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定的武力作為基礎,做事就可以大膽一些了。
那麼,制造出超越這個時代,容易大規模生產的武器,就成為了黃復華的當務之急。有了便攜時空門,比起絕大多數的穿越者,這事就變得相對簡單了。當然,和起點小說《迷失在一六二九》里的那一堆牛人相比,還是很有距離的。
想到武器,第一個浮現在黃復華腦海里的,就是燃燒彈了。這個在現代西方社會示威騷亂活動中頻繁出現的玩意,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只要從現代帶回一些汽油,用空玻璃酒瓶或是大明朝的瓦罐作為容器,倒入適量汽油,加上白糖之類的物質增加黏附性,封好口子,插入易燃的棉條等做為導火索,簡單又實用的燃燒彈就成功了。
這樣的燃燒彈在公元十七世紀,全世界都普遍使用木質輪船的背景下,無疑是海洋近戰的絕對王牌。
而且,十斤汽油加上明朝時空的一些油料,就足夠制造100枚燃燒彈了,其他的東西也都是可以在大明量產的物品。至于平時汽油的安全儲存,過一陣子黃復華完全可以把塑料瓶和塑料桶帶回大明使用。
想到這里,黃復華打心眼里感謝打火機這個小物品的發明。有了打火機,點火是既方便又安全,在海上只要不是狂風暴雨,肯定能打著火。而自己大批量買打火機,估計一個也就一毛多,成本極小。
燃燒彈雖好,不過因為易揮發等問題,這東西不適合預先做好並安全地隨身攜帶。要對付不久的將來就要遇到的滿清韃子和洋鬼子們,先進的管狀火槍是必須要有的。
不管什麼槍,都要用子彈。子彈里的核心部分無疑是火藥。不論是為了在現代保持低調的需要,還是從大明時代的技術可行性分析,黃復華的最佳選擇就是搞黑火藥。當然,少量地采用其他合適成分,提高一下火藥的威力,還是必要的。
網上對于黑火藥的介紹那是十分的齊全。比如,「黑火藥根據含炭量及使用不同炭化度的木炭而呈現黑色或灰色。由于用途的不同,可采用粉狀藥及不同大小形狀的粒狀藥,導火索一般采用粉狀藥。黑火藥由于它的制造原料具有吸濕性,因此其本身也具有吸濕性。黑火藥吸濕的速度和程度,既取決于黑火藥的組成,也與環境溫、濕度有關。這是由于**本身就有吸濕性,而木炭也起了重要作用,木炭的比表面大,對氣體的吸附能力強。」
黑火藥是化學性質較安定的物質的混合物,故它的化學性質安定,在較干燥的條件下長期貯存而不變質。也不易與金屬發生作用。當溫度高至70℃以上時會由于硫的少量揮發而改變黑火藥的組成。
各種用途的黑火藥的最佳配比網上都介紹得明白,比如,發射用藥為供槍炮彈丸的發射使用,配比範圍如下︰**74~78%,木炭12~16%,硫8~10%。
三種原料硝石,硫磺和木炭都不難搞到。硝石,開始時直接從現代帶就行,以後或者拿下富產硝石的地方,再或者搞土法制硝也不困難。硫磺,在中藥里早就被廣泛應用。至于木炭,崇明島就不缺木頭資源。當然,中藥硫磺和普通木炭可不能直接用于制造黑火藥,不過網上各種加工方法都介紹得很清楚。
就算在開始的時候全部從現代帶合適的硝石和硫磺,以每發要十克黑火藥計算,只要帶回十公斤合適比例的硝石和硫磺,就足夠制造一千多發子彈之用。
至于黑火藥的威力,黃復華掌握著最佳配比,又知道濕制之法,絕對可以把黑火藥的威力提到最高。黑火藥自身的威力也不錯,直到三百年後,缺乏戰爭資源的八路軍都用黑火藥來復裝子彈呢。而且,黃復華可以在黑火藥里添加少量合適的其它成分提升其威力。
子彈的形狀和裝填方式也是發揮火槍性能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時代都是從前面裝彈。士兵先倒入一些火藥,然後塞入圓形的鉛丸,用通條搗實,然後通過火門或用火繩等點燃擊發。黃復華參考了網上的詳細資料,最終確定,歷史上的後裝紙殼米尼彈,確實是早期穿越者或是時空旅行者的最佳選擇,既經濟又簡單。
黃復華做的米尼彈,前頭是圓錐形的彈頭,外面用銅做,再灌上鉛。彈頭實際上有兩層,防水的油紙卷成的圓柱筒正好插在中間,裝好定量的火藥後,封好後端。
