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六韜》,雖然是修改版,但是原本的分類方法並沒有改變。《六韜》除了文韜之外,另外五韜分別是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和犬韜。
這五韜,說的全是用兵之道,不過內有細分而已。其中,以武韜為綱,論述的是用兵的策略,對付敵人時,究竟是以強攻、外交還是用謀等等手段為佳。
而豹韜,說的是特殊地形的戰術。也就是兩軍對陣交戰的時候,該根據特殊地形,敵我情況、如何戰斗。記有林戰、突戰、澤戰、少眾等等,也可以稱為用奇。
至于龍、虎二韜,雖然修改後田英沒有看過,但分類應該不會改變。龍韜說的應該是自己軍中,選將、排兵、如何做到令行一致的辦法;虎韜論的是在開闊地形,兩軍堂堂正正對陣,在戰陣布置,時機把握等等方面,也可以稱為正兵,跟豹韜是相對的。
而龍、虎、豹三韜結合用得好,那麼便是一代用兵大家。
最後的犬韜,說的是訓練士卒的辦法。用兵大家,不一定能訓練出好的士卒,而練兵大家,用兵方面也不是絕對的強。
相對來說,犬韜跟前面的龍、虎、豹三韜有所區分,只是作為兵書瑰寶,這些當然都要合在一起了。
這五韜,是佔了整部《六韜》最大的篇幅,故而《六韜》是一部兵書。只不過,若是將《六韜》僅視作一部兵書,又太過短視了。
《六韜》的作者太公望,入則為相、出則為將,他深知用兵的最關鍵處,還在于國力。故此,整部《六韜》雖然大半篇幅都是在兵事上,但真正的總綱,其實是文韜。
當然,現在田英迫切需要看的,並非文韜,而是兵事方面的綱領,武韜。如果說,整部《六韜》最能記述孟嘗君的用兵之道,必然在武韜。
想到這里,田英毫不猶豫地打開武韜,翻閱起來。
吳孫子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田英雖然沒看過《吳孫子》但是在《齊孫子》中,這句話被引述了很多次,故而田英也牢牢地記住了。
不論是原來的作者太公望,還是現在根據各種兵書和自己用兵之道,進行修改的孟嘗君,都深諳這一點。故而,武韜里面所講的,其實就是伐謀、伐交、伐兵以及攻城的問題。
而翻看之余,田英也將自己置身于孟嘗君的位置,思考著眼前的局面。
陶丘繁華之余,同時也是宋國有數的堅城。攻打這種堅城,齊軍就算戰力再強,也肯定會損失不少,故此,攻城絕對是下下策。
特別是,齊軍被自己在乘丘硬生生地拖住了一個月。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今的齊軍,士氣雖然沒有到達三而竭那種程度,但絕對已經是再而衰了。
即便要燕、趙兩國的援軍到來,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畢竟,自己憑借區區一座乘丘小城,就拖住強大的齊軍一月,對軍心的打擊,絕對不輕。
這種情況下,孟嘗君必然不會冒險選擇攻城。因為一旦攻城失敗,士氣很容易就變成三而竭,再打下去,齊軍就有受到沉重打擊的危險,不得不退兵了。
不選擇攻城的話,尚有三種辦法。伐兵,也就是將陶丘的守軍引出城殲滅。但是,今日早上田英跟陶丘司馬針鋒相對,知道這位司馬不是簡單的人物,被引出城的機會非常低。
伐兵和攻城都可以剔除,那麼就只剩下伐謀和伐交了。而這兩種辦法,往往又可以同時進行。
「伐謀?伐交?」想到這里,田英模著下巴,輕輕地在念叨著。
「伐交的話,孟嘗君並沒有公然派出使節。不過,這並不代表不能伐交。外交之道,有明有暗,孟嘗君完全可以派人來,暗中進行磋商交易。至于伐謀,田英是完全沒有頭緒。謀略如水,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雖然如此,但總算確定了方向,田英開始翻看起武韜上面記載伐謀和伐交的辦法來。
油燈下,田英聚精會神地在翻看著絹帛,絲毫沒有疲累的感覺。這次田英不是閱讀領悟,而是找辦法,所以看得很粗略,基本上是在尋找類似的事例。
不過即便是粗略翻看,田英也敢肯定,這修改版的武韜,絕對是出自孟嘗君的手筆。除了原本太公望用兵之道的記載外,很多修改的地方都有孟嘗君用兵的影子,特別是在伐謀和伐交方面,這也是孟嘗君的拿手好戲了。
除此之外,尚有一些不似孟嘗君的慣用手段以及太公望的原版著述,想來應該是孟嘗君借鑒了其他兵書,照搬下來的。
這些暫時沒什麼參考意義,所以田英都是只看孟嘗君寫的部分。
砰!
正在不停翻看的時候,田英雙手忽然重重地拍打案桌,大喜道︰「有了!」
「師疲,遇堅城而不攻,當用謀……」
田英看得很仔細,而且連續看了好幾遍。這段文字很短,也沒有放什麼事例,只是簡單的說應該用謀和外交的手段結合。除此之外,還數次提到,當從敵軍主帥下手。
看到這里的時候,田英仿佛有什麼東西在腦袋一閃而過,但又捉不住。
干脆將絹帛放下,抱著頭苦思起來。
「從敵軍主帥下手,指陶丘兵事的應該是司馬。但是這陶丘司馬見識不錯,想從他那里下手,恐怕不易。而陶丘之內,除了司馬,另外一個應該是……縣大夫!」
想到這里,田英隨即掠過陶丘縣大夫的資料。因為陶丘是宋國北部的重鎮,派來這里的縣大夫也不是等閑之輩,而是宋國宗室。而這縣大夫姓子,名落,是宋國國君的宗室兄弟。
其父曾經參與過上代國君的爭奪,只不過落敗了。後來,上代國君也不計前嫌,繼續重用其父。主要是因為,宋國宗室人丁單薄,如果找子落這一支算賬,恐怕宋國宗室會再凋零。
不過,子落之父也是知進退的人,被上代國君原諒後,便努力為宋國做事。特別是現在的國君登位,也出力甚多。感恩之下,便將子落這個只有二十許歲的年輕人,調來陶丘這里當縣大夫了。
想起子落的年歲,田英就心中一突。
年紀輕輕,宗室之後,沒吃過什麼苦。而且,自己老父還曾參加過爭奪國君之位。如果自己是孟嘗君,這里便已經有幾個切入點,說服子落投降齊國了。
思考到這里停頓,田英眼珠子徒然瞪大,剛才的靈光和線索,也終于捉住了!
孟嘗君有可能派人說服陶丘縣大夫子落投降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