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三國傳 第一卷 輾轉流離在中原 第二卷 第九十一回 激戰方始

作者 ︰ 水瓶座杰

「各船啟帆!趁敵軍船帆未起時強行接近,進行登船近戰!」

江東水軍必竟是當時的水精銳之師,這會兒雖說被甘寧艦隊的十幾輪投石攻擊打得盡是一片鬼哭狼嚎之聲,但陣腳卻並沒怎麼亂。而隨著呂蒙的軍令下達,這七十只戰船的主帆立時就全帆至頂,各船船錨也同時拉起,接著這七十只戰船就在向甘寧的艦隊快速逼近。

說實話,江東水師作為當時天下最頂尖的水師部隊,之前又打贏了赤壁之戰,一個個都心高氣傲得要命,又曾幾何時被人這樣壓著打還沒辦法還手?所以現在呂蒙的軍令一下,一個個都像足了發條一樣的干勁十足,恨不得自己所在的船只馬就沖到對方的船下,然後拋鉤登對方的艦船,與對方面對面的拼個痛快。

由于當時的遠程攻擊手段不多,而且威力相對都比較有限,所以當時的水戰戰術主要都是在中程先以弓箭進行壓制,然後在接舷之後進行甲板的近距離肉搏戰。現在呂蒙出擊的艦隊在兩百步左右的遠程就受到了這樣的打擊,那麼趁著對方的船帆尚未揚起,已方以最快的速度沖進對方的艦隊之中進行肉搏戰,的確是一種可以揚長避短的有效戰術。

在呂蒙看來,己方現在出動了七十只船,與對方的三十二只巨艦相比,在載員的相差應該不大。而且在逼近對方,使對方的遠程攻擊能力發揮不出來的話,己方水寨還可以派出後繼的艦船進行有力的支援。

想法是沒有錯,但呂蒙失誤就失誤在他根本就不知道甘寧的艦船的戰術方式已經超出了當時水戰的範疇。就拿現在來說,兩百步的距離並不算很遠……兩百步,大概是一百四十來米左右,如果是在陸地,一個普通人跑得快點,大概二十至三十秒左右就可以跑完,但對當時水的艦船來說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孫吳的船只要啟帆升錨,即便是各個崗位之間的人都配合到位,想完成這兩百步的距離也得要兩分鐘左右。相對來說這已經是很快的了,如果是踫別的水師,孫吳水軍完全可以直接逼近對方,但他們現在踫的卻是甘寧所率領的海盜艦隊。

甘寧在指揮台,用望遠鏡望見了吳軍帆手正在啟帆,馬就下令原本一字打橫的艦船開始調頭,改為全船皆以右後側舷迎敵,但是帆卻仍舊沒有升起。由于當時的艦船動力都是風力與槳力,在風帆沒有升起的前題之下,船只想調頭就全得憑借一側的木槳與舵的配合,對大型船只而言調頭的速度也會比較慢。

另一個最關鍵之處,則是甘寧的這三十二只大型戰船雖然有風帆,但卻沒有木槳!所以呂蒙遠遠的望見甘寧的艦隊開始緩緩調頭,但風帆卻仍未升起之時,就並沒有怎麼在意。因為按照當時的駕船方式,甘寧的大型船只船速本來就相對偏慢,而且按現在的距離,甘寧的艦隊調完頭再升起風帆的話,呂蒙麾下的這七十只船早就與甘寧的船只接舷了。

可惜可惜,呂蒙不知道甘寧的這三十二只船是蒸汽機加螺旋槳型的雙動力船只,很多時候根本就不需要揚起風帆。而甘寧本來就是水賊大頭,之前又在北方海域里橫行了好些年,海作戰的經驗要遠超呂蒙。此刻甘寧拿眼一掃算好了螺旋槳的啟動距離,立時便下令全船的蒸汽機動力全力啟動,于是乎在呂蒙的艦船距離甘寧的艦船還有二十步,吳軍都作好了舷接登船的準備的時候,這才驚呀的發現對方的船只在根本沒有揚起風帆、沒有木槳劃動的前題下,竟然在快速的前進,很快的就將雙方的距離又拉到了七十步左右。

