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一百六十一章 超級戰巡

作者 ︰ 閃爍

站在漢密爾頓的角度,確實沒有別的選擇。

在漢密爾頓看來,最好的結果就是讓主力編隊里的十一艘戰列艦逃走,與大西洋艦隊會合之後再殺回來。如果幸運一點的話,他率領的六艘快速主力艦也許能有一艘、或者兩艘僥幸逃月兌。

至于全身而退,在被公海艦隊的快速主力艦死死咬住,而且戰局不明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好之後,漢密爾頓沒再猶豫。

八點二十分「巴哈姆」號率先把航向向左偏轉了十度,向德艦逼近。

後面,兩艘「巴哈姆」號的姊妹艦立即跟上。只是按照漢密爾頓的要求,三艘戰列巡洋艦的轉向角度只有五度,即沒有迅速與德艦縮短交戰距離。婁要就是,戰列巡洋艦的防護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持戰列作戰。此外,三艘德艦的火力也十分凶猛,對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有足夠的威脅。

要知道「德夫林格」級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最新瑞的戰列巡洋艦。

雖然在設計「德夫林格」級的時候,馮承乾已經離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部,沒有參與其中,但是並不表示,沒有馮承乾的指引,帝國工程師設計不出好的戰艦,更不表示「德夫林格」級不夠厲害。

從某種意義上講,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一直優于英國皇家海軍。

主要就是,帝國海軍在設計戰列巡洋艦的時候,除了注重速度之外,並沒有像英國皇家海軍那樣一味強調火力,而是力爭在火力與防護之間做到平衡,從而確保戰列巡洋艦能夠在j 烈的戰斗中生存下來。

這一點,在之前的實戰中已有鼻體現。

從「塞德利茨」級開始,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就沒有在主炮口徑上做文章,而是把增加的排水量用在了裝甲防護上。要知道,與「塞德利茨」級同時期建造的「獅」級,采用的是十三點五英寸主炮,而「塞德利茨」號采用的依然是三百毫米主炮,比「獅」級差了近兩個級別。可是在實戰中「塞德利茨」號不但擊敗了那些裝備十二英寸主炮的英艦,還擊敗了「獅」級戰列巡洋艦。

事實上,在戰列巡洋艦之間的戰斗中,主炮口徑幾乎沒有決定意義。

原因很簡單,戰列巡洋艦的防護太差了,在任何交戰距離上,都擋不住戰列艦級主炮的直接轟擊。

正是如此「德夫林格」級在設計的時候,也不太注重主炮口徑。

只是,由此產生了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這就是,按照帝國海軍的要求「德夫林格」級應該比「毛奇」

級更加強大,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把排水量放寬到了三萬噸,後來又分兩次提高到了三萬三千噸,比「塞德利茨「號整整多出了五千噸。在實現了其他重要x ng能,比如速度標準之後,工程師發現,剩余的排水量足夠為「德夫林格」級配備四座三聯裝三百毫米主炮炮塔,而且在采用背負式的情況下不會對防護產生負面影響。

問題是「德塞利茨」級需要這麼多的主炮嗎?

雖然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不是去對付英國皇家海軍的裝甲巡洋艦的,主要對手是皇家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但是皇家海軍戰列巡洋艦的主炮配制數量羊不多,從「無敵」級到當時還在設計的「虎」號,都只有八門。在此之前,帝國海軍為了得到火力密度上的優勢,戰列巡洋艦都配備了九門主炮。

很明顯,不管是帝國海軍、還是帝國的工程師,都認為沒有必要配備十二門主炮。

更重要的是,既然排水量有富余,那就更沒有必要配備十二門三百毫米主炮,還不如在減少主炮數量的情況下,配備口徑更大的主炮。

問題是,選擇哪種主炮呢?

