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吶,孫興入宮偷竊,觸犯大唐律例,即刻押入天牢,听候發落。」
御林軍押著孫興欲離開。
「皇上……」侯君集不甘心,這次明明可以治吳王恪謀反之罪,可皇帝卻草草了事。
「怎麼,侯君集,你還有事?」
太宗當然知道他什麼意思,他一直跟吳王李恪過不去。這次逮著機會了,一心想置他于死地。
翡翠玉釵,凌煙閣24功臣都知道它的秘密,現在吳王恪拿在手中,又出現在孫府,這謀反之罪是板上釘釘之事。
「可這是翡翠玉釵啊?是大隋的……」
「住口。」不等侯君集說完,太宗就打斷了他。
「侯君集,這是楊妃娘娘的頭飾,丟了,吳王恪找回來了,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看到皇帝有意袒護吳王恪,侯君集也無力再爭辯。
皇帝走到侯君集身邊,拍拍他的肩膀,「君集,你是一個軍人,一向嚴于利己,行事如軍規。可朕今天要告訴你一條,有時候也要得饒人處且饒人。」
太宗微笑著走了。
………………………………………………………
「侯大人,你說什麼?皇上把此事當成一般的盜竊案處理。」
長孫無忌府,此刻的長孫無忌正在家里等候吳王恪被抓的好消息。這會兒竟听到這麼一個與結果相違背的消息。
「看來皇上對吳王恪的寵愛不是一般的深。」侯君集嘆道。
「哼,皇上能寵愛他一時,也寵愛不了他一世。這件事不能就這麼完了。那個孫興現在被押在哪里?」
「正關在天牢,皇上已交大理寺審理此案。」
這麼一個扳倒吳王恪的好機會,長孫無忌怎麼會放過呢?
侯君集對吳王恪一直心存芥蒂,恨不得早日除掉吳王。
「長孫大人,這次可不能白白便宜了吳王。」
「當然不能,我說過皇上只能袒護他一時,不能袒護他一世。只要我們把這件事鬧大,弄得滿朝文武皆知,逼孫興承認他和吳王恪暗中勾結。我看皇上也救不了他。」
侯君集一听這是個好辦法,可怎麼讓孫興開口呢?
「這個孫興是條漢子,我們硬來,只會適得其反,我們只能利用他的軟肋。」
「軟肋?」侯君集似懂非懂,「長孫大人,你就別賣關子了,我侯某是個急性子。」
「孫興有一個舊相好,叫李婉清,此女是長安城有名的奇女子,雖出落風塵,卻善于舞文弄墨,結交風流雅士。下嫁孫興後,為孫興生一子,名奎。」
「這個孫興對這對母子極為寵愛,他在長安城郊外為她們母子建了一座紫竹林,並定期探望孫奎母子。只要我們把她們母子帶到孫興面前,用他兒子的性命威脅他……」
侯君集听完後,恍然大悟,「這果真是一個好計謀,天底下,哪一個父親願意親眼看到自己的兒子死在自己面前?」
「侯大人,你我都忌諱吳王恪,這是我們扳倒他最好的契機。」
「長孫大人,我侯君集一定會盡力協助大人。」
「好,侯大人,捉拿孫奎母子之事就交給你了,我負責聯絡百官,一起覲見皇上。」
……………………………………………………
幾個月來,太宗是第一次踏進楊妃宮中。
早上起來,楊妃娘娘梳洗一番就在宮中念佛,這是她每日的必修課。
皇帝輕輕地走向她,像一位忠實听眾一樣安靜地站在她背後。楊妃還像當年那樣,美得出眾,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玉女形象。果然是帝世之冑,宮中任何一個妃子都不能與她相提並論。
吉兒啊吉兒,朕當年說今生只愛你一人,可朕負了你,後宮佳麗三千,朕很少來你宮中探望,你沒有絲毫怨言。朕登基時,曾許諾,要封你為皇後,文武百官反對,朕只好立長孫氏為後。
你為了朕生下了恪兒,那個文韜武略,長得最像朕的兒子,朕曾說,這才是大唐的儲君。
你慌忙地跪到朕面前說,你只希望恪兒平庸地度過此生。
天下哪一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優秀,出人頭地。可你不一樣,你希望恪兒資質平平,一生碌碌無為。
而我們的恪兒特別爭氣,諳熟兵書,具經國濟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