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四十八章 軍隊建設綱領

作者 ︰ 水飛雲

此時的海軍並沒有設置單獨的潛艇部隊,全部潛艇部隊被劃分到了北印度洋艦隊內。但是對于新式潛艇,藍海國還是打算作為一個戰略力量使用的,只不過那時將是以戰略核潛艇為主。常規潛艇,藍海國將作為試驗產品,一個型號生產1-2艘,配屬到北印度洋艦隊。

海軍的發展,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造艦。航母、巡洋艦、驅逐艦。藍海國的軍事領導們一致認為,戰爭會在20年內打起來的概率在60%以上,所以,藍海國不得不積累戰艦。出于財政上的考慮,藍海國並不打算立刻開始建造航母和其他戰艦。因為藍海國知道,在短短的二十年內,世界科技水平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藍海國采取的是一年設計一個類型的艦船,一年建造一種類型的艦船。全部都是試驗艦。不過,藍海國的海軍將軍們也制定了,三年研制成海基輕便型導彈、5年設計出導彈驅逐艦、5年研制試飛成功噴氣式艦載機,8年設計出新式航母,10年設計出戰略核潛艇的宏偉計劃。並且在後10年內建造5個編隊(2隊值守2支艦隊,1隊戰備值班,另2隊作為進攻力量)15艘新式航母及其護航戰艦的龐大造艦計劃。另外海軍還必須建造與5支航母戰斗群相匹配的艦載機15*100=1500架艦載機,以及用于訓練,基地配屬後備的另外1500架艦載機。出于將來的戰略反擊目的,海軍還必須建造大約5-10艘戰略核潛艇。所有和海軍相關的軍工企業,都將圍繞著這個目標在行動。

艦載機的類型,藍海國並沒有成型的機型,因為即便是後世的華夏國也沒有自己的艦載機。所以,這必須靠自己目前的實力進行研究。

整個海軍的發展所消耗的財富,將佔到藍海國國家預算的5-8%.與海軍大量的資金消耗不同的是陸軍的建設。

藍海國的陸軍本來就不是重點,但是隨著南非和莫桑比克被劃入藍海國,陸軍的地位變得重要起來。要想控制南部非洲(南非、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和中東,尤其是中東,將來必然是三戰的火藥桶,幾方勢力的交匯點。**、藍海國、德國、英國都與中東地區有著領土上的連接。

一旦中東的大量石油被發現,**、英國絕對不會坐視德國擁有如此多的戰略資源,一場爭奪石油的戰爭必將會打響。所以中東是藍海陸軍的重點。

藍海陸軍目前有的陸軍第1-6師,整編101師和102師,裝甲第一師。藍海國不打算再行擴軍,只是準備將1-6師全部改編成整編機械化步兵師,整編101師改編成山地師,102師為傳統的步兵師。裝甲師不變。其中102師駐守緬甸,101師駐守錫蘭,陸軍第1師駐守馬達加斯加,陸軍第2、3師駐守南非,第4師駐守莫桑比克,第5、6師駐守阿曼,裝甲師駐守阿曼。這8個師都是整編師,而且軍官都是雙配軍官。

本土防御部隊共有6個師,第一師以馬達加斯加人為主,駐守莫桑比克,第2師以馬達加斯加人為主,駐守非洲各島嶼地區。第3師以莫桑比克人為主,駐守阿曼。第4師以阿拉伯人為主,駐守阿曼,第5師以緬甸人為主,駐守錫蘭,第6師以錫蘭人為主,駐守緬甸。藍海國還準備成了2個本土防御師,都是南非黑人。第7師駐守莫桑比克,第8師駐守南非本土。這些師都是普通師,人數都在一萬人多點。裝備大部分是二戰留下的輕武器和一般性的重武器。只是作為邊防師使用。

除了這些正規陸軍,藍海國陸軍還有兩個團的特種部隊。這支特種部隊是以護航編隊特戰大隊做教導大隊,訓練出來的。招收的全部是漢人。作為**直屬團。

藍海國同樣也設置了空軍這個軍種,但是藍海國目前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空軍。現在都是海軍航空兵和陸軍突擊航空兵。藍海國決定首先建立航校。原先在蘇亞雷斯基地的航校遷移到馬哈贊加市,擴大規模,大規模在陸軍戰士中招收有知識,有文化的學習飛行。負責組建空軍第一師。藍海國又在緬甸的吉大,設立了吉大航空學校,負責在移民中招收航空兵,組建空軍第二師。在阿曼建立藍海空軍第3航校,負責組建空軍第3師。在南方的伊麗莎白港建立空軍第4航校,負責組建空軍第4師。不過對于空軍來說,道路還很漫長,不光是飛行員,現在連基礎設施機場都沒幾個,都是日軍遺留下來的。更不要說航空設備、飛機了。

