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25節傳授

作者 ︰ 嵩山坳

第25節傳授

在戶部的值房草草用過午飯,打來一碗熱水,把食盒胡亂的洗了洗,放在一邊,和一眾年輕人一起,听長豐窮白呼,「……所以說啊,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陶文毅公府中的雙誥錯,就是應了這句話了。」說完,他拿起桌上的紫砂茶壺,對著壺嘴,長長的吸了一口,「行了,陶文毅公的故事,說完了。」

長豐是陝西司的主事郎中,為人最愛搜羅一些前任典故,本朝秘辛,甚至會有一些宮闈艷屑,拿出來和司中的年輕人說來消遣,這樣的習慣,對于少年人總是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每到中午用餐、或者政事不是很繁忙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到司中來,听他說故事,久而久之,便成了傳統,陝西司的辦事直廬,簡直比茶館還要熱鬧。

甘也是孩子心性,對這樣的事情自然趨之若鶩,用了五天的時間,听他說過當年陶澍府中的一段軼聞,很覺得有趣,回府之後,又命人取來《咫聞錄》等筆記小說來看,雖然里面的內容和他講得大同小異,卻怎麼也沒有長豐口中听到的那麼生動有趣。

「長大叔,再說一個吧?時間還早呢。」

「是啊,長大叔,再說一個吧?」

孩子們的懇求,讓長豐的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他想了想,「那好吧,再說一個,講一個就是道光朝的故事。這個人你們也識得,就是禮部鳴贊官謝慕羽……」

一听到這個名字,甘便知道了。謝慕羽是直隸武清縣人,當年娶妻,是吳家的女孩兒,不想迎親之日,天降大雪,轎夫受凍不過,在一處亭子中避寒,偏巧又來了一頂花轎,里面坐著一個王姓女子,是要嫁到同城的賈家的,等到再啟行的時候,人多慌亂,竟然抬錯了

等到進了洞房,王氏女子才發覺不對︰王家很有錢,所嫁的夫家亦是素稱豪奢,但洞房中的布置,卻寒酸已極,女子心中疑惑,詢問之後才知道,出了一個天大的紕漏這樣的情況自然不能讓小夫妻圓房,只好等到第二天,派人再去賈家換過,但等謝慕羽的母舅到賈家一問,另外一邊已經是生米煮成熟飯了。

事情鬧到這一步,四家人都有些傻了眼,最後沒有辦法,只好錯有錯著,謝母另外派人到王家提親,重新排定好日子,給這一對錯配的鴛鴦正式完婚——這也是清人筆記小說中的故事,甘也曾經讀過的。

一面听長豐口若懸河的說著故事,看看身邊幾個同僚微微張開嘴巴,听得入神而好笑的形容,甘神游物外︰前幾天的時候,老師和自己說,這一次簡派自己和四弟分別進戶部和刑部學習差事,隱秘固然是第一要務,除此之外,還要趁這個機會,給皇上留下深深地印象,最好能夠做出點什麼成績來,給皇阿瑪看看,才叫最好。

甘十六歲了,母妃是多年來品秩始終未見增益的瑜妃。當初選秀女的時候,瑜妃色冠群芳,很是得皇上的寵幸,不過自從咸豐二年之後,恩遇轉薄,特別是在尤佳氏進宮之後,更是把本來就不多的侍寢機會轉移大半。

十余年中,甘每每到母妃宮中請安,很少能夠見到母親有真正的歡顏,即便是對自己這個親生兒子,也經常的冷漠相對。現在回頭想想,母親最希望得到的,大約只是皇上的寵幸吧?偏偏就是這樣的希冀,也很難有實現的一天。

他輕嘆了一口氣,又想到老師和自己說的話,「大清祖制,母以子貴,而又子以母貴。前者不必提;後者,就是大有講究了。」

「師傅,是不是如同聖祖爺時候,八阿哥胤終究難得帝統,正是因為乃母出身辛者庫,使其大有為人攻訐的口實?」

「正是如此,正是如此」甘的師傅名叫徐桐,字豫如,是漢軍旗人,和崇實一榜的進士,榜下而入翰林院,廿載以降,始終是個不黑不紅的翰林,倒也放過幾任學政、考差,在翰林院中,憑資歷做到侍講學士,後來增補上書房,做了甘的師傅。

徐桐是倭仁的門生,但比較起師傅來,卻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一則是他的學識未必有多麼通達,于洋務更是一竅不通;第二就是任職上書房的時候,蠅營狗苟于小節之事——滿文課程,從咸豐二年之後,就已經不再作為重點教育,只是聊備一格,以示不忘本而已。唯有徐桐,幾番上折子,要在上書房中增加時間,讓孩子們學習國語(就是滿語)。

清朝皇子教育開蒙很早,虛歲六齡、十足不到五歲就要進書房讀書,所選擇的師傅,也都是那些道德深厚、學識淵博的學究風氣之人。這樣的人對于孩子的教學根本沒有什麼新鮮東西,只知道填鴨一般的灌輸。因此,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們對于這樣的老師,更多的是害怕,而沒有任何親近之意。

皇帝也很清楚這一點,又無力改變,他所能做的,只是盡量的解月兌孩子們的困擾,以容閎做載瀅的西學老師,就是其中一例。事實上看來,也很有效果。

而載的學業,就沒有二哥那麼幸福,但他比其他兄弟更優勝之處就在于滿語說得非常好——連皇帝老子,也給他比下去了。只不過,多年以降,給載發現,滿語這種東西,實在是沒有什麼用處朝堂上下,會者如鳳毛麟角,自己倒是說得朗朗上口,又和誰去交流啊?

