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101節 雷霆震怒

作者 ︰ 嵩山坳

第101節雷霆震怒

等到過了幾年,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撫,不巧的是,他的母親病故,要回鄉守制。其時正是浙江海塘大工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更加是王亶望撈錢的大好機會,便上章砌詞說,自己是海塘工程經手人,如今工程未了,自請治喪百日,自備資斧,在海塘專辦工程,上報國恩。稍盡犬馬之忱雲雲。

王亶望在朝中ji 好甚多,人人都願意為他說話,終于,乾隆答應了條陳中所奏,一方面派王亶望在浙江料理海塘公務,一方面又派了新任浙江巡撫叫李質穎的,到浙省去,準備一旦李質穎能夠熟悉海塘建設種種事物,就打發王亶望回山西老家守制。

李質穎是內務府出身,從安徽巡撫調任廣東,再改調浙江,能力出眾,素為乾隆所信任。等他到了浙江,和王亶望發生了很激烈的沖突。

他本人根本就不同意造海塘,原有海塘內中土塘,外面是用木柴構注的柴塘,是為捍衛海的第二重防護,每年要花很多銀子維護、修理。如今還好好的,又何必再花銀子,另築一道防線?

兩個人互相鑿枘,最後官司打到了御前,皇帝沒辦法,只好把李質穎叫回北京,當面詢問,問及王亶望,李質穎說,王亶望的家眷居然沒有回原籍,而是在浙江任上!

這一下就糟糕了,王亶望奪情而起,猶有可說,他的家眷居然也不會山西原籍守制、以盡私情,如何解釋?乾隆命人徹查,最後真相大白,下旨將其革職,卻仍然留在海塘任上,等到工程結束之後,再做論處——據說,是和珅在其中使了很大的力氣。

到了第二年,又出了一件事,甘肅新舊回子派別之爭,越演越烈,甘肅發生了動省城蘭州也有不保之勢,皇帝讓阿桂領人去平息,從西安經寶j ,沿途都有軍報,等到到了甘肅,軍報中有,「連日大雨,行軍受阻,」的話,引起了乾隆的懷疑。怎麼甘肅連年有旱災,就只有今年多雨呢?

命阿桂順路徹查,這一下,王亶望的把戲全部被揭穿了。縲紲龍道,押回京中刑部,杭州和原籍山西平陽的老家,都給抄了。

甘肅冒賑案的案情太重大了,折騰了一年多方始結案,王亶望不提,甘肅省內無一州縣官不被牽連在內,其中貪墨銀子超過兩萬兩的,合計二十二人,一律被處死!

其余的官員也絲毫沒有放過,全部被貶職、撤職、查辦。這件事為乾隆看做是︰‘天下奇貪。’

肅順最愛听李慈銘幾個說起這種前朝故事,今天在這里,給他把這件事拿了出來。吳衍兩個回憶前情,雖然事體不一,但其過程卻是未必不能作為參詳的——省內各府,也有一定的治理權限,就如同是這種糧米售賣弊政,便是上下勾結一氣,行文巡撫衙之後試行的——從這樣的角度來說,說是下面的人沆瀣一氣,蒙蔽主官,也未嘗一點道理也沒有。

只不過,以一省巡撫,通劾屬員,終究是關礙極大的事情,不提朝廷是不是會為了他的一紙彈章,遍落屬員,只是這份不能與人為善的做法,就大可為人詬病。想不到肅順的心腸居然如此狠毒?吳衍和晏端書心中如是想著。

而且這樣一來的話,兩個人即便能夠逃月兌出去,卻也落得一個千秋的罵名,再也無法在仕途上有任何登進了!

