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零五章 自力更生(1)

作者 ︰ 水飛雲

齊之洋的感嘆立刻化作了藍海國的實際行動……

藍海國根本不提再次進攻拉克沙群島的事情,只是派遣戰艦駐扎在索科特拉島。這讓**和英國大為著急,盟軍的運輸線雖然打通了,但是拉克沙群島的日軍隨時都有可能襲擊前往孟買的運輸船隊。本來在藍海國打通印度洋通道之前,缺乏補給和裝備的英軍基本上已經是山窮水盡。在藍海國的那隊擊敗日軍第三艦隊後,英軍駐扎在印度的部隊的補給剛剛好轉。不過面對日軍凶猛的進攻,英軍的防線還是岌岌可危。美英**都希望藍海國在印度洋上繼續進攻。緩解日軍進攻的壓力。

但此時的藍海國已經從英美之間的電文以及****對待提供生產線和相關設備的限制中,感受到了美英對待本國的政策。當然後世海軍飽受**海軍壓制的感覺,也是來到這個異時空的齊之洋骨子里反感美英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這次藍海既沒有提出援助要求,也沒有積極地做出進一步收復東南亞的舉動。

5月13日,馬飛正在與來訪的英國東方艦隊聯絡官威廉上校會面時,很遺憾的表示︰「藍海國目前的經濟已經長期處于停滯階段,藍海國缺乏飛機、大炮,甚至是戰艦必須的燃油,根本沒有力量再進一步進攻拉克沙群島。雖然盟軍也提供了不少物資援助。但是遠遠跟不上戰爭的消耗。而且,如果完全依靠盟軍的援助,一旦海運出現問題,藍海國將面臨駐印度英軍在43年的局面。所以,藍海準備自力更生,建設工業和相關產業,積累物資,然後繼續與日軍作戰。」

這段話被原封不動的傳回了英國和**。英美的政客們誰都明白,這位藍海國的外交官馬飛正上校話里的含義。藍海國這是對盟國限制其獲得工業生產能力和先進科技的不滿,藍海國希望建設自己的工業基礎,滿足戰爭的需要,而不是一味的尋求盟軍的物資支援。但是美英政客們更加堅定了限制藍海的想法。

藍海國的這個說法其實這也是一個借口。此時的藍海國其實真的還沒有什麼能力繼續作戰。日軍回縮到東南亞。在東南亞各國上有日軍的諸多基地、飛機場。空軍,無疑是藍海軍隊的弱項。在東南亞海域作戰,如果沒有制空權,那麼90%的可能性都是失敗。更別說,日軍陸軍在東南亞各地都駐扎有重兵。這也是藍海國的陸軍很難有所作為的原因。所以,藍海國只有等待,等待盟軍武裝重慶**的軍隊,這樣,藍海的軍隊才能和重慶的軍隊在人數上和裝備上與日軍拉平,才能擊敗東南亞的日軍。齊之洋並不喜歡蔣偉人的那一套,不計官兵的死傷數量。藍海國的人口太有限了。何況來自後世的這些藍海國高官們早就在後世都學會了人命值錢的這個道理。絕對不會拿自己的手下去和裝備精良的日軍死磕。

其實在藍海國高層的想法中,骨子里還是有這麼一種想法。憑借自己帶來的科技知識。就算日軍擊敗了英軍佔領了印度東部又如何?就算德軍戰敗了美軍和英軍那又怎麼樣?以後世**的強大的實力都無法統治世界。更何況德國和**這種人口和資源都不足的國家。只要自己有一段時間的發展。發展先進科技。那麼這個世界就是我們華人的世界。

而藍海之所以進行心島海戰,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日軍在印度洋上妨礙了自己進行移民大計!

現在英美已經開始限制自己的國度,藍海國也沒有必要這麼替你們賣命,就讓你們嘗嘗歐戰失敗的苦果。嘗嘗丟失印度東部的苦果。這是齊之洋和幾個藍海國上校的共同心聲,也許是後世的敵對心理影響到了這個時空。這幾位都不由自主的把**、英國當做**之外的最大敵人。

藍海國的按兵不動,這使得美、英、重慶**都很著急。但是他們都沒有能力進攻拉克沙群島,日軍第三艦隊雖然戰敗。但是第三艦隊的殘部和其第九艦隊還有近12艘驅逐艦和三艘輕巡洋艦。沒有空軍掩護,英軍在蒙巴薩的東方艦隊無法靠近拉克沙群島,更何況英軍根本沒有登陸部隊。隨著拉克沙群島日軍驅逐艦的不斷襲擊盟軍的運輸艦隊。英美兩國終于坐不住了。