這時甘寧艦隊並不是以正後方的船尾面對吳軍,而是以後側舷相對較大的射擊面相迎。當時的弓弩有效射程一般都是五十步至六十步,所謂的「百步穿楊」,指的那都是臂力很強的戰將所特制的大弓,一般的弓箭手是無法使用的。而現在雙方之間的距離是七十步,吳軍的箭支雖然可以勉強的射到甘寧艦隊的船,但卻明顯的沒有了什麼殺傷力可言。

不過在甘寧這邊,由于是以後側舷迎擊的緣故,那些大型投石機只有後半部份的三、四部在轉了個幾十度的向以後還可以比較有效的進行投石攻擊,前半部份的就有些打不到了。如此一來,吳軍艦船面對稀稀落落的投石攻擊,壓力已然大減,所以也有些不再顧忌什麼,繼續向前準備逼近甘寧艦隊。畢竟剛才連手都還不了的,吳軍大多壓著一肚子的火。

不過呂蒙畢竟不是省油的燈,這會兒已經查覺到情況不對勁,甘寧的艦隊不可能只有投石攻擊那麼簡單。而且甘寧在不啟帆的前題下,船速與己方基本保持一致,且都是在以右後側的船舷迎向己方,這明顯的是一種保持距離並進行中遠程攻擊的前奏。既然醒悟過來,呂蒙馬就喝令眾軍降帆,並且要槳手們逆劃,準備不再追擊甘寧,艦隊先退回水寨之中再說。

只是軍令雖下,在出擊順風,歸還卻是逆風的情況下,這七十只船想調頭回航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就在這時,甘寧艦隊的全船蒸汽機動力已經完全開動,都已經進入了最大船速,而甘寧所下達的命令是全艦以一字長蛇陣前行進行右回旋,艦隊直接繞到呂蒙的後方,切斷呂蒙歸還水寨的退路。

或許時常會有人看到這樣的場面,就是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某一方在面對對方的步兵集團時,會派出一支強力的騎兵部隊由對方的側翼強行穿插進去,以達成一種在短時間之內強行切割出對方一小塊部隊,然後由己方在這個短時間內可集結的優勢兵力將這一小塊被切割分離出來的部隊給吃掉的戰術目的。

甘寧在北方橫行了幾年,間中有踫過幾次使用這種戰術的對手,只不過這些對手大多是趁亂想在曹袁交兵的地區撿點便宜的五胡游牧小部族。這些小部族的騎兵能力還行,但集團作戰的整體配合性太差,所以這種戰術進行得都不怎麼成功。只是雖然都不怎麼成功,一點點的成效總歸還是會有的。而甘寧在看過幾次之後,閑暇時與石韜一起參研與考量,慢慢的就將這種戰術成功的轉化成為了海盜艦隊的穿插戰術。當然了,主要是甘寧的蒸汽機艦船有船速快與攻擊力強大而且足夠堅固的特點。或許這樣來形容比較好,就是海盜艦隊的船只,就好比是重甲騎兵,完全可以在步兵集團中肆意的沖擊與穿插。

再看甘寧的艦隊在執行這一命令時,始終保持著以右側船舷面對呂蒙船陣的狀態,而右側船側的十來架投石機也毫不客氣的擲出一輪又一輪的石彈,直接就打得呂蒙船陣的右翼亂了套。不止是石彈,各船中下兩層的射擊窗口也已打開,由射擊窗口里射出的,赫然是一支又一支的粗桿羽箭。而射出這些羽箭的,是戰船專門配備的大型機關弩弓。

諸葛亮在三國後期不是有完成他的連弩嗎?一弩十箭連發,不必射一箭就換一箭,但總的來說那也是屬于單兵弩,有效射程與殺傷力都相對有限,不怎麼適合真正的水交鋒。

各位可還記得在電影《赤壁》當中,由金城武飾演的諸葛亮所制作的那種拉桿式連弩?那種連弩在現實中確實存在,並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東西,而且據說很可能就是諸葛亮研發的出來的連弩。根據史物原型並由後人復刻重制出來的弩弓,現在可就在哪間博物館里面放著呢。

