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鼎 第二卷 根基 第九章 北府校尉

作者 ︰ 周天師

便宜老爹的一聲嘆息,讓趙世平默然以對。

記憶中,他已經二十歲了,而便宜老爹又成婚比較晚,已經四十七了,馬上就要奔五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個人活到七十歲已經是非常稀有的事情了,五十歲,大半截身子算是入土了,也難怪他有此一嘆。

兩天後,朝廷冊封的旨意下來了,張煥志舉薦,便宜老爹點頭同意,人才的頭餃終于還是下來了。

不管京師一地的人多麼的不情願,多麼的憤慨,都是于事無補。最後,也只能是破口大罵一陣子之後,再嘆上幾口氣,然後便了無生息,淡忘了此事。

不過,京師之中隱隱有了傳聞,說太尉趙元杰因為這件事在皇帝那里掉了面子,惹來了皇帝的不快,已經不再是以前那般簡在帝心了,位置有些動搖。當然,這些是不是以訛傳訛,還是三人成虎,就不得而知了。

趙世平倒像個沒事人一樣,每天依舊是優哉游哉的。

不是他冷血不關心便宜老爹的權勢問題,實際上,這個世界沒有人比他更關心的了,他還想著靠便宜老爹的權勢當一輩子的二世祖呢。不過可惜的是,這個願望他自己都一清二楚,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現在大周朝廷的局勢,已經不容許他這樣快活一世的。

李一向他通報了很多消息當中,他看到的是一片觸目驚心。

原來和他想的一樣,大周朝廷表面上是繁花似錦,一片烈火烹油的太平盛世,但是實際上遠遠不是如此。太平盛世只是粉飾而成的,獨獨京師一地而已。

在京師之外,整個大周朝庭已經是病入膏肓了。

連年的天災,再加上官府的貪污橫行、土地的兼並,大周朝境內已經是流民四起,盜賊蜂擁了。除卻比較繁華的江南地區之外,整個北方到處都是揭竿而起的流民,亂成了一鍋粥。朝廷多次派出征剿大軍都未能如願,反而接連被叛軍攻下多座城鎮,大敗官軍。

而在大周朝的北面,異族崛起,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柔然人••••••,等等以部落族居的民族縱橫在遼闊的大草原以及綿延的黑山白水之間,時不時的侵入關內,劫掠燒殺朝廷邊疆,如入無人之境!

內憂外患!

大周朝歷經三百年盛世,終于到了每一個朝代都必須要經歷的一個時期,夕陽末日。

可憐可嘆的是,大部分京師的人,甚至是諸多朝廷官員,包括他的那位身為朝廷太尉的便宜老爹,都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是癬疥之疾,朝廷只要出動力量,一定是能夠蕩平這一切的。

不知道是愚忠呢還是狂妄自大,亦或是堅守心中的道義?

這幅肉身的二世祖,更不用說了,忙著泡妞都來不及呢,哪里會管這些事。

但趙世平他不同,他來自地球的中國,古中國三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就是很好的參照物。每一個朝代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都是像大周朝的這個樣子,內憂外患。特別是內憂的問題,數百年土地兼並下來,已經到了必須要推倒重來地步的時候,往往就是揭竿起義,然後朝廷隨之轟然倒下。

這是避無可避的,除非發動工業革命,進入現代社會,重新創造一種社會體制。

改朝換代已經迫在眉睫了,也就未來一二十年間的事情,這讓趙世平還有什麼心情去當個二世祖?更何況,他的便宜老爹還是當朝太尉,和大周朝廷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改朝換代之時,他這個前朝太尉的公子還能生存嗎?

可以生存下去!

但是,這里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他必須要投靠新朝廷,為新朝廷賣命。

太尉老爹指望不上了,他肯定是忠于這個朝廷的。那唯一的辦法就是自救了,自己救自己!

不過自己救自己,總要有點本事不是?不然新朝廷憑什麼留你?

問題就在這里,他要將自己的本事展現出來,不再做一個紈褲二世祖,那唯一的辦法就是憑借人才這個身份入仕了,做出一番成績來。因為他一不能文,二不能武,沒有辦法可以入仕,只有靠著官宦子弟的蔭舉方法才能入仕。

至于他的本事是什麼?他想到的第一個,也是最適合他的一個,那就是破案。

發財做點生意之類也行,不過士農工商,商排最末尾,在官本位的古代朝廷里,商人只是被宰割的對象而已。就像地球歷史的明朝,沈萬三夠富有吧?富可敵國,南京城的三分之一都是他捐的錢建造的。但是又怎麼樣?最後還不是被朱元璋一個聖旨就殺頭了!

做生意不保險,當一個破案的縣令才是最安全,也是最穩妥的。

所以說,雖然他被保舉為了人才,對便宜老爹的名聲官聲有損,但是他也顧不了那麼多了,自保而已!