除此之外,徐桐是個很不壞的師傅,特別是為載說起大清歷任先皇承繼大統的舊事,頭頭是道,他給載說過,「你皇阿瑪子嗣之豐,僅次于聖祖、高宗。但比較起這兩位我朝明主來,更有…是遠超先人的。第一,你們兄弟們之間的年紀相差很多。你大哥、二哥、四弟、五弟幾個人,可稱一部分;從六阿哥到九阿哥,是一部分,九阿哥之下,又是一部分。所謂家靠長子、國賴長君。以此來看,也只有五阿哥以上的幾個人,有日後爭奪乾清宮中那把寶座的機會。」

「師傅,您不是說,皇阿瑪有…可以超越先人的嗎?還有另外兩點呢?」

「第二點嘛,就是你皇阿瑪想前人之不敢想,做前人之不敢做。便如同是你吧,今年不過十六歲,就要你入部學習辦差,而且,為求隱秘,而不致為下面的部員胥吏壞了你的品性,甚至另外賜姓,不許你以皇子之尊,堂皇而入——這在前朝,簡直是聞所未聞的壯舉」

「再有第…,就是你皇阿瑪從來不以前例為定見。只從一點,就可見端倪,便是你剛才所說的,聖祖爺之八阿哥胤之事。你以為,在你兄弟之中,可有差相仿佛的?」

「有的,就是四弟載沚,師傅可是說的他?」

「就是他了。」徐桐說道,「四阿哥是雲嬪所生,以其母出身之微……」徐桐搖頭微笑,下面菲薄的話雖然沒有出口,但載還是明白的。只听他繼續說道,「但你皇阿瑪于這種事情,根本理也不理,可見聖主之為聖主,僅從這待下公平一端,就洵為不愧」

載只是靜靜地听著,等師傅的話說到一個節點,這才問道,「那,以師傅您看,兒和其他兄弟之間,又可有什麼優劣處嗎?」

「自然是有的。」徐桐說道,「先說你不及他們的吧?你大哥暫時不提;你學識上不及你二哥、恩遇上不及你四弟;帝眷上不及你五弟。我說這些,你認不認?」

旁的人也還罷了,說帝眷不及載湀,卻讓載不以為然。他雖然是皇後嫡子,但秉性暗弱,最主要的是,非常害羞。上一年的時候,皇子成年,分府外出的第一年,就鬧出一個很大的笑話。

載湀可能是乍到一個新環境,心中緊張之故,晚上睡覺,尿了好大一片床,第二天醒來之後,不好意思讓下人來收拾,便平生第一次主動收拾被褥,並且告誡下人,任何人也不準動。一群太監、丫鬟不明所以,只好遵從;一直等到晚上,重新給小主子鋪床整理,準備讓他就寢的時候才發覺——可憐一床的全新被褥、枕頭,都給尿漚透了,發散出濃烈的尿騷味兒,雖然載湀一再囑咐,不許外傳,但人多口雜,終于還是走露了出去,一時間在宗室之中引為笑談——就這樣的一個人,難道皇阿瑪對他的眷顧,仍自高于自己嗎?

徐桐笑著說道,「五阿哥固然暗弱,但他終究是皇後嫡子,而且,他今年不過十三歲,你怎麼就知道,日後不會一鳴驚人,益為你阿瑪所喜呢?其實啊,若是五阿哥有你二哥五成的學識、膽識,嘿三阿哥,我就要勸你,趁早死了這份心啦如今嘛,還好,還好」

「那,師傅您以為,學生該當如何去做呢?」

「你雖然有數節不及你的兄弟,但有一點,是比他們都要強的。便是你的誠懇與忠實。」徐桐把桌上的茶杯向一邊推了推,彎下腰來,認真的看著這個自己寄托了全部心思的學生,「不論是你,還是你那幾個兄弟,也不管日後你們中的哪一個承繼大寶,都休想能夠做到如同皇上那般的英明神武,所以,你們能夠贏得帝心的,也就不是如何做出一副漂亮的成績,給皇上來看,而是如何展現一己所長,示以天下,只有你才是能夠將皇上數十年的辛勞,得以貫徹如一的那個人你明白嗎?」

「是。學生明白了。」

和師傅一番暢談之後,甘入戶部學習當差,這份差事並不很勞累,實際上,他的年紀只有十六歲,旁的人也不會拿一些過于辛勞的工作交付于他,更多的時候,只是讓他做一些跑腿的工作。而也因為徐桐的一番話,甘在戶部當差,並不顯山露水,更多的時候,只是循規蹈矩,一副無功無過的樣子。