而姜游與李雪的手頭有資料,也擁有有著大量經驗的優秀工匠,所以有根據目前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這種連弩又作了進一步的改良,然後就成為了現在甘寧艦隊與城守方面所使用的這種半自動型機弩。

首先是將弩弓的尺寸擴大,將弓臂加長至了一米左右,用增加弓臂與弓弦長度的方法來增加箭支的射程與攻擊力度,同時還在臂尾的弦位追加了滑輪以減少射擊手拉弦時的體力消耗。

然後是修改了箭匣的結構。原弩的箭匣結構是要把數寸長的短箭一支一支的扣進匣去,那種情況到有點像給現代槍支的彈匣進行手動裝彈,箭速度也相對較慢。這種箭方式如果是一群弓弩手在正常的軍陣作戰中進行分組多段式射擊,對箭陣的密集度與持續度的影響自然不大,但在船只,特別是甘寧這種動不動就要進行遠航的船只,根本就不可能也不允許船只里搭載過量的人員來進行多段分組式的射擊。想想也知道,船只的總積載量也就那麼多,人手要是帶多了那貨物放哪兒?再說人員們的吃喝住也要佔用很多艙位。

此外就是船只的空間有限,弩弓不允許安置得太多,如果延用原弩那種一枚枚往匣里扣箭的箭方式,那麼在應對當時那種以快速接近再登船肉搏的水戰方式,箭支的連續射擊就肯定會出現較大的空檔,這對單船人員相對偏少,肉搏戰能力較差的夷州水師來說搞不好就會成為落敗的致命點。

因此,姜游與李雪把箭匣改良成了類似于現代自動型槍支中彈鼓式的結構,不過是倒置在弩弓的方。單是一個箭鼓里的箭支就足有過百支之多,而且箭支的補充也相當方便快捷——只要把箭鼓方的蓋子打開,再把大把大把的箭支擺正方向放進去也就行了。而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直接更換掉整個箭鼓!

接下來是擊發結構。原弩的擊發拉桿是在弩弓的方,而姜游與李雪弄出來的機弩方可架著箭鼓呢,擊發拉桿自然不能采用原弩的結構,所以是把拉桿改在了弩身的下方,同時還把單純的拉桿結構改良成了相對來說更為省力且快捷一些的齒輪式絞盤結構,發箭手坐在弩弓的後面不停的轉動絞船就行了,而這種操作方法到有點像……自行車的兩個腳踏板!雖說是用兩只手來轉,不過在必要的時候嘛,發箭手的確可以躺在甲板然後換用兩條腿來玩命的蹬。

最後是對弩弓支架的改良。這個姜游與李雪采用了後世炮架的結構,使弩弓在縱向可以進行仰、俯角各40度的調整,橫向則可以進行左右各60度的調整。這樣當單側船舷的幾架弩弓配合起來時,在中距離射擊面基本不會出現射擊死角。不過由于這種箭鼓式機弩的重量相對較高,構造又受到了當時工藝技術的限制,仰、俯角的調整其實不太方便,但橫向掃射面調整卻沒有什麼問題。

因此在實際使用時,弩弓要先調整並固定好仰、俯角的角度,然後再進行橫向面的快速掃射。而為了彌補陸氏船只因為船體較大、甲板舷位較高所造成的弩弓俯射著箭線位過于單一,在船身中部艙位還另置了弩弓與箭窗,在縱向可以進一步的擴大中、近程的箭支覆蓋面從而減少死角。像甘寧的旗艦與另外兩只副旗艦作為大型船甚至光船身中的弩弓就有兩排!

人員配置,每架弩弓由兩個人合力操作,即一人主搖輪發箭,另一人負責進行弩弓的射擊瞄準,箭支的補充則有專隊的小隊來做。綜合起來,這種弩弓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做到兩秒三箭,操作人員的體力消耗也較少。要是踫搖輪手力氣大而且玩了命的搖,甚至可以做到三秒七箭!這在當時已經是很恐怖的連射速度了。