和「人才」這個頭餃一道下來的,還有一個頭餃,是便宜老爹給他爭取來的,是「北府校尉」。

這個校尉和一般的軍中校尉不同,並不是軍職,而是普通的官職。「北府校尉」掛靠在北府衙門,歸北府府尹張煥杰管制,職責是稽查奸邪之風以及搜捕犯罪,簡單來說就是監督和破案。

以往京師的四個衙門,都設有校尉一職,不過北府衙門的校尉官上個月告老還鄉了,正好空缺了下來。也是恰好,張煥志就成了他的夫子,張煥杰又是張煥志的親弟弟,所以這個位置一安排下來,那是在合適不過了。

「北府校尉?有趣,有趣••••••」

說這聲有趣的,不光光是身為事主的趙世平本人,就是北府府尹的張煥杰,在接到朝廷的公文之後,也是嘖嘖稱奇不已。

不過在稱奇之余,張煥杰也忍不住大皺眉頭。

倒不是趙世平的這份任命有問題,而是關于他大哥張煥志的緣故,實在是因為做了趙世平的舉薦人,張煥志的名氣是大受影響,幾十年經營的名聲一朝潰敗。雖然談不上名譽掃地,但被人指指點點是在所難免了。

「二弟還在為這件事怪大哥啊?」張煥杰的府邸之內,張煥志赫然在列,不過面對著自己親弟弟的否定,他卻像個沒事人似的,反而一臉淡然的笑問道。

「倒不是責怪大哥,大哥數十年的清名一日之間大受損傷,就因為這小子的緣故,實在是得不償失。雖然太尉大人非常領情,但也不至于大哥您如此作為吧?還是大哥有另外的考慮?或者是看準了太尉大人的•••前程?」張煥杰搖了搖頭,斟酌著反問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趙元杰是現任太尉,柳松成是前任太尉,兩世三公,影響力遍布天下。一旦天下有變,撥亂反正、勘定天下的人必定是太尉府中人無疑。要想苟全性命于亂世,必定要下先手,而這先下手,不付出點代價怎麼能成?」張煥志沉吟了一會,卻突然說出了這麼一番驚世駭俗的言論。

張煥杰身軀一震,不可置信的看著自己的這位親大哥,喃喃道︰「大哥就這麼看好太尉府?」

說起來,大周朝並不乏洞悉天下的聰明人。

張煥志、張煥杰兩兄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張煥志是名滿天下的京師四夫子之一,學問之深,說是博古通今,滿月復經綸也不為過。但他並不像一般的腐儒一樣,只知學問,不知世情,天下之勢他是知之八九,也深深為現在的時局所憂慮。

至于張煥杰,更不用說了,本來就是從基層官場上一路升遷而上的,民間百姓的疾苦他是深有體會,哪里還看不出整個天下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不過雖然如此,但是他也沒指望當今的朝廷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了。

因為之前,他就有寫過折子上書過這些事情,不過要麼是石沉大海,要麼反而是一頓訓斥下來。到最後,他算是明白了,時局崩壞如斯,已經到了回天乏術的地步了!

天下崩亂在即,都是聰明人的兩兄弟自然要未雨綢繆,不為他們自己,也要為他們的家族籌謀。

亂世之中,性命如草芥,破家滅族著多如繁星,只有依附強者才有出路。而在他們的謀劃中,太尉府無疑是當今朝廷的最強者。

當今太尉趙元杰,岳父大人也是太尉,兩世三公,勢力之大遍布軍政兩界,實力算得上是強勁。本身又是狀元郎出身,這就決定了他對于讀書人的態度必然是優待有加的。另外,四十七歲的年齡,雖然有點偏大了,但是又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本朝太祖那也是在四十歲之時才興義兵舉義旗的。

再說,如果不能成事,但這個年齡也剛剛好,因為一旦天下有亂的話,他還可以撐上十幾年,正好為後輩子弟鋪路。後輩子弟再接再厲,基本上就能成事了!

如此幾個方面考慮,兩兄弟非常看好太尉府。不過兩人中間,畢竟張煥志最為看重,也許是太尉也是讀書人出身並且還是狀元郎的緣故吧。倒是張煥杰有點猶豫,認為還要再看看。

其中是他猶豫的最主要因素,還是太尉府後繼無人的問題。

趙元杰三子兩女,除了趙世平今年二十,已經行過了成年冠禮之外,其余兩子兩女都還未成年,最大的一個才十四歲,最小的一個還在五歲大。

趙世平浪蕩子弟一個,不學無術,其余的太小看不出有什麼才能,太尉府一時之間倒是一個後繼無人的局面。一個龐大的勢力後繼無人,也就意味著趙元杰死後,他們這些投效之人沒有了投效的目標,這種情況讓張煥杰如何能安心?

「原本我也有點心存疑慮的,不過在親眼看到趙世平之後,我才知道,二弟你擔心的事情大可不必擔心,虎父到底是無犬子啊!」張煥志捋了捋鄂下的長須,不忘說道︰「對了,趙世平任職北府校尉,正好在二弟的麾下,到時你可以親自看一看!」

「嗯!」張煥杰振奮了精神,應了一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君鼎最新章節 | 君鼎全文閱讀 | 君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