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只要王爺一句話,隋朝舊部一定會听候您的調遣,臣等願為王爺效犬馬之力。」
李恪以前不明白朝臣為什麼處處反對他,現在他明白了,看似平靜的大唐,其實暗涌著一陣陣波瀾,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他下意識到這隊人馬不但不會幫自己,更會把自己送上絕路,他是大唐皇子,也是大隋的外孫。他絕對不會反唐,更不會用武力去爭取皇位。
「孫興,你們的忠誠,本王明白,你帶著你的人趕緊離開這里。記住,已經沒有大隋了,現在是大唐,你們也是大唐的子民,要忠于大唐。」
「不,王爺,臣等在先皇靈前立下重誓,一定要助您登上皇位,只有您才是真正的天子。」
李恪是想入主東宮,成為太宗的繼承人。但是他根本不想靠什麼隋朝舊部的名義上位,他要靠他的文韜武略,讓滿朝文武臣服他。
「孫興,隋朝舊部根本不可與大唐抗衡,我父皇是一位仁義之君,是大唐子民的福音。現在大唐國力蒸蒸日上,難道你還想經歷一次亂世嗎?」
「王爺,臣只是想助王爺一臂之力。」
「本王要入主東宮,要靠自己的實力,你懂嗎?你現在偷了翡翠玉釵,很快就有人會查到這里。到時你不但自身難保,還會連累本王。」
「王爺,這……」
「帶著你的人離開這里,以後永遠也不許在長安城出現。不要再說復國之事,你是大唐的子民,要安安分分地做大唐的子民。」
李恪拿回那支翡翠玉釵,「這是我母後的東西,它只是一個裝飾品,知道嗎?以後不要提起它。」
「王爺,臣等不甘心啊……」孫興跪在李恪面前。
「孫興,你不是說對本王惟命是從嗎?那本王的命令,你是不是該听呢?」
李恪一句話堵得孫興無話可說。
「你們對隋煬帝的忠心,本王明白。本王現在要告訴你,本王是大唐的皇子,是唐太宗的兒子,與大隋毫無瓜葛,你明白嗎?」
「王爺……」
李恪上前扶起孫興,「本王素來尊重重情重義之士,謝謝你對本王的忠心,我和母後都會感激你的。但是你一定要忘了此事,不許再來找本王。」
孫興心有不甘,但李恪的命令,他只得遵從。
李恪舒了一口氣,「時候不早了,本王也該回去了,孫興,保重。」
……………………………………………………
正當李恪準備出孫興府時,一群來勢洶洶的御林軍把他們團團圍住,為首的將領便是侯君集。
皇帝正從他們身後緩緩走出來,「恪兒,你好大的膽子。」
太宗說著這句話,滿月復地失望,沒想到他的兒子會在這里出現,讓自己抓了個現行。
「父皇……」
「李恪,你竟然會在這里出現。」太宗的語氣加重了。
听到這,李恪明白了十分,再望一眼侯君集,看到他得意的表情。
李恪在心里「哼」了一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向太宗下跪,「父皇,兒臣沒有,兒臣只是想要回母後的東西。」
那支翡翠玉釵正握在李恪手里,隋朝的兵符,帝王的物品。恪握在手中,太宗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執掌大唐的兵權,南征北戰,這孩子多像自己。
太宗跟楊妃娘娘夫妻多年,楊妃手中有翡翠玉釵,他還不清楚嗎?
當年,在洛宮,太宗抱楊妃上馬的那一刻,就看到了那個執掌大隋兵權的翡翠玉釵正插在楊妃頭上。
那個飽受戰亂的大隋公主如一只溫順的小貓一樣匍匐在太宗懷中。她楚楚可憐的樣子,讓太宗心疼。
他也曾懷疑過楊妃,懷疑她故意接近自己,蓄意匡扶大隋,也曾試探過楊妃。但楊妃清心寡欲,對前朝沒有絲毫地惋惜,有的只是對自己父母的思念。也從不在人面前提起自己是大隋的公主,甚至處處阻撓恪兒當太子。
當日,楊妃宮中失竊,只丟了翡翠玉釵,太宗就覺得奇怪。如果真是恪所為,楊妃又豈會告訴朕,丟的是翡翠玉釵。況且,楊妃根本不知道翡翠玉釵是兵符。
好一個吳王恪謀反,太宗算是明白了。
他比誰都清楚,吳王恪謀反,最得意的會是誰?自古一個謀反的皇子就沒有再翻身的機會。
如今,這件事只能秘密處理。
謀反,這兩個字,決不能從一個帝王口中說出。一旦說出,就等于判吳王恪死刑。自己的這個兒子,自己還不清楚,雖然恃才傲物,但絕不願意靠謀反登上皇位。
「這麼說,入宮偷竊的人就是孫興。」
孫興一看情況不妙,只得站出來,「皇上,是小人,小人生活窮困,無以為業,只得靠偷竊維持生計,還望皇上開恩。」
李恪看著孫興,這個孫興難道不知道?偷竊皇妃之物是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