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網友上傳章節 第三百零七章 一決雌雄

作者 ︰ 閃爍

一月六日,凌晨二點四十分,設得蘭海戰打響。

交戰開始後,坎寧安就發現,與兩艘「北卡羅來納」級對陣的不是「俾斯麥」級,而是火力遜s 得多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而與兩艘「南達科他」級交戰的是更加強大的「俾斯麥」級。

顯然,此時已經來不及調整交戰序列了。

大概是對「北卡羅來納」級的防護不夠自信,坎寧安犯了這場海戰中唯一的錯誤,即讓兩艘「北卡羅來納」級盡可能的與對手周旋,盡量保持好交戰距離,避免過早遭到重創,以便接下來對付公海艦隊的主力。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

道理非常簡單,坎寧安的這道命令,等于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上。

要知道,當時坎寧安坐鎮指揮的第二戰斗群還沒有投入戰斗。

只是,即便坎寧安沒有下達這道命令,也會出現同樣的結果,即兩艘「北卡羅來納」級的美國艦長都不夠自信。

別忘了,就在幾個月前,這兩艘戰艦在第二次新喬治亞海峽海戰中,被兩艘同樣裝備二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大型巡洋艦打成重傷。如果不是對手一直保持著較遠的交戰距離,恐怕這兩艘戰艦就被擊沉了。

結果就是,在收到坎寧安的命令之前,「北卡羅來納」號的艦長就下達了轉向令,並且沒有按照規定降低航行速度,依然保持著二十二節的航速。跟在後面的「華盛頓」號采取了同樣的戰術。沒有向德艦靠近。

顯然,過高的航速,對美艦更加不利。

在火控系統不如對手的情況下。美艦只有縮短交戰距離才能提高炮擊命中率,也才有望盡快擊敗對手。

可惜的是,兩位美國艦長選擇了相反的戰術。

這下,重擔全都壓在了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身上。

以當時的情況,兩艘「南達科他」級應該跟隨前方的戰艦轉向,以便保持戰斗隊列,但是兩艦沒有這麼做,而是繼續向德艦逼近,並且在二點五十分之前就把航速降低到了更適合炮戰的十六節。

顯然。兩艘「南達科他」級的美國艦長更加自信。

問題是,「南達科他」級受排水量限制,其總體防護水平並沒有比「北卡羅來納」級提高多少,其主要防護區域的裝甲厚度只增加了數毫米,基本上沒有多大意義。事實上,為了把排水量控制在一個較為合理的範圍之內。並且解決掉「北卡羅來納」級存在的問題,「南達科他」級在設計上做了很多文章。比如。采用單煙囪結構,從而把艦體長度由「北卡羅來納」級的二百二十二米縮短到二百零七米,型寬則保持不邊。長寬比縮小到了六左右。雖然縮短艦體總長,有效縮小了主要防護區域的面積,也就減少了裝甲用量,但是要達到設計的速度,卻需要更高的推進功率。也就變相增加了動力系統佔用的排水量,富余的排水量並沒有達到美軍的期望。結果就是,「南達科他」級並沒有完全解決「北卡羅來納」級存在的問題,反而新增加了一些問題。比如,在僅有一根煙囪的情況下,如果煙囪中彈,那麼其航行就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也正是存在的這些問題,讓美國海軍在設計「依阿華」級的時候,沒再嚴格限制排水量。最終就是,「依阿華」級在主炮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排水量比「南達科他」級多出了一萬多噸。

顯然,「南達科他」級算不上完美的快速戰列艦。

與「俾斯麥」級相比,「南達科他」級的主要優勢體現在火力上,而在防護上,兩者的差距並不明顯。主要就是,「南達科他」級的裝甲防護設計更加合理,特別是主裝甲帶采用了外傾安裝方式,防護效果要比垂直安裝的高出百分之十左右,而「俾斯麥」級得益于更大的排水量,主裝甲帶要比「南達科他」級厚得多,基本上抵消了外傾設計產生的效果,防護能力與「南達科他」級旗鼓相當。

當然,並非所有方面兩種戰艦都旗鼓相當。

嚴格說來,「俾斯麥」級的防護還要稍微好一點。

雖然在設計的時候,「俾斯麥」級沒有過多的考慮水平防護,其水平裝甲最厚處也只有一百二十毫米,遠低于同時期的快速戰列艦,但是在建造的時候,來自空中的威脅、以及遠程炮戰構成的威脅,讓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認識到了水平防護的重要x ng,為「俾斯麥」級增加了一道厚度為五十毫米的上層甲板,把水平裝甲的厚度提高到了一百七十毫米,超過了大部分同期的快速戰列艦。

