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峰哥98、1978zby的評價
----------------------
二戰本來的起源就是為了轉嫁經濟危機,獲取各類資源各國需要更大的市場和殖民地。解決殖民地的歸屬也是二戰戰後處置的主要內容之一。
齊之洋表示完全贊同杜魯門的提議。本來駐軍日本就是藍海國準備讓出的條件之一。齊之洋認為,德國既然在歐洲做大做強了,那麼北非必須由一個強力政府來管理,美國是最好的選擇,以防止德國的非分之想。所以英國應當將北非的殖民地移交給美國管理。
齊之洋還提出了環印度洋殖民地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就是基于藍海內部的四種模式下的行政區劃。齊之洋提出,藍海國可以讓出也門、馬來亞、印度尼西亞,甚至是法屬索馬里的大部分。藍海國也可以承諾不插手印度事務。但是藍海國希望這些讓步換取將南非劃給藍海國。理由是藍海國都是島嶼,需要一片大陸重新建立國家的居住區。
這個理由純屬無稽之談。但是藍海國讓出了這麼大片的領土,而且許多都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要點,誠意十足。這讓丘吉爾已經動心了。南非的獲得是靠布爾戰爭,武力獲取的,本來英國在南非的統治就有點問題。如果能換取東南亞和紅海的領土,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狡猾的丘吉爾哪能這麼就答應這種毫無便宜的交換,雙方繼續爭辯和討價還價。最後藍海國承諾,藍海國甚至還可以將南洋的蘇門答臘島讓給英國,只保留新加坡,以換取南非。同時齊之洋還指出,英國完全可以借用這些東南亞的領地重新在印度進行發展,依托印度東南亞的人口,資源和中東、紅海的通道,積極建設軍隊,重新和德軍一較高下,收復本土。
雖然重建軍隊和德國一較高下的說法,沒人相信,連丘吉爾本人都不信。但是為帝國的後世子孫謀取更大更好的領地。是這次丘吉爾必須做的。
丘吉爾仔細的想了想藍海國的提議。藍海國真的如果讓出了也門、法屬索馬里,那紅海就被自己控制住了。讓出了馬來亞、印度尼西亞,那麼英國就擁有印度、幾乎全部東南亞,算上澳大利亞。英國在海外的領土將比二戰前還要多。二戰的損失只有英國本土的駐軍權。戰後的英國在海外領土的支持下,發展會有更大的空間。藍海國的這個提議還是蠻符合英國的利益的。
所以連杜魯門都不知道齊之洋葫蘆里賣的什麼藥。將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全部換取一個貧窮的南非。雖然這南非出產鑽石、黃金。但是鑽石和黃金能讓國家富強嗎?難不說藍海國的總統被黃金和鑽石迷住了眼楮?
按照藍海國目前佔有的領地,完全可以控制住印度洋。如果真的按照齊之洋的交換條件進行了交換,那麼藍海國只能控制住南部非洲的那麼一點點地盤,雖然領土連成了一片。但是卻失去了戰略要地啊。
藍海國本來還可以通過東南亞和華夏大陸連成一片,這本來就是杜魯門最擔心的事情,他擔心藍海國和重慶政府走的太近,那樣整個亞洲就有可能失控。現在藍海國這麼一換,基本上只有北緬甸、錫蘭這條狹窄的通道連接藍海國。自己也就沒有什麼過多的擔心了。
「看來這藍海國的總統水平有問題啊」杜魯門和丘吉爾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楮中讀出了相同的判斷。
最終,三國達成默契。準備犧牲法國和蘇聯的利益,換取英國對本土名義上的統治權力和歐戰的結束。
可是齊之洋看待丘吉爾的目光也全是憐憫。這位看著大英帝國崩潰的首相,絕對不會想到二戰後的獨立浪潮。就算沒有獨立浪潮,英國真的就能控制住紅海嗎?中東的德國真的就不會圖謀印度嗎?還有南非,只有傻子才把南非換出去。這個世界上所有地區都不容易控制,但是對比之下,只有非洲的民族太老實,長久的奴隸制和殖民地歷史將其民族的血性已經磨沒了。
如果藍海國真的死死的霸住東南亞,那美國也絕對不會讓藍海國如願的,可以說,齊之洋在來美國之前,藍海國的領導層們已經反反復復的討論過這個問題。如果強佔東南亞,和重慶大陸連成一片,不僅美國和德國等國家會將藍海國和華夏大陸視為眼中釘,就算是將來華夏大陸的政府,也會對藍海國有不同的看法。這就像家里的子女一樣,遠的香,近的臭。