肅順也不著急催促,只是微微一笑,「二位以為如何?」

吳衍尷尬的笑了一笑,「大人之言,實在令老夫驚駭莫名,此事事關重大,請容老夫下去後,和人商議一番,可好?」

「好,怎麼不好?」肅順笑著說道,隨即又像想起來什麼似的,問道,「哦,還有一件事?」

「請大人示下。」

「你府中的那個蔡斌啊,我看他倒是個知情識趣的,上一次連夜趨行數百里,行文澤州府,更顯見其人不辭辛勞,勇于任事。」

吳衍一听便明白了,「大人肯抬舉他,是蔡斌的福氣,更是老夫的榮光。來人,傳蔡斌!」

把蔡斌傳到堂上,和他說過,蔡斌心中大喜,肅順做事關注細節,極會拉攏人心,比之吳衍粗枝大葉,只知道自家貪賄,不顧下人,不知道要好上多少;但自家不好給人留一個‘蟬曳殘聲過別枝’的印象,當下說道,「大人,您不要小的了嗎?」

「這是什麼話?肅大人抬舉你,又與你主從相得,以後到了大人的下,要多多听大人的調遣,明白了嗎?」

蔡斌心滿意得的點點頭,起身轉頭,面向肅順又跪了下去,「卑職見過肅大人!」

「起來,起來。」肅順嘻嘻笑著,讓他起身,免不得又撫慰幾句。吳衍和晏端書看看差不多了,二度請肅順到堂上飲宴,賓主盡歡而散,不提。

十一月二十二日,潘祖蔭和翁同龢兩個人到了太原府,在城外的接官廳請過聖安,將二人迎入巡撫衙潘祖蔭面南而立,「有上諭,著吳衍並山西闔省官員跪听。」

「臣吳衍衍、晏端書、和端、廉敬幾個輕打馬蹄袖,跪了下去,肅順和朱光第、彭y 麟幾個站在一邊,垂手肅立。

「查,山西一省,自咸豐四年起,前任致仕巡撫陳士枚等以ji n宄手段,盜賣年內所收新鮮糧米,更以‘以新代舊’之名,蒙蔽朝廷,哄騙百姓,罪行昭彰,實不堪問。日前有山西巡撫吳衍等奏陳,省內糧米虧空,實為下屬各府,若干疲滑頹廢屬員上下勾結所為,該員辯稱,于任上並不知情。純屬無辜為人牽連在內。」

「……朕夤夜思之,吳衍身為一省巡撫,于治下百員本有匡正驅邪之責,然所見奏折,該員全無半點知曉,實屬愚鈍之極。旨到之日,著免去吳衍、晏端書、和端、廉敬一切差事,以白身為欽差大臣前驅,認真辦理、詳細查明省內糧米虧空一案,待案情問明,命欽差大臣潘祖蔭,將該案中一切人等,悉數帶回京中。欽此!」

「臣等領旨、謝恩!」吳衍踫了幾個響頭,跪在地上等候著。翁同龢在一邊揮手示意,有听差過來,摘去幾個人的頂戴花翎,又將朝珠取下,歸總放在一邊,不提。

傳完了旨意,潘祖蔭收起上諭,上前幾步,將眾人逐一扶起,「列位大人請起。」笑著向肅順幾個人打過招呼,隨即說道,「列位大人,學生草茅新進,種種得罪之處,還請列位大人不要見怪啊。」

「那里,犯官以往種種,正如皇上上諭中所說,不堪垂問。日後辦理差事,還要請伯寅小兄多多擔待呢。」

「山西一案,皇上無比重視,這一次我二人東來,路上有天使傳旨,責令我和叔平兄此來,一定要做到勿枉勿縱,將此案辦成鐵案。有罪的,自然有朝廷律法相繩;無罪的,也要還其一個清清白白。」他停了一下,又說道,「哦,皇上上諭中還說,要將省內貪墨官吏,往來合作倒賣糧米的各家商戶,逐一查清,明知是糧倉所儲,仍自為利藪而不顧朝廷正用的,也要按律定罪。」

「那是,那是。」

肅順看場面有些發僵,在一旁 話道,「今天時辰正好,加以杏簪兄、雪琴兄也是初初履任,不如先不必談公事,只說友情?」

眾人之中,吳衍等不提,朱光第和彭y 麟久歷外省,人情稔熟,也感覺氣氛不是很對頭,如今官司尚未正式開始,要是彼此就鬧出什麼不愉快來,自己二人初來乍到,固然是不懼,但于日後就不利了,當下在一邊持一番,延請各位入席。

