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心計︰阿嬌皇後 桃之夭夭(2)【2000字~~】

作者 ︰ 林若仙

等劉徹的墨車到了堂邑侯府,太常趙禮早就在府邸大門外恭候。等劉徹一到,便有禮官引他下車立于大門之東,趙禮問︰「敢請事?」

劉徹說︰「奉制親迎太子妃。」

趙禮便引他入內,引導太子走進大門,到堂邑侯府的宗廟,執雁者跟從,堂邑侯陳午和館陶長公主劉嫖已在宗廟等候,開始舉行奠雁之禮。大雁按季節南飛北往,並且飛翔時排列成行,不失其節,就如女子應克盡婦道,尊上護幼,長幼有序。所以婚嫁之時,多用大雁成禮。

執雁者將雁呈上來,劉徹接過後,將此雁授予陳午,道︰「以此雁為禮,願聘陳氏阿嬌為太子妃,白頭不相離!」

陳午跪下接受大雁,起身後將雁交給侍從,劉徹再跪下向岳父、岳母叩拜。

知秋、知明,阿冉和阿菀這時護著阿嬌從閣樓出來,劉徹眸色深沉地看著自己的新娘,阿嬌面敷白妝,畫青黛眉,點絳唇,她的臉仿佛羊脂玉般地潔淨,臉頰卻有著桃花般艷麗的顏色。同樣穿著玄色深衣,紅色裙裾,紅色的交領上用金線繡著鳳凰圖案,打紅瓖玉的腰帶,青綬佩玉,婉轉婀娜,身姿卓越,容止沉靜優美,佩玉叮當作響,清脆悠揚。

阿嬌被引至父母的身邊等候訓示。她看到了她的夫君劉徹,身材頎長,容顏俊朗,風儀完美。

他看著他的眼神,沉靜而攝人,阿嬌的臉微微紅了。

這便是我的夫婿,這便是我的夫婿,他親自駕著墨車,來到我的家,迎娶我,做他的妻子。

這年她虛歲十五歲,即將及笄!

在這個光陰黯淡的黃昏里,阿嬌忽然有一種無可企及的幸福感流轉于心中,空氣里蕩漾的都是歡笑的味道。

館陶把她挺拔的身子挺得更加的直,阿嬌終究還是成為了太子妃,這是母親一直以來的願望。不過女兒嫁給了願意對她一心一意的男人,她總是安慰的。

相比于館陶的心滿意足,陳午這時的心情五味雜陳、復雜得很,他一直放不下阿嬌。阿嬌是館陶唯一的女兒,是竇太後唯一的外孫女、景帝唯一的外甥女。雖然只是翁主卻從小萬千寵愛在一身,高貴的出身決定了她高傲不羈的個性,雖然從小就在皇帝舅舅的未央見到了那麼多得寵失寵的先例,卻沒有讓她學會世故,反而對更加要求愛情的純粹,容不得半點雜質。這樣清高、不肯屈就的性格跟劉徹簡直是如出一轍。兩個如此相像的人就像兩只刺蝟,只有兩個人都收好自己的刺才不會傷著對方。他不像竇太後和館陶那麼的信心,不管他願不願意,阿嬌大婚的日子已經到來,他只有祝願女兒永遠像今天這般地幸福。

陳午勉強定下心神,對阿嬌說︰「戒之戒之,夙夜恪勤,毋或違命。」

館陶上前,為她束好衣帶,結上帨巾,告誡道︰「勉之勉之,爾父有訓,往承惟欽。」

阿嬌揖道,「敬諾。」

館陶微微勾起唇角,卻同時紅了眼眶。女兒終究要離開這個家,離開她的呵護了,過自己的一生了。

鼻中酸意漸盛,阿嬌拼命忍住。朦朧中感覺身邊的少年伸出他的手,執住自己的右手,微微一握,蕭然抬首,瞥見身前少年寬大的衣袖,貴重的黑錦面料,用同色絲線繡著暗紋,栩栩如生。

