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眸子漸暗下來,深不可測的墨黑,窺不出情緒,聲音沒有絲毫溫度的,一字一句地說︰「兒臣,選,皇位!」
這話一出口,景帝也舒了口氣,還好他給出的是這個答案。
他一直以來看好這個兒子,有他少時的風範,定能繼承先皇和他的衣缽,帶領大漢走上強國之路。正是為此,他不惜劉榮一命,不惜殺掉周亞夫,也要為他鋪平道路,若他竟會為一女子放棄皇位,那也只能說明看走了眼了!
「既然你這樣選了,徹兒,」他的神情轉柔,「你是父皇最器重的兒子,父皇把所有為實現的理想全寄托在你身上了!朕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你好的。」
「兒臣知曉。」
「那好,娶陳阿嬌的事,以後休要再提!」
當景帝寬大的黑色冕服消失在東宮門外的時候,劉徹緊閉上雙眼,他仿佛听到自己心碎的聲音。
~~~~~~~~~~~~~~~~~~~~~~~~~~~~~~**********************~~~~~~~~~~~~~~~~~~~~~~~~~~~~~~~•~~~~
漪蘭殿
景帝止住守夜的侍婢,進了漪蘭殿的寢殿,便見王皇後獨自坐在窗前發呆,雖然已經不算年輕了,那背影卻依舊皎皎。
便柔聲道,「對著窗,也不怕著涼?」
王皇後一驚,忙要起身,景帝按住她的肩,不讓她起身,問︰「想什麼呢?」
王皇後心事重重,見問,便試探道︰「臣妾擔心徹兒,他」
景帝擺擺手,「你不必擔心,朕已經跟他聊過了!」
王皇後嘆了一聲,「阿嬌美麗聰慧,我是喜歡的。偏長公主似乎不中意我們徹兒似的」
王皇後想起這陣子館陶長公主若即若離的態度,心中不解,當年館陶與她明碼實價的交易,若不是她援手,也沒有她母子今日的地位。得人恩惠千年報,王皇後自知她要回報給長公主的便是太子妃之位,前兒阿嬌從堂邑回來,她已經開始惦記這事了,今日徹兒親自求婚,正合她心意,誰想到長公主竟似不樂見此事,反教她惴惴不安。
「哼,」景帝朗聲道,「誰敢不中意朕的兒子?」
「是朕不中意陳阿嬌罷了!」
王皇後的眸子剎時間陰了陰,轉瞬又恢復常態,「哦?」似有詢問之意。
景帝卻不理會,只說,「以後,你就不要操心陳阿嬌了,她的婚事跟徹兒無關!」
王皇後謙卑的應道,「是!臣妾遵旨!」
可是當晚,伺候景帝睡下之後,王皇後瞪著眼楮,思來想去,一夜難眠。想來想去,只是一件事︰為何景帝會不中意陳阿嬌!
一直以來,長公主都是最得太後和陛下恩寵的人了,能在陛下面前說的上話的也沒有幾人,就如那栗妃之事,便是因了長公主說了一句「怕栗妃會成為呂後第二!」
想來館陶是最了解陛下的人,難為他們二人今日的態度竟是出奇的一致,都似不喜劉徹和阿嬌的婚事,王皇後怎樣都想不明白!
但是王皇後知道,景帝和館陶的態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竇太後的態度!她自知自己身份卑微,無法成為兒子的後盾,人家是‘子以母貴’,而她則是‘母以子貴’!
竇太後權傾朝野,沒有她的支持,徹兒的未來堪憂,她一直期望通過與館陶聯姻,給徹兒找一個堅強的後盾,但是如今
看來她明日該去長樂宮請安了,順便探探竇太後的口風。
~~~~~~~~~~~~~~~~~~~~~~~~~~~~~~*******************************~~~~~~~~~~~~~~~~~~~~
@@@@@@@@@@@@@@@@@@@@@@@@@@@@@@@@@@@@@@@@@@@@@@@@@@@@@@@@@@@@@@@@@@@@@@@@@@@@@@@@@@@@@@@
仙兒一直覺得,景帝是一個心狠暴躁的人!!
支持論據
1、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立兄長劉仲之子劉濞為吳王。吳王劉濞開銅礦,鑄「半兩」錢,煮海鹽,設官市,免賦稅,于是吳國經濟迅速發展,劉濞的政治野心也開始滋生。文帝時,吳世子入朝,與皇太子劉啟(即景帝)博弈,因爭棋路發生爭執,皇太子抓起棋盤將吳世子砸死。太子因為一盤棋竟然打死了自己的嫡長子,而且一點沒有道歉的意思,這使劉濞大為惱火。當漢文帝派人將尸體運回吳國,吳王劉濞憤怒地說︰「天下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又將靈柩運回長安埋葬。再後來,吳楚七國叛亂,這件事情,也便是導火索吧?
2、七國之亂中,御史大夫晁錯建議削奪諸侯王的封地,吳王劉濞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七國之亂,景帝最後听了袁盎相信袁盎的話,表示「不愛一人以謝天下」,于是腰斬晁錯于東市,並殘酷地誅其九族。
3、景帝立了劉徹後,對權傾朝野的條侯周亞夫最不放心,又尋機處置了他。景帝後元元年(前143年),竟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周亞夫削職下獄。一代名將,5天不吃東西,最終嘔血冤死。逼死周亞夫與冤殺晁錯一樣,都說明景帝「寡恩忍殺」,慣于過河拆橋。
@@@@@@@@@@@@@@@
~~~听了男豬的回答,可別生氣哦~~~精彩的還在後頭呢~~~讓劉徹受點折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