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一百零五章 前途莫測

作者 ︰ 閃爍

「拜仁」級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戰艦?

提到「拜仁」級,就必須提到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即由馮承乾發起,最終由德皇批準成立的「帝國戰略儲備機制」。

在建立戰略儲備機制之前,帝國海軍的所有主力艦、以及大部分巡洋艦等輔助戰艦都采用燃煤鍋爐。主要就是,帝國嚴重缺乏石油,煤炭卻有不少。問題是,燃煤鍋爐的效率遠不如燃油鍋爐,在動力系統所佔噸位比相同的情況下,采用燃油鍋爐能使戰艦的航速提高二到四節。

二到四節,就是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的差距。

正是如此,馮承乾覺得建造「快速戰列艦」的時機成熟了。

當然,有這個看法與認識的,不僅僅是馮承乾。

在燃油鍋爐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之後,一直主張建造戰列巡洋艦,把速度當成主力艦首要x ng能的費希爾也意識到,可以在不降低速度指標的情況下,提升戰艦的防護能力,建造出擁有戰列艦的防護與火力、戰列巡洋艦速度的快速戰列艦,從而把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完美的整合到一起。

費希爾這個推斷的結果,就是大名鼎鼎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準,「伊麗莎白女王」級完全算得上是快速戰列艦,而且該級戰列艦在服役之後,沒有編入戰列艦分隊。而是編入了戰列巡洋艦分隊,即其主要價值還是體現在速度上。

問題是,為了追求速度,「伊麗莎白女王」級也犧牲了其他x ng能。比如,該級戰艦主裝甲帶的最大厚度只有三百三十毫米。在同期戰列艦中處于中等偏下的水準,跟一向重視防護的帝國戰列艦相比。更是差了很大一截。此外,為了控制住排水量,「伊麗莎白女王」級的艦體構造上也有很多缺陷。

相對而言。「拜仁」級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了這些問題。

雖然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賦予戰艦更加強大的動力。但是馮承乾非常清楚,動力系統還沒有先進到讓設計師可以隨意揮霍的地步。在設計階段就得考慮好戰艦的用途,即戰術使用價值。只有在明確了目的的情況下,才能在各項x ng能上做出取舍,設計出最適合本國海軍戰術使命的戰艦。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就明確提出,「拜仁」級不應該把速度放在首位。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在保證了火力與防護之後,再盡力提高速度。因為「拜仁」級不是以速度見長的戰列巡洋艦,而是用于艦隊決戰的戰列艦,因此火力與防護的重要x ng在速度之上。

可惜的是,馮承乾的主張到了提爾皮茨那里,並沒得到貫徹。

這也可以理解,在提爾皮茨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時候,戰列巡洋艦大行其道,速度成為衡量主力艦的首要指標。

結果就是,「拜仁」級在正式開始設計的時候,速度指標提高到了二十六節。

顯然。這是有針對x ng的。

當時,「伊麗莎白女王」級的建造工作已經啟動,而帝國海軍獲得的情報是,該級戰列艦的設計最高航速為二十五節,僅比同期的戰列巡洋艦低兩節,而且配備了八門十五英寸主炮,而不是英國皇家海軍宣稱的,只配備十門十四英寸主炮。顯然,「拜仁」級的對手就是「伊麗莎白女王」級,因此帝國海軍在制訂「拜仁」級的x ng能指標時,基本上參照了「伊麗莎白女王」級的x ng能。

問題是,有這個必要嗎?

可以說,在基本設計理念上,「伊麗莎白女王」級與「拜仁」級就不一樣。前者在一開始就被當做戰列巡洋艦的加強版,至少費希爾是這麼認為的,在設計上也體現了出來,即在保證速度與火力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增強裝甲防護。後者則是作為戰列艦的加強版,即在保證了火力與防護的基礎上,再提高航速。

很明顯,這種本質上的區別,讓照搬對手的x ng能指標變得很沒必要。

當然,二十六節的最高航速,肯定會對戰艦的其他x ng能造成嚴重影響。

很快,提爾皮茨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如果讓「拜仁」級的速度達到二十六節,又把排水量控制在二萬八千噸以內,並且至少保留八門主炮,防護x ng能甚至不如「伊麗莎白女王」級,比如側舷主裝甲帶只能做到三百一十毫米,裝甲隔艙不到三百毫米,炮塔、炮座與司令塔這些關鍵部位都在三百五十毫米以內。

