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七日,顧祝同接到正式任命,出任第三艦隊司令官
雖然中太平洋戰區早已成立,但是沒有正式的戰區司令官,甚至沒有戰區司令部,只是在海軍司令部下掛了個名也就是說,顧祝同在到達關島之後,還得兼任中太平洋戰區司令的職務
當然,馮承乾沒有給他這個正式任命
理由是,在原則上,戰區司令得由陸海空三軍司令部共同任命,而不能由海軍司令部單獨做主雖然中太平洋戰區的情況較為特殊,即在該戰區內,實際上沒有陸軍什麼事,也不需要陸軍投入兵力,但是這一原則早就確立了下來,而且得到了馮承乾的承認,因此馮承乾也就不好擅自做主
所幸的是,中太平洋戰區的事務沒有那麼麻煩
說白了,這是一個由海軍完全做主的戰區,與陸軍沒有半點關系索然當時空軍在中太平洋戰區部署了一些兵力,即在馬里亞納群島上部署了數百架作戰飛機,但是沒有空軍提供的幫助,海軍航空兵照樣能夠執行絕大部分任務再說了,在陸海空三軍中,空軍的話語權比海軍低多了
顧祝同來到第三艦隊,首要任務就是應對的威脅
在他出發的前一天,美軍第五艦隊就離開了珍珠港雖然後來證實,第五艦隊只是出港進行正規訓練,並沒有離開夏威夷群島周圍海域,期間只去過美國西海岸地區根本沒有向西進軍的意圖,但是這仍然讓中國海軍頗為緊張,因為當時第51艦隊依然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動,中太平洋上最大的戰艦依然是「柏林」號要命的是當時連中小型戰艦都不多,輕巡洋艦總共只有六艘,而且四艘是服役時間過十年的老艦,而全部二十四艘驅逐艦都是小型的反潛驅逐艦
事實上,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當時,海軍航空兵部署在中太平洋上的戰機不到一百架雖然空軍部署了幾百架作戰飛機,但是大部分都是戰術飛機,而且空軍已經把硫黃島當成了主要的訓練基地可用的遠程飛機基本沒有
可以說,顧祝同接手的就是一個爛攤子
在離開海軍司令部的時候,顧祝同沒有要求馮承乾為他提供多少戰艦,只是要求盡可能快的為中太平洋戰區補充一批續航力在四千公里以上的海上巡邏機而且這些巡邏機最好都有機載雷達
相對而言,這是一個較低的要求
當時,中國海軍主要有三種海上巡邏機
在戰前就已經批量生產的「信天翁」式巡邏機因為過于老舊,而且基本設計存在一些難以彌補的缺陷,比如機體過小難以增添內部油箱、也難以換功率大的發動機,因此基本上退出了一線部隊,主要部署在後方執行一些較為簡單、也較為容易的任務,比如協助護航艦隊進行反潛巡邏
另外一種就是在大戰爆發後才開始批量生產的「北極鷗」式反潛巡邏機
「北極鷗」也是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種四發大型反潛巡邏機,其最大起飛重量比「信天翁」增加了近一倍因為采用了功率大的發動機而且發動機數量增加了一倍,所以「北極鷗」的飛行性能反而比「信天翁」好得多
得益與大的起飛重量「北極鷗」的最大續航力達到了驚人的四千八百公里,即便在攜帶三噸的反潛彈藥之後,續航力也過了三千公里,比當時世界上任何一種海上巡邏機都要高得多
問題是,一味追求性能,也產生了一個根本無法彌補的問題
這就是,「北極鷗」的造價同樣高得驚人,其標準配備型的造價過了同時期的重型轟炸機,即便是專用于海上巡邏的簡配型,造價也相當于同時期的重型轟炸機後來,在安裝了機載雷達之後,其造價是直線上升到大戰結束的時候,最的「北極鷗」的造價已經比最初的時候增加了近兩倍
驚人的造價,嚴重限制了「北極鷗」的產量
可以說,在整個大戰期間,「北極鷗」是綜合性能最好的海上巡邏機,可是其最終產量還不到一千架
這是個什麼概念?
