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三國傳 第一卷 輾轉流離在中原 第二卷 第十回 方方面面

作者 ︰ 水瓶座杰

姜游于五年十二月月底時拜訪了一次司馬徽,考慮到年關將至,襄陽這里的商號有不少雜事要安排,所以只是住了幾天之後就先返回了襄陽。至六年的正月十三冬雪稍融,商號里的大小事務也都回歸正軌,姜游得以抽出手來,就再次的帶上了蔡琰她們三個去拜訪司馬徽。借口也好找得很,這不是馬上就要過元宵節了嗎?

(PS一下,漢代其實好像並不講究元宵節。元宵節原名應該是上元節,屬道教的宗教節日。根據本瓶手頭的資料,元宵節的興起是從唐代開始的,因為唐朝是李唐,而道教的宗祖老子姓李,李唐王朝出于皇室神化的目的而大興道教,上元節也是那時開始興盛的。這里請不要深究。)

司馬徽對姜游那也是非常的歡迎。拋開其他亂七八糟的因素,只單以蔡琰的學識而論,司馬徽作為老學究型的人物都驚嘆不已。除此之外,現在的蔡琰可以算得上是經學宗師鄭玄的半個徒弟,再加上蔡琰不但博學強記,而且自身的理解能力又強,司馬徽與蔡琰真一談論起來基本上就等同于學術交流,雙方往往就是「終日不倦」。這是水鏡書院期的課還沒開,蔡琰又是女子不太方便在人前露面,不然司馬徽都想邀請蔡琰當客席講師。

扯遠了,打住。總之姜游他們一到水鏡書院,司馬徽便力邀姜游他們多住上一些時日。當然了,這也正中姜游的下懷,自然是滿口應允。反正襄陽商號那里的事有王瓏兒在打理,除非是踫上什麼大事要事,不然的話也用不著姜游親自去處理。

自正月初十起,水鏡書院的學生就在陸陸續續的返回書院,該拜年的拜年,該聚飲的聚飲。不過這些都與姜游沒多大的關系,姜游主要的目標當然是放在徐庶與石韜的身上,從初識時起基本上就天天一起喝酒談論,連過年都是帶著這二位去襄陽過的,而在這一來二去間姜游就有從這二位身上了解到一些亂七八糟的事。

荊州地區由于劉表的緣故學風較盛,而且由于局勢較為安定,各方面的生產力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在此前題之下,荊州有自己的造紙業且有較大的規模——蔡倫可就是耒陽候(今湖南耒陽)。但是雖然有不錯的紙業基礎,荊州這里卻還沒有印刷制品出現。而像徐庶、石韜這樣的學子的書籍,都得是自己去抄。

在這一點上姜游有听李雪解釋過,說主要的問題是在于當時的紙與墨的搭配不能到位。印刷需要的是油墨,而漢時的墨都是水墨,普通書寫的話還行,但卻掛不上印板。勉強為之的話印出來的字紙根本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工藝上的問題。

姜游的夷州可以進行印刷,是李雪在水墨的基礎上搭配了一些夷州出產的植物油與魚油,達到了印刷用油墨的標準。但是一如前言,夷州淡水人口偏少的硬傷直接導致了勞動力的不足,造紙與印刷工坊的供給能力相當的有限,目前也只是能勉強的滿足淡水行政與基礎教育方面的需求而已。

理論上來是把荊州的人口弄去夷州,但姜游與李雪都知道這不太現實,而這種潛在的商機又不能錯過……這是讀市場分析的李雪的原話。兩個人用通訊器商議再三,最後由姜游作出了一個較為大膽的提議,就是夷州供給成品的印刷用油墨與印刷用的工具,由船隊運到荊州來之後,再由姜游在荊州本土招募人手開辦印刷廠。

李雪分析過後認為這個方法比較可行。眾所周知漢代的化學工藝還相當的落後,想分析出夷州油墨里的成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更何況這種油墨里的一些關鍵成份貌似目前也只有在夷州才能得到(指夷州特產的一些亞熱帶植物與海產魚類),如此一來荊州本土的豪族想玩盜版很可能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了一個主導思想,李雪的花招也多了起來。像印刷的另一個關鍵活字版,李雪就堅決反對直接送去荊州,而是采用了宋代的整板雕版。當然李雪也不會笨到真的去雕這些版,畢竟勞時費力還容易出錯,因此所采用的方法有些投機取巧——