這樣,外形很象現代子彈的紙殼米尼彈就做好了。這種子彈使得後裝的方式成為可能,當然采用前端裝彈也可以。
槍管,由于黃復華可以在現代很方便地買到無縫鋼管,與大多數穿越者為此焦頭爛額相比,這反而是黃復華最容易解決的事情。當然,直膛線和螺紋膛線,黃復華暫時是解決不了,只能放棄了。
槍管密接外螺紋的槍機,在射擊時使火藥氣體不能向後面泄漏,這可以增大子彈的活力和初速,提高命中精度和侵徹力。
如此簡易的結構,決定了這種槍並不能采用諸如燧發等復雜的方式。因為,光憑自己一個人,黃復華無法按照網上的照片資料制造出一整套燧發擊發裝置。在大明朝的崇明鄉下,這樣復雜的構件生產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至于在現代找別人做更不合適,沒準還沒做好一套,警察就找上門了。
在研究了整個槍械發展史後,黃復華暫時還是采用了火門的擊發方式。在槍管後端靠近槍機的右端鑽個小孔,槍管的外部上方有個小凸起,以防風雨,這就是黃氏火槍的火門。
要發射時,從火門處先用鐵絲刺破米尼彈,再把藥捻從火門插入,點火即可。將來,使用便宜可靠的二十一世紀的產品——一次性打火機,火門擊發方式的許多缺點都消失了。
從點燃露出信管的藥捻,到子彈發射,大概有五到六秒的延時,足夠火槍手雙手持槍瞄準目標了。
至于槍柄等木工活,還有準星,照門之類的瞄準裝置等附件,就不值一提了,黃復華完全可以分包給村里的木匠和鄰村的鐵匠。
另外,黃復華搞到一些如木螺釘之類的小東西,自己最後組裝槍支,那也是小菜一碟。
最後,定型的崇明1630式火槍全長約一米二,槍管長度約80厘米,采用18毫米的子彈,槍重約三點六公斤。采用的紙殼米尼彈每發全重約25克,火藥重量約為八克。因為是采用黑火藥,免不了槍管內會留點殘余,通條還是少不了的。
這種火槍最大的射程在一百五十米開外,六十米內能擊穿具有重甲防護的敵人。精度也還行,八十米左右以內的距離,對準人形靶子的胸部中心,命中靶子的概率也在九成以上。當然,這些都是在日後正式試槍和校準槍支的時候才能得到的數據。
這種火槍,一般人稍加訓練,每兩分鐘就能打出三發,熟練的高手每分鐘能打出兩發,甚至兩分鐘五發。
使用這種火槍的步兵對于弓箭手已經有了很大的優勢。
一名弓箭手,準頭上做到百步穿楊已屬不易,即有效射程七八十米。就算配以硬弓,弓箭手的最大射程也就一百五十步到兩百步,再遠,就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了。而且,弓箭手的體力消耗很大,一分鐘射出兩三箭已算不錯,一輪射個七八箭之後起碼要休息個小半天,胳膊才能恢復有勁。
就是論到對于氣候的適應性,崇明1630式火槍也不賴,陰雨天也能用。而弓弦在潮濕天氣一樣很受影響,在大雨天也一樣無法使用。
有了長管火槍的經驗,手槍的制造就容易了。1630式手槍采用和步槍一樣的子彈和口徑,槍管長度約250毫米,也是火門點火。不過,前後都可以裝彈或者前裝,槍管後端用螺紋密封或直接封住。同時,受明朝三眼銃的啟發,有些手槍也是三眼手槍,可以連射三發。
這種手槍的最大射程超過了六十米,在四十米內殺傷力巨大,三十米左右的精度很高,對準人形目標幾乎十發九中。
有了管狀火器,還有一個大殺器自然不可或缺,那就是手榴彈。
手榴彈是一種簡單實用,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敵方車輛和工事。
最後定型的手榴彈彈徑60毫米,全彈長度約為120毫米,裝黑火藥40克,全彈重量約為一斤。手榴彈的彈體用生鐵,引信還是用導火索。引信外部有個安全保護蓋,也能防止受潮。
通過分解工序,叫村里的木工,鄰村的鐵匠等加工彈殼,槍托等部件,又從現代購買了硝石,硫磺等原料和坩堝,篩子等許多工具,在大明和現代兩邊辛勤勞動,到了1630年的八月中旬,黃復華已經秘密地制造出長槍十支,單管手槍十把,三眼手槍兩把,子彈五百發,手榴彈五十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