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果然如趙匡胤所料,他到了太原,正好趕上了一次參軍熱潮。憑他的武藝,自然是被順利選中,成為了一名漢軍新兵。他並不著急去與劉和表明身份,而是留在軍營了繼續觀察漢軍的戰斗力,從底層干起,與其他的新兵們同吃、同住、同訓練。
在三個月後的新兵比武擂台上,自認為已經做足了準備的趙匡胤一鳴驚人,在短短半個時辰內打敗了五十名對手,勇奪比武第一名,得到了劉和的破格召見。直到見了劉和後,趙匡胤才亮出了游龍子徒弟的身份,果然讓劉和大吃一驚。劉和在驗明了他身上的信物和了解了游龍子的近況。
而後,二人屏退了左右,進行了一夜的密談,第二天,劉和宣布,鑒于趙匡胤武藝高超,破格將他召入了最精銳的禁軍,提升為了一名隊長。北漢也開始不引人注意的加強了軍隊和糧草的調動,不知要進行什麼行動。
趙匡胤也不負所望,他仗著多年來勤修不綴的武藝,在短短半年內打遍禁軍無敵手,成功建立了威望,一時間,人人都知道,禁軍中出了個年輕高手。隨後的幾年中,北漢整頓軍備,開始開疆擴土,第一個,就是向佔有大片國土,但是卻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的後晉開戰。大清楚的旗號也很簡單,「驅除韃虜,恢復漢統」。而後晉沒想到一直跟他們小打小鬧、沒什麼野心的北漢居然一下手就這麼狠,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國內的統治者腐朽墮落,那些邊境的守軍也自然軍備松懈,沒什麼戰斗意志,面對氣勢洶洶的北漢大軍,可以說是一觸即潰。僅僅是半個月的功夫,就丟失了大片國土,被俘虜者無數。
面對如此大勝,先前北漢軍中一些稍有異意的聲音也全部息聲,全**民一致要求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劉和也宣布,暫時整軍兩周,消化戰果,並且提拔了一大批作戰勇猛,立了大功的將領,其中就有趙匡胤。
由于北漢軍中沒有皇帝,所以趙匡胤所在的禁軍也只是一個名號,其實是挑選軍中最為勇猛,武藝高強的軍人所組成的精銳中的精銳,一向被用于戰爭最激烈的地方,而且戰力極為強大,往往可以一擊即中,鎖定勝局。
而且禁軍在沒有戰事時,又負責守衛都城和其他一些重要地區,所以權力很大,趙匡胤加入了禁軍後,好像開啟了自己人皇的天賦。憑著他那高強的武功和超人的人格魅力,很是招攬了一些手下和親信。隨著在大戰中立下的功勛越來越高,他的官也越來越大。
後晉的統治**,連軍隊系統的反應速度也很慢,所以直到丟失了近半國土後,才反應了過來,在幕後主子遼國的支持下,組織了軍隊開始了反擊。
不過後晉的戰斗力實在是太差了,而且軍餉大半都流入了那些貪腐官員的口袋,士兵們一年也難得吃到一口肉,連手里的武器、身上的衣甲都被當掉去換了錢,用來維持生活。就算是這樣,他們也都吃不飽飯,,一個個瘦骨嶙峋,面有菜色。這樣的士兵,又怎麼能是足糧足餉,士氣高昂的北漢軍的對手呢?所以往往一個照面,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北漢軍氣勢如虹,一直從邊境打到了後晉的都城,開封。開戰僅僅一個月,就被兵臨城下,面對如此惡劣的情況,不光是後晉的朝廷上下亂成一團,連他們的主子—遼國,也慌了神,連忙派人支援。畢竟後晉是他們與中土各國之間的緩沖部分,替他們抵擋了大半壓力,而且每年也會向他們提供大量的財富、人口、美女、糧食,還有許多的供奉,是一條很听話的狗,可不能就這麼被干掉了。
除了派出軍隊支援外,遼國還派出了許多修士隨軍出征,因為許多低級修煉者所需要、但是又不屑于親自動手收集的藥材和煉器材料,都需要由大量的凡人來采集,而後晉每年也可以為他們上貢很大一部分份額。要是後晉被滅掉,這些供應斷了,那遼國境內的許多門派就會面臨低級弟子沒有練氣丹藥服食、沒有初級法器使用的局面,一定會損失慘重,所以對這次出兵倒是很積極。
作戰時帶上隨軍修士,這已經是修真界和世俗國家高層間公開的秘密了。畢竟修士會使用法術,無論是用來攻擊、偵查、醫療、守衛等等方面,都具有遠非凡人所及的優勢。而世俗界也會為隨軍的修士提供不少的修煉器材和藥材,甚至一些邪道、魔道的修行者還會在戰場上收集精血元氣、厲鬼陰魂用來修煉法術,煉制法器。
畢竟一次規模大一些的戰役,就會有成千上萬人死去,而一場戰爭下來,不知要死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如此多的精血魂魄,哪怕是只收取十分之一,也能頂的上那些修煉著幾十年的苦工了,而且在戰場上殺人,是在天道規則許可的範圍內,所沾染的罪孽也會比平時少上很多,只要不主動大量殺戮凡人,也不會遭受天譴;甚至,如果所支持的一方獲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這些背後支持的修士還會獲得不少的功德。
而且,戰爭使人成熟,也是最容易見證生離死別、人世變幻的地方,所以就連那些正道門派,在戰爭發生時,也會派出門下弟子參戰,作為歷練、賺取功德的方式。所以修真界需要世俗界的人力和物力幫助修煉,而世俗界也樂得接受修真者的加入,提升自己的實力,二者可以說是各取所需,也就形成了這樣的慣例。
後晉得到了遼國的強力支持,再加上已經被逼到底線,不得不拼死一戰,進行了猛烈地反撲;北漢軍也征戰了許久,軍心疲憊,所以也不欲面對後晉的垂死反撲,就順勢撤退了一段路程,駐扎在開封城外三十里處,慢慢休整,與後晉軍搖搖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