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七十五章 出發

作者 ︰ 閃爍

全文字無廣告第七十五章出發

九月二日,在準備妥當之後,中國海軍西太平洋艦隊駛出了膠州灣。全文字無廣告

其實,這就是換了名字的特混艦隊。

艦隊的核心是三艘「秦始皇」級艦隊航母。與大戰爆發的時候,「秦始皇」級幾乎沒任何變化,只是在七月的「海峽行動」結束之後,利用「漢武帝」號進行維修的機會,三艘航母都安裝了光學助降設備,提高了艦載機的著艦成功率,而且對于飛行員在夜間降落很有幫助。

掩護三艘航母的是六艘大型巡洋艦,即「柏林」號(因為不是主力艦,加上該艦跟隨馮承乾回國,所以沒有像另外五艘德意志第二帝國援助的戰艦那樣更改名字)、「北京」號、「天津」號、「南京」號、「太原」號與「鄭州」號。其中,前三艘是標準的大型巡洋艦,後三艘是防空巡洋艦。按照海軍編制,每艘航母都有一艘大型巡洋艦與一艘防空巡洋艦伴隨,大型巡洋艦是主要防空力量,防空巡洋艦則是航母的帖身保鏢。六艘戰艦的狀態都極為良好,而且在「海峽行動」中都收獲了戰果,其中「北京」號還創造了在一場戰斗中擊落四架敵機的記錄(這個記錄一直保持到一九四二年初,才被刷新,而且再次創造記錄的,依然是「北京」號)。

除此之外,還有四艘輕巡洋艦與八艘專門反潛的驅逐艦。

事實上,中國海軍是最先專門建造反潛驅逐艦的國家之一,而且對驅逐艦的用途有著極為明確的定位,其主要職責就是反潛,次要職責是防空,最後才是用魚雷攻擊敵艦,因此中國海軍的驅逐艦與當時其他海軍的驅逐艦,特別是日本海軍的驅逐艦有很大的差別,甚至可以看成是兩種不同的戰艦。

在日本海軍中,驅逐艦的首要職責是制海,即用魚雷攻擊敵艦。

有趣的是,日本海軍甚至把驅逐艦當成了夜戰的主要力量,即驅逐艦在夜間用魚雷攻擊敵艦。

日本海軍的做法也可以理解。

要知道,航母在夜間沒有作戰能力,只能在白天作戰,因此在夜間發起攻擊是最有效的反航母手段之一。問題是,主力艦的夜戰能力也不是很強,而且夜間炮戰的交戰距離、炮擊命中率都不會高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主力艦的速度不夠快,幾乎沒有機會在夜間逼近速度更快的航母。當時,幾乎所有艦隊航母的速度都在快速戰列艦之上,可以輕而易舉的擺月兌主力艦。

如此一來,日本海軍的驅逐艦就很有特色了。

當時,日本驅逐艦有四個較為明顯的標志。一是噸位大,普遍在兩千噸左右。二是航速快,最滿的都有三十五節。三是火炮口徑大,普遍配備了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主炮。四是魚雷多,普遍都有兩座五聯裝魚雷發射器,多的有三座。

相反,中國海軍的驅逐艦就沒有「奢華」了。

大戰爆發時,中國海軍只有一型驅逐艦,即「蘇州」級。該型驅逐艦的排水量只有一千一百噸,只配備了三門一百二十毫米艦炮、一座五聯裝魚雷發射器,反到是配備了多達十二門的四十毫米高射炮與二十門二十毫米機關炮。此外,「蘇州」級還有一件秘密武器,即投射式深水炸彈發射器。

要知道,當時幾乎所有驅逐艦上,都只有深彈投放導軌。

說得簡單一些,深彈投放導軌安裝在戰艦尾部,只能攻擊戰艦後方的潛艇,而無法攻擊戰艦前方的潛艇。如果發現了前方的潛艇,驅逐艦得沖到潛艇前面投放深水炸彈,或者是在到達潛艇上方後轉向。深水炸彈發射器就不一樣了,主要安裝在戰艦前部,可以向前方投射深水炸彈。

可以說,「蘇州」級是典型的反潛驅逐艦。

與驅逐艦一樣,中國海軍的清巡洋艦也與日本的輕巡洋艦有很大的區別。

事實上,日本海軍一直不太重視輕巡洋艦,甚至把輕巡洋艦當成了驅逐艦一類的輔助戰艦,認為輕巡洋艦的主要價值就是為主力艦攔截對方的魚雷艦艇,以及在海戰中用魚雷攻擊敵人的主力艦。

說白了,日本海軍對輕巡洋艦的定位極為模糊。

嚴格說來,在大戰爆發前,日本海軍根本沒新式輕巡洋艦,保留的幾艘輕巡洋艦都是在一戰末期、或者是「華盛頓條約」初期建造的,性能早已落後,而在「華盛頓條約」作廢後設計建造的「阿賀野」級還沒有服役呢。

