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網友上傳章節 第三百二十四章 尖端技術

作者 ︰ 閃爍

原創第三百二十四章尖端技術

到三點的時候,卓宇凡率領的主力編隊率先進入了卡爾迪瓦海峽

此時,斯科特率領的第二印度洋艦隊離卡爾迪瓦海峽西端還有大約二十公里,也就是約莫半個小時的航程。

海峽里的戰斗已經結束,兩艘輕巡洋艦均在遭到重創之後主動撤退。

當然,兩位指揮官都再次派出了偵察艦。

雖然卡爾迪瓦海峽是馬爾代夫群島中部為寬闊的海峽,但是海峽追寬處也只有五十公里,窄處不到三十公里。如果艦隊在海峽中部航行,主炮就能覆蓋整個海峽。此外,海峽的南面與北面都有大量環礁。雖然這些環礁的海拔高度大多僅有幾米、高不過十多米,但是依然能夠對戰艦上的雷達產生干擾。如果不出動偵察艦,那麼主力編隊在進入海峽之後就很容易遭到伏擊。

顯然,這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在如此狹窄的海域內,任何一方遭到突然襲擊,都有可能遭受致命打擊。特別是在海峽為狹窄的海域,如果敵艦突然出現在十多公里外,只需要幾分鐘,就能讓毫無準備的主力艦遭受重創。

只是,這個時候,兩位指揮官心里都充滿了疑問。

這就是,對方的主力編隊遲遲沒有出現在海峽里面。

要知道,從遭遇的時候算起,雙方的輕巡洋艦已經纏斗了兩個小時,如果主力編隊就在偵察艦的後方,那麼早就進入海峽了。

有趣的是,兩位指揮官做出了相似的判斷。

即在他們看來,對方的主力編隊沒有出現,不是沒有進入海峽,而是刻意沒有參與輕巡洋艦之間的戰斗。

原因也很簡單,對方不想過早暴露,並且需要時間尋找合適的伏擊地點。

也就是說,雙方都認為對方將利用海峽里的特殊環境來發起伏擊,而不會打一場面對面的決戰。

正是如此,雙方再次派出了偵察艦。

問題是,如果對手采取伏擊戰術,那麼己方的主力編隊就不可能也采用類似的戰術,因為這將導致雙方無法遭遇,也就不可能進行主力決戰了,而兩位指揮官都渴望在主力決戰中擊敗對手。

結果就是,派出偵察艦的同時,雙方的主力編隊都進入了海峽,而且沒有刻意隱藏。

顯然,這一局面對卓宇凡有利。

四點不到,卓宇凡指揮的主力編隊已經到達海峽中部,而斯科特指揮的兩艘速戰列艦進入海峽還不到二十公里。

此時,雙方相距大約五十公里。

以雙方對海搜索雷達的作用距離,再個幾分鐘,就能用雷達探測到對方了。

看上去,斯科特的處境加有利。

主要就是,卡爾迪瓦海峽總體上是兩端寬、中央窄,即第二印度洋艦隊所處的海域加寬敞,而第21艦隊主力編隊所在的海域較為狹窄。只是,如果把水深算進去,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受北印度洋暖流影響,卡爾迪瓦海峽是西淺東深。在海峽東部出口附近,平均水深超過了二十米,可以供任何艦船同行。在海峽西部,平均水深還不到十米,而且主航道的水深也就在十米左右,因此可供大型戰艦通行的航道並不寬敞。如果偏離了主航道,吃水在八米以上的主力艦就很容易觸底。

也就是說,當時第二印度洋艦隊所處位置,可供兩艘主力艦機動的海域並不寬敞,而在第21艦隊主力編隊這邊,兩艘主力艦的活動區域要大得多。如此一來,在交戰的時候,第21艦隊主力編隊的靈活性將強一些。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就是,在進入海峽之後,如果斯科特打算撤退,他就只能讓兩艘主力艦單獨轉向,而不能進行編隊轉向。原因很簡單,編隊轉向需要加開闊的海域,而是卡爾迪瓦海峽西端沒有這個條件。

事實上,就算是進入戰列狀態,兩艘英艦的處境也不夠理想。

這就是,兩艘英艦的間隔距離不能拉得太開,而且戰列艦的指向不能與敵艦所在方向成九十度夾角。

相反,在卓宇凡這邊,他完全可以用兩艘戰列艦佔據有利的位置。

當然,也不是沒有麻煩。這就是,卓宇凡必須降低主力艦的航行速度,而且得不斷的調頭航行。如果兩艘主力艦的戰斗航速為十四節的話,平均每十五分鐘,他就得讓戰艦把航線掉轉一百八十度。