美國的「卡特琳娜」式海上巡邏機在整個大戰期間,制造了一萬多架,產量是「北極鷗」的十六倍
雖然在大戰結束之後,「北極鷗」是大戰期間設計制造、得到保留的少數幾種軍用飛機之一,而且「北極鷗」在中國軍隊中一直服役到二十世紀末後期的「北極鷗」與大戰期間的已經截然不同了,比如換上了渦輪螺旋槳發動機,而且機體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采用了多的式材料,因此保留下來的,也就只有其基本氣動布局了,是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幾種軍用飛機之一但是在大戰期間,受較低的產量限制,「北極鷗」根本不可能肩負所有巡邏任務
結果就是,海軍必須尋找一種廉價的海上巡邏機
這就是在一九四一年底才開始量產的「雪雁」式海上巡邏機
事實上,「雪雁」並不是專業的海上巡邏機,至少不是做為海上巡邏機設計的,其基本設計與之前提到的兩種中型飛機有很大的淵源說得簡單一些,「雪雁」也是由貴陽飛機制造廠設計的,其基礎就是「胡兀鷲」式中型轟炸機只是,「雪雁」按照海軍的要求,貴飛對「雪雁」做了較為徹底的修改,其與「胡兀鷲」的通用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基本算得上是一種全的飛機了
有趣的是,「雪雁」並不由貴飛生產
主要就是,貴飛得優先生產「胡兀鷲」與「夜鷹」,滿足空軍的需求,而且貴飛也沒有能力迅擴大生產規模
說白了,貴飛在戰前就是一家小型飛機制造廠
結果就是,「雪雁」的生產工作移交給了南昌飛機制造廠,而海軍為此向貴飛支付了一筆不算少的專利使用費
「雪雁」是標準的雙發海上巡邏機,雖然少了兩台發動機,但是在發動機的功率有了相應提升之後,總推進功率只比「北極鷗」的初期型號低了不到百分之三十,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北極鷗」的百分之七十得益于出色的氣動設計,「雪雁」的最大飛行度、最大升限反而過了「北極鷗」雖然其巡航性能不如「北極鷗」,但是在掛在兩具副油箱,且執行海上巡邏任務的時候,最大續航力也過了四千公里,與美國海軍的「卡特琳娜」式基本上持平
只是,在一九四二年上半年,「雪雁」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
主要就是,「雪雁」采用的發動機並不適合用在海上巡邏機上,因為海上巡邏機的飛行高度一般不會過五千米,絕大部分時候甚至不到一千米,而渦輪增壓發動機並不適合在低空使用
結果就是,「雪雁」在一九四二年上半年,發動機的故障率高得驚人
直到換上了采用機械增壓的發動機,在損失了一些推進功率之後,「雪雁」的可靠性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只不過,這已經是一九四二年下半年了
當時,海軍除了繼續生產多的「雪雁」,還對在之前訂購的三百多架進行改造到顧祝同提出需求的時候,「雪雁」的裝備數量已經過了八百架,而且以每月上百架的度迅猛增長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雪雁」成為了中國海軍海上巡邏機的骨干
到大戰結束,「雪雁」的各種型號總共生產了一萬七千余架,過了「卡特琳娜」,是大戰期間生產最多的海上巡邏機當然,「雪雁」不僅僅是巡邏機,還是反潛巡邏機、電子干擾機、無線電偵察機等等大戰期間,中國海軍甚至試圖把「雪雁」發展成艦載機,為其配備對空搜索雷達,執行對空警戒任務只是,「雪雁」的翼展太大了,過了當時絕大部分航母的支持能力
當時,馮承乾派往中太平洋戰區的,主要就是「雪雁」
馮承乾也沒有吝嗇,還派遣了十多架「北極鷗」
在顧祝同到達關島的第二天,第一批海上巡邏機就飛了過來在接下來的三天里,馮承乾總共向中太平洋戰區派遣了二百四十架巡邏機,其中一百二十架部署在關島,六十架部署在北面的塞班島,另外六十架則分散部署在密克羅尼西亞東部的幾座島嶼上這些海上巡邏機,成為了顧祝同手里最主要的偵察力量
對顧祝同來說,這些海上巡邏機比航母戰斗群還要重要
原因很簡單,海上巡邏機的偵察與巡邏範圍比艦載機大得多,適合在面積加廣闊的中太平洋戰場上活動
重要的是,當時馮承乾還沒有能力為顧祝同提供一支強大的艦隊
如果美軍在這個時候殺過來,顧祝同就只能依靠這些海上巡邏機,以及岸基航空兵來守衛馬里亞納群島了(未完待續)
百度搜索泡書閱讀最最全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