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七十八章 斗智

作者 ︰ 閃爍

全文字無廣告第七十八章斗智

九月八日凌晨,日本海軍本部又給山本五十六發了一封緊急電報。全文字無廣告

這下,山本五十六頭大了。

九月七日夜間,停泊在黃浦江里的中國海軍登陸艦隊離港,預計將前往那霸,然後參與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此外,跟隨登陸艦隊出發的,至少有一個陸戰師與一個加強陸戰旅。

雖然還沒有更加確切的情報表明中國海軍將攻打日本本土、或者是日本的外島,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海軍出動登陸艦隊,而且動用了近兩萬名陸戰隊官兵,很有可能去攻打硫黃島。

要知道,大戰爆發後不久,中國海軍的登陸艦隊就進入了黃浦江。

此後的兩個多月,中國海軍征用了黃埔港附近的很多民房,並且在這里設置了陸戰隊的臨時司令部,陸戰隊也在上海集結。最初的時候,日本方面認為中國海軍會把陸戰隊派往琉球島。只是到了七月底,這支部隊依然在上海,而且還在不斷的囤積作戰物資,明顯在為進攻做準備。要知道,如果是加強琉球島的防御,就應該把物資送往琉球島,而不是囤積在黃浦江的碼頭旁。

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當局就斷定中國海軍在準備攻打硫黃島。

當然,也有可能是別的島嶼,比如扼守著大隅海峽的大隅諸島。

至于攻打日本本土,幾乎不可能。一是中國陸戰隊的規模不大,總共也就只有兩個師與兩個旅,總兵力不到四萬。其次是中國海軍還沒有奪取絕對制海權,沒有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的基礎。三是中國的戰爭動員還沒有完成,加上朝鮮戰場開打,中國暫時沒有能力開闢第二塊地面戰場。

可以說,能夠用上這些陸戰隊的,也就只有日本的外島。

相對而言,攻打硫黃島的可能性大得多。

原因很簡單,硫黃島的戰略價值遠遠超過了大隅諸島。

雖然大隅諸島扼守著大隅海峽,而大隅海峽是中國海軍進入西太平洋的捷徑,但是大隅海峽離日本本土太近了,在岸基戰斗機的打擊範圍之內,而且中國海軍完全可以從更加安全的宮古水道進入西太平洋。此外,大隅諸島上有一支規模不算小的守軍,還有大約二十萬居民,佔領大隅諸島的難度明顯超過了攻佔硫黃島,還存在在佔領之後安置平民的問題,而這些都是中國海軍得回避的麻煩。全文字無廣告

問題是,中國海軍會在擊敗聯合艦隊之前攻打硫黃島嗎?

要知道,兩棲作戰的基礎是制海權,如果沒有制海權不但無法在兩棲戰中取勝,甚至沒有可能發起登陸作戰。

對此,日本海軍本部認為中國海軍肯定會攻打硫黃島。

原因有二︰一是聯合艦隊的主力戰隊幾乎全軍覆沒,戰斗力跌到谷底,中國海軍並沒有明顯的劣勢;二是中國海軍已經由守轉攻,而且宣稱要對日本實施戰略封鎖,也就得在西太平洋上獲取一處前進基地,供艦隊與潛艇停靠,而硫黃島不但是最佳選擇,也可以說是唯一選擇。

有了這些理由,中國海軍自然會攻打硫黃島。

只是,山本五十六卻有不同的見解。

在山本五十六看來,中國海軍的當務之急不是攻佔硫黃島,而是奪取西太平洋的絕對制海權,也就是殲滅聯合艦隊。

道理也很簡單,在殲滅聯合艦隊之前,就算中國海軍攻佔了硫黃島,也守不住。

顯然,山本五十六對「海權」有著更加直接的理解。決定海權的,絕對不是某座島嶼或者是某座海軍基地,而是艦隊。

由此,山本五十六相信,中國艦隊出海是為了尋求決戰,而晚一步出發的登陸艦隊不過是在虛張聲勢。

可以說,山本五十六的判斷非常準確。

讓登陸艦隊出海,正是馮承乾虛張聲勢的安排,當時別說中國海軍,連陸戰隊都沒有能力攻打硫黃島。

雖然在大戰爆發後,陸戰隊就進行動員,而且在和平時期,做為緊急反應部隊的陸戰隊的戰備級別就高于陸軍,但是登陸作戰不僅僅是讓登陸艦隊把陸戰隊送往戰場,還涉及到後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因素。事實上,在和平時期,陸戰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衛像台灣這樣的離土島嶼、以及琉球王國與朝鮮這樣的附屬國家。也就是說,和平時期,陸戰隊是一支海外防御性質的軍隊。問題是,在戰爭時期,陸戰隊卻是一支典型的進攻型軍隊,其主要職責就是做為海軍的地面部隊攻城拔寨。