以當時的情況,最佳選擇是三百五十毫米艦炮。實際上,這種艦炮,從一開始就是為戰列巡洋艦設計的。準確的說,在得知英國皇家海軍將在「伊麗莎白女王」級與「復仇「級上配備十五英寸主炮之後,帝國海軍就認為在下一級戰列艦,即「拜仁」級上,至少應該配備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結果就是,三百五十毫米艦炮的研制工作被延遲,到最後成為了戰列巡洋艦的專用品。

更有趣的是,當時帝國海軍已經確定,三百五十毫米艦炮將做為「德夫林格」級的後繼艦,即「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的主炮。要知道,在大戰的第二年,即一九一五年初「馬肯森」級的首艦已經開工,二號艦也在五月開工,三號艦與四號艦則在年底開工,只是在一九一六年全部被取消掉了。艦體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六十的’,馬肯森。號與完成百分之四十的「弗雷德里希親王」號則暫時停工,在修改設計之後,然後按照戰列艦的標準,進行再建造。當然,做為戰列艦「馬肯森」號與「弗雷德里希親王」號肯定不會采用三百五十毫米艦炮做主炮。要知道「拜仁」級配備的都是三百八十毫米艦炮,而且「馬肯森」級的排水量比「拜仁」級多了數千噸,在減少了鍋爐與輪機之後,有足夠的空間配備三座、甚至是四座三聯裝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

此外,按照大戰的標準,三百五十毫米艦炮根本配不上戰列艦。

可以說,在「德夫林格」級進行設計的時候,在主炮配制上是個很大的問題。

最初的方案是配備三座三聯裝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炮塔,這麼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節省設計時間,因為之前的幾級戰列巡洋艦采用的都是類似的主炮配制方案,只不過選擇的是三百毫米艦炮︰二是在火力密度與火力強度上做到平衡,並且能夠與隨後建造的「馬肯森」級通用主炮。

等到馮承乾回到帝國海軍,情況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當時有確切的消息,英國即將在新式戰列巡洋艦上采用十五英寸艦炮,使其于戰列艦同步。雖然這份情報有誤,即英國皇家海軍在「虎」號上采用的仍然是與「獅」級相同的十三點五英寸艦炮,但是也不是完全錯誤,因為到了「聲望」級,就已經裝上了十五英寸艦炮。

提高艦炮口徑,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好處︰增大艦炮的有效射程。

實戰已經證明,三百毫米艦炮的有效射程不會超過二十公里,即便能夠把炮彈打到二十公里之外,命中率、穿甲能力都達不到最低要求。只有提高艦炮的口徑,才能有效提高艦炮的有效射程。

結果就是,三百五十毫米主炮方案被推翻了。

問題是,當時設計已經定型,而且「德夫林格」號的建造工作已經開始。在艦體基本結構已經確定下來的情況下,肯定無法調整主炮的布置方案,最多只能在減少艦炮數量的情況下提高主炮口徑。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用雙聯裝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替換三聯裝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炮塔。

這下,問題更嚴重了。

在只有三座炮塔的情況下,采用雙聯裝炮塔,主炮就只有六門,而帝國海軍又一向重視主炮的火力密度。

顯然,對帝國海軍來說,根本無法接受主炮數量少于對手的戰列巡洋艦。

看似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時候,一項重大突破讓「德夫林格」級起死回生。這就是,高壓細管鍋爐。

動力系統的進步,意味著動力艙的長度能大大縮短,騰出安裝第四座炮塔的空間。

很快,新的建造方案確定了下來。「德夫林格」級將采用三百八十毫米艦炮,而且為四座雙聯裝炮塔。

雖然在主炮數量上「德夫林格」級對英艦沒有優勢,但是至少沒有劣勢。

更重要的是,克虜伯公司制造的三百八十毫米艦炮在射程、精度、威力等各項主要x ng能指標上,都超過了英國的十五英寸艦炮。後來的實戰也表明,帝國海軍的三百八十毫米艦炮對英國的十五英寸艦炮有壓倒x ng優勢。

正是這一番折騰,讓「德夫林格」級的建造進度拖延了近一年。

要不然,在一九一五年底「德夫林格」號就能建成,而「呂佐」

號與「興登堡」號也肯定能在一九一六年初完工。

當然,拖延也不是沒有好處。

可以說,配備了八門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德夫林格」級,絕對要比配備九門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的強得多。更重要的是,隨著「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下馬,三百五十毫米艦炮能否順利制造出來都是個問題。要知道,當時克虜伯公司根本沒有多余的生產力,只能為帝國海軍生產一種大口徑艦炮。在戰列艦的主炮全部向三百八十毫米靠齊的時候,再為了一級三艘戰列巡洋艦生產一種全新的大口徑艦炮,顯然是很不劃…算的事情,而且在生產表上也不可能排在前面。很明顯,如果「德夫林格」級仍然采用三百五十毫米艦炮,能不能在一九一六年底服役都是個問題。

顯然,對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來說,三艘配備了八門三百八十鼻米艦炮的「德夫林格」級太強大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