廬是魏鴻在夜間趁沒人的時候,要1o個建築型機器人建的。表面看起來像草廬,但實際上是用高分子塑料建成的高科技建築,從附近取材,那一些干草糊在表面而已,面積過6oo平米。魏福早就知道魏鴻身上有儲物法寶,但沒想到其儲物空間有這麼大罷了。听魏鴻說,他的儲物袋里至少還有今天放出來糧食2oo倍以上的空間,很是讓他吃驚。其實魏鴻腰間的儲物袋才3o來個立方,糧食是在福地空間的,儲物袋不過是裝裝樣子。

2o來天後,靖海王國的人刷選了足夠的流民,隨著軍隊離開了。魏鴻還在這里呆了幾天,要魏福安排災民分批到魏北莊和他家東海的未完工碼頭安置,也離開往靖海王國的王城方向而去。魏鴻離開之前,已經有6ooo多名災民以每天3oo人的度在一個護衛軍的帶領下往水仙鎮方向而去,預計魏家最終接受的災民總數為1—2萬之間,魏鴻要魏福保證至少要有5ooo名12歲以下的少年,這批人他另有大用。這些去的災民,魏鴻保證他們的戶籍記在水仙鎮的民戶上,雖然事實上是魏鴻家的奴僕,但比起王朝大族的蔭戶而言,他們的子孫後代並沒有剝奪參軍和參加科舉的權利。

在人口密集的世俗界,魏鴻不想御風飛行,以他表現出的先天初境的每天8oo公里的度,兩天之後,他就看到了靖海王城的高大城牆。

靖海王城是在5ooo年前的靖海伯國的都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5ooo年前,靖海伯國不過是封地2萬平方公里,幾百萬國民的小國,其都城靖海城也不過方園2o里,城牆不過十丈高。現在的靖海王城是東西6o公里,南北3o公里的大城,城牆高18o丈,厚3o丈,城牆頂可容9輛馬車並行。城牆的城磚是由歸真境修士精煉的青玉石所鑄,城牆上布滿了歸真境以上修士的禁制,還有不少陣法存在,陣眼處的靈石現在沒有啟動,一旦爆戰爭或海中妖獸攻城的話,那麼強大的護城陣法就會啟動。以魏鴻現在的眼力,此等堅城,沒有散仙境以上修為,是絕對無法攻破的。

靖海王城分為三重。最外面的一重是外城,是城池的主要防御要地,有3o萬王國衛軍在此駐守,居民主要是衛軍(靖海王**隊編制︰1衛約有5萬人)及其家屬,是王城六衛指揮使衙門重地所在。第二重是內城,普通市民,國內外商人,手工業者,學者等混居,人口最多,是靖海王國西都留守府所在地,靖海王城276萬人,這里佔了18o萬。最里面的一重是宮城,由原來的靖海伯國都城改建而來,是靖海王國貴族官僚府邸,主要的王國政府衙門和王宮所在,還有8萬王國禁軍(王國禁軍︰士兵至少有通脈初境修為)駐守。魏鴻現在在內城游蕩,宮城他是進不去的,一旦有先天境以上的能量波動,如果沒有令牌的話,就會引起陣法的反擊。幸虧龍門書院建在城外,魏鴻本來就是沖著陽明公來的,進不進宮城,對他影響不大。

內城共分為36個坊,魏鴻現在在東明坊玉河街的逍遙閣三樓。逍遙閣是靖海王城最出名的酒樓之一,它南臨海河(洪都江的支流,流經靖海王城),北靠宮城,遙望靖海王宮,距離宮城南門最近,位置絕佳,人流不息,不少王公貴族在此設宴款待貴客(宮城內不準青樓、酒樓等人流大的建築營業)。逍遙閣共五層,最高樓離地42米,在五樓之上,可以北眺王宮勝景,南觀海河上幾百艘花燈樓船,欣賞上面不斷飄來的絲竹之音,有時花船從逍遙閣下經過,還可以看到不少花枝招展的鶯鶯燕燕。逍遙閣是一個極為講究的地方,一樓大廳每桌宴席的花費至少要1o兩黃金,王城的居民非大事是不會來此請客的。二三層有包廂,也有雅座,沒有上百兩黃金在身上,最好還是不要上來。四層是官員聚會,貴族子弟宴請貴客的地方,一桌席面最少也得花費6oo兩金子。五樓是王族子弟,王國上卿,伯爵以上貴族才有資格才能踏足的地方。據說逍遙閣的後台是現任靖海王國君王的一個王子,所以來逍遙閣的客人很少在此鬧事。

魏鴻靠窗的雅座上,一邊听三樓上衣冠楚楚的豪客們瞎吹胡侃,一邊望著海河上來來往往的花船。酒樓不愧是打听消息的最佳地方之一,那些豪客們,有的說王國大臣家的奇聞怪事,有的說大洪王朝和王國王族之間的牽扯,有的談論東海上貿易中誰有大賺了一筆,從一個小商人變成1o萬兩黃金以上的巨富,有的談論東海深處的仙山遺跡……魏鴻從中得到了不少有趣的信息。

這里是東海海岸,離魏家莊最近的大城,是不是在這買一處宅第,作為自己從事海洋貿易的一個落腳之處呢。听說,在明珠島上還有一個靖海王國的東都明珠城,王室大半年都在上面辦公。現在靖海王國開的主要陣地是東海島嶼,要不要到靖海王國的東海三島上去見識一下呢,以自己的修為,就算是強行上島,應該也沒人攔得住吧。算了,還有三個多月就要進行郡試了,到龍門書院陽明公那里請教一番,把靖海王城的情況模模清楚,也該回去了。魏鴻甩了甩腦袋,不爭氣啊,才出門一個多月,就想家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至高神祗之路最新章節 | 至高神祗之路全文閱讀 | 至高神祗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