先用活字排出一個版,試印一遍校對無誤之後,讓青銅工匠直接在這個活字版上封泥制作陶質範模,陶模一出來再注入青銅漿,然後一個青銅的整板就出來了。而這個整板,回頭就是要送到夷州去的。

漢代的青銅工藝相當成熟,制出來的青銅印板質量很高,甚至都超出了李雪的想像。當然了,這種整板真送到荊州肯定會被人偷學去。只是在不用李雪的這種小花招的情況下,只怕印三十二開大小、頁數為一百、單頁字數為兩百字的書籍,只怕能累死荊州本土的青銅工匠,花得時間還相當的長。哪像李雪這里動作要是快點,幾個人只用幾天的時間就能把的板全都做出來?換句話說,李雪的這種小花招很可能會極大限度的提高荊州本土想從事這項產業的人的投入成本,而且在時間上還爭不贏姜游。

除此之外,鄭玄呆在夷州也是一個極大的有利之處,因為很多著作在眼下的情況之下,只有夷州才有……

不過姜游與李雪都一致認為現在就急著賺錢還太早了點。反正現在還只是在建安六年,時間大把,應該先把名氣打出來再說。姜游不是要資助司馬徽門下的貧寒學子嗎?這就是一個打廣告的最佳方式。

在詢問了司馬徽一通之後,姜游選出了二十卷司馬徽這里常用的教材並將書名告知給李雪。至于書到不用發,李雪去鄭玄那里一趟就有,然後就開始制板與趕制油墨……

——————

轉眼間便已是建安六年的二月中,姜游又在鄭玄這里作客。

在得到了姜游首肯的前題下,蔡琰被司馬徽借去「隔屏侍講」,也就是在講常中掛起吊簾再支起屏風的弄出一個隔間,然後蔡琰呆在隔間里與司馬徽以談論的方式向學子們講學。

這一借可就是半個月。蔡琰固然是樂于講學,姜游卻沒什麼事可做了,整日里就是帶著韓柔與貂嬋在水鏡書院的周邊游走踏青。當然了,姜游也樂于這樣,因為這樣姜游就可以多接觸到水鏡書院這里的士子,沒準就能撞上那麼一、兩個日後有用的人才呢?所以姜游也是沒事就請這個喝兩杯、請那個吃一頓的,連帶著亦使姜游在水鏡書院這里的人緣相當的好。

這天書院下了課,蔡琰有點累要先回去休息,姜游就讓韓柔給蔡琰作伴,自己則帶著貂嬋再邀上了徐庶與石韜去酒肆喝酒。正吃吃聊聊間,有一行不算很大的車隊來到了水鏡書院,領頭之人卻是王瓏兒。

不多時王瓏兒在酒肆尋到了姜游,各方見禮之後王瓏兒跪坐到了姜游的身邊道︰「師兄,五日前夷州的船隊到了襄陽碼頭,師兄先前交待過的那些物件皆已送達,印刷工坊日前亦已開始運作。不過工匠手藝尚且生疏,所以我是按師兄所交待的,讓工匠們先以清水習練,待熟識之後再以墨而印。另外雪姐有考慮到師兄這里一時間印不出書籍,怕誤及師兄正事,所以在夷州就先趕印好了兩千本送來荊州。」

姜游知根知底,知道李雪那里二十種書籍每種印個一百本是小兒科,所以是很隨意的點了點頭,不過那邊的徐庶與石韜可就嚇了一跳。兩千是什麼概念?別說是兩千本,可能隨便來個二十本就能抄得他們吐血了。(PS個題外話,寫到這里本瓶突然想起了學生時代犯了錯,被老師罰抄的事,二十遍《木蘭辭》再加二十遍《桃花源記》,那可真叫一個慘啊……)