雖然把孩子派到部中當差,但做父親的,也絕非不聞不問,前幾天載和載湀進宮來為皇帝請安的時候,他曾經問過孩子們,關于在戶刑兩部所聞所見,听他們共同提出的一個問題是,部務盡數操于胥吏之手。本部堂官,不過諾諾畫行而已。

這是多年以來的積弊了,六部之中,無不深知,最有權力的,並不是那些峨冠博帶,履步廟堂的六位堂官,而是其下的郎中、主事、筆帖式、甚至品秩更低的一干雜役。這些人常年侵部務,公事嫻熟,言而有據,自然的,堂上的那些大老爺們,自然也就信之不疑了。

「但兒子總想,舉凡國家大政,盡操于胥吏之手,堂官唯知諾諾——兒子不瞞皇阿瑪,就是兒子這樣,入部學習不足兩月的年輕人,也盡是為上官所差,盡力學習公務往來,其中種種。听長大人說,日後,戶部的差事,也就是要交給兒子這樣的年輕人來掌理呢」

皇帝一雙眉毛深深蹙起,「就是那個朕曾經見過的長豐嗎?」他問,「他在部中,可是很緊要的?」

「是。正是此人。據兒子所知,長豐入職之後,就是在戶部當差,三十年來,不知道換過多少上官,而他卻始終留任部中,很多初來乍到的主事、郎中,還都要屈尊降貴的向他請教部中差事呢。」

皇帝突然撲哧一笑,「那你呢?也為他視作可以作為後繼之人的?」

「兒子豈敢如此驕狂?不過越來在部中所見,令兒子感觸良多。戶部是天下第一重要之地,兒子學差之前,心中多有緊張之情,以為自問拙笨,不能盡如皇阿瑪聖願所見,有負托付之重;但等到部之後,所見並不如所慮及的那般繁復。戶部十七司中,以省分管……」

「三阿哥,」皇帝含笑打斷了兒子的說話,「阿瑪教你一個乖。」

「是。兒子恭聆皇阿瑪聖訓。」

「你,還有你的兄弟,逐漸長成,日後都是要為國出力,為阿瑪分憂節勞的。所以,在處置事情的時候,不論是大是小,都要學會用一種提綱挈領的觀點和簡明扼要的組織語言的方式,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把事情說清楚。便如同你這一次和朕說的戶部的差事吧?朕知道,你想和朕奏對戶部辦事章程之事,這自然是好的。何也?因為可以讓朕知道,你在戶部的日子沒有荒廢。但戶部之內,以省劃分,這樣的細節,朕是不要知道的,你只要把你所見到的,需要拿出來我們父子幾個商議,甚至議定整改的弊端的規程說出來,就足矣了。」

清秀的面皮一紅,不再多言其他,直抉正題,「兒子以為,戶部所掌,學有專攻。應以更多專項人才,充斥其間,並迭經選拔,使之不為胥員所操控。兒子這一點小見識,請皇阿瑪明鑒。」

「這不能說不對,但有兩個很不妥的地方。先說第一,胥員固然操控國家度支之權,但他們也是朝廷官員,不論在上在下,都是拿著天家的俸祿,又有何不可?第二,你所說的,術業有專攻的人才,又到何處去覓尋?難道要從山西票號、京中錢莊、銀號中去找嗎?」

載有心想答,即便是那樣,也未必有什麼了不起朝廷自從咸豐十二年,推行幣制改革,七年以降,略見成效,如今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是武昌、上海、金陵、天津等四家機器局仿效墨西哥鷹洋制造的銀元——這是最大面值,每一枚,都是五兩三錢,折合一英鎊。

其他還有折合半磅、四分之一英鎊和八分之一英鎊三種面值,原本朝廷用來維系市場金融的銀子、官寶,都已經很難再在市面上見到,多是用于金融儲備,不再作為流通貨幣使用——可以說,是用一點,少一點了。

而各省民間錢莊、銀號、乃至官銀號、外國駐華銀行的出現,也使得從事經濟行業者大增,此所以載會有從民間招攬專業人才到部中來,參與處置的根由。但听皇帝的意思,很顯然是不以此為然,他年輕人膽子小,看阿瑪不同意,自然也就不敢再說了。

皇帝又看向載湀,問道,「四阿哥,你三哥的話,你都听見了?」

「是,兒子都听見了。」

「他在部中學習辦差近兩月有余,總算雙目不盲,微有所見,你在刑部同樣學習,又有什麼可以對阿瑪說的?」

「兒子……」載湀羞澀的笑了一下,很有點靦腆的說道,「兒子不及三哥,雙目所見,只有一派熙榮之景。部中差事,按部就班,順遂人意——這可能也是兒子學識短淺,未能探驪得珠。」

「這也沒有什麼,沒注意到什麼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不過,你在刑部,也絕對不能僅僅是和光同塵,總要擦亮眼楮做人做事才是的。明白嗎?」

「是。兒子都記下了。」。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