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一百零一章 遠戰

作者 ︰ 閃爍

「皇太子」號沒有撤退,不是在逞能,而是只要它撤走,那麼英艦就會把炮火轉向前面的「卡爾親王」號。也就是說,「皇太子」號多堅持一分鐘,就為「卡爾親王」號多創造了一分機會。

到十一點,「皇太子」號已經被擊中了十多次,其中至少有八枚大口徑穿甲彈。

雖然其他五艘戰列巡洋艦的情況也不夠理想,比如「德塞利茨」號至少挨了五枚三百毫米以上的穿甲彈,即便是受損最輕的「威廉皇儲」號也挨了三枚大口徑穿甲彈,但是「皇太子」號的損傷最為嚴重。

希佩爾率領主力艦隊趕到的時候,「皇太子」號的艦首已經沉到海面之下了。

隨著希佩爾趕到,雷德爾的堅持與犧牲終于有了匯報。

對希佩爾來說,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趕緊投入戰斗,讓雷德爾撤出來。

進入戰場前,希佩爾調整好了編隊,十七艘戰列艦以公海艦隊旗艦「國王」號為首,呈縱隊展開。觀察到杰利科的主力艦隊之後,希佩爾下令做了一個漂亮的縱隊左轉彎,以二百八十五度的航向斜著切入戰場。與此同時,雷德爾開始減速,並且在希佩爾靠近的時候進行左轉。

這套機動轉向動作,公海艦隊在以前演練過無數次。

大戰爆發前,提爾皮茨為公海艦隊制訂了一套最基本的戰術,即利用戰列巡洋艦分隊把大艦隊引入公海艦隊的伏擊圈。為此。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戰列巡洋艦分隊就得高度重視轉向月兌離的時機。

這個時候,杰利科也投入了「備用兵力」,即一直沒有參戰的第四戰列艦分隊。

事實上,這個時候。主動權已經在杰利科手上了。

雖然貝蒂沒能如願以償的包抄雷德爾,在希佩爾到達之前幾乎沒有發揮作用。但是雷德爾已經在戰斗中遭到重創,就算還有幾艘戰列巡洋艦能夠作戰,也沒有多大威脅。甚至得考慮與貝蒂交手。

顯然。如果杰利科不想打,隨時可以撤走。

問題是,這個時候,杰利科又覺得有必要打上一場了。

別忘了,他手里有二十三艘戰列艦,而希佩爾手上只有十七艘戰列艦。更重要的是,他沒能干掉雷德爾,甚至沒能擊沉一艘戰列巡洋艦,反而是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在此之前遭到重創。如果他什麼都不做。在與希佩爾遭遇後就撤出戰斗,那麼在回到比斯開灣之後,他肯定無法向上級交代。

顯然,杰利科必須打上一場。

確定希佩爾斜著切入戰場之後,杰利科選擇了直接交火的戰術,讓大艦隊把航向轉到二百七十五度,及與希佩爾的公海艦隊保持十度的航線夾角,從而逐步靠近,以便在緩慢接近中逐步調整火力。

必須承認,杰利科是一名很有才能的艦隊指揮官。

通過之前一個半小時的交火。杰利科已經發現了最大的問題,即英艦的主炮命中率遠不如德艦。

顯然,要想立即解決這個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戰艦主炮的命中率由很多因素決定,比如官兵素質,火炮的制造工藝,瞄準方式等,而且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有可能產生決定x ng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一時之間,杰利科根本不可能找出問題的根源。

杰利科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提高主炮命中率。

他想到的辦法,就是逐漸與公海艦隊接近,讓炮手在戰斗中自行m 索。

當然,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如果直接沖向公海艦隊,即便不考慮隊列問題,在近距離炮戰中,因為命中率不如德艦,大艦隊的主力艦數量優勢就將被抵消掉,從而失去取勝的機會。

問題是,遠戰就一定對大艦隊有利嗎?

事實上,更喜歡遠戰的不是杰利科,而是希佩爾。

大戰爆發前,帝國海軍的主力艦進行了一次大範圍的深度改造,幾乎所有艦齡在十年以上的主力艦都接受了改造。最初的時候,提爾皮茨堅持了馮承乾的原則,即采用口徑更大的主炮來提高火力強度。只是在深入研究之後,提爾皮茨修改了改造方案,選擇了倍徑更大的主炮。

說白了,就是增強了主力艦的遠戰能力。

為此,所有接受改造、換裝了大倍徑主炮的戰艦,都提升了主炮的仰角,即提高了主炮的最大有效射程。

當然,這一改造方式,正是由帝國海軍的基本戰術決定的。

在兵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帝國海軍對戰艦遭受損失更加敏感,因此在海戰中,公海艦隊保存實力的意義高于對手。為了保存實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拉開交戰距離,爭取在遠戰中擊敗對手。雖然這無法做到全殲對手,但是至少能夠保證己方受損的戰艦能夠從容不迫的撤出戰斗。