他們正犯著楞,王瓏兒卻已經從衣袖中取出了《禮記》與《尚書》交給姜游過目。姜游接過來隨意的翻了幾頁,一抬眼見對面的徐庶與石韜都拉長了脖子想看看是怎麼回事,當下便笑了笑,一人遞將了過去道︰「二位賢弟且看看這書抄印得如何。」

二人細看了一會兒,干淨、工整、無誤什麼的就不用多說了,鬧得這二位連連咋舌。

姜游又笑了笑道︰「書院開課尚不足一月,這批書卷也算是趕上了。二位賢弟,明天可能要辛苦你們一下。」

石韜拱手道︰「不知兄長有何吩咐?」

姜游擺手笑道︰「別什麼吩咐不吩咐的。我之前不是說過要資助貧寒學子的嗎?我師妹瓏兒這次是帶來了兩千本這樣的書籍,共二十宗典籍,每宗百本。明日相煩二位賢弟就在書院的門前擺下長桌,但凡是書院中的貧寒子弟皆發與書籍,分文不收。至于那些身家頗豐的學子嘛……」

稍稍的猶豫了一下,姜游才接著道︰「一則他們不缺人手代為抄寫,二則亦可告知他們,最多一月之後再去往襄陽,我襄陽的商鋪之中就有這些書籍販賣,價亦不高。」

徐庶與石韜再嚇一跳。要知道在當時發送書籍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有錢人家的子弟還,花點錢請人抄也就是了,而寒門子弟想弄卷書可是相當麻煩的事。荊襄地區的紙說貴不貴,說便宜也絕不便宜,寒門子弟還不怎麼負擔得起,所以更多的時候是自制竹簡木簡再去抄寫,卻也因此相當的勞時費力。

姜游現在一揮手就是兩千本,在當時人們的眼中那得是多大的手筆?對寒門子弟們的幫助又會有多麼的大?至少這會兒姜游自己心里很清楚,這樣送書出去其實遠比給這些寒門子弟錢糧什麼的要更有效得多,不但成本低,而且造成的影響力更高。

這時王瓏兒又取出了詳細的貨物單據給姜游過目,姜游看了一陣眉頭便揚得老高︰「哎?上等的鯨R?而且已經腌制好了,出壇之後或煮或烤皆可?瓏兒,單中的酒R有沒有帶一些來?」

王瓏兒連忙點頭︰「我想師兄肯定會送一些給水鏡先生,所以帶了一車來此。」

姜游道︰「快快快,速命人取鯨R與好酒各一壇來……」

一旁的貂嬋站起身道︰「此間伙廚只怕不知這海中珍味應如何燒制,我去烹煮吧。」

姜游點了點頭。貂嬋在夷州呆的時間不短,海味吃得自然不少,而出于女要下得廚房的思想,對這些東東沒少研究,手藝相當的不錯。

這里說著鯨,那頭的徐庶與石韜卻是身上汗都下來了。古人迷信,認為鯨是神物,而鯨的群體自殺事件,也認為是大大的不祥之兆。可姜游現在到好,居然把「神物」給弄來下酒?

姜游看出二人的驚態,只是隨意的笑道︰「龍肝風髓亦是天下奇珍,此二神物尚且有人垂涎,這區區大鯨之R又怎麼吃不得了?元直、廣元,到不是為兄賣弄,你們的見識其實還太少了點。這大鯨其實並不是什麼神物,我在夷州建下的漁港,每個月總能捕上那麼一、兩條。只可惜夷州到此間需一月之程,鯨R送來必須得先行腌制才能保不壞,不然的話讓你們嘗嘗真正新鮮的海中鮮味,那才叫鮮美無比。」

徐庶與石韜聞言後也是驚疑不定,過不多時姜游的僕役將兩個大壇子送入酒肆之中,這二位也是望著R壇半晌無語。直到貂嬋笑盈盈的將一盤香氣四溢的爆炒鯨R絲送上桌幾,這二位也還都犯著楞,硬是不敢下筷子。

姜游望著這盤爆炒鯨R絲,心中其實也很遺憾。一般的爆炒菜都少不了醬油和辣椒,但這兩樣東西姜游和李雪還沒能搞出來。醬油還,有大豆就行,姜油和李雪以前是抽不出空所以沒搞。到姜游到了荊州之後,閑暇的時間比較多,所以這會兒有在試制;到是這辣椒,姜油和李雪就真沒辦法了。