潘祖蔭和翁同龢兩個人任職陝西學政,翁同龢出京之前,還領有密旨︰皇帝始終放不下四省的災情以及糧食存儲的情況,山東、河南兩地,終究是距離北京不遠,還比較容易遙制,陝、晉二省就比較難以措手了。特別是這兩處民風悍野,一旦出事,就是了不得的大災禍。故而命他到陝西之後,順便查探一番——下去他是做不到的,只能是在鄉試完結,學子拜的時候,認真詢問幾句。得到的消息大好,陝西省于糧米入倉,此番遭遇旱災之後放賑一事上,做的條理分明,沒有半點可為人攻訐之處。

翁同龢心中很高興,卻沒有想到,陝西的差事未畢,突然從京中發來上諭,讓二人以欽差大臣之尊,到山西去,會同肅順、朱光第、彭y 麟幾個人辦理省內倒賣官糧一事!一路行來,消息不斷報來︰奕為皇帝圈禁在府中,山西巡撫吳衍參劾闔省上下僚員,皇帝驚怒之下,又不好只以肅順所上的兩份奏折而輕易痛下辣手,沒奈何,只好讓這兩個人到省之後,認真辦差,省內其他官員不必提,倒是吳衍幾個人的話,皇帝根本就信不過,一定要把這件事查個河清見魚不可!

從十一月二十三日起,潘祖蔭、翁同龢會同一省臬司的彭y 麟坐鎮按察使司衙按照道路遠近,逐一將各府府、道一級衙的差員提至太原,詳細問案。同時,每一天的審理結果,聞訊過程及口供,都派折差齎送北京。

皇帝的案頭堆滿了來自山西的奏折,每日不斷呈送到來的奏折、卷宗讓他愈感惱火︰「自咸豐四年起,山西省內以陳士枚為首的一干官員,就開始倒賣官倉儲糧,下面的人都是死的嗎?數載以下,居然從無一人將這樣的敗行丑事奏報朝廷?養這樣一群混賬有什麼用?」

他用力一揮手,將案頭上堆積的紙張全數掃落,嚇得載垣幾個忙不迭的跪了下去,「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咸豐三年,朕東巡天津等地,當時對賽尚阿幾個人說,民以食為天,新建官倉儲糧,本是為了日後遭遇天災,朝廷能夠就近賑濟,不百姓有流離失所之苦的惠政,想不到,居然卻是給這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機?」皇帝越說越惱火,用力一拍御案,站了起來,「晉省所有官員,不必問有沒有罪,也不必問罪大罪小,一概就地免職!事後查清楚,凡是在此次案中,貪墨超過三千兩銀子的,一律斬立決!朕就不相信,煞不住這股歪風邪氣!」

翁心存大驚失趕忙踫頭,「皇上,可不能不分良莠,一概課以重法啊!」

「什麼叫良莠?朕說的話你沒听見?山西省內鬧出這樣大的事情,是多年來循序漸進的惡果,若是早有一個人出首,報知朝廷,也不至于會鬧到今天這麼大,這麼嚴重!你還說什麼良莠?晉省上下全是莠,何來的良?」

曾國藩跪行幾步,踫頭答說,「皇上,臣以為,州縣屬員,昧心而行,朝廷課以重法,無可厚非。但臣想,這其中有一些是與上官同流合污,自願下流;還有一些是畏懼情勢,不得不爾。這樣的官員總要分別對待,才好彰顯我皇上一體大公之聖心。再說,所有的人都裁撤下去,公務總也要有人做啊。」

「朕才不相信,沒有張屠戶,就吃帶豬了?」話是這樣說,皇帝的語氣卻也逐漸緩和了一些,「朕真是搞不懂,朝廷除俸祿之外,也有養廉銀子,飯食銀子,更不用提還有年節之中,來自同僚,下屬、學生的贄敬,難道還少了嗎?怎麼就這樣一個個的眼楮只盯著黃白之物了?」

壑難填。本是人心所想,皇上又何必為此動氣。」孫瑞珍說道,「皇上推行善政,更以聖人教化,德育四方,天下臣民無不感懷。臣以為,這天下得到官員,終究是好的居多,壞的佔少。只要皇上持之以恆,對犯法的官員痛加裁撤,日後沒有生存之基,自然的,天下詢詢大治,亦當可期矣。」