眸中淚意未散,阿嬌卻揚起自己的唇,心中歡喜。

劉徹,她在心中默默念著夫婿的名字,感覺他牽著自己行走。從今之後,這個名字,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阿嬌偷偷覷著自己的夫婿,他的手極暖,她甚至可以感覺的到他骨節的力量。只要這一雙手能夠一直這樣握著她的,她就不懼怕任何風雨。

「出來了,出來了。」身邊,侯府門外守候的人們小聲激動的喊聲,頭弁赤舄的劉徹執著玄衣纁裳的阿嬌走出侯府大門,從長階步下,行到彩車之前。

阿嬌的彩車與劉徹乘來的墨車同樣規制,寬敞大氣,唯一不同的是設了車帷。劉徹親自扶著阿嬌踏幾上車,步伐優雅端然,端坐于車中,車帷落下,遮住她清雅優美的容顏,眉眼之間,情意宛然,歡喜流瀉。

劉徹牽起衣擺登車,揚起鞭,口中輕輕斥了一聲「咄」,鞭子擊打在驅車的駟匹玄馬身上,駟馬齊鳴,揚蹄帶動彩車前行,車輪轉過三圈之後,太子將車繩交給御者,復又登上自己的墨車,驅車先行趕回漢宮。剎那間,馬聲嘶鳴,不再如來時的緩慢莊重,拉著墨車,向未央的方向疾行而去。

回宮的人馬更加浩蕩,為了阿嬌翁主的大婚,竇太後早在兩個月前就派遣了六十名宮人在堂邑侯府伺候,這些宮人將再隨大婚的隊伍一起進駐太子東宮。當然阿嬌並不缺少僕人,但這些作為竇太後親自教的心月復,賜給阿嬌做陪嫁,以示寵愛。而阿嬌的妝奩之盛,讓長安百姓瞠目結舌,當最先的嫁妝禮車進了皇城,最後一輛禮車還未啟程出侯府大門。看過這場婚禮的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日的繁華與熱鬧!

阿嬌坐在彩車內,隔著簾幕車外,暮色昏暗,不辨容顏,只依稀可見輪廓,裳服粗糙,以及黑壓壓的頭頂。心中莫名微微一頓。

恍若做了一場夢一般,不知當年,薄皇後是不是也若她今日一般。失神只是一瞬間,繼而一笑,阿嬌便把這荒唐的想法忘記了。

———————————————————————————————————————————————————————————————————————————————————————

查周制婚禮儀式查的吐血,不過倒也長了不少常識。

漢承周制,婚禮制度多半嚴格按照周制。不過也有一點點小的不同。簡單的說,這描寫的是周禮中三書六禮的親迎禮。

古時男家去女家迎親時,均在夜間。

也就是迎親的人均穿黑衣,車馬也用黑色。此俗與後世以白天迎親、穿紅色服飾的婚俗,迥然不同。

唐以前,婚禮雙方的衣裳都不是後世常見的大紅色。比如漢朝,用的就是玄衣纁裳。個人覺得,這樣子莊重肅穆些哦。

然後,所謂,蓋頭,扇子這些新娘遮蓋容顏的東西,都是後世出現的,蓋頭有數種說法,最早的說法是東漢,卻扇典故來自《世說新語》,是魏晉時事。西漢之時,新娘子是直接上彩車的。事實上,漢宣帝時才開放了賀婚。之前時代,婚禮不需要外人來祝賀,自然就不用遮掩新娘容顏。

先秦的婚禮,主要是精神意義上,對物質上要求不高。到了漢代,聘禮嫁妝奢華起來,據說,漢代皇帝聘後需支付聘金黃金兩萬斤。

至于後世那些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的,現在統統沒出現,沒出現。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媚心計︰阿嬌皇後最新章節 | 媚心計︰阿嬌皇後全文閱讀 | 媚心計︰阿嬌皇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