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1884 第二部第三卷 南太平洋上的陽謀 第五十九章 新技術新裝備10

作者 ︰ 炎黃之怒吼

機械化工兵排,主要裝備是四輛輪式挖掘機和四輛輪式推土/裝載機,一輛重卡底盤改裝的五百千瓦發電車、一輛自行式空壓車、六輛重卡載重車,搭載六台空壓鑿岩機、八噸工程炸藥、八噸快干水泥、八噸輕鋼結構件、八噸偽裝網和偽裝材料、照明器材,全排五十人,配備短沖鋒槍和通用機槍,其中一個戰斗工兵班。

警衛排就是標準的機械化步兵排的編制。

這樣的輕型裝甲營,其作戰任務就是進攻!

它的信條就是「突擊、突擊、再突擊」!

三少爺也毫不客氣的,把第三帝國的「裝甲兵之歌」,拿來做自己的《裝甲兵之歌》。

按照兵員、火力和攜帶彈藥量測算,這種輕裝甲營可以獨立對付,目前的西方國家三倍或四倍普通步兵的兵力,也就是兩個標準步兵團、三千兩百人,在有航空兵配合的情況下,對抗兩個旅級部隊,也不在話下。

在這個年代,那是變態,遇上普通步兵,就是他們的噩夢。

因為裝甲車輛技術還未經實際訓練使用和實戰檢驗的原因,以及加工工藝的相對不成熟,他現在也不敢大量裝備。雖然他采用的大部分是成熟的技術和加工工藝、成品,但是因為懸掛和發動機技術采用了大量的新技術,還需要規模化的使用後,來檢驗其可靠性。

他可不想像二戰時的德國人,東西是好,單挑的話,當時世界上的任何一種坦克都不是虎豹坦克的對手,但是,就是因為太精致、太超前,反而限制了其裝備性能的發揮。

大家可能對二戰時的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都有印象,那是基本上無敵的存在,但是德國人就是最後輸給了粗制濫造的T34/85坦克,蘇聯的T34像洪水一樣的湮沒了威風八面的虎王、虎式、豹式,戰術高超、裝備一流的德國裝甲部隊,就這樣煙消雲散,究其根本,德國人在裝備上就是輸在過分追求完美、精密。

三少爺暫時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可靠性和低成本,便于戰時大規模生產制造。但是,基礎技術還是要的,何況現在世界上誰也不知道還有裝甲戰、閃電戰、大兵團作戰,他可以慢慢地把基礎技術夯實。

現在,相對裝甲戰來說,還有的是時間。

所以,少爺在與恩格爾商議後,決定陸軍就組建兩個裝甲營,作為試驗部隊,進行戰術訓練和對抗演習,積累經驗、檢驗裝備,為裝甲部隊培養大批的基層官兵和指揮員。一年後再開始擴建裝甲團、兩年半之後擴建裝甲旅。

現在全軍就開始組建機械化步兵旅,他們商量在九五年前,以三個旅級單位為限。九三年開始,一年一個,陸續組建,九五年底,就有三個機械化步兵旅可用。陸戰隊也組建兩個裝甲連和一個機械化營,只是現在陸戰隊是無法裝備兩棲車輛了,那是六驅裝甲車底盤定型後的事情。

陸戰隊就組建兩個裝甲連,以後有了輪式六驅裝甲車時,再擴編為兩個獨立裝甲營,做基礎訓練和戰術演練、戰術研究,真正大規模編制、組建陸戰隊裝甲部隊,是有了成熟的第一代兩棲裝甲車輛後的事情,這種兩棲車輛不需要長距離浮渡,只是搶灘登陸時,可以在距離灘頭一百米時,直接從登陸艇上下來,立即投入戰斗就行。

陸軍的機械化部隊,目前也就是以重卡為運輸工具,吉普車和悍馬組成的偵查部隊,車載式和拖拽式火炮,只是在運動速度、運動距離上具有快、遠的特點,還無法形成強大的突擊力量,它們的前途必然是裝甲車輛配備後,所形成的輕型或重型裝甲部隊模式,那時才是它們變成尖刀、鐵拳的時候。

再加上目前全世界還沒有形成基本的公路網,只有阿拉斯加、東華、加利福利亞州具有基本的公路系統,機械化和裝甲部隊必須依賴的公路還沒有形成系統,機械化部隊發揮作戰效能的地域狹小,只有在西伯利亞大草原和中亞、新疆、蒙古、澳大利亞大草原、大平原、沙石戈壁灘上,以及美國的中部和東部地區,機械化部隊才可能有一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因此,明知道是將來的軍隊發展方向,他也只好先進行實驗性的布置。

機械化步兵與普通步兵的區別就在于三個改變︰

第一是運動方式變成搭載車輛行進;

第二是重武器換裝和收信機、戰場電台列裝。

班用輕機槍換成通用機槍;

