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三十七章 看熱鬧

作者 ︰ 閃爍

馮承乾說是出海看熱鬧,實際上是在避嫌。

雖然朝鮮只是一個彈丸小國,但是牽扯到了美國、英國、俄國等列強。德意志第二帝國為大清提供貸款,幫助大清增強軍備,已經引起了美英俄等國嚴重不滿,馮承乾要是在這個時候出面,必然會引來更為嚴重的外交風波。再說了,大清戰敗是遲早的事,馮承乾沒有必要為此惹上一身騷。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變化,那麼下一場海戰將在九月十七日打響。

還有近兩個月呢,哪有熱鬧可看。

至于朝鮮的地面戰爭,馮承乾並不關心,或者說並不擔心會出現預料之外的結果。

之前發生的事情,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相差不大,比如李鴻章任命葉志超為總兵,而這個貪生怕死的家伙最終將葬送掉入朝清軍。至于日軍偷襲漢城,也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相差不大。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主戰場在陸地上。

艦隊出海的第八天,即八月一日,馮承乾收到了里希特霍芬發來的電報,大清與日本已經正式宣戰。

只言片語中,里希特霍芬還提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大清希望盡快結束戰爭。

仔細一想,馮承乾就明白了過來。

今年恰逢大清皇太後,也就有有名的慈禧太後六十歲壽誕,大清已經為此花掉了數千萬兩白銀。肯定是慈禧太後下不想讓戰爭打亂了她的慶壽安排,才給李鴻章下了懿旨,讓首輔盡快結束戰爭。

戰爭才開打就想著結束,這也太高瞻遠矚了吧。

報著這樣的想法,大清不敗才是怪事!

八月八日,艦隊回到了膠州灣。

此時,朝鮮戰場上的局勢依然十分混亂,交戰雙方都在調整兵力部署,還沒有爆發大規模戰役。

當然,這樣的局面維持不了多久。

日軍有備而來,清軍則是倉促應戰。雖然交戰雙方的兵力旗鼓相當,但是日本在各個方面都佔有優勢。

此時,德皇也下達了指示,讓馮承乾自行處置遠東事務。

事實上,這是德皇在強調,馮承乾是帝國遠東事務大臣,直接向皇帝負責,不用向帝國宰相負責。

馮承乾非常清楚德皇的意思,只是現在他確實不好出面。

回到膠州灣,馮承乾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應付在大清開設工廠的帝國企業家,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償還大清購買軍火的欠款。

雖然大清肯定得還錢,但是能不能還錢是另外一回事。按照貸款協議,大清用膠州灣地區的租借權來抵償利息,獲得膠州灣使用權的是帝國政府,因此帝國政府需要替大清支付貸款利息。

這不是一筆小錢,不是靠湊款就能獲得的。

再說了,那些到大清辦廠的帝國企業家都想賺上一筆,而不是拿著一疊帝國政府開的白條回去交差。

所幸的是,里希特霍芬已經替馮承乾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在貸款協議中有一條,即膠州灣地區為免稅區,只是這個免稅是針對大清的,即大清不得在此征稅。如此一來,帝國就可以在膠州灣地區征稅,然後用稅收來支付利息,確保企業利益不受損。

對此,企業家都表示歡迎。

只是,在稅率的問題上,企業家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不應定得過高,以提升帝國產品在大清的競爭力,佔領更加廣闊的市場。在銷量上去之後,總稅收並不會因為稅率降低而減少。

最初,馮承乾認為這行不通,畢竟列強在大清的勢力範圍早就劃定了。

在與企業家多次磋商之後,馮承乾最終做出讓步,采納了企業家的建議,定出了一個較低的稅率。

雖然列強瓜分大清已成定局,但是大清不是印度,並沒被某一個強國獨佔,仍然是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因此列強在大清開闢市場,仍然得看商品的競爭力。如果帝國企業的稅率低一些,那麼帝國產品的售價就要低一些。顯然,在大清這樣的國家,價廉物美的商品更有競爭力。

只是,馮承乾也沒有拿帝國的利益開玩笑。

利用這個機會,馮承乾以克虜伯公司為核心,創建了「帝國企業聯盟」,並且明確要求該組織為帝國利益服務,企業的營銷政策必須與帝國的基本政策同步,不然將無法獲得特別稅收赦免權。

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發展壯大,必須把帝國企業整合到一起,形成集體力量。

借此,馮承乾也與眾多帝國企業家建立起了私人關系,對他今後回到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忙到九月份,馮承乾才算清閑了一些。

九月七日,平壤戰役打響。

雖然清軍裝備精良,還有天時地利人和,但是窩囊的總兵,最終會讓這場不該失敗的戰役變成清軍在朝鮮戰場上最嚴重的慘敗。

十天不到,清軍就戰敗了,平壤落入日軍手中。

平壤淪陷,清軍在朝鮮境內無險可守,而且士氣低落,也不可再與日軍交戰,只能一路向北撤退。

要不了多久,清軍就將撤退到鴨綠江北岸。

只是,清軍會就此承認戰敗嗎?