5月22日,**助理國務卿文森特隨運輸艦隊訪問藍海國。齊之洋在新京市會見了**的特使。本來齊之洋也是對這次訪問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能改變限制藍海發展的既定方針。但是對方只是催促藍海國艦隊出擊,要求盡快佔領拉克沙群島。雖然承諾提供武器彈藥和燃料。但是對于藍海國提出的援助煉油廠設備和水電站設備並不同意,甚至對藍海國購買這些裝備都未進行正面的答復。這讓齊之洋徹底明白了**的想法。所以齊之洋也只是漫天扯了一會盟國之間合作的事項,根本不提進攻的時間。會見時間快結束時,陪同齊之洋會見的馬飛正向文森特提供了一份清單。這份清單是藍海國佔領拉克沙群島需要的物資。**特使看到這份清單,大吃一驚。也不顧理解,抬頭就問齊之洋︰「齊上校,我真不知道攻擊拉克沙群島還需要三個標配裝甲營?」

「嘿嘿,特使先生,進拉克沙群島駐守有日軍兩個大隊的士兵,而且日軍作戰很頑強。以前在其他島嶼登陸,我們都損失了大量的子弟兵。考慮到我國的人口數量不多,所以只好用機械化部隊來減少損失。還有貴國也不願意賣給我們生產線和相關的技術,我們生產不了這些東西,那只好多要點,防備日軍的反攻啊。」馬飛正皮笑肉不笑的說道。

「這,這可是200輛坦克,你們真敢要……」文森特低低的嘟囔了一句。嘟囔完,**特使不再說話。此次前來,****的底線就是物資和裝備都可以同意。但是涉及生產線、生產技術決不能同意。為了盡快的打掉拉克沙群島的威脅。文森特咬著牙同意了。

齊之洋和馬飛正都知道,只要打開拉克沙群島,**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按照原歷史的步伐,不斷的武裝重慶**的軍隊,對日軍作戰。而且在海上,**已經建造了大批正規航母和護航航母、戰艦和飛機,到44年下半年。**就將是已經是全副武裝了,無論陸軍還是海軍,都具備兩線作戰的能力。藍海國的重要性將會迅速的下降,所以這次藍海國也不含糊,獅子大張嘴,直接要了大半個裝甲師的的坦克,以及大量的燃油。

齊之洋已經決定,打下拉克沙群島之後,全心全意的發展工業,發展軍事工業和相關產業。自力更生,全力發展科技,力求在46年,47年戰爭結束之前打造一個完備的工業體系和一支強大的軍隊。齊之洋判斷這次大戰最快也會在1947年結束。

藍海國目前佔領的領土都是後世各國必爭之地。所以一旦戰爭結束,幾個大國必將會聚焦自己國家,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和一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那麼藍海國最終的命運也是被肢解,甚至是和歷史上的蘭芳**國一樣被消亡。

原先還打算利用盟友的身份快速的積累工業基礎,趕上當代生產技術水平。但是目前看來,自己國家不斷獲取領土,讓**和英國已經開始限制自己的發展。所以一切還是要靠自己。不過好在還是有時間,自己的國家完全可以在戰爭結束之前達到上述的目標。

這次攻打拉克沙群島,完全是一個試金石,看看英美的態度,如果美英依然堅持,那麼藍海國只能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以後和英美的沖突也將是必然。所以這次藍海國根本不打算再從英美那里獲得技術和援助。所以直接大開口,相當于美英一次性買斷。

藍海國的條件傳回**後,羅斯福就已經明白,這是盟友之間裂痕的開始,其實也是藍海國和**拉開距離的信號。但是這麼弱小的一個國家這麼決然地和自己國家拉開距離,只能說他的領導人對自己國家未來的選擇已經有了謀劃。也許這個國度將來就是自己的對手之一。

藍海國並不擔心**食言,所以當****同意提供180輛M4中型坦克和48兩M5輕型坦克之後,齊之洋派遣方想率領驅逐艦編隊準備進攻拉克沙群島。

此時的日軍對于這支藍海的艦隊,已經是如雷貫耳。還沒等藍海國的艦隊靠近,得到消息的日軍就從拉克沙群島撤退。這讓一直關注此事的英美兩國大跌眼鏡。沒想到藍海國艦隊在日軍眼中已經成為了惡魔般的存在。

其實並不完全如此,拉克沙群島處于印度大陸西南海域,距離錫蘭島還有1000多公里,日軍很難防守。日軍的既定方針就是防守錫蘭島,所以一旦听聞藍海國要將進攻拉克沙群島,日軍就決定不做無謂的犧牲。從這個雞肋般的群島中撤退。

不過這麼一來,更加堅定了美英限制藍海國發展的決心。因為從地圖上看,藍海國已經席卷了整個印度洋,快把印度洋當作自己的內海,不,是內洋了。

佔據了拉克沙群島的藍海國現在已經擁有了11塊相距甚遠的領地,按照齊之洋的想法未來的**國家將會由這些半獨立地區域組成聯邦,雖然這種半獨立聯邦有像蘇聯式的分裂可能。但是只要有類似《反分裂法》和大一統的憲法,這也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僅僅是齊之洋的設想而已,並沒有拿出來討論。