藍海國用東南亞和紅海附近的領土換取新疆大小的南非,絕對是劃算的做法。在政治上解決了多個國家的敵視,在領土上也弄到了地廣人稀的南非,甚至這下,連莫桑比克都可以不踢出去了。整個大片的領土都可以加以發展。現在在南非、莫桑比克大家只知道黃金鑽石。但是藍海國的人知道在南非的其他戰略資源遠比黃金值錢啊。
南非在2007年探明的儲量︰黃金36000噸(佔世界總儲量的40.1%,下同),鉑族金屬7萬噸(87.7%),錳40億噸(80%),釩1200萬噸(32%),蛭石8000萬噸(40%),鉻55億噸(72.4%),鈾34.1萬噸(7.2%),煤279.81億噸(6.1%),鐵礦石15億噸(0.9%),鈦2.44億噸(16.9%),鋯1400萬噸(19.4%),氟石8000萬噸(16.7%),磷酸鹽25億噸(5.0%),銻20萬噸(4.7%),鉛300萬噸(2.0%),鋅1500萬噸(3.3%),銅1300萬噸(1.4%)。這些都是藍海國需要獲得的東西,無論是今後的發展和戰爭,這些資源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而此時的南非只有1900多萬人口,還有白種人和黑人的復雜斗爭。藍海國完全可以以第三者充當後來者居上的統治者和裁判角色,利用黑白的民族糾紛獲得真正的權利,也可以學習美國融合黑人和白人。
所以,這次藍海國打定主意要換取到南非,哪怕再付出點代價也在所不惜。其實東南亞的印尼、馬來亞除了橡膠和眾多的人口,真還不知道有什麼更多的資源。也門和法屬索馬里連後世都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藍海國只要在阿曼釘住,那麼中東必將有藍海國的一席之地。在緬甸的土地不丟,就一樣可以影響東南亞和華夏大陸。在印度洋上各群島不失去,那麼完全就可以控制住印度洋。其余領土的得失,完全可以不計。現在藍海國的想法就是用馬達加斯加島做最堅實的基礎,用南非、阿曼、緬北聯邦、新加坡作為控制非洲、中東和東南亞的手臂。用各群島作為控制環印度洋的火力點。
對于這些想法,美國人不可能知道,英國人也不可能清楚。所以在三方都皆大歡喜的情況下,盟軍的三個重要成員國,秘密達成了在印度洋上和太平洋上的妥協和交換。
對于英國來說,這種結局的停戰,好處也是不容質疑的。能兵不刃血的要回本土,哪怕是管理權,在這種形式下也是一種勝利。何況殖民地的,面積也沒有縮小。
對于美國來說更是勝利,錢早就掙滿了,世界老大也當上了。還分到了法國的殖民地。
對于藍海國,更是空前的勝利。從無到有,從有到大。藍海國是此次戰爭中最大的獲益者。
對于德國,當然德國還有可能對這個分配方案有異議。但是他獲得的好處也不少。大片的蘇聯領土、中東的殖民地、法國和英國本土的一半控制權、歐洲老大的地位,都足以讓德國滿意了。
被犧牲的只有法國和蘇聯。這兩個國家誰讓他們在戰爭中戰敗了呢?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沒有比戰敗亡國更悲慘的了。雖然蘇聯沒有完全戰敗。但是失去盟軍支持的蘇聯照樣會是一堆爛肉。獨自掙扎是很艱難的一件事情。看看後世的華夏共和國就是如此,獨自在叢林法則起作用的世界舞台上,每一步都受到攻擊,受到掣肘。
所以藍海國才會給華夏大陸建立一個海外國家,為將來的世界舞台建設而一個鐵桿的盟友。
達成協議的三國當然不會立刻行動。幾方都需要分別做工作。尤其是英國,如何向國民和王室交代停戰條件,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不過這些苦惱和齊之洋沒有關系。
齊之洋順道又和美國簽署了經濟合作、技術合作的協議。購買了一批電力設備。
1945年3月22日,齊之洋前往加拿大訪問英國。由于已經見到了丘吉爾,所以這次訪問只是禮節性的拜訪了國王和王室的其他成員。
1945年3月24日齊之洋前往巴西開始正式友好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