連級六零迫擊炮換成悍馬半裝甲車、車載式八二迫擊炮;

營級重機槍換成M1氣冷式127重機槍,采用吉普車搭載;

步兵炮、榴彈炮換成1-75,數量增加至六門、兩個排級單位;

雙聯裝機關炮還是輪式拖拽式;

車載式一二零迫擊炮取代八二迫擊炮、總數六門。

以後63或88毫米火箭炮定型後,將增加一個連、四部發射車。

偵查騎兵換裝四輪摩托車、吉普車和悍馬半裝甲車,以及連級電台,通訊兵使用兩輪越野型摩托車,所有車輛都加裝收信機,實際上就是中短波再生式電子管收音機。

第三是增加一個直射重火力單位,取名「戰防炮連」,六門37毫米戰防炮,做攻堅火力支援,它們的任務就是摧毀敵方堅固火力點和工事。當然,大型堡壘式堅固支撐點,不是它們能夠啃得動的,那是一二零迫擊炮攜帶的水泥彈,以及空中支援投擲的重型水泥彈的任務。

何況現在西方,還沒有像法國人在一戰後修建「馬其諾防線」時那麼變態,到處都是堡壘式要塞。

現在少爺的系統內,機械車輛的工業制造技術,已經可以提供制造冰雪地區機械車輛的全部基礎技術和基礎設備,他也要為以後的雪原地區作戰準備機械化裝備,全地形車輛現在是沒有辦法,雪地摩托和履帶式、輪式車輛還是可以制造出來測試的。

他把汽車所和工程機械研究所的部分技術人員抽調出來,與幾個醫學院醫療系畢業的學生,組成一個冰雪環境交通工程研究所,專門進行冰雪環境車輛的研制。

他要求兩年內,要拿出三種車輛的實用化設計和樣品,第三年開始小規模制造,裝備試驗部隊進行實用化測試,五年後第一代全系列的冰雪車輛定型,開始組建冰雪部隊。

對這些冰雪車輛的要求是︰

可靠性高,低溫環境時的啟動和故障率低;

車輛要有能夠保持人體正常功能的保溫環境和換氣設備;

要盡量做到百分之八十的機械配件通用化,減少後勤補給的壓力;

車輛的公路速度在四十公里左右(防滑鏈三十公里),雪地、冰面越野速度在二十五公里以上;

油料采用柴油,產品要形成系列或車族。

同時,也組建了一個「沙漠環境交通工程研究室」,開始對沙漠環境下的機械化車輛做預研,調集了幾個研究沙漠的專家加入研究室,首先做「沙漠生存環境」的基礎研究,以及沙漠環境的一些環境數據的測試,地點在中東、北非(撒哈拉沙漠)、新疆吐魯番盆地和內蒙古騰格里沙漠、美國西部的內華達沙漠。

飛艇的發展在三少爺的心中,一直佔據著最重要的地位。現在,航空研究所已經開始制造第一艘龍二型大型硬式飛艇的氣囊骨架。

其設計起飛全重三百三十五噸,其中氣囊和動力、輔助設備全重一百二十五噸,載重兩百一十噸,吊艙和電器設備、油料全重八十五噸,實際載重一百二十五噸,以安全載重一百噸位基數,以一個乘客帶行李二百五十公斤計算,理論上安全載客四百,全副武裝的士兵以一百五十公斤計算,可以搭載六百五十人左右,這既是遠程洲際航空的需要,也是軍隊快速投送兵力的關鍵裝備,更是許多未來裝備的搭載平台。

龍二型的獨立氣囊有三十六個,「空氣房」有八個,對稱分布在前中後中軸線兩邊,直徑最大部分安置了四個,都配置了獨立的壓縮空氣瓶,全艇配置一套小型鋁合金外殼、合金鋼缸體的直流電空壓機,加上其前中部兩邊、尾部的方向、升降舵面采用了飛機副翼、襟翼技術,采用自動化所研制的線傳和電傳綜合控制系統,在駕駛室集中控制。

因此,其升降操作更加便捷,設計爬升速度達到每秒十五米,比B型的每秒十米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下降或俯沖速度也達到了每秒十八米,雖然它的體形比B型大了近一倍,但是操控性卻比B型提高不少,更容易駕駛,也可以在空中進行一些比較復雜的機動,這種技術也開始在B型上進行選擇性的改裝應用。

設計升限更是讓王家三少爺充滿了幻想,達到六千米至八千米,航空所的設計師們也告訴老板,如果材料過關,最高升限將可能達到一萬二千米,可以提前完成老板提出的「同溫層堡壘」的設計建造任務,這就是三少爺最大的希望所在。

※◎※◎※◎※

求推薦!求收藏!

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

請參與與劇情相關的調查活動!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遺憾的1884最新章節 | 遺憾的1884全文閱讀 | 遺憾的1884全集閱讀