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124節 英使南來(2)

作者 ︰ 嵩山坳

「是。英人上一年在江寧會商之時說過,當于本年六月間北上,而現在不過四月,……」

「杜師傅,您不知道,英人與我天朝的計時是不一樣的。他們用的是陽歷,而我們用的是陰歷。若是按照他們的算法說起來,今天也已經是五月初,在路上耽擱幾天,到天津的時候,大約也就到六月間了。這,應該算不上是性情狡猾吧?」

皇帝給他大約的解釋了幾句,又說;「至于您剛才說到的,鴉片之事,朕正想在這一次英使覲見的時候徹底斷絕鴉片進口。朕知道,從先皇季年起,鴉片流入我國日益增多……」

說到這里,皇帝搖搖頭,自覺把話題扯遠,便止住了︰「朕想說的是,英人也不是完全的蠻夷,反倒是一些技術,一些手段很可以為我所用。朕記得有個叫魏源,寫過一本《海國圖志》,其中有‘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話,杜師傅可知道?」

「皇上,夷人自來便是以奇技婬巧而取勝,彼等有這樣的技術,原也不足為奇。只是,臣以為,和夷人進行交涉,當以我天朝上國體統為重,萬萬不可學用彼等奇技婬巧,以為天下人恥笑啊!」

「放、肆!」皇帝終于忍不住了,「奇技婬巧?你只知道奇技婬巧,卻不知道就是這樣在你口中不值一提的奇技婬巧打敗了我天朝五千年的體統!鴉片戰爭一場失利,蓋為我大清科學落後之試驗,為我中華無世界知識之試驗,為我滿洲勛貴無一成才之試驗,二百年控制漢族之威風,掃地已盡!而對方憑借的,只不過是你所謂的奇技婬巧四個字而已!」

一時急怒之下,皇帝有點口不擇言的把這番話說出口,也覺得有點過分,殿中突然變得一片平靜,誰也不願意、不敢第一個出聲。

「杜師傅,朕知道你忠心為國,更敬你是先帝特別賞識的老臣。只是,此番英人進城之舉,……」皇帝長嘆了一聲,語調也比方才放得平緩了許多,他說︰「這九洲清宴殿中有高宗皇帝手書的聖祖仁皇帝聖諭︰‘……政令之設必當遠慮深謀,以防後悔,周詳籌度計及長久,不可為近名邀利之舉,不可用一己偏執之見。……’又有世宗皇帝聖訓言︰‘勿寬勿柔,勿過嚴猛……誠心友愛,休戚相關。’」

「這等先皇默誦念叨的聖訓之言,朕當年在上書房的時候,也曾經在杜師傅的教誨下深有領會。每每思及前代聖君所言,心中常自反省,深恐朕之德行,不能比先皇德政于萬一。」長篇大論說到這里,他停了下來,以沉靜的眼光環視每一個大臣,令人有不怒而威之感,配合著他剛才那些話,不由得都惴惴然,不知他有什麼責備的話要說。

「現在外間有很多人在說話,說得什麼,朕也知道,也無意追究這些人。朕知道,這些人雖都是為國讜論,卻也難免因隔閡之故,怕是連隔靴搔癢的作用都起不到。本來,在這件事上,朕滿可以乾綱獨斷,只是臣民忠君之心,拳拳至意,朕才把這件事擺到案頭,開誠布公,由我等君臣共商國是。」

「……若說現今的朝堂,如雍乾盛世,海內富足,可以閉關自守,封樁庫不提,戶部就經常有三四千萬兩的銀子存在庫里,也不用什麼洋稅、關稅,各路的軍費也不必發愁,若是夷人不肯就範,我天朝大可以不與彼邦往來。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用你們說,朕就第一時間把英夷提出進城的公文扔到金水河里去!」

「君憂臣辱,臣等不能上抒睿憂,請皇上責罰。」

「哎!你們都起來。」年輕的皇帝胡亂的一擺手,讓眾人都站了起來。他又說︰「杜師傅,局外人不諒,你是局內人,應該深知其中甘苦吧?你說,如今的形式,可有一于此的嗎?」

這本來是無需問得的,不過皇帝發問,明知其故也不得不恭恭敬敬的回答︰「沒有。」

孫瑞珍唱名而入,正好,皇帝說到最後幾句話︰「那不就是了。」他說︰「杜師傅,你是先皇為朕挑選的師傅,總要體諒朕的苦衷才是的啊!」

擺擺手,示意杜受田站在一邊︰「哦,禮尚回來了?」

「是!臣恭請皇上聖安。」

「起來吧。我們正在議事。英夷前來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

「是,臣知道。」孫瑞珍說︰「臣以為,皇上上年有旨,準予英人到大沽口外海停泊,向有司投遞文書,今日英人前來,我天朝自當話復前言,派人到天津,與英人接洽。就進城之後行禮一節,與英人交涉。」

「這件事朕剛才和大家已經商議過了,你身為禮尚,又是兼著理藩院的差事,和英人上一次的交涉你做得不錯,這一次,還得是由你辛苦一趟啊。」

「是。臣身為禮尚,與英人交涉,本是分內之責,臣也當與同僚互相砥礪,使事無扦格,上可抒睿憂,下可使各方妥當。」孫瑞珍撩起袍服跪了下來,聲音中滿是疲倦之意︰「只不過臣素性拘迂,洋務也很不熟悉,此番赴大沽口與英人磋商一事,還請皇上另選賢能,……」

皇帝呆了半晌,迷惑的眨眨眼︰「上一次你去江寧,不是做得挺好的嗎?這一次怎麼又不願意去了呢?」

「臣並非不願意去,只是臣性子憨直,生恐與英人相會之時,過于莽切,于正事全無裨益,傷了皇上識人之明。」

皇帝的火氣猛的升騰而起!剛才和杜受田的一番話說得他舌焦唇敝,想不到孫瑞珍居然在自己面前請辭差事?用手隨意的在下面一指︰「你們也都听見他的話了,你們說說。」

祈雋藻等人听得清清楚楚,心中很是覺得好笑。不過他身為理學大家,心中深以孫瑞珍的話為然,也就不好對孫瑞珍請辭的話有什麼表示。不過,周祖培卻不是這樣想。左右看看,見無人應答,他越眾而出,慢條斯理的說道︰「回皇上話,臣以為此番辦差,原是借重孫大人的老成宿望,為後輩倡導,做出一個上下一心,對英人入城以禮相待的樣子來。孫大人是朝廷重臣,一些和英人交涉的細節正要他決大疑、定大策。除非孫大人覺得請英人進城壓根兒就不該商討!不然,說什麼也不應辭這個差使!」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