此外,帝國海軍在和平時期的訓練中就十分重視遠戰,特別是在炮擊訓練的時候,每個炮手都被要求掌握遠距離開火的技巧。當時,帝國海軍甚至把遠距離炮擊命中率當成是炮手技能考核的第一標準。

對希佩爾來說,保持較遠的交戰距離,才是取勝之道。

十一點半,在距離縮短到十八千米左右的時候,希佩爾命令艦隊轉向,與杰利科保持相同的航向。

這個距離,正是希佩爾希望得到的理想交戰距離。

戰前,帝國海軍對五十二倍徑三百毫米艦炮做過嚴格的x ng能測試,發現在一萬八千米處的穿甲能力最為理想。結合獲取的英國皇家海軍的情報,帝國海軍專門制訂了一套遠距離交戰的戰術。馮承乾回到帝國海軍之後。強化了這一戰術,及利用較遠的交戰距離,盡可能的發揮出長倍徑火炮的威力。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直接打擊英艦的水平裝甲。

要知道,當時包括帝國海軍在內。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認識到了水平防護的重要x ng,主要是火炮的射程有限。導致交戰距離過近,炮彈的命中範圍主要在艦體側面,很難擊中戰艦的水平面。此外。較為落後的觀瞄方式。也限制了戰艦主炮的遠距離交戰能力,使得遠戰行不通。

直到一九一零年左右,隨著火炮制造工藝取得關鍵x ng突破,火炮的x ng能、特別是射程有了大幅度提升,加上瞄準設備的改進,才使遠距離炮戰變得具有可行x ng。問題是,短短幾年之間,根本沒人認識到遠戰的重要x ng。

帝國海軍能有超前認識,與馮承乾有很大的關系。

當然。這也與一家帝國企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即享譽全球的蔡思公司。

在英德決裂之前,英國皇家海軍都得從帝國采購光學設備,而蔡思公司就是帝國最好的光學設備制造商。大戰爆發前,蔡思公司生產的望遠鏡、潛望鏡、瞄準鏡等等,銷售到了世界各地,是公認的最優秀的光學設備。

當然,最好的肯定得留著自己用。

正是有了蔡思公司,帝國海軍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觀瞄設備。

當然,克虜伯等軍火商也功不可沒。要知道。當時克虜伯公司掌握著世界上最頂尖的火炮制造工藝。兩場海戰已經證明,由克虜伯公司制造的五十二倍徑三百毫米艦炮在各項x ng能上都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的MK5型四十五倍徑十二英寸艦炮,即便跟「喬治五世」級上的十三點五英寸主炮相比也毫不遜s 。

事實上,這也正是帝國海軍沒有急于采用三百五十毫米,乃至三百八十毫米艦炮的主要原因。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帝國海軍擁有當時最強的遠戰能力。

杰利科想在遠戰中佔到便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實上,杰利科也沒有想過打遠戰,而是希望逐步縮短交戰距離,最後在近距離炮戰中擊敗公海艦隊。

問題是,希佩爾會給他這個機會嗎?

發現希佩爾再次讓艦隊轉向,保持交戰距離之後,杰利科也立即下令轉向,打算繼續縮短交戰距離。

可惜的是,希佩爾似乎沒有想過打近戰,緊跟著調整了航向。

這下,問題出來了。

雖然杰利科擁有兵力上的優勢,但是在速度上就沒有任何優勢了。更嚴重的是,杰利科做出了錯誤判斷。

關鍵就是,杰利科借用了大戰爆發前的情報,準確的說是一九一二年的情報。

當時,帝國海軍中的兩艘「拿s o」級、兩艘「萊茵蘭」級與四艘「赫爾戈蘭」級戰列艦采用的仍然是三脹往復式蒸汽機,持續高速航行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注重速度的艦隊決戰中肯定是艦隊里的短板。

問題是,大戰爆發的時候,這一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至少得到了部分解決。

大戰爆發的時候,四艘「赫爾戈蘭」級已經完成了必要改造,換上了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雖然受戰爭影響,一些改造工作並沒進行,但是解決了最基本的問題,即持續高速航行能力。

當時,真正的短板,只有兩艘「拿s o」級與兩艘「萊茵蘭」級。

這四艘戰列艦在大戰爆發的時候,正準備進行現代化改造,因為繼續擴充艦隊規模,所以都終止了改造工作。

只是,對公海艦隊來說,這並非致命缺陷。

在編組戰斗序列的時候,希佩爾就讓第四戰列艦分隊,即由兩艘「拿s o」級與兩艘「萊茵蘭」級組成的編隊留在最後面,並且授權分隊指揮官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自行撤離,但是不得干擾主力交戰。

問題是,少了四艘戰列艦,希佩爾還有多少勝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