藍海軍委真正體會到了原時空,華夏空軍初建時的無奈……真是什麼都的從頭來。而且護航編隊中很少有懂飛機的。戰斗機的研制也是一個問題。空基導彈、機載火箭彈、機載雷達、預警設備,地勤設備,全部都要一項一項的研究和生產。因此,藍海國也是采取了機場由本地防御部隊來建,飛行員由航校來培養,制度和組織由空軍本部來建,飛機國家來造的方式集合國家和各方的力量來發展空軍。在藍海國的發展綱要中,空軍所花費的財富甚至超過了海軍,達到了7-10%的水平。

不過空軍的研究工作很大一部分能通用,如雷達的研制,飛機的制造和通訊設備的研制。都和民用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空軍的機場,大部分島嶼地區的機場都是軍民兩用的,所以這部分費用也算作軍費,稍微有點委屈空軍了。即便如此,藍海國還是打算在實兌、吉大、新加坡、拉克絲群島、亭可馬里、科倫坡、中間港、馬斯喀特、塞拉萊、索科特拉島、塞舌爾、大科摩羅、毛里求斯、心島、蘇亞雷斯城、馬哈贊加、新上海、新京市、圖利亞拉、貝拉、伊麗莎白港、開普敦,修建第一批22個飛機場。看起來數量很大,但是這些地方原先基本上都有機場,只是藍海國將按照噴氣式飛機的跑道重新修建而已。重新安裝軍用的地勤設施和通訊設施。

第二批空軍使用的專用機場也主要分布在以上城市,但是這些機場將是專門為空軍服務的,這批機場將在十年後開始建設。

空軍的發展也是秉承著少而精的原則。未來的十年,藍海國也只打算組建這4個師,也就是說藍海國,最多也就有300架陸軍飛機。至于後十年,那就要看情況了。

這三大軍種構成了藍海國的主要常規力量。雖然許多只是在紙面上的東西。但再近一兩年內,都會逐步的達到編制。

作為第4個軍種,戰略部隊,更是全紙面的工作,雖然藍海國有先進的科技,但是戰略部隊要成軍,必須完成洲際導彈、原子武器,衛星系統和陸基、海基和空基小型化核武的研制工作。所以這些艱巨的工作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但是這並不妨礙大量的經費被劃撥到戰略部隊的名下。這個軍種,才是藍海國能獨立和強盛于世界之上的基礎。所以這支部隊有權力挑選任何人參加研究和制造工作。有權力調撥和使用任何物資用于相關的建設工作。當然,這個軍種的司令官是齊之洋兼任的,程建中任副司令,黃宗英任副司令。光這三人就能為戰略部隊弄來一切可能的資金和物資。

軍事建設綱要里面不光規劃了軍種建設,還規劃了後勤建設、軍工生產。這兩項都是當世沒人重視的,但是藍海國卻十分重視。由于藍海國有著漫長的領海和相隔十萬八千里的領土。所以後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藍海的軍工工業和其他的物資生產主要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和阿曼。從這兩處到各地區駐軍的距離非常的遙遠。那麼一個完備的後勤體系就是藍海**隊生存的必要條件。

海運是藍海國最基本的後勤補給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在戰爭中最容易受到攻擊。二戰中交戰雙方針對運輸線和補給線相互剿殺,包括藍海國的崛起都在于日軍切斷了英國的印度洋補給線。藍海國當然會絕對重視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藍海國準備采用的是控制印度洋制空和制海權的方法。這個方法,看起來很吹牛,但是事實上藍海國完全有能力做到這點。

首先進入印度洋有幾個重要的通道,紅海通道、好望角和馬六甲海峽以及澳大利亞。開戰以後藍海國完全可以憑借索科特拉島封鎖紅海通道,憑借錫蘭、馬爾代夫、心島、毛里求斯各島上的雷達措施來預警大型戰艦的進入。更何況在衛星上天的情況下,沒有哪艘戰艦能逃月兌監視。所以在科技發展的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戰艦其實就是靶子。至于潛艇的襲擊,只要配上部分護航艦隊,航運就能得到保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