「……」皇帝的嘴巴張了張,有心駁斥他幾句,想到軍機處如今乏人矣,要是再當眾給孫瑞珍一個過不去,未免有礙他的清名,當下擺擺手,「山西一事,傳喻肅順,他在刑部呆過,律法應該比潘祖蔭幾個熟悉一些,別成天想著躲清閑,和潘祖蔭幾個一起,辦理案子。」

「喳。」

「還有,著刑部那邊認真會審陳士枚,這件事不能讓他及身而止。問問他,還有什麼人是和他通同作案的?要他一個一個都招認出來。實在不肯說的話,就像當年肅順在山東辦案那樣,不讓他睡覺,看他招不招!」

翁心存嘆了口氣,皇帝這樣說話,分明與刑部那一班酷吏無二了。只是知道他現在心情極壞,招惹不得,當下踫頭領旨,跪安而出。

望著幾個人出去,皇帝心中一片煩悶,手托著額頭,懶懶的不想動,耳邊听見腳步聲,也懶得理睬,過一會兒放下手抬眼看看,驚羽正自蹲在地上,收拾散落一地的文牘紙張,收攏做一堆,抱起來時,正和他雙目相對,nv孩兒羞怯的一笑,「皇上?」

「拿到里面來。」皇帝起身,進到內中,照例的拿起朱筆,開始在奏折上批寫了起來。

用過晚膳不久,諶福堂外有環佩之聲,是皇後駕到了,六福、楊三兒、驚羽幾個踫頭請安之聲不絕,皇後腳踩花盆底,進到暖閣中,「呦,主子爺暖閣中怎麼這麼涼?連個炭火盆也不給主子拿進來嗎?」

皇帝近來心火甚旺,本來有預備的炭盆,也給他命人端了出去,免得火上加火,燥出病來,聞言給她解釋了幾句,又讓人端進幾個來,給皇後取暖。夫妻隔著榻上的矮幾,面對面的坐著。

皇後說了幾句閑話,忽然話鋒一轉,提到了正經事上,「皇上,今兒個弟妹到我宮中來了。」

「是瓜爾佳氏嗎?」皇帝問道。

後點頭說道,「本來朝廷有祖制,政事是容不得臣妾 言過問的,只是,六叔終究是皇上的血親兄弟,便是有過錯,看在先皇的面子上,還是請皇上恕過他這一次吧?」

皇帝半晌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方始開口,「先皇臨終的時候,曾經面諭過朕,要朕好生對待自己的幾個兄弟,朕指天誓日,向他老人家保證,就是他們幾個犯了再大的過失,朕亦當保全一二。」說到這里,他停頓了片刻,深深地嘆了口氣,「秀兒,你知道嗎?若是換成是旁的人,只怕立刻下旨賜死,也是應有之道,只為他是朕的弟弟,不得不屈己如斯!可笑,曾國藩幾個還以為朕這樣做是為了保全朕之令名,朝廷的臉面呢!」

皇後陪著他嘆息幾聲,又問道,「那,皇上想怎麼辦呢?六叔今年還不到三十歲,就這樣荒廢一生嗎?」

皇帝一雙眉逐漸皺起,皇後這樣步步緊b ,令他著實不悅。口中說道,「秀兒,等明兒個,或者過幾天瓜爾佳氏再到你宮中的時候,你告訴她,朝廷賞罰之間,自有公斷,還輪不到她一個nv人家來過問!」

皇帝這樣說話,味道就非常不一般了。表面上是讓她傳上諭于恭王福晉,實際上更可以看做是對她的訓誡。皇後嚇了一跳,從榻上屈膝于地,跪了下來,「臣妾一時糊涂,請皇上恕罪。」

「朕今天有點累了,你先回宮去吧。」

夫妻兩個夜來敘話,卻不到半個時辰,皇帝就打發皇後回宮,在皇帝登基以來,這還是第一次,皇後不敢多言,又踫了個響頭,這才由內侍攙扶著,一路回宮去了。A!~!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