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鄉里,陸政東把董陽生和張翠萍的事情交割完之後,趕緊給家里打了個電話。
二十二年了,陸政東也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去見見母親,只是眼下縣里正在重新調查楊玉清事件,他也不敢亂走,只好強忍著。
話筒里傳來母親溫和的聲音︰
「小東?有什麼事嗎?怎麼不說話?」
听著話筒里那既熟悉又陌生的聲音,陸政東的心里一陣激動,原本準備說的話一下都拋到九霄雲外,好一會陸政東才回道︰
「媽?……沒什麼事,剛好有空,就給你打個電話……你身體還好吧?」
「我沒事,小東,鄉下條件不好,今年天氣又特別熱,你也要注意身體。」
陸政東听著母親熟悉的聲音,嗓子有些發苦,眼楮有些發澀,但他還是極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眼淚流下來,不讓自己顯得太激動︰
「媽,您放心,我在鄉里很好,前兩天收到您托林冬荷帶來的東西了,等周末的時候我也會回來看您。」
「你安心工作,忙就不用回來了。」
陸政東心中暖暖的,輕輕點了點頭,見外面有人來了,又聊了兩句這才放下了電話,平復了一下心情才走了出去。
——————————
董陽生和張翠萍自首之後,縣里下了一系列的指示對這件事進行撥亂反正,鄉里其他人往他身上潑的髒水,經調查組調查都是些子虛烏有的事情。
他原來在鄉里對老百姓挺不錯的,老百姓知道楊玉清是因為發現董張二人勾搭才自殺的,對他的印象又重新好了起來。
縣里很快也恢復了他的工作,他的分工依然沒有調整,仍然是負責鄉里的財貿工作。
鄉政府的普通工作人員都都笑著招呼著;鄉里的頭頭腦腦,原本認為他不過是個沖勁十足的毛頭小伙子,但是這一回在這樣的絕境下竟然都能來個咸魚大翻身,也收起了小覷之心,對他避以前客氣了許多。
馬步雲更是屁顛屁顛的跑到他辦公室,熱情萬分又是頌揚他年少有為、目光如炬,又是殷勤的請他去家里吃飯。
這和之前鄉里這些干部見了他都繞道而行簡直是天壤之別,世態炎涼,就在這一瞬間體現得淋灕盡致。
這些人的心思其實陸政東清楚得很,既然他在這次事件中沒惹上什麼麻煩,就是王立本不待見他,但他的年紀和學歷擺在那里,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前途可以說不可限量。能不得罪就不得罪,還是不要得罪的好。
至于像馬立國這樣本來就是在他分管之下,之前對他又是那般,生怕不合腳的鞋子接踵而至。
只是陸政東心里也清楚,這些人雖然對他很客氣,可是眼楮都看著王立本的態度,既不想得罪他,更不會得罪王立本。
誰是對自己真正好,陸政東心里有一桿秤,很多人都是表面笑嘻嘻,心里並沒怎麼把他打上眼,說不定背後就在遞刀子,誰值得交往,誰需要防範,還需要細細觀察。
陸政東並沒有往縣里的領導那里跑,他很清楚,手頭的工作都沒辦好,往領導面前湊,那是自討沒趣,想要抬頭看路,還得先低頭做事。
楊玉清的事情撥霧見日,那就是搬去了一座大山,現在他輕裝上陣,得踏踏實實把份內的工作干好,在山和做出一番讓老百姓滿意、讓上面領導欣賞的事情出來,這樣才能從鄉里殺出一條血路,然後才談得上其他。
二十多年過去了,很多記憶陸政東都已經模糊了,他也抓緊時間熟悉著鄉里的情況,特別是和他工作相關的情況。
在山和鄉,有三個副鄉長,農業副鄉長是鄉里最忙的,全鄉一年四季的農業生產全靠他一個人抓,每天是起早貪黑奔波在各村各組,負責農業生產不說,還要負責防汛抗旱等,一般農業副鄉長很容易提為鄉長,畢竟農業是鄉里的主業。
計劃生育副鄉長的工作最單一,只管全鄉婦女的肚皮,是個既容易出成績又容易出問題的苦差。
日子最不好過的是計生副鄉長,雖然工作單一,只管全鄉已婚婦女的肚子不要未經批準就大了起來,只管全鄉已婚婦女的肚子不要未經批準就大了起來,但是是最容易引起干群沖突等群體事件的領導,也是老百姓最痛恨的領導之一,時時被人咒罵「生兒子沒」,是個最討嫌的差事。但是這工作是最容易引起干群沖突等群體事件的領導,也是老百姓最痛恨的領導之一,時時被人咒罵「生兒子沒」,是個最討嫌的差事。
不過山和是山區小鄉,國家允許第一胎是女孩的家庭生二胎,計生副鄉長卻是日子最好過的。
計生副鄉長好過,他這個分管財貿的副鄉長日子就難過,允許生二胎,那就意味著計生罰沒款大大減少,財政收入少了一個重要來源。