顯然,這種角色的轉變,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需要後勤保障方面的全力支持。

比如,動用一個師與一個加強旅攻打硫黃島,除了需要一支足夠龐大的登陸艦隊,還得為運送作戰物資準備足夠多的運輸船只,而這些物資在和平時期是不會囤積在軍港里的,需要在戰時調集,也就需要足夠多的時間。把上海選為陸戰隊的集結地,正是上海有航運的便利條件,還是華東地區的主要交通樞紐中心。此外,中國有一半的軍事工業,特別是彈藥工廠就分布在長江兩岸,以重慶與武漢最為集中。也就是說,通過長江航道,能夠較為便利的把物資送到上海,再在黃埔港裝上遠航貨輪。當時,一些五千噸級的貨輪甚至能夠直接前往武漢,不需要在上海轉運。

問題是,大戰才爆發三個月,中國的動員工作才剛剛開始呢。

在這種情況下,馮承乾自然不會指望攻佔硫黃島。

以中國的備戰速度,最快要到一九四一年中期,才有能力發動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而到時候需要攻打的肯定不是硫黃島了。

從黃浦江出發的登陸艦隊正是開往琉球島的那霸港。

只是,登陸艦隊裝載的不是陸戰隊,準確的說不是陸戰隊的作戰部隊,而是陸戰隊的工程部隊。

為了迷惑日軍,馮承乾讓陸戰隊作戰部隊的官兵全部換上便服,依然留在上海。

馮承乾這麼做,就是希望讓日本當局相信,中國海軍將攻打硫黃島,從而讓山本五十六率領聯合艦隊趕往硫黃島。

當時,馮承乾相信,山本五十六肯定會去硫黃島。

為此,他已經讓所有在西太平洋上活動的潛艇,只要還有足夠的燃油就前往硫黃島,負責搜尋與監視聯合艦隊。

問題是,山本五十六根本就沒有去硫黃島。

在收到海軍本部的電報後,山本五十六沒有率領聯合艦隊南下,而是向西航行。

按照他的判斷,中國艦隊肯定會去硫黃島,而且肯定會轟炸硫黃島,才能讓日本海軍本部確信中國海軍會攻打硫黃島。山本五十六的計劃也很簡單︰在中國艦隊轟炸硫黃島的時候發動突襲。

這也是他率領聯合艦隊向西航行的原因。

到時候,聯合艦隊不在硫黃島附近,而是在硫黃島的西北方向上。因為中國艦隊是從宮古水道進入西太平洋的,而且忌憚日本本土的岸基航空兵,所以不會貿然北上,會從西南方向上逼近硫黃島。如此一來,在中國艦隊出動飛機轟炸硫黃島的時候,聯合艦隊就在中國艦隊北面。

山本五十六確實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的海軍將領,對戰場局勢的判斷極為準確。

只是,山本五十六忽視了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這就是,聯合艦隊的行蹤也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九月七日夜間,在小蒞原群島附近活動了五天的「長尾鯊」號潛艇就發現了聯合艦隊。

只是,這艘潛艇沒有能夠及時發出電報。主要是,它離聯合艦隊太近了,幾乎就在聯合艦隊的肚皮底下。更要命的是,聯合艦隊在七日夜間還沒有收到海軍本部的電報,也就在小蒞原群島海域待命。此外,「長尾鯊」號是在完成破交任務的返航途中遇到聯合艦隊的,而潛艇上的魚雷早就用光了。

有趣的是,當時「長尾鯊」號去小蒞原群島,不是收到了命令,而是想過去踫踫運氣。

按照規定,中國海軍的遠洋潛艇的出海周期為兩個月,即要在海上活動兩個月才能返回基地。「長尾鯊」號是在七月二十一日出海的,因此返航時間是九月二十一日。當時,「長尾鯊」號上還有大約一半的燃油,能夠航行近四千海里,根本不用急著返航。更重要的是,小蒞原群島這邊經常有小型船只出沒,而且這些船只都沒有戰艦掩護,「長尾鯊」號的甲板炮正好派上用場。

結果就是,這艘潛艇在聯合艦隊的肚皮底下呆了將近十個小時。

直到九日清晨,聯合艦隊向西航行了四個小時之後,「長尾鯊」號才浮上海面,發出了至關重要的電報。

可以說,這是一封決定性的電報。

電報中,不但提到了遭遇聯合艦隊的海域,還提到了聯合艦隊的航向與航速。

馮承乾所在的「秦始皇」號航母收到了這封電報,中國海軍潛艇司令部也收到了這封電報,連那霸港都截獲了這封電報。

可惜的是,聯合艦隊卻沒能截獲這封電報,或者說沒能判明其準確來源。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