現在當務之急是移民和建設,只有移民才能保證華人在這些地區的統治地位,只有建設才能保證國家的未來。對于這些地區都需要移民人口達到總人口的50%以上成為主要民族。對于心島,可以學習後世,只當基地使用;馬爾代夫移民5000人足夠了;拉克沙群島1萬人也足夠了;索科特拉島作為軍事基地和自然保護區設置,1萬人也足夠了;法屬索馬里,包括吉布提人口稍微多點,大概需要20萬人的華人來佔據統治地位;至于塞舌爾、毛里求斯、科摩羅群島,上面人口也不少,每處至少要10萬華人;阿曼、也門至少要50萬人口的移民才能完全佔領那里的土地;馬達加斯加島至少需要300萬人,才能成為第一大民族;莫桑比克的土著人口也較多,如果要佔據主要民族的地位,起碼要移民400萬華人。

這是一個龐大的移民數字,如果全部佔領這些地方,而後世不被獨立,那麼藍海國起碼要從大陸移民860萬人口。這個移民量遠遠超過了藍海國的能力。按照每人100美元的花費和100美元的安家費來計算,起碼需要2個億的資金來完成這項工作,藍海沒有這個實力。目前藍海國庫是赤字。

所以藍海國必須現在就必須做出一個選擇,選擇關鍵的地區進行移民,來保證日後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其余的地區完全可以作為殖民地進行資源上的開發和使用,運用強力軍隊保持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

按照齊之洋的想法,藍海國的大本營馬達加斯加島將是需要控制的、紅海口也是必須要控制的,因此也門、法屬索馬里必須選擇一個。阿曼必須選擇,不光是其石油,還有其控制阿拉伯海的考慮。

藍海國的幾位上校和中校在1170艦上進行了一次秘密的討論,最終確定了藍海國即將進行移民的地區,其實也就是主要發展的地區。考慮到將來分化西方陣營,所以齊之洋打算在戰後將法屬索馬里歸還法國,考慮到人口問題,莫桑比克將成立自治**,考慮到也門需要較大量的人口移民,又是阿拉伯世界的發源地之一,所以藍海也不打算將也門劃到自己的版圖中。只是將也門東南部沙漠劃到阿曼境內,其余部分作為交換條件還給英國,反正英國自己也保不住。至于什麼交換條件,到時候再談。印度洋上的幾個群島,是藍海國必須要控制的,因為不光是作為第一道防線,而且這些島嶼能控制大片海域。是控制印度洋的關鍵。

至于東南亞各地的佔領情況,這要看以後的發展,看能不能搶到領土。反正在這個異時空里,藍海國一定會成為最強大的國家。東南亞國家有大量的華人,不存在移民和統治主導地位的問題,或者說容易解決這些問題。一切都要看戰爭結束時自己國家的實力。

實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軍隊,一支強大軍隊毫無疑問是最關鍵的。對于藍海國來說,一支強大的海軍也是最關鍵的。

5月5日,原日軍的航母「瑞鶴」號重見天日.5月25日,瑞鶴號航母被改名「商鞅」號。5月26日」商鞅「號航母被拖進蘇阿拉啦船廠進行檢修和改裝,改裝完成後將加入藍海第一艦隊。這艘能容納81架飛機的航母將作為藍海國控制印度洋的主要力量之一。

對于它的改裝,藍海的這些海軍出身的高官們是熱情高漲啊。第一艘航母啊,後世自己都沒有用上自己的航母,來到這個異世界卻擁有了自己的航母,一堆人紛紛提出自己的設想和意見,這些建議和意見全部被收集起來,最後的決策權當然是在三位艦長出身的上校手中。

還是齊之洋最後拍板,為了盡快形成戰斗力,滿足後續的戰爭需要,對其改裝只進行電子設施的改裝。其他的如近防炮改裝,甲板延長適應將來噴氣式飛機,輪機艙速度的改裝等全部被否決,因為那些改裝太耗時間,有些建議也不是目前藍海工業能達到的。按照黃宗英的說法,這艘航母全部搭載輕型飛機「蚊式」轟炸機和改裝後的F4F戰斗機,作為登陸東南亞的支援航母,而不是與**航母決戰的戰斗航母。日軍在東南亞的航母,第一對手是**的航母,而不是藍海。藍海國需要的是支援陸軍的航母。

至于將來的用于海上攻擊航母,藍海國還有一艘,那就是「金剛號」戰列巡洋艦的船體,這艘船體,被開回了馬達加斯加島,已經在新上海(蘇阿拉啦)的船廠里進行了修補和檢查。但是並沒有進一步處理。主要是藍海海軍打算把它改裝和建造成新式航母,能夠適應未來噴氣式飛機起降的航母。不過現在有許多問題還沒有解決,因為噴氣式飛機還沒有呢,所以這艘戰艦只是被起名「李靖」號,並沒有進一步處理。待到合適的時機再繼續建造和改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