日本海軍不重視輕巡洋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日本海軍太重視重巡洋艦了。

要知道,「華盛頓條約」把輕巡洋艦與重巡洋艦都歸為巡洋艦,而巡洋艦的總噸位受到了嚴格限制。結果就是,日本海軍建造了太多的重巡洋艦,也就沒有辦法建造足夠多的輕巡洋艦。

事實上,這也是日本海軍把驅逐艦大型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沒有輕巡洋艦,用大型驅逐艦頂替也不錯。別的不說,日本驅逐艦上超級別配制的主炮就不是為了對付驅逐艦,而是為了對付敵人的輕巡洋艦。要知道,當時世界各國驅逐艦的主炮口徑都在一百三十毫米以內,只有輕巡洋艦的主炮達到了一百五十毫米以上,驅逐艦根本用不著這麼大的火炮。

顯然,在巡洋艦的發展上,中國海軍走的道路與日本海軍完全不一樣。

首先,中國海軍沒有重巡洋艦,而是把重巡洋艦大型化,發展出了以防空巡洋艦為主的大型巡洋艦。當然,在用途上,防空巡洋艦的主要職責是為艦隊航母提供防空掩護,而不是去對付敵人的巡洋艦。

其次,中國海軍的輕巡洋艦更多,也更加先進。

嚴格說來,中國海軍的輕巡洋艦與英國皇家海軍的輕巡洋艦較為類似,即噸位不大,火力配制適中,主要職責是協助大型戰艦作戰,在艦隊中扮演多面手的角色,具有較為全面的戰斗力。

大戰爆發時,中國海軍有兩型輕巡洋艦,一是在一九三零年代初建造「重慶」級,二是在一九三八年開始建造的「開封」級。因為「開封」級的首艦在一九三九年底才服役,大戰爆發時總共只有兩艘建成,所以主力是十二艘「重慶」級。此外,還有十四艘由德意志第二帝國援助的老式巡洋艦。

「重慶」級的滿載排水量只有八千噸,主炮是八門雙聯裝一百五十毫米艦炮,副炮是六門一百毫米高平兩用炮,此外還有四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與二十門二十毫米機關炮。因為中國海軍的驅逐艦過小,沒有太強的魚雷攻擊能力,所以「重慶」級有三座五聯裝魚雷發射器。反潛方面,「重慶」級最初只有深彈投放導軌。在大戰爆發後,才加裝了兩部深彈發射器。

可見,「重慶」級的作戰能力極為全面,可以執行防空、反潛與制海任務。

只是,「重慶」級的噸位明顯偏小,而且設計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干舷過低,穩定性不足等等。

如果大戰沒有爆發,「重慶」級將陸續被「開封」級取代。

顯然,大戰爆發後,「重慶」級不會退役,而會繼續為中國海軍戰斗。

可以說,西太平洋艦隊是中國海軍的全部家底了。除掉西太平洋艦隊里的戰艦,中國海軍只剩下了五艘還沒修復的主力艦、十多艘老掉牙的輕巡洋艦,一艘正在進行服役前訓練的防空巡洋艦,以及幾十艘潛艇。

這次,馮承乾依然沒有讓魯志剛擔綱,而是親自指揮西太平洋艦隊作戰。

雖然馮承乾知道,他這種事無巨細,全部包攬的做法對培養年輕將領很不利,但是他更加清楚,此戰關系到西太平洋的制海權,更關系到中國海軍的成敗,甚至是中國的成敗,因此他不敢掉以輕心。

馮承乾不是不信任魯志剛等正處壯年的將領,而是覺得他有義務在這個時候站出來。

當天,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西太平洋艦隊出海,而是劉伯恩在北京正式宣布,中國海軍將對日本實施戰略封鎖。

事實上,對日封鎖早已開始。

六月份,中國海軍就有六艘遠洋潛艇進入西太平洋,還有十多艘近海潛艇在東海與黃海活動。早在七月四日,中國海軍的「斑棘」號(斑棘是一種海洋性軟體動物,嚴格說來不是魚類)潛艇就在九州島以東大約四百公里處,伏擊了一艘由美國開往日本的日本籍商船,收獲了中國海軍破交作戰的第一個戰果。到八月底,中國海軍為數不多的潛艇,已經擊沉了二十七艘日本船只。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戰果。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中國海軍的潛艇戰術有很大的關系。

在日本海軍中,潛艇是作為一種戰艦使用的,即潛艇的主要職責是參與艦隊作戰,以伏擊敵艦、特別是敵主力艦為主要任務。相反,中國海軍的潛艇戰術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非常形似,即潛艇不參與艦隊作戰,即便參與也以執行偵察任務為主,而潛艇的主要職責就是襲擊敵國商船。

這兩種戰術的優劣,自然不必多說。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