所幸的是,這肯定要比無法把所有主炮都朝向敵艦的英艦好得多。

四點剛過,「河北」號的雷達就探測到了兩個巨大的目標,隨即「河南」號的雷達也發現了英軍的主力艦。

卓宇凡沒有感到震驚,反而松了口氣。

不管怎麼說,該來的總算來了。

下達了戰斗命令後,卓宇凡就把指揮工作交給了「河北」號的艦長,即趙壯飛上校。

顯然,卓宇凡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雖然做為海軍軍官學院的高生,卓宇凡並不是不懂得炮戰戰術,但是比起貨真價實的戰艦指揮官,他差了很大一截。

在中國海軍中,趙壯飛算得上是資格老的艦長之一了。

大戰爆發前,他就是「河北」號上的艦長,只是因為得了一場大病,沒有能夠趕上大戰第一年的戰斗,結果他的艦長位置被別人搶了過去。等他康復出院,回到海軍的時候,很多跟他同時加入海軍的軍官,要麼已經升為了將領,要麼已經調到了加重要的崗位上,而他仍然是艦長。

所幸的是,他回到了「河北」號上,並且晉升為海軍上校。

趙壯飛接過指揮官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英艦逼近,而是調整航向,讓兩艘主力艦進入了戰列狀態。

顯然,趙壯飛很聰明。

英艦正在向東航行,就算他呆在原地,英艦也會送上門來。

隨後,趙壯飛做了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進行電磁干擾。

對中國海軍來說,這絕對是一種全的東西。

電磁干擾早出現在空戰戰場上,而且是在歐洲戰場上,而且早的使用者是英國皇家空軍。前面提到,在美國參戰之後,美英就對德轟炸做了分工,英國皇家空軍主要負責夜間的轟炸行動。如此一來,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的主要敵人就是德軍的夜間戰斗機、以及地面的大口徑高射炮。關鍵就是,不管是夜間戰斗機、還是大口徑高射炮,都只有在依附于雷達的情況下,具有實質性威脅。對于進行高空投彈的轟炸機來說,功率再大的探照燈也有多少用處。結果就是,英國皇家空軍首先想到,如果能夠干擾敵人的雷達,那麼轟炸機的作戰生存概率就能大幅度提高。在一九四二年初,英國皇家空軍就首次采用電磁干擾手段,讓德軍的防空部隊吃了不少苦頭。

很,這一招就被中國空軍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學會了。

當時,主要的干擾方式就是在高空撒布金屬箔條,用其發生的電磁波,讓敵人的雷達無法接收到戰機發射的電磁信號。

初的時候,中國海軍並不是很重視電磁干擾技術。

道理也很簡單,艦載航空兵屬于戰術航空兵,而且多在白天活動,沒有必要對敵人的雷達進行干擾。

此外,海軍也沒有適合用來執行干擾任務的艦載機。

只是,到了一九四二年下半年,海軍的觀點發生了改變。

主要就是,雷達在戰爭中的用途越來越廣泛,不但用于防空,還用于指揮炮戰,因此干擾雷達不僅僅可以為轟炸服務,還能為其他作戰方式提供幫助,從而大幅度的提高海軍艦隊的作戰能力。

正是如此,海軍開發出了拋灑式電磁干擾設備。

當時,主要有兩種干擾器,一種是用火箭向空中撒布干擾箔條,另外一種則是用類似于迫擊炮的發射器向空中發射裝填了箔條的干擾彈。當然,具體工作原理都一樣,即在戰艦附近的空中撒布金屬箔條,讓敵艦的雷達無法正常工作。

可以說,在一九四三年初,這絕對是「尖端武器」。

重要的是,在此之前,中國海軍從來沒有使用過電磁干擾設備,因此英軍也就不可能知道中國戰艦上有這種設備。

當時,趙壯飛下達的命令非常及時。

如果他晚幾分鐘下達命令,「威爾士親王」號的雷達就探測到「河北」號了。

結果就是,在雙方的距離縮短到三十多公里的時候,「威爾士親王」號上的雷達操作員突然發現雷達出了「故障」,屏幕上白花花的一片。很,「約克公爵」號上的雷達操作員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

要命的是,這一情況並沒有引起兩艘戰艦上的軍官重視。

當時,兩艘戰艦的艦長只讓雷達部門盡修復雷達,並且派遣人員去檢查連接雷達的線路是否出了問題。

可以說,根本沒人想到,雷達不是出了「故障」,而是受到了干擾。

顯然,斯科特也不清楚這一情況,他依然在耐心的等待著。

也就在這種情況下,兩艘英艦進入了「河北」號與「河南」號的主炮射程,而兩艘中國海軍的戰列艦早就嚴陣以待。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