鄉里原本有一個鄉辦的工藝品廠,主要制作一些佛教類的工藝品,也曾風光過一兩年,產品還曾經外銷過,但是好景不長,工藝品廠剛剛過上好日子,就遇上八九年那檔子事情,西方國家進行制裁,工藝品廠一下又掉入深淵,產品積壓在庫房里,都已經停產一年多了。
目前山和鄉財政收入的最主要財政來源主要就靠提留統籌了。
山和鄉在提留統籌中存在的問題,陸政東也仔細的理了一理。
雖然從總體上看,山和鄉並沒有突破百分之五征收的紅線,但是計算方法不公開不透明;征收工作沒有細化,存在一些人情問題,本來一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卻緩交或者免交,而一些真正的困難戶卻沒有享受到這項政策;村級財務比較混亂,收的款項和如何支出很模糊,很多賬都是一筆糊涂賬,老百姓對此意見最大。
鄉村道路建設費,這是老百姓意見最大的,山和是山區小鄉,除了縣里到鄉里的公路沿線,其他沒一個村通了公路,老百姓對修路就顯得更為迫切,但是鄉里收了這麼多年的鄉村道路建設費卻連一寸路也沒修起來。老百姓對此很不滿意,這也是他們不願交提留統籌的一個重要理由。
其實這些原因概括起來,也就是一句話︰老百姓太窮了。
山和是山區,人多地少,土地貧瘠,絕大多數老百姓依然徘徊在溫飽線上,一旦老天爺不怎麼照顧,連溫飽都成問題,自己都吃不飽,交提留統籌自然也就不積極。把老百姓逼急了老百姓罵娘拼命;收不起來提留統籌,吃財政飯的也罵娘跺腳,他這個財貿副鄉長就是風箱里的耗子兩頭受氣,在鄉里的處境是最艱難的。
他眼下的任務也挺艱巨,距離年底也就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若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春節過後,鄉政府就要唱空城計了。
陸政東也知道,雖然提留統籌剛剛惹出了這麼大一場風波,這等于就是地雷陣,但提留統籌是國家規定的,又不能不收,征收難題依然是他不能回避的。
要解決這個難題,其實最主要的就是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老百姓兜里有錢了,征收的難度自然就降低了。
而要解決農民增收問題,鄉村公路的建設就勢在必行。
修路的事情,王立本到山和鄉之前也曾經提上過議事日程。
其實修路也並不需要鄉里出太多的錢,修路佔用的土地,按村為單位自行調節;修路的石料有的是;修路的人力就由各家各戶出工就是。最費錢的就是軋路機,想點苦辦法,用修水庫的那大石滾來壓,最多也就是出一點拉石 的工錢,鄉里需要出的主要就是購買**炸藥、修路的工具等等這些費用,大體也就不到二十萬塊錢。
這樣既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擁護、緩解干群緊張、也能解決征收的難題的大好事,絕對是值得干的。
但是現在最棘手的就是鄉里連發工資都困難,到哪里去找這二十萬?
找上級爭取資金?
可是八九年之後,中西部地區的很多國有企業利潤下滑,國有企業出現大規模的虧損,很多縣級財政都是十分緊張。
陽河縣情況也差不多,縣里的幾家支柱企業縣絲廠,罐頭廠、肉聯廠都因為制裁或市場變化等等,嚴重虧損,縣財政捉襟見肘,縣里都還在想方設法從下面的鄉鎮想辦法,以維持縣里的正常運轉和吃飯問題。
去年縣里以機構改革的名義就把鄉鎮七站八所中大部分不重要單位的管理權限下放到區鄉,實際上縣里是為了丟包袱——這些單位的經費和人員工資就由區鄉負責解決,這樣縣里能喘一口氣。這種情況,想要從縣里爭取到資金來修鄉村路,這可能性微乎其微。
從上級爭取不到資金,那還是只有鄉里想辦法,就得先增加鄉里的財源,解決維持鄉政府正常運轉的財政收入。
陸政東的目光放到了鄉里已經停產多時的工藝品廠上。
工藝品廠雖然停產了,但是廠子還在,好好搗鼓一下,應該還是能夠重新煥發生機的希望。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如果能夠把工藝品廠盤活,一年的稅收和上繳的承包款,也頂得上全年提留統籌的四分之一強了。
有了這個基礎,那很多事情就好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