這樣的防護x ng能,顯然嚴重不足。

結果,提爾皮茨推翻了第一份設計書,也因此耽擱了幾個月。

第二次設計,「拜仁」級才把重點放在了火力與防護上,準確的說是在保證基本火力配制的前提下,優先考慮防護,然後才是速度。按照這個思路,「拜仁」級配備了四座雙聯裝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與「伊麗莎白女王」級持平,主裝甲帶的最大厚度高達三百三十毫米,而且采用了最先進的表面滲碳裝甲鋼,實際防護能力比「伊麗莎白女王」級高出了百分之二十。更重要的是,「拜仁」級的主裝甲帶主要防護區域從艦首的A炮塔一直延伸到了艦尾的Z炮塔,覆蓋範圍佔全艦總常的百分之六十。此外,裝甲隔艙的厚度增加到了三百一十毫米,炮塔、炮座與司令塔等關鍵部位的最大裝甲厚度達到了三百五十毫米。難能可貴的是,「拜仁」級還是第一種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了水平防護的戰列艦,其水平裝甲的厚度為一百六十毫米。

可以說,「拜仁」級的防護,在同時期的戰列艦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不要說英國的戰列艦,即便是同樣注重防護的美國戰列艦,在裝甲配制上也沒有「拜仁」級這麼豪華。

因為把重點放在了防護上,所以「拜仁」級的設計航速只有二十三節。

當然,這只是設計時的航速。

雖然拖延工期,造成「拜仁」級的建造進度嚴重滯後,但是也帶來了一個好處,即可以采用更加先進的設備。比如,在正式開工建造前,帝國已經能夠制造出效率更高的燃油鍋爐與功率更大的蒸汽輪機了。結果就是,「拜仁」級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由設計時的五萬六千軸馬力提高到了七萬二千軸馬力,最高航速也相應的提高到了二十五節,而且工程師認為能夠達到二十六節。

可以說,只要「拜仁」級能夠順利建成,在各項x ng能上都能壓倒「伊麗莎白女王」級。

關鍵就是,這種備受期盼的戰艦能否順利建成,以及能否趕上最關鍵的時期,參與最關鍵的戰斗。

對此,馮承乾不抱多大希望。

雖然在他熟知的歷史中,英德海軍決戰在一九一六年,但是歷史已經發生改變,帝國海軍在一九一四年就取得了兩次極為重大的勝利,打破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壟斷地位,開闢了更加有利的戰場環境。

按照馮承乾估計,最遲到一九一五年下半年,英德海軍就將進行總決戰。

關鍵就是,到這個時候,計劃中的四艘「伊麗莎白女王」級都將建成,而追加的第五艘也將在一九一六年初建成。此外,在「伊麗莎白女王」級的基礎上簡化而來,即用燃煤鍋爐替換燃油鍋爐,大幅度降低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從而降低造價的「復仇」級戰列艦也將在一九一五年陸續下水。

也就是說,到一九一五年下半年,英國皇家海軍將重獲兵力優勢。

拖下去,顯然對英國皇家海軍不利。

要知道,已經動工的三艘「拜仁」級都將在一九一五年底之前建成服役,追加的三艘也將在一九一六年底建成。如果海軍軍費沒有嚴重縮水,那麼帝國海軍還將在一九一五年初動工建造一級全新的戰列艦,首艦將在一九一七年底建成。此外,「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也將全部在一九一六年建成服役,新一級戰列巡洋艦將在一九一五年開工,預計在一九一七年底之前建成。

也就是說,拖到一九一六年,英國皇家海軍的優勢將大幅度縮小。

如此一來,英國皇家海軍肯定會選擇在一九一五年進行決戰,而不會把決戰時間拖到一九一六年。

問題是,在一九一五年決戰,帝國海軍能佔到便宜嗎?

要知道,即便到一九一五年底,「拜仁」號與「巴登」號建成服役,帝國海軍沒有在海戰中損失主力艦,也只有十九艘戰列艦,而戰列巡洋艦最多只有十一艘,主力艦總數僅為三十艘。對面,英國皇家海軍到一九一五年底,僅戰列艦就能達到二十七艘,戰列巡洋艦為五艘,總量為三十二艘。

看上去,差距並不大。

關鍵是,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太多了,而戰列艦卻太少了。

實戰已經證明,戰列巡洋艦並不適合執行艦隊決戰任務。別的不說,在多格淺灘海戰的最初階段,雷德爾的六艘戰列巡洋艦就遭到重創。在艦隊決戰中,速度不是第一要素,因為任何戰艦,在速度超過二十節的情況下,主炮的命中率都將大幅度降低。理想情況下,戰艦的速度得保持在十六節以內,才能確保主炮有足夠高的命中率。如此一來,戰列巡洋艦所倚重的速度就毫無意義了。

顯然,馮承乾得找出一個合適的應對辦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