最後最後,也就是在甄氏的一流制鐵工匠到達夷州之後,更是將弓弦由動物的筋替換成了彈簧鋼絲!彈簧鋼絲的使用,直接的使這種機弩的射程與殺傷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而且相對于容易受潮而變質的動物筋條,彈簧鋼絲更加的堅實耐用,而且便于保養。這個是可以想像的,真正在海漂的時候,水汽什麼的都重得可以,動物的筋條很容易就受潮而變質,彈簧鋼絲則沒有這種顧慮。再說句不負責任的話,保養的時候拿把小刷子涂一層動物油或是植物油在面就行了。

也不知道這是扯到哪里去了,趕緊拉回正題。只說此刻的海面戰場,甘寧的艦隊正在完成快速的回繞穿插,意圖是繞了這個小圈之後截斷呂蒙艦隊歸還水寨的退路。而甘寧艦隊的右舷,扔出的石彈與射出的箭雨,形成了一個比較密集的彈幕網,直壓得呂蒙艦隊的右翼船只幾乎連頭都抬不起來。

不過呂蒙艦隊的中軍與左翼所受到的打擊相對較小,甚至左翼那邊都沒有受到什麼攻擊,而呂蒙也看出了甘寧的意圖,所以急命中軍右側的船只支援右翼,作為盾牌先擋住甘寧艦隊的彈幕,其余的船只則急速調頭,準備用最快的速度歸還水寨。

呂蒙知道,甘寧的這種戰術是需要後繼的部隊進行配合的,不然甘寧的艦隊這樣穿插過來就必須得是直插而過卻不敢停船,否則就是自己沖進一個包圍圈,等著被呂蒙的兩面夾擊給全數吃掉。但是現在不管怎麼看,呂蒙都已認定甘寧是要截斷自己歸還水寨的道路,再以甘寧所出現的艦船數量與戰術意圖來看,夷州方面肯定還有後繼的艦隊沒有出現。在這種前題之下,呂蒙不敢冒險對甘寧艦隊進行合圍,因此退還水寨後,再利用水寨來進行防備才是較為明智的選擇。

只是出擊時是順風,退還時就是逆風,呂蒙艦隊相對舊式的船只又哪里能那麼快就回航得了?有幾艘中、小型的戰船轉向與船速較快,及時的攔到了甘寧艦隊先頭船只的道路,但是接下來……

「興霸,前面有船攔住了道路!」這是徐庶在急呼︰「快授意本船……」

甘寧冷笑一下打斷了徐庶的話︰「這種小魚小蝦,元直不必如此驚慌!」

略一低頭,甘寧向著指揮台的傳令筒就是指揮台與舵台、機房通訊用的專線電話。夷州早些年就配備了專線電話的喝令道︰「右舵半刻!」

「右舵半刻!!」

隨著舵艙的回應,甘寧帥艦的船頭方向稍稍的偏移了一些,但這個小小的偏移卻並不是避開擋在前面的吳軍船只,而是……照準了對面吳軍船只的中腰直撞過去!

徐庶嚇一大跳,剛想置問甘寧,甘寧卻豪快中帶著幾分狂傲的大笑道︰「好久沒踫過這種事了!元直,抓穩了!!」

二十步、十步、五步……被甘寧選為目標的吳軍艦船的士卒一個個都目瞪口呆,望著向己船急速而來的龐然大物,竟然只有幾個人反應稍快的跳了船,其余的人心中卻都只是一個念頭︰「不會?就這麼撞過來!?」

對!就是這麼直接撞過來!!就在一聲沉悶且巨大的撞擊聲中,這艘可憐的吳軍中型戰船被甘寧帥船這一撞,直接從船身中腰撞斷成兩截!

呂蒙與眾多的吳軍看見這一幕時,臉色立時就駭得煞白,甚至連徐庶在撞擊時的劇震中也都駭得臉變了色。但是再看一眼甘寧船的士卒,卻沒幾個露出什麼驚駭之色,反到是在神態自若之余還帶著幾分興奮。

再回顧一眼甘寧,卻見甘寧大笑道︰「痛快,痛快!」

徐庶啞然道︰「興霸,看來這種事,你在北方海域的時候常干……」

「沒錯!特別是與海賊管承的那一戰,被我這只帥艦直接撞翻的敵船不下二十只!!」

「……瘋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草根三國傳最新章節 | 草根三國傳全文閱讀 | 草根三國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