當然,「南達科他」級在建造的時候,也針對新出現的威脅做了修改。

比如,「南達科他」級在水平裝甲上方,有一層厚度為三十八毫米的l 天甲板裝甲,其水平裝甲的總厚度超過了一百九十毫米。

問題是,防護能力不僅僅看裝甲的厚度,還得看裝甲鋼的質量。

整個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生產的裝甲鋼都擁有最好的質量,其防護能力普遍比美國生產的裝甲鋼高出了百分之十左右。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才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坦克戰車。

在海軍方面,情況也差不多。

建造「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就使用了表面滲碳技術來制造裝甲板,而實際測試證明,表面滲碳鋼板的防護能力要比未做處理的高出百分之十五左右。建造「俾斯麥」級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鋼鐵廠不但擁有了足夠的產能,還開發出了x ng能更好的合金鋼。此外,帝國工程師還提出了「復合裝甲」概念,只是沒有立即應用到海軍戰艦上。

更重要的是,在之前的海戰中,「俾斯麥」級的防護能力已經經受住了考驗。

在與「喬治五世」級的戰斗中,「俾斯麥」號挨了二十多枚十四英寸穿甲彈,其主要部位沒有一次被打穿,只有次要部位被穿甲彈打穿。雖然「南達科他」級的十六英寸主炮擁有更強的威力,但是要在較遠的距離上對付「俾斯麥」級,依然非常勉強,只有把交戰距離拉到足夠近,才有足夠的威力。

顯然,兩位美國艦長非常明白這一點。

問題是,縮短交戰距離,美艦就要承受住德艦的炮火考驗了。

事實上,在此之前,「喬治五世」級就已經在實戰中證明,只要交戰距離在一萬四千米以上,「俾斯麥」級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就沒有致命威脅,但是只要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四千米以內,問題就嚴重了。

從防護上講,「南達科他」級與「喬治五世」級相差不大。

也就是說,只要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四千米以內,即便能夠用十六英寸主炮轟穿「俾斯麥」級的裝甲,「南達科他」級的主裝甲帶也會被「俾斯麥」級打出的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打穿。

顯然,在近距離炮戰中,穿甲能力與防護能力都不重要了。

這時候比的,就是雙方的主炮數量,即誰能以更快的速度開火。此外,主炮的命中率也極為重要,而這由火控系統決定。

雖然「南達科他」級有九門主炮,而「俾斯麥」級只有八門主炮,但是兩者的火力密度與主炮的生存率並無太大差別。主要就是,「南達科他」級的九門主炮集中安放在三座三聯裝炮塔內,只要有一座炮塔癱瘓,就只剩下六門主炮,而「俾斯麥」級的八門主炮安裝在四座雙聯裝炮塔內,即便損失一座炮塔,也還有六門主炮。

至于火控系統,「南達科他」級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很明顯,這兩種戰艦在主要x ng能上勢均力敵,因此在二對二的戰斗中,雙方的勝負機會各佔一半。

如果保持好交戰距離,即火控系統成為決定炮戰勝負的主要因素時,兩艘「俾斯麥」級取勝的概率還要大一些。

也正是如此,「南達科他」號與「印第安納」號才主動向德艦靠近。

只有縮短交戰距離,降低火控系統所產生的影響,美艦才有更大的勝算,也才有望盡快取得勝利。

這個時候,斯佩要做的就是控制好交戰距離。

戰後,有人用計算機做過模擬,如果當時斯佩把交戰距離控制在二萬二千米到二萬四千米之間,兩艘「俾斯麥」級取勝的概率高達百分之七十,而且還能耗費足夠多的時間,讓坎寧安喪失主動權。只要這場戰斗拖上四個小時,即到了六日清晨,就算沒有取勝,坎寧安也會下令撤退。原因很簡單,天亮之後,部署在挪威的岸基航空兵就將出動,而坎寧安根本不會指望得到皇家空軍的掩護與支持。

可惜的是,斯佩沒有這麼做。

發現兩艘「南達科他」級逼近之後,斯佩也下令把航速降低到十六節,準備與兩艘美艦一決雌雄。

顯然,斯佩忘了,他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這兩艘美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