圓錐紅椒辣椒原產于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把辣椒帶回歐洲,並由此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于明代傳入中國。而在漢時,中國只在川中地區有花椒而已。當然了,作為味道,花椒也可以辣味,但終不及辣椒那麼的「夠勁」。

可惜,姜游手下的船隊目前根本就不具備遠程航海的能力,自然也就沒辦法越過太平洋抵達美洲去弄來辣椒。而且現在的船支數量不怎麼多,任務也緊得要命,即便是有航行去美洲的能力也不能去。不過按姜游的打算,將來是一定要派船隊去的。因為美洲不止辣椒,還有很關鍵的農作物玉米也是要弄回來的,玉米的強抗旱與高產能力將來只怕超有用處。

「唉,想是想,可現在還是不行啊……」

一念至此,姜游不由得輕嘆了口氣。對面的徐庶與石韜見姜游如此卻會錯了意,對望了一眼之後徐庶問道︰「兄長何故長嘆?」

姜游連忙搖頭︰「沒事沒事,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而已……你們別楞著了,趁熱嘗嘗鮮。」

說實話,徐庶與石韜這會兒其實早都垂涎欲滴,只不過是因為心中還有著些顧慮才沒有下筷子。說起來這二位本身就是寒門子弟,差不多打小時候起就吃不飽穿不暖,稍大一些又挨上了逃亡之苦,餓肚子那是常事。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徐庶與石韜能不貪利、不,但這張嘴卻比較貪吃。當然了,以他們的為人也不會來什麼大魚大R,不過在水鏡書院求學期間,偶爾得閑就會結伴去打獵,然後順便就打打牙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這也是「君子貪吃,取之有道」。每個人都會有那麼點的愛好,這是誰都擋不住的,而吃也是愛好中的一種。

姜游看看二人,見他們的饞相畢露卻又始終不動筷子,只能是在那里干瞪眼,一眼間卻也覺得有些好笑,索自己執起了筷子,給這二位一人夾了一大筷子鯨R絲到碗中。再看這二位彼此對望了一眼,還算是有些風度的先夾起了一根納入口中試吃。不過在一吃之後……

「我靠!風卷殘雲式啊?」此為姜游語。

頭既已開,又有上好的果酒,徐庶與石韜也就放開了許多,與姜游盡興言談。談著談著,他們的話題就扯到了河北那邊曹、袁兩家的戰事上,各自亂七八糟的見解也說了很多。

說實話,姜游這會兒其實也很關心官渡戰事到底如何了。理論上來說老曹是肯定會贏的,但姜游也怕自己會鬧出點什麼蝴蝶效應。只是那時的消息傳播本來就很閉塞,荊州與曹境又處在一個基本對立而封鎖的狀態之下,消息的傳播自然是慢得可以。

這里正說著話,姜游無意中一瞥眼,卻發覺王瓏兒緊鎖著眉頭的坐在那里,好像是有什麼話要說卻覺得不方便說。略一遲疑,姜游便側過身悄聲問道︰「瓏兒你這是怎麼了?是不是還有什麼話要說?」

王瓏兒低聲回應道︰「師兄,之前你派去官渡打探消息的探子昨天剛好趕回來,曹、袁兩家的官渡戰事其實已經決出了勝負,只是我覺得在這里不方便說。」

「……」姜游既有些無語,卻又對這個寶貝師妹的小心謹慎感到滿意。淡淡的笑了笑,姜游擺擺手道︰「無妨,元直與廣元都不是外人,瓏兒你在這里說出來便是。」

徐庶與石韜奇道︰「是何事?」

姜游面色一正︰「我派出的探子昨日回報,曹、袁兩家的官渡之爭已經決出勝敗了。」

此言一出,徐庶與石韜的饞勁、酒意頓時就飛去了九霄雲外,危襟正坐的等著王瓏兒開口細說……

(今天就到這里吧。頭好痛,可能是有點中暑了……求票、求收藏、求推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草根三國傳最新章節 | 草根三國傳全文閱讀 | 草根三國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