顯然,李鴻章不會就這麼認輸,而會做最後的反擊,因為李鴻章相信,他手里的北洋艦隊能夠扭轉戰局。

九月十五日,馮承乾再次登上了「腓特烈大帝」號裝甲艦。

當天傍晚,帝國遠東艦隊從膠州灣出發,進入黃海海域,徑直奔向東面的鴨綠江口,趕去看熱鬧。

大東溝會是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的決戰之地嗎?

馮承乾不敢肯定,他只知道,朝鮮半島上的戰斗與他熟知的歷史相差不大,因此清軍很有可能從海路向朝鮮運兵。

此外,里希特霍芬提供的情報也表明,北洋艦隊正在掩護前往朝鮮的運兵船。

那麼,大東溝很有可能成為遠東地區最強大的兩支艦隊的決戰場。

經過一天兩夜全速航行,遠東艦隊在十七日清晨到達大東溝。按照馮承乾的吩咐,提爾皮茨派出了偵察艦。

天亮後,馮承乾特意把早餐地點安排在戰艦的後甲板上。

「我們就在這里等?」

「有什麼疑問嗎?」馮承乾很是斯文。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生活了幾年,他也學會了西方的習俗禮儀。「將軍,不用急,該來的遲早會來。里希特霍芬男爵早就送來消息,北洋艦隊全數盡出,日本海軍的主力艦隊也早就離開了軍港。大清軍隊丟掉了平壤,李鴻章不肯善罷甘休,肯定會進行反擊。雖然我不大懂軍事,但是以朝鮮較為獨特的地理環境,李鴻章要想力挽狂瀾,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清軍在朝鮮西海岸登陸,比如漢城附近的仁川,再從北面發起進攻。」

「所以,大清的運兵船一定會過來。」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我們在不大了解戰局的情況下,都能做出這樣的判斷,日本海軍指揮官自然能做出同樣的判斷。」

「問題是,誰也不知道大清的運兵船什麼時候到來。」

「就這兩日吧,反正不會拖太久。如果援兵沒有及時趕到,大清軍隊一路敗退,在敵後登陸就毫無意義了。」

提爾皮茨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早餐還沒吃完,傳令兵就跑了過來,出去偵察的戰艦已經返回,在西北方向上發現了大清的北洋艦隊。

馮承乾沒讓艦隊靠過去,而是遠遠的尾隨其後。

只要盯住大清北洋艦隊,就能遇上日本艦隊。

發現尾隨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遠東艦隊,北洋艦隊打出了歡迎的旗號,並沒做出過激反應。

上午幾個小時,基本上沒有什麼事情可做。

大概是閑得無聊,馮承乾在這艘由他親手設計、督辦建造的戰艦上轉了一圈,順便跟底層的水兵閑聊了一些尋常事情。

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軍還處于幼年階段,但是水兵的士氣很不錯,素質也較高。

別的不說,戰艦上的各種設備都保養得非常好,一看就知道水兵花了很多功夫,非常愛惜這艘戰艦。

北洋艦隊的官兵有這樣的素質嗎?

如果海軍官兵都不愛惜戰艦,又如何能夠指望在海戰中取勝呢?

午飯過後,海面上依然風平浪靜,北洋艦隊在前方慢悠悠的航行著,海天線上沒有出現黑煙。

馮承乾依然沒有閑著,只是回到了司令塔,開始向帝國海軍軍官取經。

雖然馮承乾了解海軍史,但是不了解這個時代的海軍戰術,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與控制戰艦航行。身為帝國海軍戰爭大臣,如果連航海知識都沒有,遲早會成為笑柄,所以馮承乾非常用心的學習航海技術。

有事可做,時間過得特別快。

當傳令官進來通報情況,在東南方向上發現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時,馮承乾正在向提爾皮茨詢問艦隊指揮的事情呢。

日本艦隊終于出現了。

馮承乾看了眼掛鐘,下午四點三十分。因為正好是北半球的夏季,所以還有三個多小時才會天黑。

如果馮承乾沒有記錯,歷史並沒發生顯著改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